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瑶  陈涛 《土壤通报》2006,37(2):294-297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经济类型进行了划分。首先建立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2个类型划分指标进行筛选,再运用模糊聚类方法,将该地区75个县(市)划分为5个生态经济类型,最后对各类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其生态经济的发展方向,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徐瑶  陈涛 《水土保持通报》2006,26(3):73-76,81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经济类型进行了划分。首先建立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2个类型划分指标进行筛选。再运用模糊聚类方法,将贵州喀斯特地区75个县(市)划分为5个生态经济类型。最后对各类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其生态经济的发展方向,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模糊中心逐步修改聚类法,将陕南山区封山育林立地条件分为7种类型,依次为厚土型、缓坡型、多雨量高海拔型、多雨量低海拔型、低雨量高海拔型、低雨量低海拔型和陡坡型。这7个类型中,最优越的是第1类厚土型,依次为第2—6类,最差的是第7类陡坡型。事实证明,用这种聚类法定量分析划分封山育林立地条件类型的方法,收敛快,比较客观、科学和简便。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近代数学中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应用于作物气象产量的分类预报,期望使农业产量的气象分类(丰、平、欠等)预报变得更为客观和定量。对水稻和小麦的个例试验表明,这种聚类预报方法简易,“模糊”和客观,具有一定的时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产量气象预报的新途径。文中还讨论了预报因子选择和标定、模糊聚类客观标准和样本数以及外延预报的时限等预报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云杉天然林分生境条件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数量化理论(Ⅰ)等数学方法筛选出对云杉生产力影响极为显著的生境因子,并依据这些因子采用系统聚类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云杉分布区天然林分生境条件进行数量分类,提出云杉分布区产区大地貌生境区植被型生境组局部地形生境型土壤生境类型级5级分类系统,将川西北高山产区划分为2个生境区、5个生境组、11个生境型和17个生境类型级。  相似文献   

6.
云贵高原岩溶地区生态气候类型区划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动态逐步聚类方法进行气候类型区划,较好地综合了多种气候,地理和生态因素,避免了只考虑了几个经验性气候要素作为区划指标的某些弊端,使区划结果更客观定量,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以调节土壤水分因子的坡向和部位为分类对象,以光、热、风、海拔等因子为条件,将甘肃中部黄土丘陵半干旱区宜林地划分为3个类型,较客观地反映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实际。类型内部有较高的相似性,类型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使得各类型的特点得到了较充分反映,分类结果有较高的可信度,基本满足分类要求。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是本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四副区。本文在对该区16县(市)共234个乡的自然、社经、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和气象等因子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模糊-动态聚类方法,对本区进行水土保持分类,克服了单用模糊聚类或系统聚类易出现聚类分散,分类结果难于预见和单用动态聚类人为授权过多的弊病。特别是分区指标的样本数量较多时,这种现象就表现的更加突出。应用该方法进行分类,得出了3个亚区,各区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特点和治理方向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分类结果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9.
我国玉米生态气候适宜性区域与相似类型划分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模糊集论中的相似优选比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玉米种植区生长发育期间的温度和水分因子进行生态气候适宜性区域与相似类型的划分.这对于今后玉米生产规模定向发展与扩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山东紧凑型玉米引种的气候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莱州市自然生态环境和紧凑型玉米的光、热、水气象条件,论述了高产稳产引种的关键气候要素;依据农业气候相似原理,运用加权聚类方法,进行了紧凑型玉米向国内、外引种的气候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综合分析法的农用地分等方法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针对农用地评价因素的复杂性和模糊性,而传统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在农用地分等时易对评价因素以及等别进行"硬性划分"的不足。该文以湖北省安陆市为例,首次提出将模糊综合评判法与模糊聚类分析法结合(简称模糊综合分析法),以模糊综合评判的矩阵成果作为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的数据源来对划分农用地等别方法进行探讨,并将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分等结果与传统方法分等结果进行比较,得出2种方法分等结果中约有80%相同。采用安陆市各村的粮食平均播面单产对2种方法分等结果存在差异的地区进行独立检验,得到模糊综合评判法和传统方法的分等成果同播面单产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7和0.82。研究结果表明:运用模糊综合分析法进行农用地分等具有可行性;将模糊综合分析法运用到农用地分等中比传统方法更能客观准确地说明土地质量的优劣程度。  相似文献   

12.
临汾市农业气候资源灰色关联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灰色关联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山西省临汾市(地级市)17个县市的农业气候资源进行了聚类评价。结果表明:临汾市可划分为5个农业气候资源区域,且农业气候资源整体水平大致呈现纬度低的地区优于纬度高的地区、盆地优于山区、东部山区优于西部山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太行山封育区森林土壤肥力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主成分分析选出 10个环境指标作为影响封育区森林土壤肥力的关键因子 ,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封育区土壤肥力划分为 4个类型 ,并对分类结果进行了检验。在对 4个土壤肥力类型综合评价的基础上 ,提出了不同肥力类型的植被恢复措施及其经营利用方向。其分析结果对合理利用、恢复土壤资源及营林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多因子模糊聚类方法,对中国东北地区农村能源进行了综合区划,为科学地划分综合农村能源区,推动农村能源建设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糊聚类的区域主体功能分区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功能区是对区域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生态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加以分类的过程;模糊聚类分析是根据研究对象本身的属性来构造模糊矩阵,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一定的隶属度来确定聚类关系的方法.结合模糊聚类分析的特点,以区域土地利用为研究对象,将模糊聚类的思想引入主体功能区中,建立了基于"社会-经济-生态"为一体的指标体系.然后以江苏省为例,将其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结果表明,用模糊聚类分区法对区域土地资源主体功能区划分,能够取得较好地分类结果,对今后区域更好的协调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多元线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主分量分析和数量化理论(Ⅰ)4种数学方法,定量比较分析了云杉分布区、地貌、土壤和植被类型等11个生境因子与地位指数、林分蓄积量、乔木层生物量、林分生物量4个生产力指标,结果表明4种数学方法均可用于生境条件分类因子的筛选,且尤以数量化理论(Ⅰ)方法较为直观,可揭示生境因子间对生产力贡献大小,通过对因子内分级(类目)后从各类目得分值大小,反映出各生境因子内不同等级对生产力贡献的差异。类目的划分标准可直接用于类型间等级尺度,该方法与系统聚类或Fuzzy聚类相结合,构成生境分类方法的完整系统。  相似文献   

17.
肖斌 《水土保持研究》2000,7(1):104-108
运用模糊聚类的数学方法对陕西省淳化县20个乡(镇)进行了农村生态经济分区,并经过判别分析,得到了4个生态经济区域,分析结果符合客观实际,对分类指导和科学调控淳化县区域农村生态经济系统,保证持续、稳定、高速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毕节岩溶区为例,针对岩溶区水土流失强度等级划分中存在的问题,将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法应用于岩溶区水土流失强度等级划分中,力求更客观地对岩溶区水土流失的强度进行等级划分,同时在方法上进行新的探索.选择与该地区水土流失密切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构建了毕节岩溶区水土流失强度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法对毕节岩溶区的8个县市进行了水土流失强度等级划分.结果表明,毕节8个县市中,有轻度水土流失县1个,中度水土流失县5个,强度水土流失县2个.研究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毕节岩溶区水土流失的现状,可为该地区的水上保持与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门头沟区植被恢复立地类型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门头沟区10个乡镇区域内的4 211块林地小班数据为基础,根据门头沟区植被的变化特征,确定植被恢复立地类型划分的主导因子和立地分类系统。以每个乡镇各立地类型面积的百分比为基础,用MATLAB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对具有相似立地类型的乡镇进行聚类,将全区分为4种立地类型区域,为植被恢复及其品种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华南主要土壤类型的光谱特性与土壤分类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华南地区主要土壤的光谱反射特性,进行了土壤光谱的主组元分析、模糊聚类及与土壤理化性状作相关性分析,土壤光谱特征分类与现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及中国土壤系数分类进行了比较对照。其主要结果表明,华南地区主要的光谱曲线的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平直型(玄武岩发育砖红壤类)、缓斜型(水稻土类)和陡坎型(红、黄壤类)三种类型;土壤光谱分类与按母质母岩划分高度一致;应用主组元分析对土壤光谱进行分类,结果与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