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稻直播栽培适宜品种筛选和适宜播期组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早稻直播面积的扩大,对早稻早熟品种的需求迫切。同时,对早熟的追求存在盲目早播而造成烂秧情况。为筛选适宜直播的早稻品种及适宜的播种期,特进行5个早稻品种直播栽培播期试验。结果表明,余姚地区可在4月5—10日,选择日平均气温10 ℃以上、最低气温高于5 ℃、播后有3~5个晴天的日子播种。在品种选择上,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为甬籼15。  相似文献   

2.
双季稻“双抢”时段通常处于高温阶段,劳动作业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通过研究如何种植特早熟早稻南陵早2号,在达到高于普通早稻日产量的情况下,把“双抢”时段前移10 d,避开“双抢”高温作业。通过连续3年对特早熟早稻南陵早2号早、晚季连作直播栽培技术的逐步优化,在保证有效穗数的情况下,随着穗粒数的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迅速提高,早稻产量由6 408.00 kg/hm2提高到8 875.50 kg/hm2,产量增加了2 467.50 kg/hm2;双季晚稻直播产量由5 899.50 kg/hm2提高到7 966.50 kg/hm2,产量增加了2 067.00 kg/hm2。南陵早2号适宜直播栽培,加强分蘖期的有害生物防治,通过追肥提高分蘖率、成穗率,实现高产优质。基于3年的生产实践,本文总结了南陵早2号超高产机直播栽培技术要点,以供适宜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北疆地区粮食作物熟制的研究表明,在露地栽培、80%保证率下有效积温达3600℃和3450℃,无霜期17d和169d的区域可在早熟小麦后复种特早熟玉米和特早熟大豆,北疆地区发展粮食作物复种的潜力有限,粮食作物种植制度的发展应以一年一熟为主,一年二熟或二年三熟为辅,间,混,套作和复种等多种形式并存。  相似文献   

4.
平湖市地处浙北,晚稻面积35万亩左右,以单季晚粳为主,播期一般在5月~6月上旬。面对在6月底~7月上旬可能出现长时间的梅雨、台风、暴雨等危害,需做好救灾备荒的良种储备工作。为筛选出适应浙北的早晚稻救灾品种及满足生产的需要,指导农户因种栽培,笔者进行了早稻品种、特早熟晚粳抗灾救灾品种的观察试验。  相似文献   

5.
早籼型不育系351A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51A与珍汕97A、协青早A、47A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均不显著。珍汕97A、协青早A的一般配合力高,是配制迟熟杂交稻组合的主体不育系。351A的特殊配合力和早熟遗传强,是配制早稻、早熟中稻杂交组合的优良不育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特早熟早稻新品种化感2205的选育经过,阐述了其特征特性,并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赣早籼37号是从组合秋4010(优麦早/IR36)/M1460中,用系谱育种法育成。该品种属早籼早熟品种,具有早熟、优质、丰产、稳产、抗稻瘟病、成熟期落色好、适应推广等特点,两年省级区试,平均比对照浙辐802增产14.15%。1995年该品种成为我省早稻区试早熟组对照品种。该品种适合长江流域双季稻区作早稻推广。  相似文献   

8.
双优双抛晚稻及其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优双抛晚稻选用特早熟晚炳丙93-390或杂交早稻K优402翻秋抛栽,不仅具有生育期较短,适宜于短龄抛秧,而且还有抛栽后起发快,分蘖旺盛,齐穗期绍吉面积大,生物产量高,有效穗数多,产量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游易涝区翻秋早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中游易涝区是洪涝灾害多发区 ,早熟早稻翻秋种植是一种有效的避灾减灾措施 ,为提高翻秋早稻产量和发展翻秋早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及实用技术 ,对翻秋早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赣早籼 37、赣早籼 4 5是 2个早熟、秧龄弹性较强的适种品种。这 2个品种播种期为 7月 2 0日 ,秧龄 15d ,移栽密度 16 .7cm× 13.3cm ,每穴 7~ 8本较为适宜 ,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分析结果 ,翻秋早稻米质优于早稻米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早稻短龄(常规)抛栽大区对比试验,结果得出早稻短龄抛栽方式,可促使早稻早熟、高产,提高农民种植早稻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结合新疆特早熟棉亚区的气候特点、植棉历史与现状,提出了该区在棉花品种选择上应突出早熟,抗病不是重点;栽培技术以促早熟为中心,近期应大力推广高密度、超宽膜,推行合理的作物布局及耕作制度,适当减少棉田面积;对病虫害实行综合防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连晚抛秧因受早稻收获期、品种生育期、秧龄等因素限制,一般多选用特早熟晚粳品种.但特早熟晚粳作连晚抛秧栽培增产潜力小,且年度间产量变幅大.针对上述问题,1997年我市开展了中熟晚粳连晚抛秧栽培技术研究,经三年试验示范,解决了许多难题,使全市中熟晚粳连晚抛秧面积迅速扩大,单产不断提高.据对比试验,在同期抛栽条件下,中熟晚粳比特早熟晚粳一般可增产10%左右,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一套中熟晚粳连晚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1.把好品种搭配及播种时间关双晚塑盘抛秧要根据早稻品种生育特性决定双晚品种和播期.原则上早稻早熟品种与双晚中熟品种搭配;早稻中熟与双晚早熟品种搭配.双晚中熟品种在6月25日左右播种,早熟品种在6月30日左右播种.双晚秧龄控制在20~25天,最长不超过30天,以确保双晚安全齐穗、充分发挥双晚抛秧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水稻再生特性在适宜区域发展再生稻是我国有效增加粮食产量的新技术途径。北纬320区域属于一季中稻生产温度光照资源有余,双季稻(双季早稻+双季晚稻)生产温光资源不足的自然生态区域。也是我国再生稻生产北端临界区域。本文初步报道了适宜在北纬320区域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早熟中稻“一种两收”(早熟中稻+再生稻)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模式;头季稻单产700kg/667㎡左右,再生稻单产200kg/667㎡以上,“一种两收”合计单产约900 kg/667㎡。  相似文献   

15.
经过近几年的早稻生产试验总结,中早39可塑性强,通过早播、控肥、控水可提早成熟,促高产,有利于双季稻连作种植;而早稻机插秧技术在本地发展迅速,但由于起步晚,没有一套完整的早稻机插秧促早熟栽培技术,由此我们对此项技术与生产实际进行结合,提出适合本地的一套早稻机插促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合作开发的形式引进不同生态类型的玉米品种25份,经过1996年、1997年两年在高寒冷凉地区的试验,选出了利玛28、利玛29两个较适宜的特早熟品种。通过一系列试验示范,掌握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生长习性、栽培技术要点、种子繁育技术以及适宜种植的区域范围等。成功引进利玛28、利玛29两个特早熟玉米品种,解决了生产上急需特早熟优质玉米品种的问题,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7.
“嘉育164”是浙江省嘉兴市农科所育成的优质、高产、早熟的早籼新品种。2001、2002年分别通过浙江省、湖北省品种审定。己在浙江省进行大面积推广。2002年福州市农科所优质稻课题组引进该品种,并连续两年在闽清、罗源及福州市农科所进行早稻新品种对比试验,表现出米质优、产量高、早熟、抗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棉花生产的自然特点和区域划分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甘肃省棉花生产发展、布局演变和植棉区自然、气候特点等,按照"区域划分同一性"原则,以≥10℃活动积温、7月平均气温、无霜期为主要依据,在全国棉花生产一级区划的框架下,将甘肃省棉花生产划分为黄河流域棉区黄土高原亚区、黄河流域棉区特早熟亚区和西北内陆棉区河西走廊亚区3个二级区;中部沿黄灌区特早熟次亚区、陇东特早熟次亚区、河西走廊早熟棉次亚区和河西走廊特早熟次亚区4个3级区。通过分区评述各级区的气候、生产等特点,指出了在该区发展棉花生产的优势、不利条件和自然灾害,提出了棉花产业发展的思路:如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优化种植区域与结构;坚持集中连片,突出规模效益;坚持依靠科技创新,突出经济效益;实施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模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培训;增加和整合支农投入。  相似文献   

19.
一、品种选择 小型西瓜特早熟栽培宜选用抗病,耐低温,结果性强,耐湿性好,适合保护地栽培的早熟品种,如早春红玉,拿比特,天黄,特小凤等。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我国特早熟毛桃品种中,由于果实发育期较短,果个偏小,品质较差,产量较低,着色差,口味淡,硬度低,不耐贮运,因此,限制了特早熟桃的发展。选育果个大、品质上等、果实较硬,市场货架期较长、着色好、丰产稳产的特早熟桃品种就成为我们果树研究所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