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天保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客观需要 ,然而在实施后 ,对林区经济、森工企业和林区人民生活将产生巨大冲击。要解决好这些问题 ,除了靠政府以法律手段强制实施外 ,更要靠发展社会林业 ,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顺利完成。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社会林业发展思路 ,一是发展政府主导型社会林业 ,完成林区经济对天然林依赖的弱化、割断过程 ;二是发展居民主导型社会林业 ,达到保护和恢复天然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8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农村,农村经济状况及发展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大多数农村分布在生态条件恶劣的山区、沙区,且多数为贫困地区,交通不便,风沙和水土流失严重,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是发展农村产业化的基本条件。乡村林业,又称社会林业或社区林业,它是从社会学的角度解释和经营林业。其目的在于使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通过发展林业增加收入或摆脱贫困。乡村林业不仅能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而且对促进地区经…  相似文献   

3.
福建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从森林中采集各种林副产品是许多山区居民的重要经济来源,对非木材林业资源利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收入与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客观分析福建非木材林业资源利用状况,有利于决策者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非木材林业资源利用战略和企业经营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1.乡村林业的重要原则 乡村林业对于不同人具有不同的含义。它在不同社会、政治、地理和生态条件下也具有不同的含义。然而,乡村林业也具有公认的特点: 乡村林业是在地方水平上对天然林或人工林进行利用和管理,其方式与当地目标和价值兼容;具有与政府林业管理机构相独立的决策;兼顾与森林资源有关的环境目标、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涉及居住在相同地区  相似文献   

5.
论山区发展乡村社会林业的基本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和归纳了乡村社会林业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与基本要求,进而提出山区发展乡村社会林业的基本原则,分析认为山区发展乡村社会林业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发动农民广泛参与、推动产业化经营、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并通过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保障山区乡村社会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乡村植物景观是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居民对乡村植物景观的感知评价对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济南28个美丽乡村为研究对象,依发展类型分为农业主导型、商旅服务型、均衡发展型;通过实地调研、SD法和现场访谈,研究乡村居民对乡村公共空间植物景观的感知评价及其影响因子,以期为不同发展类型乡村的植物景观优化设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济南美丽乡村居民对乡村植物景观满意度较高,持满意态度的人数占比为70.94%;各类型乡村的SD评价存在差异,农业主导型的突出评价为空间丰富、植物种类少、植物四季变化小等,商旅服务型的突出评价为植物种类丰富、四季变化大、互动体验不足等,均衡发展型的突出评价为植物种类多、充满自然野趣、富有美感等;氛围因子对植物景观的感知评价影响最大;均衡发展型、商旅服务型、农业主导型的乡村植物景观感知评价综合得分依次为31.00、21.81、-31.53分。因此,不同发展类型乡村植物景观存在不同特点与问题,乡村植物景观建设应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与当地特色相结合、针对性解决存在问题,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我国山区资源尤其是森林资源极其丰富,但是山区经济发展缓慢,当地人民生活仍较贫困。实施以林业为主体的山区综合开发是改变山区贫穷落后面貌的一条重要途径,而林业分类经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改革的关键举措。本文探讨了山区林业综合开发与生态公益林建设、商品林建设的关系,并认为二者只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加快山区人民脱贫致富步伐,推进山区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山区资源尤其是森林资源极其丰富,但是山区经济发展缓慢,当地人民生活仍较贫困。实施以林业为主体的山区综合开发是改变山区贫穷落后面貌的一条重要途径,而林业分类经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改革的关键举措。本文探讨了山区林业综合开发与生态公益林建设、商品林建设的关系,并认为二者只有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加快山区人民脱贫致富步伐,推进山区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对林业重新定位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立足黑龙江省乡村林业的发展现状,遵循优化区域布局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思想,提出了建立村民主导型的乡村林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乡村林业,大大加快了山区居民尽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既利国又利民,因此,深受山区居民的欢迎。下面针对四川省布拖县开展乡村林业的实践谈谈本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黄金凤 《林业科技》2008,33(3):65-67
根据现行乡村林业发展模式,结合乡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设计出村民主导型乡村林业发展模式,并对建立利益驱动机制、宏观指导机制、市场运作机制、配套服务机制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农用林业的发展伴随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进程,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转向高度市场化、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农用林业发挥了巨大作用,农用林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自然环境条件,而且更重要地取决于社会经济因素,农用林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当地农民对农用林业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需求,然而,对这些需求的满足程度,或者说,农用林业效益的实现则取决于社会经济因素构成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从而形成对农用林业发展的基本约束。农用林业要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并得以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善制度与政策环境,加强政府干预和乡村参与,并促使乡村经济行为规范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从事农用林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立足黑龙江省乡村林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建立村民主导型的乡村林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山区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是关系到山区的发展,关系到全省社会、经济和环境状况及福建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正视山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现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建设山区生态林业体系是山区林业的当务之急。文章分析了山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现状,同时对发展山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大力发展社会林业是促进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贫困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突出问题。为此而产生的毁林种田、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等,导致森林资源迅速减少,进而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使大面积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农业减产,自然灾害增多。严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在这里,我们观察到乡村贫困与生态问题紧紧地连在一起。而在生态系统中,无疑是最重要的,把林业纳入乡村整体发展规划,大力植树造林,发展社会林业,将是解决乡村贫困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所谓社会林业,就是以乡村发展为目的的植树造林活动,由当地人民广泛参与,并从中直接受益,进而改变乡村贫困…  相似文献   

16.
探析发展林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的振兴战略已经成为当下转变农村风貌,实现乡村共同富裕的重点建设目标。在经济的发展中,单一追求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对当地生态稳定的保护大都是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性,因此,如何追求多样化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多数乡村的首要建设方向。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大计,而从林业发展入手,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多方发展的战略已经被大多数贫困地区所接受,将生态文明与乡村建设集合起来,林业发展就是其中最为显著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7.
围绕市场经济发展山区生产陈凡(辽宁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辽宁东部山区地域广阔、生态环境条件好、资源也较丰富,本文就如何依靠当地条件发展经济,促进当地农民尽快脱贫致富达小康,提出了围绕市场经济发展山区生产,因地制宜多元开发,发展二三产业及外向型经济,保护...  相似文献   

18.
10年经济体制改革,使南方集体林区的乡村,在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令人欣慰的发展。但是,这一发展仍然不能令人满意,乡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仍然很低,科技、文化、教育仍很不发达,经济结构仍然具有明显的以农业为主体的特征。因此,引导乡村走上现代化道路,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在南方集体林区,林业是许多乡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林业的现代化是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引导乡村林业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不仅是林业发展的战略问题,而且对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建立一个适合南方集体林区社会经济条件的乡村林业经营的指导和监督组织,对于实现林业现代化则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人们通常习惯地把发展林业同山区联系在一起,认为只有山区才有发展林业的优势。近年来,平原农区发展农用林业和沿海开放区发展外向型林业,打破了这一传统观念,使人们认识到发展林业的有利条件并非山区才有。以下两篇文章正是以安徽江淮丘陵地区和福建沿海开放区为例,就如何利用地域优势发展区域林业经济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乡村林业作为一种参与性林业,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乡村林业的概念及其在湖南的实践入手,联系湖南林业发展目标,阐述了乡村林业在湖南林业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