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运用现场调研的方法,就北京市乡村旅游的利益共享机制模式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北京乡村旅游经长期发展,已逐渐成为北京市郊区旅游业的新增长点。但随着多方参与以及合作的加深,不同相关利益者间因不同的利益诉求出现了矛盾冲突,导致出现利益分配不合理的现象,需建立利益平衡机制使分配趋向合理,促进乡村旅游的利益共享。基于此,以北京乡村旅游现状以及相关文献与理论研究为基础,分析了北京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利益相关者各自地位与功能,并根据各方的利益来源,梳理了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当前的共享机制存在的不足,总结出改进方法并提出建议,从而促进北京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实现乡村资源利益共享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理顺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确保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针对目前福建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与发展现状,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界定福建开发乡村旅游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并分别对各利益相关者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参与角色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不断发展,企业与农户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成为主要角色。乡村旅游经济的利益共生关系中,制度保障、利益共享以及利益分配都是企业和农户双方进行合作的重要条件,利益趋向的双方主体欲达成合作,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必须针对乡村土地制度、农户利益需求、乡村旅游开发的本地特色、市场现状等方面深入了解分析,从农村土地、农村产业、农民生活三个方面着手促进企农合作。本文通过多案例对比,分析袁家村与龙头村、绥阳鸣村、塘山村的乡村开发实例,探究乡村旅游开发中企业与农户间的合作机制,为促进乡村开发,企农合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9):102-105
古村落旅游是遗产旅游和乡村文化旅游的一种重要类型,随着古村落旅游的发展,其在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改变落后生存状况的同时也给古村落带来了不同层面的影响,其中破坏古民居建筑、耕地大面积流失、空巢化家庭、文化传承未能延续等是区别于其他旅游资源开发的显著影响。而这些影响归根究底是利益相关者的矛盾导致的。通过选取利益相关者这一角度,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从相关概念界定、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和矛盾以及矛盾产生的原因这几方面展开分析。最后展望利益相关者能协调利益,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古村落旅游的合理开发以及之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贵州天龙屯堡"政府+旅游公司+旅行社+农民旅游协会"的乡村旅游产业组织模式充分整合乡村旅游各方资源,有效兼顾了乡村旅游开发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北京郊区乡村旅游产业组织化提供了借鉴。北京乡村旅游产业组织创新应注重以下方面:一是提高乡村旅游产业组织认识;二是坚持政府部门的主导地位;三是保证社区居民的参与权利和福利增长;四是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五是因地制宜进行乡村旅游产业组织创新。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读10年来国内中文数据库中有关乡村旅游的研究文献,分析乡村旅游研究发展状况,着重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乡村旅游者的感知和动机、当地居民的体验与需求、与相关产业的融合等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发现国内学者采用了实证分析或定量分析等规范的研究方法,关注了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因素、乡村旅游利益相关者和乡村旅游企业管理等研究主题,并建议从政府干预、经济效益评估、居民应对策略、乡村文化传承与保护等方面重构本土理论,提炼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契合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求,以可持续发展视角关注乡村旅游业的多重价值,为乡村产业融合、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提供了持久动力。基于一体化乡村旅游(IRT)框架理论,以山东省乡村旅游典型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探究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内在基础与阶段特征,剖析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驱动机制与实现路径。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初始发展阶段依赖于资源内生性与利益共享性,市场化运作阶段强调组织化嵌入与规模化经营,快速扩张阶段关注社区赋权与内生性发展,持续发展阶段诉求利益均衡与合作共生。社区参与、多元赋权与价值认同,多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联合与协同,持续、有效的制度性供给与规范是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运行基础。但是,乡村旅游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着多元主体利益不均衡、资源内生性不足、乡土文化异化、社区赋权程度低和城乡要素流动不畅等问题与挑战。因此,提出合作网络构建与协作经营机制、多元主体的利益协调机制、乡村社会文化的保护与建构机制、资本嵌入与竞合机制等协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王娜 《广西农学报》2013,28(2):81-86
我国的民族旅游地大都在农村,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这些农村社区原有的利益平衡被打破,出现了利益相关者角色错位、缺位等现象,引发了相应的利益矛盾冲突,影响了当地旅游产业的正常发展。文章以三江程阳侗族八寨景区为案例研究地,对以农村社区为主体的民族旅游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并绘制了利益相关者平衡机制图,以期为民族旅游地利益相关者的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梯田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国内相关研究文献近十年显著增加。国内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梯田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旅游开发带来的影响及居民的感知、梯田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梯田旅游利益相关者相互关系等方面。今后梯田旅游应继续强化理论探索、创新和改进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加强旅游发展条件下的梯田人地关系、梯田旅游者特征与行为偏好以及不同时空尺度条件下的梯田旅游发展特征、演化过程和演化规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目前乡村旅游地产的开发前困境,基于土地流转分析乡村旅游地产开发现状,探索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乡村旅游地产开发的主要过程,并根据当前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土地流转模式,提出乡村旅游地产开发的建议,寻求二者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推进乡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ML旅游区所在的GT村为例,探讨了大城市郊区农地旅游化流转的现状与问题。通过对当地村民的半结构性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GT村农地旅游化流转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流转市场机制尚未形成,旅游增值收益分配不公;农地流转过度非粮化,产业转型后农户社会关系恶化;流转区土地利用效率低,周边生态环境缺乏有效治理。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若干促进农地旅游化流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阳朔县乡村旅游深度开发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乔  杨文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80-20582,20654
在解析乡村旅游概念的基础上,概述了阳朔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其30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综合分析了阳朔县发展乡村旅游的区位、资源、产业、市场以及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指出了阳朔县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环境、行政管理、经营方式、信息滞后及利益分配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阳朔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其在乡村旅游深度开发方面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注重乡村旅游的生态效益;理顺部门关系,完善旅游机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宣传促销,提高乡村旅游知名度;开发多种形式的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3.
文旅融合发展是新时期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以区域内独特的荔枝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在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形成许多地方经验和典型模式。总结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荔枝文化资源的发展内涵;在已有荔枝文旅融合研究的基础上,从产业经济的视角将大湾区荔枝文旅融合发展的经验划分为科普研学融合发展模式、文化节庆融合发展模式、采摘体验融合发展模式、产旅联营融合发展模式 4 种典型模式,通过深入剖析不同模式的主要特征、典型案例实践,明晰大湾区荔枝文旅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和产业动态;最后从问题的角度提出大湾区接下来可以在政府角色、平台建设以及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机制创新,推动荔枝文旅融合向实现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统一的方向发展。首次对荔枝文旅这种依托地方果品文化资源进行乡村振兴道路设计的发展方式进行综合解读,研究成果可以为其他地区实施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区农地流转过程中的效益流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流转在我国已经发展到关键时期,如何结合新形势、新变化有效提升农地流转效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科学、合理、规范、高效进行,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户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效益构成、流向及其产生的经济尧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结合鄱阳湖区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情况和具体案例,对农户生产与规模化生产以及规模化生产中不同种植方式的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明确土地流转中限制流转效益发生的因素,结合创新农地流转机制促进农地流转尧保障流转主体权益提高农民积极性、完善农村发展配套政策促进劳动力转移等,提出了优化、提高农地流转效益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业多功能视角下北京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已进入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仍存在着产品创新开发程度不够、产业链条短、乡村文化建设受轻视、乡村生态资源缺少科学规划和保护等问题。乡村旅游的发展扎根农村、依托农业,以农业多功能性的角度提出要开发特色产品,增加北京乡村旅游产品异质性、促进景区间联动、提升文化竞争力和完善生态保护和投入机制等发展路径,以推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如今,在媒体旅游宣传的大环境下,如何使大众传媒与旅游业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此 构建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态势以及提高互动双方的收益成为急需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对大 众传媒、旅游业和相关互动性进行分析,以永泰当地旅游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剖析如何借助新兴的 传媒手段,拓宽旅游宣传渠道,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业的可行性,同时构建适用于永泰发展的“永泰互动 旅游传媒”模式,以期为促进大众传媒与旅游结合的研究与应用做出些许贡献。  相似文献   

17.
以黔东南州的苗侗民族特色旅游村寨为研究案例,立足于人类学、民族学的田野调查与跨文化比较研究的视野,深入考察这些村寨分布与旅游开发的现状,分析旅游开发的利益分享问题与原因,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苗侗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开发中的利益分享机制:明确分享主/客体、成立第三方利益协调机构、多元化的利益分享方式、群众参与经营、参与决策、参与分配规则、确保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利益分享效果。  相似文献   

18.
宋增文 《农学学报》2019,9(8):85-91
供给侧改革是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这在面向巨大客源市场的京郊地区表现更为突出。笔者立足供给侧改革,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研究乡村旅游提升发展的策略。基于昌平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特征,结合问卷调查数据,提出昌平区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差距。在深入剖析昌平区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市场、政策等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昌平区乡村旅游提升发展的策略。昌平区要通过差异化塑造特色旅游镇村、升级构建农业公园和田园综合体、发展农林旅游示范项目等策略推动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19.
兰小机  沈惊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530-15532
客家乡村旅游是一种发展客家经济和保存其文化特色的良好方式,但人们对客家乡村旅游的认识存在偏差,规划不健全、管理水平低、市场营销不足、利益分配不合理等现象严重制约着客家乡村旅游的发展。重新制定总体发展规划、择优开发、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加大品牌宣传、注重生态旅游、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使客家乡村旅游健康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