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蚕业科学》2019,(2):217-217
2015年1月,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韶关综合试验站组织编写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新技术研究》一书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主要包括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用消毒剂的研制和应用、家蚕微粒子病化学防治研究、蚕沙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家蚕新型病原微孢子虫的研究及家蚕微粒子病全程防控技术体系等5部分内容,系统总结了广东蚕区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经验和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正>家蚕微粒子病防治工作,牵及栽桑、养蚕、制种的全过程.下面就家蚕微粒子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蚕种场桑园微粒子病防治谈一下个人的体会.一代杂交种感染微粒子病主要是由于食下传染而引起,故蚕种场在一代杂交种生产中应十分重视微粒子孢子污染桑叶而感染此  相似文献   

3.
李武安 《四川蚕业》2010,38(2):56-57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孢子寄生引起的传染性蚕病,它既可以通过食下传染感病,也能够通过胚种传染给下一代蚕,微粒子病防治是蚕种生产的重要工作。广安区蚕种场作为四川较早的桑蚕一代杂交种生产场,在微粒子病防治上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笔者通过我场建场50多年来的微粒子病防治工作剖析,来探讨微粒子病在蚕种生产上的发病趋势、形成原因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是蚕种生产的重要环节。安康市蚕桑产业发展中心在长期的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治实践中形成了"五消八选"微粒子病防治技术体系,生产过程全面消毒,生产环节选优除劣,有效提升了蚕种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5.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对蚕业生产危害非常严重的蚕病,具有食下和胚种两种传染途径。该病容易大面积暴发,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蚕种业和茧丝生产的发展。在蚕种生产中采取母蛾检疫、蚕业消毒、防止野外昆虫微孢子虫交叉传染以及治疗药物应用等措施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通过对各种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郑焕生 《广西蚕业》1996,33(2):48-52
以1993年以来全区桑蚕种微粒子病检验的资料为依据,分析几年来桑蚕种微粒子病的分布,为害状况、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提出了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我省微粒子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三控一严”的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蚕种质量是蚕种场的生命,而家蚕微粒子病防治又是蚕种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我场自1997年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工作,一切消毒防病措施均以微粒子病防治为中心,蚕种质量特别是无毒率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受到了同行业的一致好评,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与各位共同探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湖州市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情况,在结合塔山蚕种制造有限公司原蚕区以户为单位就地制种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介绍了湖州市在家蚕微粒子病防治中的蚕种行业管理规范、技术措施贯彻到位、管理措施扎实严谨、组织形式不断改进等家蚕微粒子病防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全身性感染的慢性蚕病,主要传染方式是食下感染和胚胎传染两种,对蚕桑产业具有毁灭性的危害。原蚕区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是繁育优品质蚕种,保障蚕业正常发展的关键。川渝地区科学的设定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治体系,有效降低了对蚕业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蚕种质量是蚕种场的生命,而家蚕微粒子病防治又是蚕种质量控制的重中之重,淮阴蚕种场自1997年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工作,消毒防病措施均以微粒子病防治为中心,蚕种质量特别是无毒率在全省一直名列前茅,受到了同行业的一致好评,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与各位共同探讨一下"防微"工作.  相似文献   

12.
王玉霞  王东 《北方蚕业》2007,28(3):45-46
本文从蚕种生产的角度介绍了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病规律和检查方法,总结提出了原蚕饲育中的微粒子病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四川省南充蚕种场2005-2013年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与防治情况,分析总结了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在原来家蚕微粒子病防治体系的基础之上,减少了高温蒸汽消毒、甲醛消毒,并通过细化桑叶消毒操作流程和技术标准,使家蚕原种微粒子病“带毒率”控制在0.002%~0.008%的较低水平,“防微”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8种在医药和兽药上广泛使用的抗真菌、抗寄生虫化学药物对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效果,以筛选家蚕微粒子病治疗药物新材料。结果表明:在供试药物中,阿苯达唑对家蚕微粒子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达到与现行生产上使用的治疗药物防微灵相近的治疗效果,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浅谈微粒子病壮蚕期食下感染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衡志忠 《四川蚕业》2012,40(2):29-31
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经验教训,分析了蚕种生产统计资料,提出了壮蚕期防治微粒子病食下传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按照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的要求,为稳定我国蚕种生产,推进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成果的应用,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组织开展家蚕微粒子病治疗药物"防微灵"在全国范围内的试验示范。为了防微灵示范试验的顺利开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于2015年4月10日在广州召开了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技术培训研讨会。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封槐松处长、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廖森泰研究员、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李建琴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蚕丝科学系刘吉平副研究员,以及来自国  相似文献   

17.
凌荣 《广东蚕业》2010,44(2):4-8
本文针对近年来广西蚕桑发展迅猛,蚕种需求量大幅增加,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率有所上升,蚕种场在蚕种生产过程中,应从消毒防病体系、蚕种安全生产体系、质量监督体系等方面,构筑微粒子病防治工程,消灭传染源,防止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达到防治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目的,生产无毒优质蚕种。  相似文献   

18.
家蚕微粒子病是病原性微孢子虫经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而使蚕感染 病的一种毁来性传染病,自1995年秋以来,该病在德清蚕区有所蔓延、扩散,局部地区发生严重的危害。宵仅影响蚕种计划的安排,而且威胁蚕桑生产的安全和蚕种的生存发展,家蚕微粒子病防治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为此,我们在总结各场近年来防微经验教训及学习兄弟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且具有可操作性的“防微”技术,即采取以桑叶全龄浸渍消毒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和蔓延,下面就桑叶浸渍消毒对微粒子病防治的效果及有关标准和注意问题,谈谈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我场地处四川西南部攀西地区,年生产销售蚕种50万张左右。预防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是蚕种生产安全的基本保证。1986年我国将微粒子病列入动物检疫目录,明确为口岸检疫的对象。因此微粒子病防治贯彻“预防为主”方针,抓好关键环节,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20.
微孢子虫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分类、分子进化、分子生物学、化学治疗等方面综述了微孢子虫研究的进展。认为微孢子虫对宿主显示了机会性病原物的特点 ,就家蚕微粒子病防治而言 ,避免家蚕与桑园害虫间的交叉感染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