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10年冬季陕南柑橘受冻气象条件分析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有效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合理规划和发展陕南柑橘产业,在对2010年冬季陕南柑橘越冬冻害灾情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年柑橘越冬期冻害形成的气候背景;结合柑橘越冬期冻害指标及低温过程中的有害积寒,分析并验证了陕南柑橘越冬期冻害等级指标,提出了用低温过程中有害积寒划分陕南柑橘越冬冻害等级的相关指标;通过对安康、汉中2市12个柑橘种植县(区)2010年冬季及历史极端最低气温和低温过程有害积寒的分析,探讨了陕南柑橘越冬期冻害西部重于东部的原因,其分析结果与调查实情基本相符;最后从多个方面提出柑橘越冬期冻害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2.
甘蔗寒冻害等级指标及灾损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晰甘蔗遭受不同寒冻害类型影响的症状变化及其产量、糖分含量损失情况,进而完善甘蔗寒冻害等级指标体系。综合2007/2008—2010/2011年冬季广西南、中、北甘蔗主产区不同甘蔗品种遭受寒冻害影响调查分析与典型寒冻害年份甘蔗产量、蔗糖分含量损失与气象资料相关关系分析。建立和完善甘蔗辐射型、平流型寒冻害等级指标及甘蔗产量、蔗糖分含量寒冻害损失指标,规范甘蔗不同寒冻害类型等级下受害表观症状。研究结果对开展甘蔗寒冻害动态监测预警与灾损量化评估及灾情调查、灾害防御等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GIS在福建龙眼低温冻害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减少福建龙眼在低温冻害中的损失,实现科学合理的种植布局,进行本研究。根据龙眼的生长情况、受害程度与年度极端最低气温、种植区域的坡向、坡度的关系,确定龙眼冻害等级指标。利用福建68个气象台站的地理信息资料,建立龙眼冻害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模型,通过GIS技术推算出50m×50m分辨率的冻害指标空间分布。利用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得出福建龙眼低温冻害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荔枝树冻害指标初探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强低温常使荔枝树造成冻害,重者死亡。最低气温是荔枝树栽培主要限制因子。为了弄清给荔枝树造成损害程度低温指标,收集了福建省近几年冬季考察的低温资料、荔枝树低温冻害调查资料和有关参考文献中记载的荔枝树冻害资料、同期的低温资料,参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减灾研究所1999—2000冬季5个县(市)荔枝树冻害的照片资料和相对应的低温资料;经统计处理整理成同时同地荔枝树的冻害级别与百叶箱中的最低气温资料;据荔枝树的冻害资料和最低气温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经相关分析表明:它们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拟合;荔枝树的无冻害、轻冻害、中冻害、重冻害、严重冻害的最低气温分别为-0.3℃、-1.9℃、-3.1℃、-3.8℃、-4.1℃;荔枝树各个冻害级别之间温差随着冻害级别的提高而缩小。  相似文献   

5.
香蕉低温害指标初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香蕉喜温怕冷,强低温常使香蕉造成伤害,重者死亡,最低气温是香蕉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收集福建香蕉主产区代表点1966/1967、1985/1986、1991/1992、1999/2000年冬季最低气温和附件香蕉园受害程度及近几年冬季在香蕉园进行最低气温考察记载和香蕉低温害调查的图片资料,经相关统计分析表明,它们可以用一元二次方程进行拟合;香蕉的无冻害、轻冻害、中冻害、重冻害、严重冻害的最低气温分别为:5.1,2.9,0.8,-1.1,-2.8℃。  相似文献   

6.
日光温室番茄寡照灾害等级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初步确定日光温室番茄苗期及花果期冬季寡照灾害等级指标。基于日光温室内番茄苗期、花果期寡照对比观测试验,将冬季温室番茄生产寡照分为无灾、轻灾、中灾、重灾4个等级。通过1、3、5、7、10、15天寡照及恢复处理,对寡照植株样本及对照植株样本进行光合速率的观测分析,结合试验过程中样本生长性状表征以及经寡照处理后的样本产量统计分析,确定寡照等级指标。结果表明,苗期寡照指标为:无灾(3天及3天以下)、轻灾(4~7天)、中灾(8~10天)、重灾(10天以上);花果期寡照指标为:无灾(3天及3天以下)、轻灾(4~5天)、中灾(5~10天)、重灾(10天以上)。本研究为开展日光温室番茄寡照预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1年以来延安出现的5次苹果花期冻害天气过程,通过对比分析温度、花朵受冻率和产量,得出:延安市苹果花期冻害有日期提前和影响加重的趋势;严重冻害年具有温度通过0℃初日早、3月温度明显偏高、积温高的特征;不同物候期形成冻害指标不一样,整个花序受冻指标,在中心花开放期和花序分离期,过程极端最低气温在-3℃左右时,少量中心花受冻, 最低气温≤-4 ℃会形成轻度受冻,最低气温≤-5 ℃出现中度受冻。盛花期当温度降至-3 ℃时出现轻度受冻;-4 ℃时出现中度受冻;-5 ℃度以下时,重度受冻。今后花期冻害天气的预报及影响评估,既要考虑冻害过程最低温度值,也要重点考虑通过0℃初日、3月温度与活动积温情况,前期气温是否异常偏高等现象。  相似文献   

8.
低温冻害是陕西省干旱半干旱地区设施蔬菜越冬期的主要气象灾害,本研究明确了陕北和关中地区不同冻害级别指标,以县为单元提出了分析、计算设施蔬菜越冬期月尺度平均冻害频次及风险( )定量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域共68个县(区)冬季各月份多年平均冻害风险时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各地轻度冻害频次高于中度、重度,各地1、12、2月份各等级冻害出现频次依次减少,关中局地在12、2月未出现过重度冻害。陕北12、1月份0.6≤ ≤0.7,2月份0.5≤ ≤0.7;关中12、2月份0.1≤ ≤0.6,1月份0.2≤ ≤0.7。对各月冻害风险年份进行了分析,指出冻害风险不同年份间差异大,振幅变化明显。根据上述特征与陕西省设施蔬菜生产现状分冬季温室持续加温区、简易加温区、遇低温临时加温区这3个区域确定出了陕西设施蔬菜加温界限。该研究可提高温室防冻害能力,积极意义在于对设施蔬菜冻害风险管理对策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合理有效利用山区特有气候资源,提高高山地区辣椒产量及菜农收入,利用2009—2013年在鄂西南山区不同高度不同时间栽培试验及同步气象观测资料,建立了基于光温效应的高山辣椒生育期模型,分析了开花结果期累计光温效应APTE与单株坐果数、辣椒单产相关性,以及鄂西南山区相关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生育期模型对生育期推算明显高于有效积温的推算;单株坐果数、辣椒单产与开花结果期≥16℃持续时间、APTE有显著的正相关;鄂西南海拔800 m高度≥16 ℃持续天数最长,且无高温天气过程出现,1200 m以上高海拔地区辣椒适宜开花结果期短,800~1200 m是鄂西南山区反季节辣椒生产的最佳高度带。800 m以上的中高山地区可以通过保护措施提早辣椒开花结果,从而延长开花结果期,增加辣椒产量。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育期模型的鄂西南高山地区辣椒种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合理有效利用山区特有气候资源,提高高山地区辣椒产量及菜农收入,利用2009—2013年在鄂西南山区不同高度不同时间栽培试验及同步气象观测资料,建立了基于光温效应的高山辣椒生育期模型,分析了开花结果期累计光温效应APTE与单株坐果数、辣椒单产相关性,以及鄂西南山区相关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生育期模型对生育期推算明显高于有效积温的推算;单株坐果数、辣椒单产与开花结果期≥16℃持续时间、APTE有显著的正相关;鄂西南海拔800 m高度≥16℃持续天数最长,且无高温天气过程出现,1200 m以上高海拔地区辣椒适宜开花结果期短,800~1200 m是鄂西南山区反季节辣椒生产的最佳高度带。800 m以上的中高山地区可以通过保护措施提早辣椒开花结果,从而延长开花结果期,增加辣椒产量。  相似文献   

11.
基于果园实测气温的库尔勒香梨树越冬冻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香梨园越冬冻害发生的气温要素,为库尔勒香梨种植的气象决策服务提供参考。通过近4年对库尔勒地区上户镇果园的香梨树越冬休眠期间冻害调查和温度监测,对极端低温、低温持续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1年度,该地的香梨树发生了中等强度的越冬休眠期冻害,果园实测的极端低温达到-28.1℃,极端低温日(1月10日)-24℃以下低温的持续时间达到9.5 h。2011—2012年冬季,果园实测极端低温为-26.3℃,但极端低温日-24℃以下低温的持续时间仅为3.0 h,未能造成香梨树明显冻害。分析近4年库尔勒地区上户镇的香梨冻害情况,冬季无或仅微量降雪,果园低温强度大、出现频率高易引发果树冻害,果园实测气温低于香梨树冻害临界温度时未必会发生冻害,关键在于果园出现冻害天气时冻害温度的持续时长,而持续时长以冻害温度连续出现的天数计量并不可靠。此外,低温在冬季出现的时期也对香梨树冻害程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凤县花椒生产气候条件和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对花椒生产的气候生态适应性定量评估,从花椒生长气候影响条件和主要气象灾害2个方面构建花椒生产的气候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凤县1961—2018年长序列的逐日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资料,对凤县花椒生产的气候条件和主要气象灾害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8年凤县所有年份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均处于花椒种植的适宜范围,其中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降水量分别有89.7%、87.9%和77.6%的年份处于最适范围。凤县花椒生长季≥0℃积温、开花至果实着色期≥0℃积温、果实膨大生长期平均气温和果实着色期气温日较差所有年份均处于适宜范围,其中开花至果实着色期≥0℃积温和果实着色期气温日较差所有年份均处于最适范围;果实着色期平均气温和开花至果实膨大生长期降水量也有75%以上的年份处于适宜范围,其中65%以上年份处于最适范围;果实膨大至着色期相对湿度条件相对较差,处于适宜和最适范围的年份分别为65.5%和24.1%。总体来说,凤县花椒生长季气候条件适宜,有利于花椒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凤县花椒生产过程中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低温冷冻害和连阴雨等,但是1961—2018年,这些灾害均有减轻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采用微生物培养法研究NPK配施对云南省丘北辣椒旺盛生长期、开花座果期和盛果期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自生固氮菌、纤维分解菌、钾细菌、有机磷细菌和无机磷细菌数量的影响,对不同类群微生物数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NPK配施增加辣椒旺盛生长期的8类土壤微生物,开花座果期的土壤细菌、自生固氮菌、钾细菌和有机磷细菌,盛果期的土壤真菌、自生固氮菌和钾细菌的数量。N︰P2O5︰K2O比例为12︰10︰14的处理增加的辣椒土壤微生物数量最多。NPK配施增强丘北辣椒土壤不同类群微生物数量间的相关性,其中,自生固氮菌和纤维分解菌呈极显著正相关,自生固氮菌和纤维分解菌均与钾细菌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机磷细菌与其它生理类群微生物呈极显著正或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福清夜间云、风、湿度对最低气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更准确做出最低气温的临近预报,为果农或农户提供防冻(寒)害预警服务,以年度极端最低气温与当晚20点的温差与当晚天气状况进行相关分析,估算当晚的降温幅度,进而预测次日最低气温。据福清50多年的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年度极端最低气温同当晚20点的温差与同时次的相对湿度相关最为密切,故可用20点的相对湿度来估算当晚的降温幅度,结合当晚20点的气温便可预测次日凌晨可能出现的最低气温;(2)据各乡镇自动站同市气象局的低温差,可预测各乡镇次日凌晨的最低气温,该低温若低于当地的主栽果树和经济作物冻(寒)害指标,可吿知果农或农户,要采取喷灌(或灌水)、熏烟等防冻措施,以避免或减轻因低温造成的冻(寒)害。本研究作为临近预报的补充工具对提高低温预报精度大有补益,可为果农或农户采取防冻(寒)害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摘 要:为减轻冬季低温对农业的影响,利用闽清县15个自动气象站最低气温观测数据和1:25万DEM数据,建立经度、纬度、海拔高度与冬季最低气温地理气候方程,对2009~2010年冬季4个月份的月最低气温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和地理因子,对冬季最低气温的模拟效果较好,达到监测要求。随着经度的增加或纬度、海拔高度的减小,月最低气温有增加趋势。经检验,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6.
2015年奉贤区梨花期异常气候对开花坐果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梨花期气候异常波动引起的坐果数偏少的问题,以2015年上海金冠蜜梨种植园的5种梨树品种为材料,对蜜梨开花期、坐果数进行实地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奉贤地区的实测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天气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适宜开花坐果的气候条件为持续3~4天以上以晴为主或晴雨相间天气,开花后前3天或开花盛期的日平均气温应≤15℃,最高气温应≤25℃;子房发育期遇冰粒天气有受冻现象,易产生劣质果。梨开花期遇温度过高使花期缩短而影响坐果数,冰粒天气对果实商品性有较大的影响,通过花粉树间作、嫁接、人工授粉、利用小气候效应调节花期等栽培措施,可避开和减轻开花坐果期不利天气的影响,提高坐果数和果实商品性。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冬小麦冻害风险评价指标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评估江苏冬小麦冻害风险,为防灾减灾和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依据,利用1960—2010年江苏省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和冬小麦产量资料,筛选出江苏冬小麦低温冻害的主要致灾因子,并确定了致灾指标。在此基础上根据风险分析原理,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了综合气候产量减产率和低温冻害指标的冬小麦低温冻害风险定量评估指数模型。结果表明,将江苏省划分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和低风险区:高风险区为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及盐城东北部地区,风险值大于50%,可能造成的产量损失平均为3%~6%,低风险区为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以南除盐城东北部以外的全省大部分地区,风险值低于35%,产量损失不大,中风险区主要为这两者的过渡地带,可能造成的产量损失为0~3%。评估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历史和实际情况,可以作为江苏冬小麦冻害风险评估和防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广西‘沃柑’果实品质等级气候适宜性种植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编制广西‘沃柑’果实品质等级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图,为优化柑橘产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基于“3S”技术和柑橘果实品质形成关键期气候要素适宜度指标,评估广西优质‘沃柑’果实品质等级气候要素适宜度。结果表明:广西‘沃柑’花蕾至盛花期、生理落果期气候适宜度地域差异不明显,大部地区为最优或优质等级;果实膨大期至成熟采收期的气候要素适宜度则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其中果实着色期、成熟期的气候适宜度等级呈现随纬度增加而递减趋势,这与冬季气温随纬度递减而无法满足‘沃柑’果实着色、成熟所需热量条件相一致。广西特优‘沃柑’果实品质等级种植最适宜气候区主要分布在北回线临近及右江河谷、桂西南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