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太极城城市森林旅游风景资源的调查,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太极城城市森林旅游主要资源有5类44处,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分值为25.53分,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为8.0分,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为7.0分,综合得分为40.53分,达到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Ⅰ级标准,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最后,对太极城城市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对川东宣汉县峨城竹海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进行了综合分析与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森林公园的景观资源点的总体质量较高,风景资源等级评定综合得分为31.43分,属二级风景资源,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是在对广东省石门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进行全面系统普查的基础上,依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 18005-1999)标准,从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区域生态状况评价和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等三个方面对石门国家森林公园进行等级评定,结果表明石门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质量达到一级,风景资源的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高,评定结果可为公园的保护性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对福建省永安九龙竹海森林公园内的景点和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公园的风景资源包括5类63个资源点,其中一级景点4个,二级景点32个,三级景点27个,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等级评定综合得分为40.53分,属一级风景资源,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基于河南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资源的详细调查结果,按照《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资源有5主类151处代表性景观资源单体,并对公园的森林风景资源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公园生态类型多样、植物区系复杂、生物种群丰富、生态系统完整、珍稀古树众多,拥有原生性极强的森林植被景观资源,保持着天然的面貌,保护价值高;森林风景资源质量等级综合评分值为43.6分,达到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分值I级标准,其资源和旅游价值较高;同时探讨了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利用国内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方法,对江西省安源国家森林公园开展森林风景资源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安源国家森林公园生物景观丰富多彩、地文景观特色突出、水文景观姿态各异。安源国家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定量评价总分合计为44.025分(满分为50分),符合国家一级森林公园风景资源标准,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沈阳福陵森林公园是沈阳市一处重要的旅游景区,属于自然资源型的森林旅游区,在对其进行了实地调查以后采取定性和定量两种评价方法对森林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定性方法,直观描述了福陵森林公园的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旅游环境质量和开发利用条件几个方面,然后采用"三三六"评价方法对其进行了评价。根据福陵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的实地调查结果,按《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标准(GB/T18005-1999)进行评价,对福陵森林公园的森林风景资源的质量、区域环境质量、开发利用条件进行了分析评定,有利于确定森林公园资源的保护标准、利用形式、开发规模和服务功能。计算结果说明福陵森林公园森林旅游资源价值高,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根据对福陵森林公园的评价结果,提出了几点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陕西汉水源森林公园地形地貌、气候与水资源、动植物与植被等自然环境条件,地貌景观、森林景观、水体景观、天象景观、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基础上,对汉水源森林公园建设与经营管理的优势、劣势与机会进行了评判,并采用《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方法,从风景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和旅游开发利用条件等三方面对汉水源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为该森林公园等级评价分值为43.4分,达到一级标准,其中风景资源质量评分值为25.9分,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为7.5分,环境质量评价分值为10分,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具有较好的开发建设条件。  相似文献   

9.
福建三明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分析和评价三明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风景资源。结果表明,三明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包括5类94个资源点,其中一级景点4个、二级景点45个、三级景点45个;三明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等级评定综合得分为43.1分,属一级风景资源,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在对浙江横店八面山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风景资源特点,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依据《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GB/T18005-1999)对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质量、环境质量条件及开发利用条件进行全面评价,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等级评定分值为36.8分,属于二级风景资源。  相似文献   

11.
蒙古栎地理分布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蒙古栎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内蒙古和河北省北部,为落叶阔叶林的主要树种。蒙古栎林在大兴安岭占其林总面积的13%,达153万hm^2;在河北省栎林占全省森林面积的8.5%,而蒙古栎林在栎林中面积最大。东北三省的蒙古栎林面积至少可占次生林总面积的35%以上,如黑龙江省森工系统的蒙古栎林270hm^2,占次生林总面积的40%。  相似文献   

12.
北方居住区绿化配置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居住区绿化设计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园林建设的一个热点,结合北方地区的特点,对绿化树种的选择及配置要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创造良好的人类住区环境。  相似文献   

13.
北京西山灌木林小流域暴雨径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北京西山次生灌木林地上6个小流域的实测降雨径流数据,采用IUH法,分析影响径流的主要因子,并对降雨径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IUH法在小流域上应用效果较好,对径流过程的拟合较为一致;天然次生灌木林具有良好的水源涵养功能,在森林植被覆盖率超过40%时,每增加10%,IUH洪峰可降低4.6%,洪峰滞时可延长9.3%。  相似文献   

14.
氮作为植物生长的一种必需元素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别从N素营养对于油橄榄光合作用、抗盐性、果实产量和橄榄油品质及土壤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以期能在油橄榄的生产中合理施用N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miRNA是长度约19~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单链小RNA分子,可通过识别靶基因的裂解位点,并在转录后水平对靶基因进行裂解,从而对靶基因起负调控,以控制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研究表明miRNA在植物的多个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就miRNA及其靶基因的获得和验证以及在植物中的生物学功能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过伐林区天然林红松生长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红松过伐林为研究对象,利用解析木数据,分析红松单木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过程,并选择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红松胸径连年生长量在90年时达到最大值,树高连年生长量在80年出现最大值,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110年以前不断增加。胸径的最优生长方程是y=-1.0199 0.0375A 0.0014A2,树高的最优生长方程是y=0.0702 0.0600A 0.0006A2,材积的最优生长方程是y=1.7×10-9A4.2589。  相似文献   

17.
基于水经注探讨乌兰布和沙漠景观形成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北魏时期郦道元地理名著《水经注》中关于乌兰布和段黄河故道及其与黄河沿岸古城的位置关系,修正了有关现在黄河河道来源、沃野故城被黄河改道冲毁等论断,并从沙源与沙漠内涵、地表大面积流沙裸露堆积形成沙漠景观以及《水经注》中没有记录乌兰布和段沙漠景观等方面探讨了在乌兰布和沙漠景观的形成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奈曼生态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巨大系统工程 ,涉及许多部门的密切协作。必须规划一张图 ,全旗一盘旗 ,服务一条龙 ,责任到人头。依法保护建设成果、维护建设者的合法权益 ,才能保证青山常在。  相似文献   

19.
我国蓝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蓝莓生产、繁殖、育种等角度综述了我国蓝莓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蓝莓研究热点。我国虽然开展了一定规模的蓝莓种植,但栽培技术不高、效益不好是制约我国蓝莓生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极具优势的野生蓝莓栽培生产尚未成熟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从繁殖方式上看只有少部分品种实现了快繁,有较多的优良引进品种的快繁体系尚未建立,所以快繁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内蒙古大兴安岭高寒地区野生蓝莓的快繁技术的研究还处于研究阶段;种子繁殖正处于起步阶段;蓝莓育种技术的研究在我国尚属空白,生产中使用的品种均为引进种,这些品种耐寒性差,越冬防寒技术要求高是栽培推广的限制因素,而内蒙古的野生蓝莓品种虽然耐寒性强,但产量低、果实贮藏性差、栽培成活率低也是生产中的棘手问题,因此,选育出我国自主蓝莓品种是当务之急,尤其以大兴安岭高寒地区野生蓝莓为基础的新品种培育将成为今后我国蓝莓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The most common trees on farm homesteads in Bangladesh were bamboo (several spp.), jackfruit (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mango (Mangifera indica), betelnut (Areca catechu), and jujube (Zizyphus jujube) in all agroecological zones studied. There wer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he less common species. Species for new homestead planting were chosen mainly by women and tended to include indigenous fruit trees and a few exotics of high timber value. Choices were later influenced by new experience with exotic tree species and by perceptions from secondary information sources. Farmer-managed action-research was used to test the survival and performance of new trees planted under the Village and Farm Forestry Programme (VFFP).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ree survival were the role of women in selection of species and planting site, the degree of personal attention paid aftercare by the owner, and the quality and size of the planting stock. Biophysical factors and agroecological zones were unimportant. Main recorded causes of tree mortality were, in order of importance: damage by livestock, pests or diseases, physical damage by people (mainly children playing), and drought. Cause of death could not be attributed in about 35% of mortality, suggesting that the recorded causes should be treated with caution. Previous articles 1 and 2 in the series appeared in Agroforestry Systems 25: 193–216 and 31: 39–57 with slightly different main tit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