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转弯题答案     
“养蝎女”顾学玲,山东青州市北城村人,今年33岁。几年来,顾学玲利用大棚养殖蝎子。她养蝎不但推翻了“越冬容易越春难,蝎子难过春亡关”的俗话,而且使仔蝎顺利度过!龄转3龄的难关,当年可蜕皮5次,长成6龄成蝎,长成期由3年缩短至不到1年;成年母蝎产仔由每年1胎增加到2~3胎,累计产仔70余只,成活率高达90%以上。笔者就仔蝎由2龄转为3龄的问题采访了她。她的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在人工养殖蝎子的过程中,如何提高蝎子的成活率、产仔率、缩短成蝎的育成周期,是养蝎成败和经济效益好坏的关键。 1 做好引种工作 蝎子引种一般在每年5~6月份及8~9月份。此时温度、湿度适宜,便于运输和饲养管理。如果在5~6月份引进孕蝎,当年6~7月份便可产仔,效益更好。初养者最好到养蝎多年,信誉较好的固定蝎场引种。引种时应了解蝎子种类、生活习性、采购体型小、肤色鲜亮、活动灵活、捕食活跃的初产蝎,不购体型肥胖的经产蝎,不购皮肤无光,活动无力,捕食迟钝的老蝎、病蝎。同时,按雌3雄1的比例购进体格健壮,性欲旺盛的青年雄蝎。  相似文献   

3.
速生蝎有假     
目前有些人大肆宣扬“杂交速生蝎”1年产3胎,每胎至少产50条小蝎,3个月可长大出售,可收回成本的神话。这种宣传的结果是其种蝎售价每条达4—5元。而一般正常售价为1.5元。  其实我国的蝎子统称东亚钳蝎,人工养蝎就是把野生蝎驯养成家蝎而已。在自然温度下,成年母蝎怀孕约8个月。每年7—9月,温度在30—38摄氏度之间孕蝎才能产仔,每胎平均只有20条左右。小蝎长成大蝎要2年多。冬季恒温养殖,改变了蝎子冬眠习性,一年最多产两胎,小蝎长成大蝎也要14个月。刚开始一般小规模养殖,小规模养蝎加温根本不合算。养蝎技术要求更严格,要随…  相似文献   

4.
<正> 我是浙江省海宁市北关里养殖场的负责人。从1988年开始专业养蝎,经过10多年的刻苦钻研,逐步掌握了科学养蝎技术。现在我每年卖蝎20万只左右,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成为远近闻名的养蝎专业户。  相似文献   

5.
在人工养蝎的过程中 ,如何提高其成活率、产仔率、缩短成蝎的育成周期 ,是养蝎成败和经济效益的关键。1 做好引种工作蝎引种在每年 5~ 6月及 8~ 9月。此时温度、湿度适宜 ,便于运输和饲养管理。如果在 5~ 6月引进孕蝎 ,当年 6~ 7月产仔 ,效益好。初养者应到养蝎多年、信誉  相似文献   

6.
<正> 全蝎医名全虫,属名贵动物中药材。现城乡各地纷纷掀起养蝎热。但由于养殖户没有掌握好全蝎的生活习性及饲养条件等,大多数以失败告终。据本人多年养殖经验,应重在把握”三关”。 (一)温度关:全蝎属冷血动物,吃食、生长与温度关系密切。当气温在12℃以上时开始活动,25~39℃为吃食、生长最旺盛期。如低于20℃以下须加温饲养。最简便的方法是在蝎房内生煤炉加温饲养。并用煤气管道将煤气排出于房外,以免以发生煤气  相似文献   

7.
<正> 利用大棚恒温饲养蝎子,缩短了蝎子的生长期,由自然生长需2年多的时间,到打破蝎子冬眠养殖只需1年,能创出母蝎由年产1胎成为年产2胎,仔蝎当年长大可以出售的好成绩。但二龄仔蝎转三龄难蜕皮、死亡率高这个棘手的问题,咱们还得老话重提,养蝎成功的关键其实并不是大家认为的技术问题,尤其是打破蝎子的冬眠,全天候  相似文献   

8.
人工养蝎效益高,是农民和下岗职工脱贫致富的拳头产业之一,因此拉动了养蝎户大量增加,全国各地兴起了“养蝎热”。但据了解,目前在种蝎交易市场中,一些不法商贩利用养蝎户发财心切、不懂养蝎技术和丧失警惕的情况下,贩卖劣质蝎种和未经驯化的野生蝎种,转手倒卖给养殖户,坑害了不少养蝎户。对此,有关养殖专家提醒:养蝎引种最重要,需在以下5个方面谨慎引种,以防上当。1到“五有”地方引种初学养蝎户千万不要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所谓“养蝎培训中心”、“蝎种分厂”、“引种速成班”等地方学习引种。一定要到有信誉保证、有良好的售后服务…  相似文献   

9.
<正> 1 杂交蝎子与野生蝎子的区别。 杂交蝎子是以河北太行良种宿蝎为母本同东亚钳蝎、安徽蝎、山东蝎、东北蝎等良种反复杂交、复交、提纯复壮培育的良种蝎,生长期由野生蝎的2-3年缩短为9个月,繁殖量由野生蝎一年一胎(20多只)提高到一年三胎(120~150只)。杂交蝎子具有抗病力强,适应性广,人工养  相似文献   

10.
徐黾 《农村新技术》2001,(11):43-43
近年来,虚假技术信息、致富信息坑人的事屡见不鲜。1990年前后,华北等地农民听信了“转让种兔,高价包销”的虚假信息,大养“哈白兔”,而骗子在大肆敛取转让费、包销费用后,却拒绝回收农民的兔子。无独有偶,南京江浦的七位农民.去年初从一些广告上得知养蝎可以赚大钱,有些公司除了提供蝎种、技术外.还包收购。于是,便从一公司买回种蝎准备大干一场。岂料,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2000,(11)
1.温度关恒温养蝎时,温度直接关系到蝎子的生长速度和繁殖。实践证明蝎子正常生长繁殖需要的温度为25~28℃,而孕蝎临产和幼蝎脱皮时的温度则要求在35~38℃之间。温度过高蝎子容易脱水烘干死亡,过低难以脱皮和繁殖,温度合适时每条母蝎可年产3胎以上,幼蝎8个月左右可长成成年蝎。  相似文献   

12.
目前人工养蝎热在全国各地兴起。但要想真正养好全蝎 ,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温度 蝎正常生长繁殖需要的温度在 25~ 38℃之间,而孕蝎临产和幼蝎脱皮的温度则要求在 35~ 38℃之内,温度超高蝎子容易脱水死亡,过低则难以脱皮和繁殖,温度适宜时每条母蝎可年产 3胎以上,幼蝎 8个月左右可长为成蝎。加温的方法可采用煤炉、火墙和暖气等。( 2)湿度 蝎对环境周围的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最好为 65%~ 85%之间,湿度过大时易患疾病,过小又容易造成相互残杀。保持湿度的办法可在火炉上安放蒸水盆和锅壶,也可在蝎窝周围洒水等。( 3)光…  相似文献   

13.
提起毒蝎,许多人会浑身发毛。但在江苏省连云港地区绽放着一朵芬芳的奇葩——养蝎能手宋振峰。   1996年初宋振峰开始引进毒蝎进行饲养,由于一开始不懂技术,第一批种蝎几乎“全军覆没”。但宋振峰并不气馁,认真研究蝎子的死亡原因,后来他才弄明白:一是引进的蝎种品质低劣,二是其技术没有过关。经过几年的拼搏,宋振峰养蝎不但获得了成功,而且他的全蝎养殖场已发展成为连云港地区有名的全蝎养殖基地,并成立科达新技术推广中心。 1998年宋振峰利用恒温集约化养蝎约 10000多只,提取蝎毒 80克,再加上出售种蝎,年获利 80多万元,被…  相似文献   

14.
<正> 蝎子为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的药用动物,我国最常见的品种为东亚钳蝎,此蝎也是我国药材市场的主要品种,以干燥体入药。目前人工养蝎也是以东亚钳蝎为主,绝非“泰王蝎”、“东亚一号”、“速生蝎”等品种或什么杂交品种,请各位读者及引种户、养蝎户注意。另外,有好多  相似文献   

15.
蝎子繁殖较快,一年产两胎,每胎可产仔蝎20~50多条,蝎子出售率逐年增加。如每立方米空间放养600条种蝎,则第二年最少可繁殖商品蝎1万条,能制成干蝎约10千克,国家干蝎收购价每千克400元左右,扣除成本3000元,纯收入1000元。利用业余时间养蝎,1个人可管理10立方米空间的蝎子,年收入不低于1万元。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养蝎热让一些炒种者发了一笔大“毒”财,而更多的养蝎户却让蝎子给狠狠的“蛰”了一下,在金钱和精神上均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以至到了谈“蝎”色变的境地.那么,蝎子究竟还能不能养呢,且看笔者分析的养蝎失败原因,相信你会从中找到答案的.  相似文献   

17.
<正> 说起蝎子,众人皆知,它既是名贵药材,又是美味佳肴,用途十分广泛。因而可以说人工养蝎是一项大有可为的“黄金事业”。然而遗憾的是:目前人工养蝎能真正成功且发展成规模的却甚少!据调查:仔蝎死亡率高,幼蝎生长速度慢及种蝎繁殖率低是如今众多养蝎户在饲养上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何提高人工养蝎的成功率?笔者简述如下: 1 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 蝎子是一种喜阳怕光,喜潮怕湿的特种经济动物,同时还有占小缝的习性。因此,在建蝎场时应尽可能地摸拟蝎子的野生生活环境。目前建蝎场从单位  相似文献   

18.
蝎子为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蝎目的药用动物.我国最常见的品种为东亚钳蝎,这种蝎是我国药材市场的主要品种,以干燥体入药.目前,人工养蝎均以东亚钳蝎为主,并非"泰王蝎”、"东亚一号”、"速生蝎”等品种或其他杂交品种,对此引种户和养蝎户应加以注意.另外,有许多推广养蝎者,将温室养蝎称为无冬眠养蝎、无休眠养蝎、速生养蝎,实际都是在温室养蝎.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2006,(7):21-21
花房养蝎是根据动植物之间呼吸的互补性和生长的共基性为原理而创造的一种人工高效养蝎新技术,具有模拟其自然生态环境,仔蝎成活率高、管理粗放、投资少、效益高等优点。四季管理的方法如下:春季管理蝎子经过冬眠,身体虚弱,早春气温忽高忽低,不适应蝎子活动,要注意保暖。清明以后,气温回升到10℃以上,蝎子从冬眠中苏醒,夜间出穴活动的蝎子增多,这时活动区的土壤含水量以15%~20%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以70%~80%为宜。可于晴暖的中午用40℃的0.1%高锰酸钾溶液喷洒蝎窝和花草,调节空气湿度,使各龄蝎自行调节体内的生理水分。但此时温度仍不稳定,…  相似文献   

20.
蝎子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蝎子养殖开发利用又被国家列为扶贫星火计划的重点项目,现在全国各地的养蝎热也非常火爆(全国的养蝎户也特别多),不少报刊杂志进行了宣传与报导,也多次介绍了养殖技术,有不少广告虚假性很大,一些炒种单位和个人不切合实际的宣传与引诱,给养殖户造成了误导和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