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氮肥一次性施用条件下,研究控释氮肥对安徽江淮地区油菜产量、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明确控释氮肥的适宜用量,为本区域冬油菜轻简化施肥提供依据。2016—2017年度在安徽省江淮流域油菜主产区布置控释氮肥不同用量施用效果田间试验。试验共设6个控释氮肥用量梯度,分别为 0、60、120、180、240和300 kg·hm-2和1个常规氮肥180 kg·hm-2。结果表明,一次性基施氮肥180 kg·hm-2的条件下,控释氮肥处理(CRU180)油菜籽粒、氮含量、氮积累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同时,CRU180处理也显著提高了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比较控释氮肥不同用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油菜各部位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逐渐增加,其中籽粒产量在氮用量180 kg·hm-2时处于较高水平,显著高于低施氮量各处理(CRU120和CRU60),继续增加施氮量产量没有显著增加;籽粒、茎秆和角壳的氮素积累量均以CRU300处理最高,CRU240次之,但二者显著降低了氮收获指数和氮肥利用率各指标。综合来看,控释氮肥用量为180 kg·hm-2时能在维持油菜籽粒产量不降低的的条件下,保持较高的氮肥利用效率。基于油菜产量与控释氮肥用量的线性加平台模型,本区域控释氮肥一次施用的最佳用量为166.4 kg·hm-2。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氮肥减施措施对水稻产量、田面水氮含量和氮肥施用效率的影响,为广州市水稻氮肥减施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在广州市郊开展水稻田间试验,设不施氮(CK)、常规分次施肥(CF)、缓释氮肥减施 25% 分次施用(SFT)、缓释氮肥减施 25% 一次施用(SFB)、缓释氮肥减施 25%并结合有机替代一次施用(SFB+OS)5 个施肥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的田面水氮含量、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结果】SFB 处理的田间水氮含量在移栽后 3 d 高于 CF 处理,之后迅速降低,并保持较低的水平;SFT 处理和 SFB+OS 处理的田面水氮含量在移栽后 1 周与 CF 处理基本一致,之后均显著低于 CF 处理。施氮处理的水稻秸秆和籽粒的氮含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减氮处理对水稻秸秆和籽粒氮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与CF 处理相比,不同减氮处理对水稻籽粒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减氮施肥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生理利用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其增幅分别达到 35.16%、33.58% 和 16.84%,其中 SFB+OS 处理增幅最大。【结论】缓释氮肥减施 25% 分次施用和缓释氮肥减施 25% 结合有机替代一次性基施均可显著提高氮肥施用效率,降低稻田氮素流失风险(尤其是 SFB+OS 处理),且水稻产量与常规施肥持平,是广州市郊水稻实现氮肥减施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氮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控释氮肥和普通氮肥为试验肥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性全量基施普通氮肥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会造成水稻减产;而基施控释氮肥能提高群体的有效穗数,改善单株的产量构成结构,且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最终提高水稻产量。在施N量减少30%条件下(CRU70%处理),水稻氮肥利用率最高,且产量显著高于普通氮肥处理(PU100%处理)。本研究条件下,CRU70%+PU30%处理的实粒数和结实率最高,水稻产量最高(8 939 kg/hm2),较CRU70%处理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4.
旨在探明根区施肥条件下不同氮肥品种和施氮量对水稻苗期根系生长和分布的影响,为水稻精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盆栽试验以不施氮为对照(CK)并设置2个氮肥品种(尿素U;控释尿素CRU)和3种施氮量(低施氮量L:0.97 g/盆;中施氮量M:1.22 g/盆;高施氮量H:1.51 g/盆),研究根区施氮对水稻苗期根系生长及其垂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后10 d,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移栽后20 d和30 d,普通尿素根区施肥处理的根系生物量、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平均直径、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控释尿素根区施肥处理的相应根系形态指标则随着施氮量增加逐渐增大或保持稳定。与CK相比,移栽后30 d UH处理的根系生物量和活跃吸收面积分别显著降低28.08%和42.49%。移栽后30 d, 0~5 cm和5~10 cm土层各处理根系生物量的大小顺序均为CRUH>CRUM=CRUL>UM=UL>UH=CK,而10~15 cm土层CRUH处理的根系生物量高于其他处理,比CK显著提高81.28%。移栽后30 d,与CK相比UL处理的根冠比显著提高23.08%。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油菜季氮肥投入与水稻季氮肥运筹对杂交籼稻光合生产力及产量的影响,为水旱轮作模式下水稻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研究油菜季2种氮肥投入量(常规施氮:180 kg·hm~(-2),减量施氮:150 kg·hm~(-2))、水稻季150 kg·hm~(-2)施氮量基础上3种氮肥运筹模式[M1—m(基肥)∶m(分蘖肥)∶m(穗肥)=2∶2∶6,M2—m(基肥)∶m(分蘖肥)∶m(穗肥)=3∶3∶4,M3—m(基肥)∶m(分蘖肥)∶m(穗肥)=4∶4∶2]对杂交稻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相对于常规施氮,油菜季减量施氮影响了杂交稻齐穗期光合特性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水稻季M1、M2、M3处理杂交稻齐穗期和齐穗后15 d的光合生产力均增加;油菜季减量施氮和水稻季M3运筹模式杂交稻的光合速率增幅最大。油菜季减量施氮处理杂交稻齐穗期和成熟期茎鞘干物质质量、转化率和产量均增加;水稻季M1、M2、M3处理杂交稻齐穗期茎鞘干物质质量和产量增加;油菜季减量施氮和水稻季M3运筹方式干物质积累增幅最大。【结论】油菜季减量施氮和水稻季M3运筹方式可增强杂交稻生育后期光合性能,提高杂交稻叶面积指数,增加杂交稻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从而提高杂交稻产量,为本研究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6.
以常规施肥方法为对照(CK),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控释氮肥对棉株主茎功能叶叶绿素含量、氮素在棉株地上部的累积分配、棉花产量及构成因素、棉花纤维品质、氮肥利用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氮量条件下,施用控施氮肥处理的籽棉、皮棉产量显著(P<0.05)高于CK,且氮肥利用率、贡献率、农学效率亦显著(P<0.05)高于CK。这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控释氮肥能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施用常规氮素投入水平80%的控释氮肥即可实现与CK同样的产量,这一用量水平可作为环渤海潮土区棉花施用控释氮肥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7.
冷浸田是我国西南地区主要的水稻田,通过合理的氮肥管理,以提高冷浸田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氮肥用量和氮肥运筹对稻谷产量及其构成、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西南地区冷浸田合理的氮肥管理提供依据.试验设5个氮肥施用水平:0(N0),90(N90),120(N120),150(N150),180(N180) kg/hm~2, 3个氮肥运筹方式,即底肥:分蘖肥:穗粒肥氮肥施用比例分别为60∶40∶0(T1),40∶60∶0(T2)和40∶20∶40(T3),以及控释氮肥1次施用处理(T4).结果表明, N120,N150和N180处理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N0和N90处理,其中以N150处理稻谷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最高,分别为9 466.65 kg/hm~2和30.75%,氮肥的回收利用率比N120和N180处理高2.37,3.54个百分点,且N150处理水稻收获指数显著高于N120和N180处理. 3种氮肥运筹方式及控释氮肥处理间水稻产量、生物量及籽粒氮素吸收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氮肥采用底肥∶分蘖肥∶穗粒肥=60∶40∶0处理,水稻收获指数、结实率、每穗粒数均高于其余氮肥运筹及控释氮肥处理.鉴于西南地区的冷浸田氮素水平和基础地力较高,施氮量宜为120~150 kg/hm~2;氮肥运筹以普通尿素按底肥∶分蘖肥∶穗肥=60∶40∶0施用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探讨缓控释肥对糯玉米鲜苞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可为缓控释肥在糯玉米种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2019年在成都市新都区,以糯玉米品种泸玉糯9号为试材,以不施氮肥为空白对照、常规施肥为肥效对照,研究了缓控释肥对鲜苞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缓控释肥处理施氮量减少14.37%,鲜苞产量提高12.32%,穗长、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增加,鲜苞和秸秆的干物质积累量以及鲜苞吸氮量增加,氮肥利用效率提高26.40%,采收期土壤碱解氮含量提高25.37%。缓控释肥较常规施肥虽然减少了氮肥施用量和施肥次数,但能够显著增加行粒数,改善穗部性状,明显提高鲜苞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适宜在成都平原糯玉米种植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以普通尿素施作基肥和2次追肥(简称一基二追)常规施肥模式为对照(CK),研究缓/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不同时期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含氮量和施肥效率等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缓/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不同时期配施在株高、收获指数、千粒重、氮素内部利用方面与前者无显著差异,但显著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基肥中氮肥占80%来源于缓释肥,孕穗拔节期追肥氮肥占20%来源于尿素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穗长、每穗粒数、籽粒和秸秆中氮含量。缓/控释尿素一次基施或与普通尿素不同时期配施的产量、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内部效率与CK相近,总产量均超过7 000 kg·hm-2,实现了高产高效简化的施肥目标。  相似文献   

10.
控释氮肥减施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及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针对吉林省春玉米区氮肥施用不合理、氮肥利用效率下降的问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控释氮肥较农民习惯用量减施条件下,春玉米的干物质形成与养分需求规律及分配特征,为控释氮肥在吉林省春玉米上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2014年连续2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刘房子镇开展试验,供试玉米品种为先玉335,试验共设置了5个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CK),农民习惯施肥(FP),推荐施肥(OPT,较FP减氮25%),控释氮肥1(CRU1,施氮量同OPT),控释氮肥2(CRU2,较FP减氮40%)。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系统分析了春玉米不同生育期植株生物量和氮素累积以及成熟期的分配特征,并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及氮素转运效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施氮处理间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差异显著,且年际和处理间的交互作用也达到极显著水平。玉米产量并未因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且有小幅度增产。CRU1处理的玉米产量高于FP处理,两年平均增产4.5%,但与OPT处理产量相比差异并不显著。控释氮肥减量施用提高了氮肥生理效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利用率,CRU1处理较FP处理,氮肥生理效率提高了28.5%,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了4.9 kg·kg~(-1),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18.1 kg·kg~(-1),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8.4%。春玉米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时期的推移呈快-慢-快的积累动态,且年际间变化趋势基本相一致,CRU1处理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较FP处理增加了7.7%。控释氮肥适量减施不影响植株后期氮素的累积与分配,还可以提升植株氮素的吸收利用能力,促进花后植株养分的转运效率。CRU1处理玉米地上部氮素累积量较FP处理增加了5.0%,CRU1处理对籽粒的贡献率最高,两年平均为62.1%,较FP处理提高13.3%。【结论】控释氮肥减量25%(180 kg·hm~(-2))施用不降低玉米产量,还可有效提高植株氮素的转运效率,从而提高氮肥利用率。控释氮肥处理与推荐施肥处理在玉米产量、养分积累和转运以及氮肥利用均无显著性差异,相对农民习惯处理有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11.
《吉林农业科学》2017,(1):24-27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3个施氮水平(0、105、150 kg/hm2)与2种配施比例(控释氮肥100%、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配比为70∶30)对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转运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提高幅度为10.4%~28.2%。其中N150 kg/hm2处理玉米产量最高。在相同氮水平条件下,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配施处理玉米产量高于单施控释氮肥处理。施氮可显著提高玉米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并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在相同氮水平条件下,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配施处理玉米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高于单施控释氮肥处理。氮素农学利用率和当季回收率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提高,氮肥偏生产力表现为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在相同氮水平条件下,控释氮肥与速效氮肥配施处理氮肥当季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高于单施控释氮肥处理。  相似文献   

12.
太湖地区水稻控释肥机插侧条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硫包衣尿素(SCU)和掺混肥(BBF)为供试氮源,设置控释肥的一次性撒施(B-SCU、B-BBF)和机插侧条施肥(S-SCU、S-BBF)2种施肥方式,并采用高产分次施肥(CK)为对照,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和控释肥种类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CU采用一次性撒施的方式下,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分别为10.5 t/hm2和32.8%,均显著低于CK;而在SCU采用机插侧条施肥的条件下,这2个指标分别显著提高至12.5 t/hm2和53.3%。在BBF采用2种施肥方式下,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无显著差异,且均略高于常规高产分次施肥。说明SCU和BBF均适合于机械侧条施肥;BBF同时适用一次性撒施,但SCU不适合撒施。  相似文献   

13.
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2、甬优538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杭嘉湖平原地区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稻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主要源于其具有高的每穗粒数;籼粳杂交稻的齐穗期,施氮处理比不施氮晚4~5 d,但不同施氮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籼粳杂交稻的籽粒含氮量为8.1~13.7 g·kg-1。在施氮量为225 kg·hm-2时,甬优538的氮素吸收利用率最高,达59.5%。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明确氮肥施用效率,采用田间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控释氮肥和普通氮肥配合施用对寒地黑土玉米产量、氮肥利用及氮素平衡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1)不施氮肥(CK);(2)全部普通氮肥基施(BU);(3)全部控释氮肥基施(CRU);(4)农民习惯施肥,即40%BU基肥,60%BU追肥(FP);(5)60%CRU与40%BU混合基施(MBC)。结果表明,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合施用(MBC)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和氮肥利用率(NUE),减少氮素在土壤剖面中的残留,降低氮素损失。与FP相比,MBC处理3年平均增产6.9%(P<0.05),增收27.8%(P<0.05),氮素吸收增加5.8%(P<0.05),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14.7%(P<0.05)。且0~30 cm、30~60 cm、60~90 cm土壤剖面中土壤无机氮(SIN)累积量分别占总量的44.8%~51.8%、32.2%~34.9%、15.5%~21.6%。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合一次性基施(MBC),土壤剖面SIN累积量在0~90 cm剖面中,MBC处理较FP降低10%(P<0.05),在6...  相似文献   

15.
玉米-蔬菜轮作是我国南方丘陵山地农区一种主要的旱地种植方式。为指导施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于2020—2021年持续开展定位试验,探究控释氮肥及减氮处理对玉米-小白菜轮作体系作物产量、氮素吸收残留、氮素径流损失的影响。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CK,不施氮肥;U,常量施用普通尿素;CRU,施用等氮量的控释氮肥;90%CRU,施用控释氮肥,并较常量减氮10%;80%CRU,施用控释氮肥,并较常量减氮20%;70%CRU,施用控释氮肥,并较常量减氮30%。结果表明,与U处理相比,玉米在减氮20%条件下未显著减产,小白菜在减氮30%时均未显著减产。与U处理相比,合理施用控释氮肥可使总氮流失量显著(P<0.05)降低25.3%~43.5%,以70%CRU处理的总氮流失量最少。径流水中的氮素流失主要以颗粒氮为主,占比60.0%~67.0%。与U处理相比,除70%CRU处理外,其他施用控释氮肥处理的玉米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无显著差异;80%CRU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9.4百分点。与U处理相比,施用控释氮肥0~80 cm各土层的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均未显著增加,不会提高土壤无机氮的流失风险。综上...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几种控释肥与尿素的配施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处理(CK)相比,施用氮肥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控释氮肥70%与普通尿素30%处理(CRU70%)的玉米产量显著高于普通尿素100%(CRU0%),增产6.0%,在成熟期,CRU70%处理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CRU0%,处理CRU 70%的氮肥当季回收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均显著高CRU 0%处理,分别提高20.8%、36.5%、6.1%。综合玉米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经济效益,控释氮肥70%与普通尿素30%配施可发挥两种氮肥的优势,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缓控释肥在冷浸田上的应用效果,通过大田试验比较了不同地块不同水稻品种在不施肥(CK)、不施氮肥(PK)、一基二追常规施肥(NPK)、一次性基施缓控释肥(T1)和一次性基施80%缓控释肥+20%尿素(T2)条件下,单季晚稻的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两个试验点水稻籽粒产量平均表现均为T2>T1>NPK>PK>CK,尽管PK籽粒产量显著高于CK,T2、T1和NPK也比PK增产显著,但各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施缓控释肥提高了水稻地上部氮含量和吸氮量,尤其是秸秆中氮含量和吸氮量达到了显著水平。与常规施肥相比,在月山下村和企石村T1和T2处理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34.5%~60.4%和45.3%~49.7%。本试验条件下,缓释肥料一次基施的水稻籽粒产量与常规一基二施相近,但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实现了高产高效简化的施肥目标。  相似文献   

18.
设置缓控释氮占总氮20%、40%、60%的3个不同配比缓控释氮肥处理,用氮量为216 kg·hm -2,和常规施肥处理,用氮量为270 kg·hm -2,同时设置不施氮肥对照,研究缓控释肥与速效氮肥配比不同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用量减20%的条件下,缓控释肥一次施用相较于常规施肥仍可维持水稻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缓控释肥可以增加水稻有效穗;缓控释肥60%处理的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而缓控释肥20%、缓控释肥40%处理与对照没有显著变化。缓控释肥在水稻生产上有省工节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缓控释氮肥对机插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缓控释氮肥提高机插稻氮素利用效率及增产机制,以早籼中熟常规稻中嘉早17和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川谷优7329为材料,在150kg/hm2施氮量基础上,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品种为主区,副区设尿素一次性基施、尿素常规运筹、硫包膜缓控释氮肥、硝化抑制剂包膜缓控释氮肥、2种树脂包膜缓控释肥共6种氮肥处理,探究缓控释氮肥和品种对机插稻干物质量和氮素吸收、转运、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品种间差异与氮肥管理对机插稻物质质量、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且互作效应显著。相对于常规尿素运筹,树脂包膜缓控释氮肥能促进机插稻结实期干物质的积累、氮素的吸收及转运,穗部氮积累量提高51.83%,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18.71%,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57.97%,氮肥偏生产力及产量提高5.54%,树脂包膜氮肥对中籼迟熟杂交稻稻株氮素积累及氮素利用效率作用显著,为本试验最优的机插稻配套缓控释氮肥;而硫包膜及抑制剂包膜缓控释氮肥增产、增效均不同程度低于常规施肥,但对机插稻各器官氮素的转运有一定促进作用。此外,生育期长的中籼迟熟杂交稻不同生育时期的氮素积累量、氮转运量及最终产量均显著高于生育期短的早籼中熟常规稻。综合产量与氮素吸收、转运的表现,选用中籼迟熟杂交稻,施用加阳树脂包膜缓控释氮肥,能有效提升机插杂交稻氮素的吸收利用,促进高产形成。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控释氮肥在小麦上的施用效果,本试验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无氮对照(CK)、农民习惯施氮(CN)、100%控释氮肥(CRN)和60%氮量控释氮肥+40%氮量普通氮肥(CRN+CN)4个处理,研究不同肥料施用对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氮肥较农民习惯施用氮肥小麦显著增产7.33%~14.67%,控释氮肥和普通氮肥配合施用显著高于控释氮肥一次性施用。氮肥利用率施用控释氮肥处理显著高于农民习惯施用氮肥4.12~9.24个百分点,以控释氮肥和普通氮肥配合施用最高。纯收益控释氮肥处理较农民习惯施肥增收405~1 398元/hm~2,以控释氮肥和普通氮肥配合施用纯收益最高。本试验条件下,小麦生产上施用控释氮肥能够节本增效,以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合一次性施用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