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根据森林采伐更新规程要求,必须尽快的进行迹地更新,恢复成林,我场从一九五六年建场以来,以采伐为主,留下了大量的采伐迹地,虽然做了不少的迹地更新工作,由于林彪、“四人邦”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以营林为基础的思想淡薄,重采轻育,只造不管,技术措施跟不上,结果历年更新保存的不多,采伐迹地逐年增加,森林复被率逐年减少.为了扭转我场更新的被动局面,特制定今年的更新技术措施,在更新中严格操作.  相似文献   

2.
迹地人工更新是消灭荒山、培育后备森林资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地方财源、壮大林业产业和增加林农收益的主要途径之一。迹地人工更新主要是“三大迹地”,即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森林病虫害迹地。浙江一带的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原树种以松木、杉木、柏木为主,森林病虫害迹地原树种以马尾松、黑松为主,还有部分受鞭角华扁叶蜂危害的柏木及柳杉。我们总结20多年来从事迹地人工更新的实践,认为较成功的迹地人工更新最主要的技术是:造林设计时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并注重更新树种的乡土化、阔叶化和多样化。只有这样培育的森林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较大的生长量、较高的蓄积量、经济效益好、森林功能多和物种资源较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3.
坝缘山地迹地更新及经营对策李经天(塞罕坝机械林场)关键词迹地更新现状对策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山地迹地更新,是调整林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调整树种组成的重要措施,更主要的是培育速生丰产林,增加后备资源。现就大唤起林场近10年来迹地更新情况,对更新技术和经营...  相似文献   

4.
1 森林采伐更新现状 1.1 森工采运现状森工采运是森林工业的主力军,亦是森林工业的支柱产业,在森林工业的发展历史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林业生产上,由于长期推行单纯的木材生产,计划内过量集中采伐,计划外大量滥伐,致使森林资源的年消耗量超过年生长量,采伐迹地更新跟不上采伐,造成可采资源锐减。由于过量集中采伐,林地面积迅速减少,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使林地更新质量下  相似文献   

5.
黄泥河林业局落叶松人工林面积约4万公顷,今后近几年内有大面积的落叶松人工林进入成熟采代年龄,采伐迹地的更新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了研究和探索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问题,我们于1987年春季进行了专项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党委大兴安巅林区工作会议上总结了我区几年来林业建设的经验,制定了森林经营的某本方针政策,对更新工作也作了具体指示:“今后年伐迹地必须随采随更新,旧采伐迹地和无林地要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或者更短一点的时间内普遍更新起来”。根据我的体会就是今后的更新必须赶上采伐,过去未更新的迹地要在短期  相似文献   

7.
<正> 孟滦林管局所属各林场,1977年冬受到了罕见的雨淞灾害,清理受灾林分后,出现大面积的采伐迹地,急待更新造林。这些采伐迹地的主要特点是:1、草灌茂盛:采伐迹地草灌茂盛是普遍现象。阴坡迹地生长着以花秸子、杜鹃、毛榛为主的灌木和以蒿类、顺坡溜为主的草本植物以及萌生桦、杨、椴、色木等幼树。各类植物交织重叠、盖度100%。阳坡迹地生长着以绣线菊、胡枝子为主的灌木和以蒿类、羊胡草为主  相似文献   

8.
笔者简单阐述了我国火烧迹地的现状,从土壤的酶系统、微生物系统以及火灾残存物引发的病虫害3方面对火烧迹地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火烧迹地的造林更新措施,包括清理火烧迹地、采用合理的更新方法、选择适宜的更新树种、遵循苗木栽植要求、加大护林巡山力度等。旨在为火烧迹地的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西藏米林县亚高山采伐迹地植被和更新情况调查的基础上 ,对采伐迹地类型进行了划分。共区分出灌木迹地和草本迹地 2大迹地类型 ,在此基础上 ,又划分出了4种迹地亚型 ;不同迹地类型的植物组成和生境特点以及更新状况均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不同迹地类型的生态条件和更新状况 ,提出了具体的更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林业工作者要把森林的培育作为林业建设的基础,才能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但天山中、东部林区,长期以来,对采伐更新工作的研究,一直未曾引起足够的重视。到目前为止,“重采轻造”的错误作法还未完全消失,森林资源利用面积直线下降,老采伐迹地旧账尚未还清,新采伐迹地面积还在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洋口林场资源结构现状分析,总结采伐迹地更新存在的问题,提出采伐迹地更新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西藏米林县亚高山采伐迹地植被和更新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对采伐迹地类型进行了划分。共区分出灌木迹地和草本迹地2大迹地类型,在此基础上,又划分出了4种迹地亚型;不同迹地类型的植物组成和生境特点以及更新状况均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不同迹地类型的生态条件和更新状况,提出了具体的更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地处桂西北、桂北的天峨、南丹、融水、三江、资源等县,是我区杉木的主要产地,但目前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同一问题:杉木迹地更新困难,即在杉木迹地上造的杉木,几年后都长不起,甚至发黄枯死。根据国营南丹县山口林场反映,至今该场已有上万亩在杉木迹地上营造的杉木幼林长势衰弱、缺株明显,如小老头林一般毫无生气,树高年均生长量不足40cm(1987年造的林,如今平均高180cm)。其它杉木产区如融水、三江、资源和天峨等地也发现同样的问题,只是还不如南丹那么严重而已。  相似文献   

14.
刺五加更新扶育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五加更新扶育,不需要培育刺五加苗,投入少,见效快,并可结合营林生产同时进行。因此,对于林区发展多种经营和扩展刺五加资源,促进刺五加丰产,具有重要意义。 自1986年开始,我们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刺三加更新扶育实验:(1)通过不同强度的间伐抚育,促进刺五加更新;(2)在皆伐迹地上营造红松、刺五加混交林;(3)在皆伐后的人工林地进行保护刺五加抚育。  相似文献   

15.
核桃楸直播更新技术及生长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桃楸(Juglans mandshurjca Maxim)阔叶乔木,是长白山林区三大珍贵硬阔叶树种之一。目前资源日益减少,为大力发展这个优良树种,我局从六十年代开始在皆伐迹地进行了核桃楸直播更新试验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更新方法和生长情况调查分析如下。一、更新地的自然概况  相似文献   

16.
福建沿海地区木麻黄迹地更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福建沿海地区木麻黄迹地更新难的问题,在平潭县芦洋农场进行了农地与迹地营造木麻黄防护林带更新试验,根据两带木麻黄生长情况,从土壤机械组成、化学基本组成以及土壤微量营养元素与木麻黄小枝微量营养元素铜、锌、硼、钼的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长期种植木麻黄迹地的酸性沙质土,土壤中有效钼长期消耗,造成土壤有效钼的缺乏,是迹地木麻黄生长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天山林区,自1956年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索着云杉迹地人工更新的有效办法。实践证明:移植野生苗更新,虽易成功,因苗源有限,只宜作辅帮性措施;而直插更新,对迹地的水热条件要求严格,且抚育管理期长,如一环失当,难见成效;唯培育苗上山更新,适应范围广,成功率最高,是当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更新方式。  相似文献   

18.
森林属于可再生资源,除了开发和利用之外,还有更新和营林问题。更新和营林搞得好就会越采越多,搞得不好就会越采越少。林业经营管理的中心课题,在于充分利用森林可再生这一特点,将采伐更新结合起来,以便在扩大再生产的基础上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森林采伐迹地更新,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更新质量好坏是关系到林业发展后劲的大事。为了探讨采伐迹地人工更新效果,1981年我们对柳河县八里哨、凉水河子两个林场近几年来的主伐迹地采取分年度随机抽取小班,在小班内随机设置标准地进行抽样调查。现根据人工更新及保存率的情况提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总结出从树种选择、整地、造林、抚育、施肥到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可行的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技术,并提出9种可行的造林设计模式。对于干旱沙区采伐迹地更新造林技术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