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棉花黄枯萎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棉花黄枯萎病的危害症状、致病因素、发生规律,并针对该病提出了包括农业防治、药剂防治的防治措施,以期为棉花黄枯萎病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棉花喷施新克黄枯,可控制棉花枯萎病的发生,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3.
棉花枯萎病又名乌心瘟、半边黄、蹲死苗,黄萎病又名白秆溜、金边黄,是棉花生产上两种土传毁灭性病害,俗称棉花上的癌症.临猗县棉区属两病混生区,枯萎为主伴有黄萎.  相似文献   

4.
新克黄枯防治棉花枯萎病防效显著,防效达77.3%,并能显著提高棉花的成桃率、衣分和产量。  相似文献   

5.
<正> 棉花黄枯萎病的发生给棉花生产带来严重障碍。依据两种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特征特性,化学药剂防治时,对应棉花生长发育时期提出采用三个用药时期即为主动防治期、被动防治期、补救防治期。防治施药技术应采用多种剂型多样化用药法相结合,对应三个不同防治时期进行有效防治。1 主动防治期施药技术 从处理土壤、种子开始将播种期作为主动防治期。因棉花黄枯萎病属土传病害且种子能带菌、带病,对于枯萎病,苗期发生严重者会出现死苗现  相似文献   

6.
随着棉花种植业的蓬勃发展,棉花各种病虫危害日益严重。棉花枯萎病是目前危害棉花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大多数棉花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部分棉区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棉花的可持续发展。为更好地掌握棉花枯萎病防治技术,就棉花枯萎病防治措施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7.
50多年来棉花枯萎病在江苏盐城农区经历了点滴发生、扩散蔓延、流行暴发、治理下降和恢复上升等5个阶段;从常规棉枯萎病发生演变的原因来看,带菌棉种是棉花枯萎病发生的原始侵染源,耕作制度的变化左右着枯萎病的发生范围与菌量的积累,气候条件决定着年度间棉花枯萎病的发生程度,抗病品种的推广种植是确保枯萎病疫区棉花稳产的关键,多项综合治理措施能有效抑制棉花枯萎病的发生与扩展;相对于上述常规棉,不同疫区引种导致土壤中枯萎病的菌源有可能发生了变异,B t棉育种机构重视了抗虫与抗黄(萎病)、忽略了抗枯(萎病)的培育,品种更新加快、枯萎病种源菌源多,棉农对B t棉枯萎病认识不足、培管措施不当等,则更是导致转B t基因抗虫棉田枯萎病恢复上升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8.
1997~ 1999年我们在吐鲁番棉花枯萎病自然重病田和人工病圃 ,研究气温、地温对长绒棉棉区棉花枯萎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气温对棉花枯萎病影响较小 ,地温是影响棉花枯萎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灌溉和棉田日辐射量是影响地温的主要因子。在火焰山以南 ,棉花枯萎病发生盛期较南北疆棉区早 ,6月是棉花枯萎病隐症期 ,7~ 8月该病发病率回升 ,这与其他棉区不同。在火焰山以北 ,地温超过 30℃ ,棉花枯萎病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是棉花生长期主要的病害,导致棉花产量下降、品质降低,最终造成棉农植棉效益降低。概述了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的症状识别,分析了夏津县棉花枯萎病、黄萎病的发病原因、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指导棉农高度重视预防枯萎病黄萎病、提高夏津县棉花产量和品质及植棉效益、促进夏津县棉花生产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05年-2007年萧县棉花枯萎病的田间系统调查,对不同年份棉花枯萎病的田间消长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棉花枯萎病的发病程度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呈波浪式递增,有多个发病高峰,在病菌存在的前提下,棉花品种、栽培与耕作制度、气象因子是影响枯萎病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棉花枯萎病是棉花种植区常见的一种病害,也是棉花死苗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发生和发展直接影响到棉花的产量,严重时还能导致棉花绝收。因此,加强棉花枯萎病的防治研究,是农业技术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探讨棉花枯萎病发生的成因和防治措施,期望能对棉花生产带来实质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生产中我们经常发现:棉花枯萎病发病程度和不同的棉花品种有关。例如棉花苗期发病轻的品种在开花结铃期发病严重,而前期发病重的品种在开花结铃期却发病很轻甚至不发病。这可能与品种生理特性及外界因素有关。笔者工作的地方棉花枯萎病常年发生都较重。据调查,棉农认为棉花品种及施肥情况对棉花枯萎病的发生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1997~ 1999年我们在吐鲁番棉花站枯萎病病圃中 ,研究了棉田灌溉、铺膜及种植密度与棉花枯萎病发生的关系。研究表明 ,棉花枯萎病的发生与否主要决定于 5~ 10 cm的地温 ,棉田灌溉和棉花不同时期棉田日辐射量是影响 5~ 10 cm地温的主要因子 ,灌溉次数越多 ,棉田日辐射量越少 ,棉花枯萎病发生越严重。铺膜与否同棉花枯萎病无直接的相关关系 ,分析了表明同播种时间、土壤墒情具有密切关系。研究初步表明合理增加种植密度会减轻棉花枯萎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棉花种植中最为常见的且危害非常严重的两种病害,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枯萎病和黄萎病一直困绕着广大棉农。为此,深入研究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病症、病因,并有的放矢地进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棉花枯萎病严重影响棉花的生产,为解决棉花枯萎病防治问题,本研究从棉花枯萎病病田土壤中筛选出对棉花枯萎病菌抑菌效果较好的细菌2株,分别为菌株BH1和菌株BH2,拮抗菌无菌发酵液对棉花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都有一定抑制作用,可以推迟病原菌孢子萌发时间,使芽管顶端膨大,原生质外渗,病原菌菌丝顶端出现囊泡、菌丝体溶解及原生质体外渗等现象。  相似文献   

16.
棉花凝集素与棉花枯萎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血凝技术检测棉花各阶段各组织的浸提液和棉花种子分离的蛋白质组分的血凝活性, 并进行枯萎病菌培养试验,结果发现:⑴棉花品种抗枯萎病能力与其种子血凝活性呈正相关;⑵抗枯萎病的棉花品种血凝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各个部位:种子的子叶,种子萌发阶段的胚根,棉苗生长阶段的根、茎的韧皮部、叶片以及授粉后种子形成的第45-55天直至成熟;⑶抗病品种种子浸提液及其分离的蛋白质组分能显著抑制枯萎病菌生长;⑷在一定范围内,较高(50-100g/0.1m#+2)的枯萎病菌菌量可能是棉花抗枯萎病基因充分表达的重要诱导因素,棉花凝集素的合成受棉花枯萎病菌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棉花枯萎病是世界棉花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几乎所有产棉国都普遍发生。准确把握棉花枯萎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对棉花生产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棉花枯萎病的病原菌,详细论述了棉花枯萎病的发病症状和发病规律以及防治措施,对当前棉花生产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库尔勒市棉花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库尔勒市棉花主要病害有棉花枯萎病、黄萎病,主要虫害有棉叶螨。本文根据其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棉花枯萎病、黄萎病 1.1病害发生规律棉花枯萎病、黄萎病侵染维管束褐变,受害植株叶片萎缩、蕾铃脱落、棉铃变小,此类病害应以预防为主,尽早防治。  相似文献   

19.
浅谈地膜棉苗烂根病侯保荣(新疆农业大学农学分院,乌鲁木齐,830052)棉苗烂根病是棉花生产之大敌,常造成缺苗断拢甚至重播,使产量和质量下降;尤其是大批重播,种子供不应求,混杂十分严重,加快了棉花黄枯萎病及其他病害的传播蔓延。1982—1989年,与...  相似文献   

20.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危及棉花生产的世界性棉花病害,100多年前最早在美国发现,现已遍及世界各产棉国,成为了棉花的最主要病害。枯萎病和黄萎病经常混合发生,防控难度比较大,有人将其称为棉花“癌症”。现将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