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经济利益保障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主要处在边远贫困落后地区,当地社区居民对保护区资源有着更迫切的需要。在政府加强保护的同时,社区居民的原有经济权利受到限制,经济利益受到损害,通过完善法律体系、理顺管理体制、建立补偿基金等措施来保障社区居民的经济利益,协调自然保护区与社区之间的关系,促进自然保护区及其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保护区存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生态旅游是少数民族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定量测度其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合理规划与开发,具有极大地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选择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经济效益、客源市场、区位交通、社区参与和管理措施等影响和制约保护区生态旅游潜力的7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借用集对分析的方法,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禀赋较好,属于高潜力型,但是由于生态环境的容量低、相关产业的带动效果小,特别是区位交通、社区参与以及管理措施等的滞后,影响了目前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潜力。评价结果与现状相符,证明生态旅游潜力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准确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刘子飞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3):157-164
有机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在农业上的具体实践,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有机水稻种植为例,实证分析了农户有机农业种植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虽然农户生态保护意识有所提高,但有机水稻种植意愿并不高,近1/4的实际种植农户不愿意继续种植有机水稻。家庭人均纯收入、非农收入占比、人均水田面积、购销服务水平、个人教育程度、生态意识等对农户有机水稻种植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着眼于农户切身利益、促进劳动力转移、完善合作社和相关有机农业政策、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和提高农户生态意识等提高农户有机水稻种植意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较为珍贵,其中森林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通过重视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和建设,可以切实提升自然保护区森林的覆盖率,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为了发挥自然保护区森林的经济效益,需要持续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促进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融合发展。探讨了当前背景下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措施,并且思考了相关的开发应用手段。  相似文献   

5.
论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共管生化类厂中校的实践与探索,并对厂中校的实施成效及作用进行总结,其中突出具有高职办学特色的生化类教育教学、科技研发、技能培训和厂中校社会服务,对建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长效共赢的运作机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贮藏保鲜原理与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产业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通过分析马铃薯贮藏期间的呼吸、蒸发和休眠等生理生化变化,探讨了对马铃薯抑制呼吸、促进休眠的贮藏保鲜原理,以及合理码放、抑芽处理和适温贮藏等一系列保鲜技术。  相似文献   

7.
自然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情况并不乐观,环境问题层出不穷。针对环境保护工作,各个地区虽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并取得了一定的环境保护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自然保护区开发不科学、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自然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现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及案例分析法等,对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提出了完善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的建议,以期对提升我国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述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共管生化类厂中校的实践与探索,并对厂中校的实施成效及作用进行总结,其中突出具有高职办学特色的生化类教育教学、科技研发、技能培训和厂中校社会服务,对建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长效共赢的运作机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绍荣 《种子》2002,(4):54-57
建国以来毕节地区在马铃薯品种引进上取得了较大成绩,育种上也有一定的进展。今后毕节地区马铃薯育种研究主要方向是;加强品种资源的征集研究和基础遗传研究;加强与大专院校及先进科研单位合作促进现代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与育种实践的接轨;适时确立育种目标,努力培育出适于食用、加工及出口等各种用途的多类型品种,促进毕节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全面深入分析了在该区域内做好林业保护与利用的现实意义与重要价值,针对资源保护现实状况,提出全方位提升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实际成效、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Papua New Guinea, with its heavy dependence on natural resources, limi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poor record of governance and high‐profile separatist conflicts such as the Bougainville civil war, appears to be an exemplar of the ‘Resource Curse’ theory – the notion that natural resources actively underm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Using a number of examples from a range of scal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what appear to be ‘resource’ conflicts in Papua New Guinea are actually better conceived as conflicts around identity and social relationships. The very different conceptualis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most Melanesian societies – as elements of the social world as much as any external environmental sphere – means that resources become a conduit for local social and political agendas and tensions to be expressed. The nature of traditional conflict in Melanesian societies is discussed as a guide to the better management and resolution of what appear to be ‘resource’ conflicts in Papua New Guinea.  相似文献   

12.
陈冠铭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2):279-285
为分析三农微观层面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系统地提出完善措施,笔者通过实地考察、举办座谈会等形式,深入调查三亚市崖州区的三农现状及焦点,收集和分析崖州区的基本经济数据。结果表明:三农问题是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综合作用下所产生的弱质农业、弱势农民和薄弱农村的矛盾集合,主要表现在农业系统复杂多变、政府行为全局性不强、农村经济社会管理存在瓶颈、农民问题棘手而艰巨、农村金融不健全和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薄弱等。通过分析完善了农村治理“三维一体”和谐结构,提出三农微观系统运行机制,并建议地方党委、政府需要充分运用和发挥国家政策的作用,在三农微观层面深化改革,优化和整合资源,针对问题出台一系列的办法和措施,改善三农内外部软硬环境,调动各方积极性去具体化解三农矛盾,帮助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小陇山自然保护区锐齿栎群落的稳定性与动态,以及不同自然条件与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天然林保护工程”下小陇山锐齿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研究区锐齿栎群落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测度结果为:丰富度指数R为10.6,多样性指数H′为1.422,均匀度指数Jsw为0.545,优势度指数C为0.413;(2)群落内不同生长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森林群落中大小顺序多样性指数: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均匀度指数: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3)区域内多样性指数随海拔的升高,呈递减的趋势,丰富度指数的变化与之相反;(4)多样性指数随林龄的增长呈递增的趋势,优势度的变化亦与之相反。本次调查为划定小陇山锐齿栎的保护区和进行区域环境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与早期研究相比,以锐齿栎为建群种的群落处于稳定状态,验证了研究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科学性和成效性。关键词:锐齿栎林;物种多样性;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秦岭  相似文献   

14.
黎森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139-145
为了调和生态博物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构建和谐的利益关系,以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为例,采用两两对应分析的方法,构建利益冲突关系分析矩阵,绘制利益冲突关系图,对利益相关者之间蕴藏的利益冲突进行深入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的利益冲突主要存在于旅游者、旅游企业、政府主管部门、馆域社区、馆域原生环境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利益需求的难以协调是他们之间利益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通过本研究,以期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利益冲突协调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全面把握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总体状况,评判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预警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的变化以及为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从生态质量、管理体系、社会经济3个方面,建立了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霸王岭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霸王岭自然保护区的综合评价值为89.1分,总体上达到了较好的水平,整体功能较强。在生态质量方面,该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保护价值高,但生态系统脆弱,仍然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在管理体系方面,保护管理机构基本健全,但该自然保护区法规建设滞后、自养能力差、经费不足以及科技力量薄弱;在社会经济方面,该自然保护区的文化科研价值高,休闲娱乐价值开发潜力大,应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以增强该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Environmental and development discourses in China can be categorised into three narrative motifs framing human–nature relationships: peasant, indigenous, and community. Indigenous and community narratives have been widely adopted by environmental NGOs (eNGOs) in China in promoting community‐base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projects, but there has been very limited critical research on such phenomena. Analysis of socio‐economic change in two ethnic minority communities in Yunnan shows that neither narrative theme is fully internalised by the relevant communities. Instead narratives may be strategically modified or even rejected by local communities. This is due to different agendas being held by local communities and eNGOs, and two factors pertinent to rural China: the incompatibility of concepts of ‘community’ in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contexts results in confusion, and a lack of recent territorial and cultural claims by rural communities since the collectivist era makes it difficult to construct the identity of a community. It remains challenging for eNGOs in China to advocate either community or indigenous narratives in contexts of rapid socio‐economic change.  相似文献   

17.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土壤养分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查阅大量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土壤养分方面的研究资料,综述了环境因素及人为因素对保护区森林土壤养分的影响,并对森林类保护区土壤质量评价及土壤养分相关性的研究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森林类保护区土壤的深入研究及对其保护提供指导。森林土壤养分的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其最终分布格局是地形、植被、土壤类型、季节变化、土壤微生物等环境及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自然生态系统下,环境因素是土壤养分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有效的人为管理方式能促进森林土壤养分的积累,而不当的干扰则会造成养分显著流失。对土壤质量进行准确评价,能够客观了解不同土壤管理措施对土壤的影响,有助于及时调整管理措施。在保护区建立森林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站,是全面掌握保护区森林土壤养分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的较好途径,最终为保护区森林的持续健康经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自2006年以来,长江豚类极度濒危的生存状况得到广泛关注,在其自然保护区实施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为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江豚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于2015—2018年在和畅洲水域建设生态浮岛、人工鱼巢和放流底栖动物进行水域生态修复,对生态修复工程进行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生态浮岛的建设可提高区域内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复杂程度;人工鱼巢对产黏性卵鱼类具有一定增殖效果,增殖种类主要为鲤、鲫、䱗和黄尾鲴;生态浮岛和人工鱼巢的建设对鱼类均有较好的聚集效果;底栖动物增殖放流显著增加了放流物种的丰度、生物量及保护区底栖动物群落生物量,增殖放流效果评价为中等。该自然保护区水域生态修复效果明显,为工程施工影响下水生生物保护区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