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20年4月3日,云南省农业农村组织召开全省农田建设工作视频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和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安排部署2020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会议指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各级农业农村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2021年全国冬春农田水利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坚定不移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现下达2022年农田建设任务(见附件).  相似文献   

3.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保障。本文从宏观政策及经济发展水平对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基于统计方法的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和农业生产要素对粮食生产影响因素三个视角进行分析,客观分析宁夏高标准农田用于粮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等对策建议,为夯实农业生产基础、保障粮食安全生产、促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这一重要论述为高标准农田下一阶段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高标准农田是耕地中的精华。作为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的重要措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高粮食综合产能创造了有利条件。高标准农田主要用来生产粮食,  相似文献   

5.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措施,在粮食安全问题重要性日益凸显的背景下,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引导高标准农田用于粮食生产既是国家宏观调控要求,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时代需求。本研究从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生产实际出发,系统分析了高标准农田用于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党和多家为确保国家粮食战略工程顺利实施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产的基重要举措,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有着重要意义.由于机制欠缺、制度设计不到位,高标准农田的前期建设和后期管护均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功能发挥不理想,制约粮食安全生产.以河南省N县1334万m2高标准农田...  相似文献   

7.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具体举措。该文介绍了颍泉区"十二五"以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情况,阐述了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编制高标准项目规划、完善项目管理制度等主要做法,分析了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速土地流转、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田水利小型构筑物设计通用图、提高高效节水灌溉设施智能化程度、明确建后管护经费来源、加强管护与人员培训等优化措施,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是农业大国,又是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而农业又是水资源的用水大户,水资源的紧缺导致农业用水受到很大的限制,影响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是粮食稳产增产的支撑和保障,要改善农业生产缺水现状,保障我国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大力推广灌溉工程节水技术。作为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核心内容,灌溉工程节水技术也是节水效果最显著的技术措施。比较先进的节水技术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2011—2021年北大荒集团9个区域11年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增产和农场职工增收三者之间的互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显著促进农场职工增收,其作用机制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了粮食单产增产,从而促进了农场职工增收,验证了粮食单产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场职工增收过程中的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促进农场职工增收具有长期性,但对不同收入水平农场职工的增收效应具有差异,随着农场职工收入水平的提高,增收效应逐渐减弱。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北大荒集团应通过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强化“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场职工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10.
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但高标准农田建设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粮食单产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理论课题。通过梳理国内外土地整治对粮食单产贡献率测度的研究进展,分析相关研究的主要特点与不足,探讨今后的创新研究方向。在国家坚守1.2亿hm2耕地红线、立足国内基本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背景下,分析农田地块及外部环境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发展地块尺度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粮食单产的贡献率测度模型,识别影响粮食单产的主导因素,探索政府管控和利益补偿相结合的贡献率提升机制,既是推进土地整治效益与绩效评价方法创新的需要,也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利用管理提供科技决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我国面临着诸如粮食短缺、生态环境破坏等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改善上述问题的一大突破点,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国家战略层面部署,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高标准农田是近几年土地治理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文章就内蒙古高标准农田项目发展历程做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2.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核心,是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新战略的重大举措。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近10年来,农田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为促进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参考,从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农田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民收入增加方面总结近年来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从耕地质量建设、绿色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结合等方面分析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提升耕地质量建设、加强农田生态建设、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构建"五统一"管理新体制等新形势下宁夏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梁永强 《甘肃农业》2014,(17):39-39
建设西吉县杨坊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以提高当地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率,配套田间水利灌溉设施,保障农业生产用水,促进当地特色种植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该灌区的水利工程现状以及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任务与布局。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意见》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切实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基础。《意见》提出,要坚持夯实基础、确保产能,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依法严管、良田粮用,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等原则,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到2022年全  相似文献   

15.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甘肃省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面积仅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39.3%,未来一段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重而迫切。本文在阐述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及梳理总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举措和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加快建设进度、提高建设投入、加强监管和建后管护等方面提出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快推进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及农村相关会议中多次提出要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并立足国内粮食基本自给方针,确保基本农田数量稳定、质量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自2009年在全国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试点以来,到2020年规划全国建设高标准农田4亿亩,亩均粮食生产能力比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前提高100kg以上。在此背景下,掌握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使用现状,有效测算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使用效率,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政策目标的实现尤为重要。为此,本文结合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以甘肃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例,分析了甘肃省高标准农田项目资金来源及存在问题,评价甘肃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效益。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高标准农田的总产量高于一般的农田,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对于保障粮食稳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马传喜委员认为,高标准农田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一致。推广高标准农田,为有计划地规划和调整粮食生产结构提供了基础,有助于将小农户与大市场相连,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流向统计法分析中国粮食安全状况及高标准农田需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为预测2020—2030年高标准农田需求量,本研究基于中国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等相关数据,利用流向统计法从粮食、谷物和口粮自给率3个角度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现状,并建立了预测模型,对2020、2025和2030年中国粮食、谷物和口粮的需求量进行预测;基于各省级行政区可建高标准农田面积、农业用水量、单位面积高标准农田粮食产能提高量和复种指数,预测了2020、2025和2030年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需建高标准农田面积。结果表明:1)近年来中国粮食、谷物和口粮产量呈增长趋势;1997—2018年粮食、谷物和口粮的自给率分别在86.24%~118.15%、88.67%~121.67%、84.25%~123.98%,2006年以来中国守住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但距《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中粮食自给率95%以上的要求仍存在差距,需进一步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增建高标准农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2)根据建立的模型预测2020、2025和2030年粮食需求量分别为72 318、72 673和72 724万t,谷物需求量分别为67 898、68 251和68 301万t,口粮需求量分别为32 811、33 863和34 914万t;统计检验及验证表明预测结果可信;3)2018年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已能满足我国90%的粮食自给率需求;95%自给率粮食安全条件下2020、2025和2030年分别需求6 844、7 125和7 165万hm2(10.27、10.69和10.75亿亩)的高标准农田。预测值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的到2022年建成10亿亩(6 667万hm2)高标准农田的指标接近,该研究结果支撑了规划指标的科学性,亦可为未来10年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数量及进度控制提供参考,研究为宏观预测粮食及耕地需求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国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性举措。定西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更是优化农业生产条件,确保粮食增产增收的基础保障。全市立足长远,做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与产业脱贫的具体措施有机结合、配套衔接。  相似文献   

20.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临泽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补齐农业发展短板的有效抓手,优化设计方案,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阐述了临泽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