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匙吻鲟受精卵的孵化及仔幼鱼培育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匙吻鲟孵化率、成活率以及生长情况的统计 ,探讨水中溶氧、温度、pH值、饲养密度对匙吻鲟受精卵孵化和仔幼鱼培育的影响 ,初步得出了受精卵孵化和仔幼鱼培育的适宜条件 :温度 18~ 2 0℃、pH值为 7 0~ 8 0 ,匙吻鲟体长在 1~ 4cm时 ,适宜饲养密度为 80 0~ 10 0 0尾 /m3 ,4~ 6cm时 ,适宜密度为 4 0 0~ 5 0 0尾 /m3 。  相似文献   

2.
中国龙虾的人工繁殖及早期叶状幼体培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龙虾的繁殖季节在4-9月,每尾雌虾可抱卵2-3次,抱卵盛期在6-7月份。在水温26-29℃的条件下,雌虾抱卵后在18-22d内孵出叶状幼体,叶状幼体破膜时间一般为19:30-23:00,高峰期出现在21:00-22:30之间,初孵幼体平均体长为1565.79±24.57μm。在静水、无投饵条件下的生存指数SAI值可作为检测叶状幼体活力的一个指标,其大小为30.50-80.67。SAI值的变化与时状幼体的变态率和存活率呈正相关。经方差分析,各实验批次的Ⅰ期叶状幼体存活率与变态率差异不明显,Ⅱ期幼体之后呈显著性差异,叶状幼体生长发育的适宜盐度为33-35。  相似文献   

3.
漠斑牙鲆工厂化苗种繁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66d的控温、控光和加强营养等生殖调控措施,漠斑牙鲆雌性亲鱼性腺发育成熟率为69%,雄鱼性腺发育成熟率为85%,总计产卵8090ml,其中未受精卵6175ml,受精卵1915ml,受精率为24%。孵化水温18℃,盐度27~29,pH8.0~8.2,受精卵50h后孵化出仔鱼;共孵化出初孵仔鱼112.0×10^4尾,孵化率为58.5%。仔稚鱼培育水温为19~20℃,幼鱼培育水温为20~22℃,经过90d的培育,苗种全长达30mm。18个培育池120m3水体,共培育出全长大于30mm的鱼苗30余万尾,总成活率为26.8%;单位出苗量为1562.5尾/m^2;幼鱼白化率小于3%。试验结果表明,用“控温+控光+营养”调控法进行漠斑牙鲆苗种工厂化繁育可行并且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4.
鞍带石斑鱼人工繁殖与鱼苗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海水网箱养殖3龄以上的鞍带石斑(Epinepheluslanceol)亲鱼进行人工繁殖。催产前3个月进行亲鱼强化培育,在水温≥22℃的春、夏季,用HCG400~500IU/kg鱼体重和LRH-A330~50μg/kg鱼体重进行催产,催产后27h左右开始产卵。受精率59·5%~78·5%。受精卵在盐度28~33、水温25~28℃、pH8·0~8·5的水环境中22h孵化出仔鱼。室内培育仔鱼两批:第1批培育初孵的仔鱼1070万尾,放苗前,往池中加入30~50万个/ml小球藻液,放养密度为2万/m3左右,经35d培育,获得4~5cm以上的鱼苗27·3万尾,成活率2·6%;第2批培育初孵仔鱼735万尾,经35d培育,获得4~5cm的鱼苗25·72万尾,成活率3·5%。池塘培育仔鱼两批:第1批培育初孵仔鱼780万尾,放苗前,池塘中轮虫和桡足类无节幼体密度超过200个/L,放养密度为每1/15hm2投放2·0~2·5万尾,开口仔鱼在土塘水温23~27℃、盐度25~28、pH7·8~8·5的条件下,经35d培育,鱼体全长达3·2cm,仔鱼变态完全,成为幼鱼,获得5cm以上的鱼苗21·6万尾,成活率2·8%;第2批培育初孵仔鱼661万尾,获得5cm以上的鱼苗41万尾,成活率6·2%。挑选76尾亲鱼单独喂养,在饲料中添加17a-甲基睾丸酮和多种维生素等,经过两个月的雄性化培育,有57尾转雄,且受挤压时有精液流出,转雄率为75%。  相似文献   

5.
根据眼斑花鲈的繁殖生态特征选择性腺发育比较成熟的亲鱼进行产前强化培育,通过人工或自然方式对亲鱼进行配对,在适宜的水温下,受精卵经60~72 h孵化出膜,初孵仔鱼72 h后卵黄囊消失,开口摄食.鱼苗开口饵料以卤虫无节幼体为主,经过1个月左右的培育,苗种的体长可达2 cm左右.  相似文献   

6.
通过脊尾白虾幼体饵料搭配的比较试验,研究了海水小球藻、中肋骨条藻分别与虾片和卤虫无节幼体搭配投喂对脊尾白虾幼体的变态速率、存活率及体长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使用虾片的育苗效果较差,幼体发育至2期溞状幼体后开始大量死亡,只有约30%的幼体变态成3期溞状幼体;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组的脊尾白虾幼体组在第8d时有46%的幼体变态为仔虾,至第10d时幼体100%变态为仔虾;此外,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组幼体的存活率为92%,其幼体在1期仔虾平均体长为5.199mm,平均日增长达到0.3079mm/d。由此可见,卤虫无节幼体与中肋骨条藻搭配有利于脊尾白虾幼体的生长发育,可用于脊尾白虾育苗生产。  相似文献   

7.
不同水系青虾交配苗种繁育及成虾养殖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太湖和长江两种不同水系的青虾进行交配,可有效改良青虾种质,增大青虾养成规格。试验分别收购天然青虾幼虾和性成熟天然青虾作亲本,进行2种方式青虾交配的苗种繁育,幼亲虾养成后交配共生产虾苗668万尾,子一代幼虾规格不整齐;性成熟亲本交配共生产虾苗295万尾,抱卵虾受精卵发育基本同步,子一代幼虾规格整齐。成虾对照养殖结果显示, 交配虾上市成虾平均体长为6.4 cm,高出天然抱卵虾子代成虾体长5.7 cm的9%,高出养殖虾仔代成虾体长4.7 cm的36%。  相似文献   

8.
淡水青虾人工育苗及其工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虞冰如 《水产科技情报》1992,19(1):17-20,22
本文报道了采用桶式和流水槽两种方式进行淡水青虾室内人工育苗试验的方法。试验共投放抱卵亲虾940尾,孵出幼体33万尾,培育出一日龄仔虾28万尾。幼体的成活率达85%,高于池塘内青虾自繁自淡育的成活率。试验表明:采用自然海水稀释和盐卤配制成的咸淡水培育青虾幼体均获得好的效果。此外,根据青虾育苗实践,提出淡水青虾育苗工艺条件和流程。  相似文献   

9.
海南沼虾人工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沼虾在淡水中生长、产卵、孵化,在咸淡水中幼体完成变态.在水温3℃以上的水域中能安全越冬。在人工条件下,幼体在盐度12%,水温28—29℃,pH值7.0,溶氧6毫克/升的咸淡水中,经11次蜕皮完成变态,历时一般22—25天,平均每立方米水体出幼虾8万尾以上,幼体培育成活率47.0%.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克氏原螯虾(Procabarus dadcia)的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克氏原螫虾受精卵的颜色变化过程为灰棕色→棕色中夹杂着黄色→黄色中夹杂着黑色→黑色;(2)克氏原螯虾的胚胎发育过程共分12期:受精卵、孵裂期、囊胚期、原肠前期、出现半圆形内胚层沟、原肠后期、无节幼体前期、无节幼体后期、前蚤状幼体期、蚤状幼体期和后蚤状幼体期;(3)在9月份时,整个孵化期间水温为19~30℃,平均水温为25.8℃,胚胎发育时间为17~20d,在此期间孵化所需的有效积温为453~516℃.d;而在11月份时,孵化期间,水温为4~10℃,平均水温5.2℃,胚胎发育时间为90~100d,孵化所需要有的效积温为462~520℃.d.  相似文献   

11.
从湖泊日本沼虾渔获物中挑送受精卵呈灰黄色或胚体出现眼点的抱卵虾作为繁殖用亲虾,常温充气运至孵化池。挑送173kg抱卵虾用池塘(0.6hm^2)孵化育苗,经1月育成1.3-2.5cm幼虾1087.25万尾,平均1812.12万尾/hm^2挑送141kg抱孵虾用水泥池(240m^2)孵化育苗,经20天育成0.7-1.6cm幼虾约959.55万尾,平均4万尾/m^2。  相似文献   

12.
脊尾白虾人工繁育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取杭州湾捕得的脊尾白虾抱卵虾,放在小型水泥池中孵化释放,有效孵化率约70%,孵化的幼体,前期用硅藻和鸡蛋黄作开口饵料,中后期用卤虫幼体和鸡蛋黄,仔虾成活率可达61%。试验表明,繁育季节选择在5月份以后,水温25℃左右为好,在此条件下约需15d出苗,每千克亲虾平均可育出12.3万尾仔虾。  相似文献   

13.
菊黄东方鲀河口区海水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杭州湾河口区的天然海水,对人工繁养的菊黄东方鲀亲鱼进行强化培育,使其达到性成熟,挑选其中性腺发育良好的进行催产,并采用半干法人工授精。在水温21~22℃下,受精卵经过100~120h的静水充气孵化后仔鱼出膜;在水温24~25℃下,经过约25d的培育,乌仔的全长达15mm。试验结果表明:2004年分4批共计催产18组,催产率为94.4%,获得受精卵67.5万粒、初孵仔鱼58.1万尾、乌仔29.3万尾,受精率为70.2%,孵化率86.1%,育苗成活率50.4%;2005年催产12组,催产率83.3%,获得受精卵110.3万粒、初孵仔鱼90.8万尾、乌仔49.6万尾,受精率为77.5%,孵化率为82.3%,育苗成活率54.6%。试验结果还表明:两个不同盐度(15,25)对菊黄东方鲀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哈氏仿对虾人工育苗技术,对从浙江近海捕获的性腺发育成熟的野生哈氏仿对虾进行了人工海水繁育试验。试验期间水温处于自然温度下,盐度控制在21~28,投喂生物饵料,亲本经过驯化和强化培育后顺利产卵,共计获得受精卵约40.88万粒;孵化出无节幼体30.2万尾,孵化率为73.9 %;经过25 d的培育,获得体长1.5 cm的虾苗20.1万尾,苗种培育成活率为66.56 %。  相似文献   

15.
利用杭州湾河口区的天然海水,对人工繁养的菊黄东方鲀亲鱼进行强化培育,使其达到性成熟,挑选其中性腺发育良好的进行催产,并采用半干法人工授精.在水温21~22℃下,受精卵经过100~120 h的静水充气孵化后仔鱼出膜;在水温24~25℃下,经过约25 d的培育,乌仔的全长达15 mm.试验结果表明2004年分4批共计催产18组,催产率为94.4%,获得受精卵67.5万粒、初孵仔鱼58.1万尾、乌仔29.3万尾,受精率为70.2%,孵化率86.1%,育苗成活率50.4%;2005年催产12组,催产率83.3%,获得受精卵110.3万粒、初孵仔鱼90.8万尾、乌仔49.6万尾,受精率为77.5%,孵化率为82.3%,育苗成活率54.6%.试验结果还表明两个不同盐度(15,25)对菊黄东方鲀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利用杭州湾河口区的天然海水,对人工繁养的菊黄东方鲀亲鱼进行强化培育,使其达到性成熟,挑选其中性腺发育良好的进行催产,并采用半干法人工授精。在水温21—22℃下,受精卵经过100—120h的静水充气孵化后仔鱼出膜;在水温24—25℃下,经过约25d的培育,乌仔的全长达15mm。试验结果表明:2004年分4批共计催产18组,催产率为94.4%,获得受精卵67.5万粒、初孵仔鱼58.1万尾、乌仔29.3万尾,受精率为70.2%,孵化率86.1%,育苗成活率50.4%;2005年催产12组,催产率83.3%,获得受精卵110.3万粒、初孵仔鱼90.8万尾、乌仔49.6万尾,受精率为77.5%,孵化率为82.3%,育苗成活率54.6%。试验结果还表明:两个不同盐度(15,25)对菊黄东方鲀受精卵孵化和苗种培育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温度和盐度对中华原钩虾幼体孵化、存活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室内受控实验方法测定了不同温度(15,20,25和30℃)和盐度(盐度5,10,15,20,25,30和35)以及温度和盐度交互作用对中华原钩虾幼体孵化、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原钩虾幼体孵化的数量受水温影响显著(P<0.05),20℃幼体孵化率最高,平均每只亲体孵化幼体30.67个。水温对幼体生长的影响差异十分显著(P<0.01),15~25℃范围内,幼体的日增长和特定生长率随水温升高而增加,水温25℃时达到最大值,平均日增长体长为0.23 mm/d、体质量平均日增长体质量为0.20 mg/d,特定生长率体长为6.40%/d、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为15.79%/d;当水温高于25℃,钩虾的日增长和特定生长率降低。根据相关性方程式推算其最适孵化温度为21.50℃,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中华原钩虾幼体的存活率受温度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20℃钩虾幼体存活率最高,为98%,30℃存活率最低,为87.67%。盐度对中华原钩虾孵化幼体数量、存活率及幼体生长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温度和盐度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中华原钩虾对盐度有较好的适应能力,温度对中华原钩虾种群发展的影响要大于盐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人工培育方法,在岩虫亲体3种培育密度(100、200、300尾/m2)于水温(25±0.6)℃、盐度(31±0.5)条件下,获得幼体0.58×104~1.5×104尾;由3种幼虫培育密度(0.2×104尾/m2、0.5×104尾/m2和1.0×104尾/m2)经50 d后获得幼虫0.09×104~0.43×104尾/m2,幼虫体长2.10~2.68 cm,成活率达42%~57%。  相似文献   

19.
在对虾育苗过程中,受精卵孵化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网箱孵化,受精卵孵化后将无节幼体撇入育苗池培育;另一种方法是将收集来的受精卵直接放入育苗池孵化,一直培育到仔虾出苗。这两种孵化方法,前者操作繁杂,又要占去一部分水体;后者因坏卵易沉底腐败,育苗池水质和无节幼体密度都不易控制。另外,上述两种方法都易造成虾卵堆集,卵膜和无节幼体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亡,将直接影响孵化率。  相似文献   

20.
克氏原螯虾幼虾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克氏原螯虾幼虾进行培育,即克氏原螯虾从破膜再经3次蜕皮体长到0.9~1.0cm后(即仔虾离开母体后)进行培育,经22d培育试验,幼虾体长平均从1.0 cm增长到3.0 cm,体重平均从0.012 g增重到1.64g.采取两种培育方式(即繁殖池原池培育和幼虾池培育),其成活率平均分别为75.6%和7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