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植物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两个分支,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两个分支的内在联系,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在1978年的第三届国际植物病理学讨论会上,当时仅有两三篇论文讨论病毒核酸的基本序列分析、一个类病毒的专题讨论、三篇是在植物病理学各种概念中关于原生质体的应用。时仅5年,关于植物病理学方面的现代分子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概念,特别是在应用等各方面均有很大的发展。 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植物病理学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概念作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2.
地理植物病理学的研究进展刘红霞,蒙海斌(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100083)1地理植物病理学的发展历史地理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由地理学、植物病理学、气象学等衍生出来的边缘学科。1807年,Humboldt等人提出了地理植物学的概念。他们强调地理植...  相似文献   

3.
1983—1987年 1.遗传工程在植物病理学领域中的发展和应用研究;2.新技术用于植物病害诊断及防治;3.电子计算机在植物病理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4.植物病害防治重点从化学防治向生物防治转移。  相似文献   

4.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建立在此之上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体外扩增DNA,在生物学、医学及植物病理学等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PCR技术应用于植物病害的诊断检测,植物病原真菌、细菌、线虫的分类鉴定,克隆基因、鉴定抗病基因以及病原物的定量等方面,具有灵敏、特异、快速、简便等较好的效果,但PCR技术在植物病理学领域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1986年我在日本访问期间,曾考察了东京、大阪、京都、北海道及酪农学园等5个大学的植物病理学及植物病毒学等有关教室,参观了日本著名的科学城,筑波研究学园的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和北海道的一些农事试验场等。植物病理学教室,一般均从事真菌、细菌、病毒及菌原体等植物病害及病理学方面的研究。如植物病毒新病害的诊断,鉴定分类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同时亦搞一些有关植物病毒的传播及核酸与蛋白等分子病毒学的研究课题。各校特点不一,例如大阪府立大学农学部植物病理学教室,对土传植物病毒及白粉(凡虫虫)传播的联体病毒的研究较多。唯一设置植物病毒学教室的单位是北海  相似文献   

6.
浅析生物技术在植物病理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十年来,植物生物技术发展迅速,给经典植物病理学带来冲击,引起其基本概念的更正和病原物分类体系的变更。组织培养及遗传工程等现代技术,能获得抗病工程植物。植物人工免疫技术在植物病害防治中已得到应用。随着人们对现代农业带来的弊端的认识和生物技术的积累,也为持续农业下的植物病理学开拓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正李宁,男,1963年12月出生,河南南召县人,教授,硕士生导师。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农林系主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青海省农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青海省第五批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青海省植物检疫增补检疫对象审定委员会。主要承担农科各专业本科生《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植物检疫学》、《昆虫与植病研究技术》等课程的  相似文献   

8.
天然植物有效成分的超声提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介绍了天然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的一种新技术——超声提取技术的原理、应用范围、设备和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等,以及其在天然植物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浅谈科隆植物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片树叶,就能产生一片森林",在当今社会已成现实。植物无性繁殖通常采用扦插、嫁接等方法,而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植物试管快繁技术即植物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也因为受到技术繁杂、投资较大等制约,难以在实际生产中大面积推广。而科隆植物技术是国内外首创的新技术,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易推广等优点,不仅可用于经济植物的快速繁育,而且可用于转基因植物或濒危经济植物的快速繁殖、推广和保护,对多种植物的无性快繁具有普遍意义,具有很高的适用价值,应用范围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0.
 DNA微阵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技术。随着这项新技术的建立和日趋完善及其在植物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为病原细菌致病机理的研究带来了新思路并开辟了新途径。利用DNA微阵列技术,检测病原细菌在不同生长条件下和在侵染植物过程中的基因转录谱,可以从基因组水平上鉴定出新的与毒性和适应性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调控网络,有助于阐明这些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机理。本文结合本实验室近几年来的相关研究结果,综述DNA微阵列技术在病原细菌转录谱研究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文龙  康占海  陶晡  赵春辉  霍建飞  耿硕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279-14280,14297
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高通量、快速、高准确度的新技术,该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基因表达水平检测、特异相关基因分离、基因突变性检测、植物杂种优势预测、种子纯度检测、转基因植物检测及植物检疫等多种研究领域。该研究介绍了基因芯片技术的概念、分类、制作原理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和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2.
植物病理学电子文献资源的整序与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因特网(Internet)正日益成为植物病理学研究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研究了Internet上的植物病理学文献资源,包括植物病理学数据库、图书、电子期刊、学会与会议信息、重要网站、邮递列表与新闻组等信息.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硕士研究生分子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教学水平,探索教学改革的方案,以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分子植物病理学课程为案例,分析了其教学现状,并从教学梯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分子植物病理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有关于基因组编辑的植物育种新技术问世,美国农业部针对这一技术,农业部部长签署了一份植物育种创新协议。根据生物技术条例规定,如果不是威胁植物的害虫,通常会用传统技术种植。此次发明的新技术同以往的传统技术不同,例如基因组编辑,它拓宽了种植技术的领域,缩短了植物生长期,为农民提供了新品种。在没有潜在风险的情况下,美国农业部同意签署创新协议。美国农业部部长称,农业部会铭记自己  相似文献   

15.
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信息化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植物病理学多媒体实验室建设、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开发和网络课程建设等为实验教学提供了新方法、新手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面临信息化社会的机遇和挑战,要充分利用各种新设备、新技术,加强创新意识,注重学科特色,改变教学观念,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成绩评定等方面总结了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现状和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革措施。根据普病课程的专业需求,结合作物生长季节灵活设定实验内容,以鲜活的植物病害材料让学生识别易混症状和病原;从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思想出发,让学生了解植物病理学最新研究动态和先进的实验技术,为将来的考研和就业奠定基础;以教学手段多样化,改革考试考查方法等措施促进教学质量的明显提高,为培养植物病理学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奠定牢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一、概况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科历史悠久,下设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和农药学3个二级学科。1986年植物病理学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植物病理学被评为河北省重点学科;1998年农业昆虫与害  相似文献   

18.
针对农学专业植物病理学课程课时短、内容多、学生基础弱等特点,对植物病理学课程实验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根据民族学生的学习特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多媒体进行植物病理学教学,并结合实际授课,讨论民族学生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有关注意事项,提出植物病理学多媒体教学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正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分子植物病理学研究团队是我国热区从事植物病原菌物学研究较早的团队之主要开展热带植物-病原微生物互作、热带重要植物病原菌的快速分子检测、监测与病害诊断技术等研究。对橡胶树白粉菌、炭疽菌、棒孢霉菌、红根病菌及水稻黄单胞菌等生物学、病理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该团队科研设施完善,具有较强教学和科研力量,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其中博士生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