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实用科技》2001,(3):46-46
1.我国超级杂交稻研究取得重大成果由中国工程院院土袁隆平主持的超级杂交稻先锋组合两优培九的试验示范表明,1075亩中稻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703.5千克。这一重大成果为我国超级稻的研究作出积极的贡献,对保障2l世纪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的高产栽培技术,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筛选了两优培九单产9000kg/hm^2以上的最优组合方案821个,其对应的农艺措施为3月11—12日播种育秧,采用密度:25.72—26.52万窝/hm^2,施纯N235.43—243.62kg/hm^2,P2O5 79.20—84.0kg/hm^2,K2O 133.32—144.24kg/hm^2。  相似文献   

3.
水稻两优培九后期青枯死苗的原因及防止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两优培九是湖南杂交稻研究中心与江苏农科院合作,用培矮64s与9311杂交而育成的两系超高产、优质杂交稻组合。奉化市引进种植后,表现为分蘖力强,耐肥抗倒性好,穗大、粒多,稳产、高产,米饭适口,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强势组合。但是,该品种在奉化市种植。生育后期发生青枯死苗现象,影响其在奉化市的大面积推广,为此,笔者通过几年的实践与研究,对水稻两优培九青枯死苗的症状及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防止又寸繁一为牛产生应用据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两优培九是江苏省农科院研究员邹江石于1996年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培育的核不育系培矮64S与江苏籼稻新品系9311配置的两系法亚种间杂交水稻新组合,是我国"863"计划的重要成果之一.该组合2001年全国种植80万hm2,已成为推广面积最大的两系杂交稻,是继汕优63之后又一个种植面积突破66.7万hm2的杂交稻组合.已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获2001年美国杜邦科技创新奖,位居我国获该年度该奖项的5个生命科学项目之首.我市于1999年引进该组合参加本市区试,2001年全市示范150 hm2,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两系杂交稻组合培矮64S/501和三系杂交稻组合汕优63这两种不同类型杂交稻组合的灌浆特性以及群体生理的研究,结果得出培矮64S/501在出穗后20天内,其穗子干重,灌浆粒数和穗粒重的增加量及增长速率与汕优63相当;但在灌浆后期,由于培矮64S/501穗子枝梗干枯早衰,以上各项同灌浆指标均明显下降,导致最终有效库容和籽粒产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选育出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1985年至1996年用低温敏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培矮64S为母本,以新恢复系559为父本,配组育成了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培两优559。该组合参加2000至2001年湖南省中稻超级杂交稻区试,平均产量9.6t/hm^2,比三系对照组汕优63增产5.3%;全生育期135.4d,比对照短3.2d;抗稻瘟病;外观品质、食味品质、米品质及再生能力均强于对照,并易于制种。2002年3月已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两优培九由江苏省农科院采用培矮64S为母本、9311为父本,通过两系法配组育成的亚种间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的中熟籼型杂交稻新组合,代号为65002。该组合于1999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两优培九”。  相似文献   

8.
超级稻丰产栽培试验示范简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具有超高产潜力的杂交稻组合培敌64S/9311和培敌64S/E32进行了示范,全县15个点共10.1hm^2的平均产量达到了10288kg/hm^2,其中6.8hm^2的平均产量达到了10563kg/hm^2,比Ⅱ优58等当地推广品种增产38.9%~39.4%。对该两组合提出了主要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十个两系杂交稻组合对稻曲病田间自然抗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与稻曲病发生程度密切相关的4个指标,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将10个两系杂交稻组合田间自然抗性分为四类:抗病组合类,衡农S-1/明恢81、衡两优1号;较抗病组合类,培两优288、安湘S/K1640—05、培两优余红、安农810S/山青11;较感病组合类。培矮64S/湘早籼1号、培矮64S/山青11、培两优特青;感病组合类,安湘S/896,为生产上大面积应用两系法杂交稻组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福建永泰县(1996,晚季)自然气候条件与耕作水平下,对引进的两系法杂交稻5个组合初步试验结果:以安湘S/R318表现最好,每666.7m^2(下同)产量36.0kg,其次是培杂山青338.8kg,它们与汕优63(对照)增减产差异均不显著。培两优特青、安湘S/明恢63、培两优288等3个组合产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安湘S/R318与培杂山青两组合均属大穗型,田间抗性表现后者优物前者,全生育期比汕优6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培杂丰2的选育过程和主要特征特性,指出培杂丰2是利用两系不育系培矮64S为母本、以优质恢复系R0245为父本配组育成的高产高抗感温型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具有丰产性好、高抗稻瘟病、品质较优、生育期适中、易制种等优点,2006年12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同时总结了该组合高产栽培与制种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超级稻的主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级稻由于其具有比普通杂交稻明显的根系、分蘖、灌浆和穗粒优势,增产效果明显,深受欢迎。对超级稻协优9308、两优培九等组合进行的引试与推广表明,这些组合在生产上均表现出比普通杂交稻组合(汕优63、汕优10号、协优46)显著增产和米质优。2000~2003年在永嘉县茗岙乡、大若岩镇、乌牛镇、瓯北镇等地进行试验示范,全县共推广种植超级稻20000hm^2,单产在8.8t/hm^2左右,比对照普通杂交稻汕优63增产11.7%,高产田块达10.35t/hm^2。在试验和示范过程中,我们对超级稻的生理特性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和研究,总结出了超级稻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为指导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超级杂交稻直播栽培示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用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8830S/P15、两优培九、Y优1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直播栽培示范试验,以育秧移栽为对照,研究了两种栽培方式间不同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部分农艺性状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各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产量在不同栽培方式之间存在差异,不同品种表现不一。两优培九产量直播高于移栽,8830S/P15直播与移栽产量相当,Y优1号直播后期倒伏,产量低于移栽。超级杂交稻在直播栽培下更易于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14.
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是国家"863”计划重大关键技术项目和重大成果转化项目,1997年松溪县松源镇农技站按县科委和两系法杂交稻协作组的安排,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引进两系杂交稻"培两优特青”组合进行试制.试制面积0.33 hm2,收获种子626 kg,折算公顷产量为1878 kg,比同期三系杂交稻"汕优63”制种每公顷增产543 kg."培两优特青”在我县试制获得了成功,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5.
比较6个双晚杂交稻新组合,培两优210和金优117综合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6.
超级杂交稻新组合Y两优一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贵银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46-146,86
Y两优一号(58S/9311)是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2005年在永顺栽培示范,平均单产为827.4kg/666.7m^2,实现了袁隆平院士提出的超级杂交稻第二期目标(800kg/666.7m^2)。该组合应选择在合适的生态区域推广,栽培中注意控氮增钾。  相似文献   

17.
比较研究了夜间低温对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常规杂交稻汕优63光能转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下两优培九在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膜脂过氧化以及光谱特性上的变化没有汕优63明显,可见其对低温不是很敏感,抗冷性较强。低温下2个品种的光合功能及抗氧化功能都受到一定影响.但两优培九在光能转化上更占优势。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1月3日,杂交水稻之父、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先生在农业部召开的全国超级稻(即超高产杂交稻)研讨会上宣布:超级杂交稻研究取得重大进展——超级杂交稻先锋组合“两优培九”已实现农业部制定的超级稻目标。  相似文献   

19.
超级杂交稻不同播期对产量和生育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优293和两优培九为材料,研究了播种期对超级杂交稻生育期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超级杂交稻组合不同播期其生育期、产量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黄卿智 《福建农业》2011,(7):11-11,15
两优培九系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合作选育而成,亲本组合为培矮64S/9311,属迟熟中晚籼两系杂交稻组合,具有米质优、抗性强、产量高、食口性佳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