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复方庆大霉素注射液治疗鸡的大肠杆菌病疗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方庆大霉素注射液为甲氧苄啶(TMP)与庆大霉素组成的复方制剂。为确切了解其临床疗效,治疗鸡大肠杆菌病与单方庆大素注射液进行了疗效对比。试验结果说明复方庆大素在注射液高、中、低3个剂量组与感染对照组较P〈0.01,差异极显著,治疗有效率达96%以上。与方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高、中、低3个剂量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在增重效果上,复方庆大霉素注射液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单方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故  相似文献   

2.
为了测定氟苯尼考与三甲氧苄啶(TMP)联合应用对临床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以临床上对本地区大肠杆菌病有部分疗效的药物为对照组,分感染对照组、恩诺沙星组、氟苯尼考组和氟苯尼考与TMP配伍应用组。经对比治疗,验证氟苯尼考与TMP配伍应用组临床疗效较好,配伍比例为5:1,药物浓度为50μg/mL,即每毫升的药液浓度含氟苯尼考42μg,TMP为8μg。  相似文献   

3.
采用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组成复方制剂,通过人工诱发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为病理模型,进行复方氟苯尼考肌肉注射的试验性治疗,并与氟苯尼考比较疗效。体外试验表明,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合用对鸭疫里默氏杆菌有增效作用;治疗试验表明,复方氟苯尼考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甲氧苄啶对蒲公英体外抗菌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了蒲公英、甲氧苄啶及两药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计算蒲公英与甲氧苄啶联用的组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结果表明,蒲公英与甲氧苄啶联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FIC指数分别为0.75、0.75和1,呈相加作用。采用平板计数的方法,测定了蒲公英与甲氧苄啶联用作用于3种细菌1、2、4和8 h后的细菌数,并计算杀菌率。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杀菌率进行拟合,计算出甲氧苄啶增强蒲公英体外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作用的最优添加剂量分别为4.0、1.8和2.0 mg/g。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甲氧苄啶与氟苯尼考联合用药对大肠杆菌体外抗菌作用,笔者采用微量棋盘稀释法分别测定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两药联合使用的MIC,计算FIC,用不同浓度的甲氧苄啶(T肝)与2MIC的氟苯尼考混合,采用平板计数方法计算菌数,并计算杀菌率。结果表明,氟苯尼考的MIC是1μg/mL,甲氧苄啶的MIC是8μg/mL:在甲氧苄啶浓度为261μg/mL时杀菌率最高。所以,甲氧苄啶对氟苯尼考抗菌增效的最佳浓度是261μg/mL。  相似文献   

6.
抗菌增效剂是广谱抗菌药物,曾称为磺胺增效剂,因其能增强多种抗生素的疗效,故现在称为抗菌增效剂。常用的抗菌增效剂有三甲氧苄氨嘧啶(TMP)、二甲氧苄氨嘧啶(DVD)、二甲氧甲基苄氨嘧啶(OMP)。本类药物均为淡黄色或白色结晶性粉末,味微苦,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及有机溶媒。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更好的方法,本试验将患病牛分为A、B两组,A组采取盐酸克林霉素和乳酸甲氧苄啶治疗,B组采取青霉素、链霉素治疗。结果显示:用克林霉素和乳酸甲氧苄啶治疗的A组9例乳房炎病牛的疗效显著,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治疗的B组9例病牛的疗效逊于A组。由此可见,在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时,应用盐酸克林霉素加上抗菌增效剂乳酸甲氧苄啶的治疗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尤其是针对反复发作的顽固性乳房炎,该方法可以在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时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我场是一个年出栏商品猪20000头的大型集约化猪场。由于产房使用率高,饲养密度大,消毒时间短等原因,每年都有大量的哺乳仔猪感染黄白痢,故而断奶仔猪体重下降甚至死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曾使用疫苗、氯霉素、土霉素、磺胺甲基嘧啶、磺胺脒、呋喃唑酮、环丙沙星等进行预防和治疗,均未能控制本病的发生、发展。后使用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发现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效果,遂详细做了对比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试验材料1.1 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为上海同仁有限公司上海兽药厂产品。10毫升内含: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SMD)1克,甲氧苄氨嘧啶…  相似文献   

9.
对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配伍来制备复方注射剂的有效性,进行了配伍增效的抑菌效果研究。采用体外抑菌效果试验,利用临床分离的5株猪大肠杆菌为试验菌株,进行了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联用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以及比较复方氟苯尼考与氟苯尼考的MIC值。测得氟苯尼考、甲氧苄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8μg/m L和16μg/m L,两药联合应用的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值介于0.375~0.75之间,呈现协同或相加作用,其中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按照5∶1的比例联合应用时的MIC值最小,抗菌效果最好。复方氟苯尼考的抑菌效果明显高于氟苯尼考,比氟苯尼考的抑菌效果增加了4~8倍。说明氟苯尼考与甲氧苄啶配伍制备复方注射液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提供了复方配比的参考比例。  相似文献   

10.
黄连素与抗菌药物联用对大肠杆菌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报道,黄连素与甲氧苄氨嘧啶(TMP)、氟喹诺酮类药物联合,用于治疗志贺氏菌感染引起的肠道细菌感染,疗效明显增强。本试验研究了黄连素分别与氨苄西林、环丙沙星联合对禽大肠杆菌、氨苄西林、环丙沙星耐药性鸭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以便对临床合理用药,减少细菌耐药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判断氨苯枫-联磺甲氧苄啶对人工诱发实验猪卜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确切疗效。进行了本次试验。将人工诱发卜氏肺孢子虫肺炎成功的11头实验猪中的10头接受氨苯枫-联磺甲氧苄啶的治疗,1头为对照。每天治疗猪每次投服氨苯枫2片,联磺甲氧苄啶2片,每天2次,连服10天。结果实验猪于治疗后5天症状有所缓解,第10天恢复健康;对照猪症状进一步恶化,于第3天死亡。结果说明此药物组合对卜氏肺孢子虫肺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磺胺二甲嘧啶5份与甲氧苄啶1份配伍制成复方磺胺二甲嘧啶片,治疗仔猪白痢,内服,用量25mg/kg/次(按磺胺二甲嘧啶计),每日2次,有效率为92.9%。  相似文献   

13.
为检测氨苯砜-联磺甲氧苄啶与双氢青蒿素对大鼠PCP的确切疗效,用免疫抑制剂处理建立大鼠PCP模型,随机分为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对照组.用临床观察、肺PC包囊荷量测定、肺泡PC感染率测定3项指标考核疗效.结果证实建立的大鼠PCP模型,均为重度感染;经统计学处理,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3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氨苯砜-联磺甲氧苄啶与双氢青蒿素对大鼠PCP 均有较好疗效,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4.
根据细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对常德市石门县某猪场7头发病仔猪眼、鼻腔分泌物以及其中1头的脑实质和脑水肿液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并用Kirby—Barer法测定分离菌株对15种抗茵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仔猪以大肠杆菌感染为主,并发绿脓杆菌感染;分离鉴定获得12株细菌,其中大肠杆菌11株、绿脓杆菌1株;2种分离菌株均对复达欣、菌必治、先锋呋肟、美满霉素、氟哌酸敏感,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三甲氧苄氨嘧啶、先锋霉素Ⅵ等有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验证复方穿琥宁注射液对仔猪黄白痢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仔猪人工感染大肠杆菌和自然感染大肠杆菌引起的黄白痢进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肌肉注射复方穿琥宁注射液治疗仔猪黄白痢(肌注0.1mlVkg,2次/d,连用3d)疗效可靠,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白痢的治愈率分别为100%和95%。并能明显降低仔猪的死亡率。穿琥宁-小檗碱联合使用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三甲氧苄氨嘧啶与磺胺嘧啶的商用复方制剂对兽疫链球菌实验性感染的疗效比单用者为佳。虽然较高的剂量效力更好,但试验有效的剂量为每公斤15与30毫克。  相似文献   

17.
TMP与氟苯尼考配伍应用对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杆菌病会引起鸡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造成经济损失。目前防治这些疾病仍在使用各种抗生素,但耐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氟苯尼考是较为敏感的药物,它抗菌谱广,与其它抗生素或抗菌药物之间不易产生交叉耐药性,而且多数呈协同作用。它使用安全(除妊娠动物外),应用十分广泛。为了进一步增加氟苯尼考的疗效,降低成本,我们用三甲氧苄啶(TMP)与氟苯尼考配伍应用对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进行研究测定。  相似文献   

18.
为了检测阿米卡星与甲氧苄啶联合用药产生的作用,本试验进行了阿米卡星与甲氧苄氨嘧啶联用的体外抑菌试验。试验菌株为临床分离的猪源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19株、巴氏杆菌17株和沙门氏菌19株。首先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两种药对3种55株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根据其最小抑菌浓度值,再用棋盘稀释法测定其FIC指数,判断联合药敏效果。结果表明,在55株细菌对两种药联合药敏试验中,呈协同作用的占72.7%,相加作用的占12.7%,无关作用的占14.6%,无拮抗作用。联合药敏试验中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平均FIC指数分别为0.75、0.43和0.37,均小于1,说明阿米卡星和甲氧苄啶联用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目前市售抗菌药对畜牧生产中常见病原菌的抑菌作用,选用13种常见抗菌药,对参考菌株大肠杆菌(ATCC25922)进行了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并挑选其中抑菌效果相对较好的药物对来自河南省和江苏省各集约化禽类养殖场分离鉴定所得的39株大肠杆菌和沙门菌进行了MIC测定。结果显示:药物D(10%阿莫西林)、药物G(100 g∶10 g硫酸黏菌素)、药物I(100 mL∶25 g磺胺嘧啶、5 g甲氧苄啶)、药物J(100 mL∶磺胺间甲氧嘧啶钠10 g、甲氧苄啶2 g)、药物L(100 mL∶10 g氟苯尼考)抑菌效果较好(MIC78.12μg/mL),药物E(5%盐酸多西环素)、药物F(10%盐酸多西环素)的抑菌效果次之(MIC为156.25μg/mL),药物B(100 g∶3.25 g硫酸新霉素)和K(5 g戊二醛、5 g葵甲溴铵)的抑菌效果较差(MIC625μg/mL),药物A(10%盐酸林可霉素)、药物C(100 g∶10 g A型酒石酸泰乐菌素)、药物H(100 g∶5 g硫氰酸红霉素)、药物M(聚维酮碘)抑菌效果最差,所有稀释倍数均长菌;挑选的抑菌效果较好的药物MIC结果显示,药物I对39个临床菌株均无效,药物L对5株临床菌株有效,药物E对23株临床菌株有效。结果表明:药物E可用于大肠杆菌、沙门菌感染的抗菌治疗。  相似文献   

20.
磺胺二甲嘧啶与甲氧苄啶以5∶1配伍制成复方磺胺二甲嘧啶片,治疗仔猪白痢,内服,用量25mg/kg·次(按磺胺二甲嘧啶计),每日2次,有效率为9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