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则文  张成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702-17703
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衣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济基础保证。提出新时期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加、劳动力转移、新农民的培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探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173-174
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有利于把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引向深入,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形成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力布局;有利于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优势产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和运用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加强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加快全市现代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安阳市北关区立足实际,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积极引导,坚持原则,大胆探索,逐步规范”的工作方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稳妥、健康、有序地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让土地在流动中升值、在升值中富民,从而使土地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不断扩大,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实现了经济效益、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白银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的形势提出的发展对策是: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重视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5.
该文针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实现农业产业化路径优化发展的思路:强调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服务创新,开展农工商协同发展模式优化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化设施建设,开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宏观调控政策建设。  相似文献   

6.
当前安徽特色农业呈不断发展趋势:专业化和产业化不断增强、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科技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农业旅游等功能有所拓展。但是也存在优良品种保护和开发力度不够,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基层农技推广和农村实用人才难以满足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主产区生态环境保护不够,产业化有待推进,休闲、观光旅游功能拓展缓慢等问题。建议从五个方面推进安徽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基层农业科技人才开发;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优良品种开发与保护;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农业旅游。  相似文献   

7.
2008年以来,庆阳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的“六项行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农村建设试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为主线,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7.5亿元,较上年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2385元,较上年增长17.5%。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广东山区开发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所达成共识的观点:广东山区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广东山区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业化道路,同时必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好商品流通工作,优化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9.
以农业信息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753-3754
在分析农业信息化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传统农业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经营模式的新动力.通过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和应用适用于"三农"的各类信息技术、产品和系统,努力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以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调查与思考——以武汉市新洲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武汉市新洲区发展都市农业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发展都市农业提出了6点建议,分别为:以规模化重组为依托,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产业化运作为抓手,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以夯实基础建设为支撑,加大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力度;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创新农业经营管理体制机制;以加强社会服务为载体,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政策支持为后盾,用好党的各项惠农政策。  相似文献   

11.
《当代农村》2005,(2):1-1
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要在抓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同时,继续围绕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来展开。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三百工程”计划,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布局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述了“广东山区开发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所达成共识的观点:广东山区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广东山区开发必须走可持续肆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业化道路,同时必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好商品流通工作,优化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3.
浅谈现代农业与农业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信息化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阐述了推进农业信息化对建设现代农业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了山西省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并对山西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对策: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人才培养;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质量;开发整合农村市场信息资源;积极开展农产品网上交易,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以产业化的方式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农业信息化在山西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农业信息化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阐述了推进农业信息化对建设现代农业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了山西省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并对山西省推进农业信息化提出了对策: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人才培养;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质量;开发整合农村市场信息资源;积极开展农产品网上交易,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以产业化的方式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浅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劳动力资源的动员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农村劳动力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之一.根据投入要素的可替代性和互补性,有必要把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来,对资金进行有效替代,以缓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要充分动员农村劳动力,应该从政府、社会、农民自身3个方面努力,来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劳动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6.
国外农业合作组织的绩效评价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许多国家普遍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农业合作组织,它们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运作绩效表现在: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利于维护农民利益;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产品质量;缓和了供求矛盾,有利于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等等。中国必须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发展农业合作组织,完善相关立法,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延边农业产业化得到有效的发展,但从根本上尚未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落后的局面。为此,要不断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完善发展模式,优化管理机制,构建特色农业产业网,以促进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现代化建设,使农业产业化更好更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海芳 《新农业》2023,(7):57-59
随着国内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生产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良与优化,许多先进生产技术不断出现并被应用于农村基础建设中,真正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了能将城乡展现出的贫富差距缩小,落实乡村振兴发展策略,国家加强了政策扶持,进一步推进农业经济的先进化、现代化建设。当前,农村基础设计建设的完善与优化,对于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展开探讨,阐述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面临的不足,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农村发展指明未来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七大制约因素,提出了树立大农业观念,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发展教育,转变城乡政府职能及制度创新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湖南是农业大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科技的引领和支撑。我们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推进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