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农村实用技术》2007,(8):11-11
"十一五"期间是"新农村"建设破题的关键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有好的带头人.在挑选带头人的过程中,要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尊重农民意愿,选拔出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人民群众信得过的"村官",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覃永晖  吴晓  姜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4508-4510
在当前新农村规划的形势下,环洞庭湖区的新农村规划应当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顺应时代和民众的需求,在实践工作中注重"新"探索,即探索"二十一字"目标的"新理解"、探索"门槛分析法"运用于新农村规划的"新思维"、探索由"台湾模式"启示的"新政策,"将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临泽县在生态文明新村建设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出了具有推广借鉴价值的"临泽模式",为西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一是站在农民的角度看待新农村;二是在新农村建设中要突出生态建设;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四是建设新农村,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农民。  相似文献   

4.
<正>"十二五"期间,镇赉县新农村工作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20字方针,按照省、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通过典型带动、突出重点、攻破难点、打造亮点、整体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加强领导,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十二五"初期,镇赉县就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镇赉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二五规划》,并根据《规划》进行了任务细化分解,对事项名称、事涉单位、事项要求、完成时限做了  相似文献   

5.
为了协助策划好"重庆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12个五年规划",开展了"十二五"期间农村民意调查,分析了农民对农业政策、农业科技、农业投入、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看法、意见和建议,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四化目标,和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包括新四化:"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新四化"的新任务是艰巨的复杂的困难的又是重要的,必须实事求是地、从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因地制宜地有选择地分阶段地推进。因此,一项重要的"新四化"的基础性任务是加强为新四化直接服务的"农业区划"工作。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247-248
"反规划"是规划程序上的一种反动,是一种逆向的规划过程,即规划首先从非建设用地入手,优先进行不建设区域的控制来进行空间规划的方法。对于新农村的规划建设而言,应极力保持原有的自然山水肌理、乡土风情、民俗文化,营造具有特色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8.
<正>胡锦涛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四化目标,和努力实现"新的要求",包括新四化:"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新四化"的新任务是艰巨的复杂的困难的又是重要的,必须实事求是地、从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因地制宜地有选择地分阶段地推进。因此,一项重要的"新四化"的基础性任务是加强为新四化直接服务的"农业区划"工作。  相似文献   

9.
基于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新农村的目标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新农村建设还面临许多突出问题:一是人才匮乏,"无人办事"的问题突出;二是资金缺乏,"无钱办事"的问题突出;三是村庄规划不到位,规划不全面和缺乏地域特色的突出问题。为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一是强化"两个建设",解决"无人办事"的问题;二是增加"三个收入",解决"无钱办事"的问题;三是坚持"五大理念",解决村庄规划不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应用到新农村建设中就是"以农民为本"。"以农民为本"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条件;"以农民为本"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坚持"以农民为本",就必须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文化教育并尊重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主体性;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积极促进农民增收并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