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直以来有不少教育工作者不同程度地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团组织、学校领导、政工干部以及班主任、政治老师的事,至于其它学科的任课教师,被认为与培养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关系不大。其实德育的性质决定了德育具有广泛的渗透性,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主的教学过程离不开德育。因为教学传授的知识和方法,要为学生接收上升为能力并有所发展,必须通过学生凭借目标、情感、兴趣、态度、意志等,求实和踏实地去完成吸收升华这一过程,而目标、兴趣、意志等即是德育的范畴。同时,德育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效果。心理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生态文明的产生过程及其内涵,阐述了加强高校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是高校德育的时代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国竞争力的必然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出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生态环境现状教育;生态科学的基本常识和基本规律教育;生态文明观教育;绿色精神教育。探讨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重新认识与思考教育价值观;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活动;注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分析是改善与加强德育的重要环节林业部中等专业教育研究中心于肇华目前,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都能认识到:在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过程中,加强与改进德育工作仍然居于首要地位。但是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及十四大召开后,面对以观念更新——“...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逐渐加大对德育的重视力度,不断探索促进了德育发展的新路径,促进德育载体多元化,营造了向上、进取、融洽的校园氛围。以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了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子,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北京林业大学吕焕卿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是学校教育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  相似文献   

6.
“德育主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德育过程中的主体;二是德育主体中的主体队伍。高校德育主体在现实工作中往往存在着以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德育、以学校管理代替德育等误区。要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履行德育职责,确保良好的教育效果,就离不开德育主体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和不断的建设。德育主体对自身建设的关键是:在“德”字上树榜样;在“育”字上动心思;在“学识”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7.
从“天国”走向现实──也谈中专德育建设的实效宜昌林校黄家训中专的德育建设一直高唱爱国主义的主旋律,成果显赫,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职业劳动者。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突飞猛进,中专德育建设出现了滞后的局面。这个局面就是被德育专家推断的“虚无飘渺天国论”。其...  相似文献   

8.
加强和改进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需要,是维护高校和谐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目前,研究生德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得到了高等教育界的广泛认同,在各高校普遍加强研究生德育的过程中,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仍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增强研究生德育的有效性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该文在分析理工科研究生思想道德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从提高认识、突出重点、把握脉搏、扩展途径、强化导师作用、加强研究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等方面,提出提高研究生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倩  甘露 《林产工业》2019,46(8):I0016-I0016
《中国梦与高校德育——地方院校德育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版)由谭仁杰主编。笔者站在新起点、以新眼光对中国梦与高校德育进行了深入而系统地探讨,对进一步推进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纵览全书,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思路框架清晰,结构层次性强本书思路框架清晰、内容结构层次分明。首先,以中国梦作为高校德育的切入点,分析了高校德育融入中国梦的发展方向;其次该书从多方面、多层次探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现存的问题以及不同环境下的德育模式创新的实施;最后,从语言艺术、红色美术文化等多角度阐释了思想政治理论及其教学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0.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该文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要践行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德育工作,要强调教师为人师表的育人作用。因此,该文提出,中等职业学校应建立德育网络,构建纵横交织的德育体系;重视环境育人,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健全教师队伍管理机制,注重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能力和水平;突出主题教育,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增强德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实现全员育人和全面育人,培养有理想、懂技术、守规矩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以“两课”为中心的德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根本,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中独白的方法的惯性影响严重制约着德育教学效果,使德育课日益显得苍白无力。今天,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德育教师必须要以创新姿态面对德育课被动的局面,及时果断地实现由独白向对话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在神州大地擂响西部大开发战鼓、奏响再造秀美山川乐章、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隆重纪念这个伟大的节日,对于在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全省林业现代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80年前,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主义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具体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创建了中国共产党。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为之一新。8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  相似文献   

13.
小议“德能统一”湖南大学欧阳玉中国教育贯穿的是重视德育、重视道德培养的传统。以儒家伦理道德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文化,以上下长幼的人伦关系为本位,以伦理道德为绝对的价值取向,形成一种泛道德主义。解放后,这种传统几经变迁,但并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这不仅是因...  相似文献   

14.
试论邓小平的德育思想江西农业大学曾学龙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小平同志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大局出发,针对我国实际,精辟地阐述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思路,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而且为做...  相似文献   

15.
以内蒙古项目区为例,全面介绍了全球环境基金赠款在我国西部6省区实施防治土地退化能力建设情况,展示了项目丰富的内容、全新的理念。详述了土地退化防治能力建设项目赠款的管理与使用,相关机构与职责,提款报账范围和各类别分配额度,保障程序与基本要求等。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的全面考察分析,提出了科学管理和安全使用国际赠款的合理化建议.对提高赠款使用效益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是培育学生良好的劳动技能、增强学生劳动精神发的有效手段。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育人,要在理念认知和方法模式进行探索创新,通过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构建贯通一二课堂、融合专业优势和凸显文化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实现以劳树德育心,以劳增智强体的劳动育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高校德育目标及其实施西北林学院张柏涛,杜德鱼德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搞好德育工作,首先必须规定明确的德育目标,因为它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德育工作就会无的放矢,造成教育实践的盲目性,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德...  相似文献   

18.
2002年,中国共产党胜利召开了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这一年里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全面启动为标志,我国林业正在进行着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在我国林业大好形势下,中国绿化基金会的事业蒸蒸日上,继续紧紧围绕中国林业六大工程建设全局,以募集、管理、使用好绿化基金为中心,以满足捐赠者意愿、忠诚为捐赠者服务为宗旨,绿化基金稳步增长,公益活动深入人心,项目管理规范有序,对外交流有新突破,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绿化基金稳步增长千方百计地拓宽募…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生态文明的产生过程及其内涵,阐述了加强高校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是高校德育的时代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国竞争力的必然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出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生态环境现状教育;生态科学的基本常识和基本规律教育;生态文明观教育;绿色精神教育。探讨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重新认识与思考教育价值观;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开展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活动;注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受外来文化及我国市场经济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观等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沈阳农业大学大学生信仰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正确的,对党和国家有较高的认同,有一定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心,能够激发自身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但是,部分大学生也存在采取回避、自责、明哲保身、求助神灵等消极方式应对困难的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因性别、家庭居住地、年级、学科的不同,在信仰问题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包括年级越高越容易产生宗教信仰、当升学和择业等诸多需要抉择的重大问题出现时容易产生困惑和迷茫并寻求宗教信仰作为自身的心理依托、随着年级的升高在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方面的信仰降低。大学生信仰的现状要求高校应重视德育创新,促进德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仰和科学的世界观并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应积极采取促进德育创新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措施,包括推动专业课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提高自身素质、将德育要求融入专业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加强德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德育创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