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高产抗病油用亚麻新品种坝亚12号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坝亚12号是河北省高寒作物研究所经(77134-86×7544-15)×[(A350×黑亚六号)×(匈亚利三号×753)]复合有性杂交,单株系统选育而成的油用亚麻新品种.该品种2003-2005年参加张家口油用亚麻区域试验,六个试验点三年平均产量为1908.6kg/hm2,较对照陇亚8号1713.6kg/hm2增产11.13%,较坝亚7号1737.15kg/hm2增产9.87%,增产显著.坝亚12号苗期长势好.田间群体整齐一致,分枝多,单株果数多,抗倒、抗旱、高抗亚麻枯萎病.适宜在张家口坝上,承德丰宁、围场,山西和内蒙等邻近省区、甘肃的定西地区,宁夏目原、吉西和隆德地区种植,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伊亚4号是新疆伊犁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用78-28.1.34.1.5×伊亚2号有性杂交,经过系谱选择和混合选择而育成的油用亚麻新品种.该品种2004年进行品系比较试验.2005-2006年参加全国油用亚麻品种联合区域试验,2005年13个试点中有7个试点增产,平均产量为2008.2kg/hm2,区试中综合表现第一.2006年11个试验点中有8个点增产,平均产量为2112.6kg/hm2.伊亚4号在伊犁河谷生育期为97d,属中熟品种.苗期生长健壮,田间群体生长整齐一致,单株果数多,抗倒伏、抗旱能力强,抗枯萎病、立枯病.适宜在新疆油用亚麻产区及华北、西北部分油用亚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黑亚16号亚麻新品种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黑亚16号是以高纤、抗病、抗倒、早熟的俄罗斯亚麻品种俄-5为供体,以我所育成的优质、高纤、抗旱品种黑亚7号为受体进行DNA导入,于2000年D4代决选出了亚麻新品系D96021-1。经两年鉴定试验和两年区域试验均表现出高纤、优质、抗病、抗倒等优点。2005年生产试验原茎产量5842.3kg/hm^2,比对照增产11.8%;长麻产量986.6kg/hm^2,比对照增产18.1%;全麻1469.7kg/hm^2、比对照增产18.6%;种子产量405.9kg/hm^2,比对照增产15.8%;长麻率20.6%,比对照高0.9个百分点;全麻率30.8%,比对照高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纤维亚麻新品种黑亚18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亚18号是以纤维亚麻品种黑亚10号为母本,法国亚麻品种Argos(高斯)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原茎、长麻、全麻、种子产量分别达到5679.3kg/hm^2,954.6kg/hm^2、1341.4kg/hm^2和634.1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6.4%、21.5%、13.6%和11.8%。长麻率21.3%,比对照高2.7个百分点;全麻率30.O%,比对照高2.1个百分点。该品种做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亚麻新品种,于2008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登记委员会登记推广。  相似文献   

5.
油用亚麻品种比较试验及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平台,对不同省(区)14个油用亚麻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当地品种坝亚7号为对照,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通过分析评价,筛选出的陇亚10号、坝选三号、轮选2号、坝亚12号、晋亚9号、坝亚11号6个品种比对照增产13.46%~16.03%,适宜在当地不同生态区种植,可加速品种的更新换代;同时选出分枝数、单株果数、单株粒重、抗病性等性状较优异的品种定亚21号、轮选1号和宁亚17号,可作为育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丰产早熟抗病亚麻新品种天亚8号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亚8号是以列诺特为母本、天亚6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不同生态区穿梭选育而成的丰产早熟抗病油纤兼用型亚麻新品种,具有丰产性好、抗病性强、油分品质较好、早熟、适应性广等特点.甘肃省区试平均产量1 324.95kg/hm2,比对照陇亚8号增产10.2%.全国(华北、西北)胡麻区试平均产量1 729.8kg/hm2,比对照品种陇亚8号增产6.29%.生产示范最高产量3 062.3kg/hm2,比当地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1.89%.籽实平均含油率39.07%,其中亚油酸含量14.35%,亚麻酸含量52.98%.  相似文献   

7.
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苏油1号种子含油率41.37%,芥酸含量0.30%,硫甙含量27.4μmol/g,,苏州市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814.15kg/hm^2,比对照荣选和汇油50分别增产10.87%与13.63%。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418.15kg/hm^2,比对照荣选和秦油2号分别增产19.40%与10.62%。江苏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383.20kg/hm^2,比对照荣选增产7.24%。全国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008.95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7.84%。苏油1号适于我国长江下游冬油菜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黑亚16号是以高纤、抗病、抗倒、早熟的俄罗斯亚麻品种俄—5为供体,以我所育成的优质、高纤、抗旱品种黑亚7号为受体进行DNA导入,于2000年D4代决选出了亚麻新品系D96021-1。经两年鉴定试验和两年区域试验均表现出高纤、优质、抗病、抗倒等优点。2005年生产试验原茎产量5842.3kg h/m 2,比对照增产11.8%;长麻产量986.6kg h/m 2,比对照增产18.1%;全麻1469.7kg/hm 2、比对照增产18.6%;种子产量405.9kg h/m 2,比对照增产15.8%;长麻率20.6%,比对照高0.9个百分点;全麻率30.8%,比对照高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挖掘和筛选高α-亚麻酸亚麻品种资源,在旱作条件下,对国内外收集到的15份高α-亚麻酸亚麻品种进行产量、经济性状、抗性、品质鉴定。结果表明, Ty-21产量最高,为4366.7 kg/hm2,处第1位,对照陇亚8号产量为4333.4 kg/hm2,处第2位, Ty-21比对照陇亚8号增产0.77%;其余13个参试品种产量在2200.0-3966.7 kg/hm2之间,均低于对照;产量降低幅度在8.46%-49.23%。各品种α-亚麻酸含量在55.32%-60.97%之间,对照陇亚8号α-亚麻酸含量为55.95%,有12个品种α-亚麻酸含量超过对照陇亚8号。其中山丹白、临夏白、266三个品种α-亚麻酸含量高达60%以上。 Ty-21α-亚麻酸含量达到59.59%,比对照陇亚8号高3.65个百分点。综合分析产量、品质、抗性等指标, Ty-21品种是一个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的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0.
纤维亚麻新品种云亚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纤维亚麻新品种云亚1号(原代号YY-1)是从引入材料8323-11的自然变异后代中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云南省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亚麻新品种.该品种两年多点试验结果:平均原茎产量11772.0k9/hm2,较对照增产3.04%;全麻率29.61%,较对照提高1.46个百分点;平均纤维产量2679.8kg/hm2,较对照增产9.11%.纤维断裂强力值为225N.  相似文献   

11.
为优化亚麻栽培技术,提高亚麻原茎产量,试验通过二次正交旋转设计分析了有效播种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对冬播亚麻原茎产量的影响。发现供试条件下,各因素对亚麻原茎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有效播种密度(X1)〉氮肥(X2)〉钾肥(X4)〉磷肥(X3),不同肥料间互作不显著。并得到优化后的亚麻高产栽培方案:有效播种密度在3454.8-3502.3万粒/hm2,N263.2-337.7kg/hm^2,P2O5用量75.5-99.7kg/hm^2,K2O用量242.5-316.8kg/hm^2。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磷素养分和外源赤霉素(GA3)对旱地胡麻干物质积累特征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采用田间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磷素水平(0、67.5和135 kg P2O5·hm-2)下于现蕾期和盛花期不喷和喷施15 mg·L-1、30 mg·L-1 GA3对胡麻干物质积累规律,花前、花后转运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素...  相似文献   

13.
纤维亚麻新品种黑亚21号选育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优质、高纤、抗病、抗倒伏育种目标,黑亚21是以品系96001为母本,以法国品种Argos为父本选育而成。原茎、长麻、全麻、种子产量分别达到5590.2kg/h㎡、924.9kg/h㎡、1451.1kg/h㎡和578.4kg/h㎡,分别比对照增产13.7%、23.7%、20.9%和9.2%。长麻率19.7%,比对照高1.9个百分点;全麻率31.0%,比对照高2.4个百分点。于2012年2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推广。  相似文献   

14.
施氮量对旱地胡麻养分积累、转运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胡麻产量、氮素积累转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土壤肥力条件下,无论施氮与否,胡麻各器官不同生育阶段氮素养分吸收、累积和转运规律的基本趋势一致,但其变化量与施氮量有极大关系。施氮量为55.2kg/hm2时,叶和茎中的氮素向籽粒的转移量、转移率及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最大;叶中氮素向籽粒的转移量、转移率及贡献率要比茎高出89.18%、83.36%和86.36%。胡麻籽粒中47.10%~57.66%的氮素来源于叶,22.46%~30.94%的氮素来源于茎,21.00%~30.48%来自籽粒生长后期从土壤中的吸收。施氮量为27.6、55.2、82.8 kg/hm2时,胡麻籽粒产量分别比不施氮增加了10.21%、16.92%和15.55%。施氮量为27.6~55.2 kg/hm2时,氮肥的表观利用率、偏生产力分别为:51.10%~68.63%和51.54~97.16 kg• kg-1。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生态环境,施氮量在27.6~55.2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5.
双亚16号是以双亚七号为基础材料,利用γ射线辐照诱变结合组织培养技术并经田间单株决选育成。区域试验原茎、长麻、全麻和种子平均公顷产量分别为4948.6kg、810.2kg、1220.4kg和659.2kg,比对照增产7.8%、15.5%、13.4%和14.3%。生产试验原茎、长麻、全麻和种子平均hm2产量分别为5487.2kg、889.5kg、1426.9kg和577.3kg,分别比对照增产11.6%、18.9%、18.9%和8.6%。该品种是国内第一个应用组织培养结合物理诱变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选育出来的纤维用亚麻新品种,长麻率19.5%、全麻率31.2%、分别比对照高出1.7和2.6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35.0N。作为高纤、抗逆性强纤维亚麻新品种于2012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登记委员会登记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中红麻13号(原名"LC0301")系利用优良红麻材料(KB2×KB11)F1与KB11回交选育而成的一个集高产、抗病、抗倒、优质、适应性广于一体的纺织、多用途的红麻新品种,不早花、红茎、裂叶型。在2004-2006年全国红麻区域试验中,平均纤维产量4251.31公斤/公顷,比对照中红麻10号3653.33公斤/公顷增产16.37%,居第二位,在常规品种中居首位。在生产试验中平均纤维产量4541.61公斤/公顷,较对照3855.2公斤/公顷增产17.8%。表现出植株高大,皮厚,有效株数多,干茎产量和出麻率均高,抗病性强,纤维品质好。经农业部麻类纤维检测中心检测,纤维支数267支,强力316牛顿,优于对照品种。人工接菌炭疽病鉴定,病情指数为12.1,烂头率为0.8%,属于高抗类型。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亚麻专用除草剂在亚麻田上应用效果,我们在黑龙江省四个种麻区开展了两年小区试验和一年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杂草2—5叶期,亚麻专用除草剂用药商品量1050ml/hm2,喷液量405㎏/hm2,苗后茎叶处理,可以完全控制亚麻田杂草危害。亚麻原茎和种子产量比不除草田分别增产28.41%和39.59%,增加工农业产值5865.35元/hm2;比常规药剂除草田分别增产9.16%和25.28%,增加工农业产值3000元/hm2左右,对亚麻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18.
以天优322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氮水平和栽植密度对其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氮肥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无肥区(0 kg/hm2)、低肥区(105 kg/hm2)、中肥区(180 kg/hm2)、高肥区(270 kg/hm2);栽植密度设置2个水平,分别为高密度(30.0万丛/hm2)和低密度(18.0万丛/hm2)。结果表明:施氮水平、栽植密度对天优3229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中肥区实割产量最高,高肥区产量次之,且不同氮肥施用水平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增加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施氮水平及栽植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同,其中对单位面积穗数影响最大,每穗粒数次之,结实率、千粒重相对较小。在试验条件下,施氮量180 kg/hm2,栽植密度30.0万丛/hm2有利于天优3229发挥其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油菜施钾效应及土壤速效钾临界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2008年在湖南省油菜主产区布置67个田间试验,研究施钾对油菜籽产量的影响及土壤速效钾含量对施钾效应的影响,并对土壤速效钾临界值进行初步判定。结果表明,油菜施钾具有明显的增产和增收效果,平均增产率19.1%,增产范围为33-1 587 kg/hm2,平均增产332 kg/hm2,每千克K2O平均增加2.5 kg油菜籽,其中51个试验施钾增产效果在10%以上;施钾平均产投比为1.4,产投比大于1.5的试验占35.8%。土壤速效钾含量对施钾产量效应及经济效应均有明显影响,土壤速效钾与施钾增产量及产投比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以不施钾处理占施钾处理产量的90%为标准,初步估计土壤速效钾临界值为106 m g/kg;以施钾产投比2.0和1.5为标准,估计其临界值分别为70 m g/kg和100 m 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