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营销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以来,在营销领域里出现的一种新型文化,是企业现代营销管理的一种新思想,新理念。充分认识营销文化在县级供电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促进供电企业的三个文明建设,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伟  昭文 《农电管理》2003,(5):16-18
风险管理起源于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大公司发生重大损失促使高层决策者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随后几十年中.对企业的人员、财产和自然资源进行适当保护已形成了一门新的管理学科。这门学科在美国被称为风险学科。在20世纪70年代,风险管理已从美国传到加拿大和欧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风险管理开始引人我国,并日益受到重视,这必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赵元慧 《农电管理》2006,(12):26-27
企业管理者必须更新观念,大力提倡企业家精神,使企业家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一个企业要想变革,观念的更新是至关重要,尤其一整套系统的、适时性的、指导企业长远发展的观念,是推动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这一核心中,最重要的是国企老总必须要彻底放弃“官本位”意识,以战略家的眼光,精心策划企业的长远发展,使自己成为引导企业搏击市场的企业家,而不是“政治家”。企业家是企业的最高决策者,应成为企业内部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同时也应成为企业文化的设计者。他的价值观念和性格特征决定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的个陛,他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决定企业文化的贯彻力度,他的社会名望、社会影响决定企业文化对外辐射程度。因此,重视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创立和实践环节中的作用,是企业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管理既企业文化——20年前从未听说过的概念,现在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艺术中最先进且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最近几年的企业文化发展中,企业家们及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清醒地认识到,在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改革中最难驾驭和最不易明确的目标。许多企业下大力气、花大精力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但收效甚微。关键是他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上存在偏差,它们对公司文化仅仅是作了口头上的描述“是这样或那样”,这就把活生生的企业文化很快变成了空洞、乏味的口号。文化是有生命的,它应该不断地在员工的心理…  相似文献   

5.
企业是一个经营实体,企业文化反映着企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一套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规则,它通过树立正确的经营思想、良好的企业精神、高尚的伦理道德和明确的企业目标,以规范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统一他们的思想;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工作标准,以规范企业员工的行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意识活动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企业文化这一概念以何种方式提出,作为一定的观念模式,它实际上有形无形地存在着。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企业特色,尤其对于农电企业来说必须要把现代企业文化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用企业文化构建和谐的农电发展机制,依靠现代企业文化谋求发展思路,指导经营管理,加强安全生产,深化企业改革,创新服务手段,保证农电企业稳定、健康、持续、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在人类振兴科技、发展经济、迈向文明的进程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放眼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企业,尤其是电力企业要适应时代的要求,迎接市场的挑战,必须加快建设并成为学习创新型的企业。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的源泉,是  相似文献   

8.
林朝华 《农电管理》2008,(10):12-13
当前各行各业都极为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人将企业文化比作空气,似无影无形,却是企业正常生存、发展的必须;也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润滑剂,没有机器那么珍贵,没有齿轮那么有形,但缺了它,齿轮就会损坏,机器就无法运转。比喻虽有不同,但都殊途同归,认为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生存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确认识企业文化 当前县供电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几个误区。第一,企业管理者还没有弄清什么是企业文化,为什么要塑造企业文化,就请人撰写文化手册,到处张贴文化标语,把企业文化当成附庸时尚的东西,图好看、凑热闹。第二,弄不清谁是企业文化的主导者,把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甩给思政部门或工会来做。第三,企业文化理念与制度不配套,两者脱节。变成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纸上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福建农机》2001,(4):20-20
入世在即,从企业家到政府官员,都迫切希望把企业(产业)做大。如何做大企业,东西方企业家的路径却截然有别。西方企业家以“强”求“大”,前提是先把企业做强,而后再乘势扩张;而国内的企业家则往往为“大”而大,盲目求大,最后为大而“困”、为大所“累”。在国内,为“大”所累,最后遭致破产的案例举不胜举。近一段时间,由于入世已进入倒计时,国内企业界兼并扩张之风再起,且势头猛于以往任何一波。这其中,如果都能量力而为,当无可厚非。问题是大量的兼并扩张往往采用“头轧出尾巴不管”——先低价位吃进再说的非理性方式操作。  相似文献   

11.
蔡鹏 《农电管理》2006,(12):28-28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作为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供电企业,它的发展状况、社会形象和服务水平自然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对企业和员工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企业内部良好的人际关系、企业道德、工作表现机会、工作带来的愉悦、对未来发展的期望等文化因素能让员工对企业产生深刻的依赖感,是激励员工为企业奋斗的内在动力。因此电力企业应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凝聚员工队伍,促进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企业文化的内涵出发,提出“以人为本”构筑企业文化模式的论点;并结合农电企业的实际情况及现行有关制度,阐述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应从企业管理制度的几个方面入手,使企业文化真正渗透到企业内部,以形成企业文化氛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田琳 《农电管理》2012,(9):45-46
近年来,兴和电力公司立足企业实际和职工思想,在努力抓好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坚持把和谐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继承企业优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文化理念,积极探索和创建了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公司已获内蒙古自治区精神文明单位标兵荣誉,并正向国家级文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是企业和谐、持续发展的强大内在驱动力。可以这么说,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系统工程,是基业常青之道。"2012年10月20日,在河南省临颍县电业局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会上,该局局长孙学会如是说。临颍县电业局在加快企业发展的进程中,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文化建设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用文化力量凝聚人心,为  相似文献   

15.
随着企业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涉及到了企业的文化。为了能让企业能有更好地发展,可以加大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为此,文章将针对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和建设进行研究,供相关人士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班组是企业最小的细胞,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构建企业文化大厦的基石。江苏省海门市供电公司四甲供电所作为“江苏省学习型班组”,班组建设理念和实招已落地生根,并不断加固、延伸,小小班组为企业和谐建设、为农电队伍的稳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此次检验涉及沈阳、铁岭、本溪、丹东、锦州和阜新6个市,共检查了30家企业,占我省生产企业的95%左右,实际抽样检验9家企业,有1家企业已被当地质检所先行抽查,其余20家企业已停产或转产,实施了抽样检验的企业的产量约占我省挂车总产量的90%左右。在已抽检的9家企业中,产品质量合格的7家,不合格的2家,抽查合格率为77.8%,  相似文献   

18.
滁州供电公司的规模较小,要想在资本密集、人才密集、竞争激烈的电力行业里做大做强,滁电管理者认为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提升企业文化的管理,从对“悟”的管理上人手,以“悟”文化为载体,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企业实践集团文化的主导思想是:把集团的理念变为行动,把抽象体现为具体,使集团文化在成员企业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实现行为、形象、制度与集团文化的完整融合,真正实现落地生根,成为企业发展之魂。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明确科学合理的思路,而且在企业竞争如此激烈的大背景下,企业构建怎样的文化,关乎企业的发展前途.所以文章主要分析了新时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并从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出发,研究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做法和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带来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