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遵玉3号不同育苗移栽方式与密度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推广玉米育苗移栽过程中,在抓好营养土配制质量的基础上,改营养块双株育苗双株移栽为营养球(块)单株有苗单株定向移栽,可有效降低空秆率改善株间光照和肥水条件,充分发挥个体和群体优势,提高玉米产量。试验表明:肥球单珠育苗定向移栽平均单产分别比营养块单株育苗定向移栽增产4.72%,比营养块双株育苗移栽增产14.93%,遵玉3号在生产上适宜移栽密度为3400-3600株/667m^2。  相似文献   

2.
玉米软盘覆膜育苗移栽是集玉米直播栽培、地膜覆盖栽培、育苗移栽于一体的高产栽培技术 ,是玉米栽培技术的一大改革。对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复种指数、缓解前后作物季节矛盾、抗御不良环境条件、减轻病虫害、确保玉米全苗壮苗、提高玉米产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997年在我县田庄乡试验示范6.7hm2 ,一举获得成功。 1 998~ 2 0 0 0年三年示范推广 1 .0 3 8万hm2 ,总产 5 940 .0 2万kg ,平均单产 5 72 2 .5kg/hm2 ,比地膜覆盖栽培的玉米增产 1 0 0 4.5 5kg/hm2 ,共增产 1 0 42 .75万kg ,新增产值 1 45 9.86万元 ,节约…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玉米营养袋育苗定向移栽是一项玉米增产新技术。经滇、湘、鄂及我省一些地区应用,效益显著。我们在定向移栽的基础上,进行了密植的农业气象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定向移栽优化了植株群体的采光结构,增加了有效叶面积,因此可以适当密植。密植可以改善植株群体内的小气候条件,有利于光、热和小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根据具体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规律,通过调整玉米种植的行向和密度,可以减轻气象灾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寒地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65cm、97.5cm和130cm的垄宽结合覆膜、育苗移栽以及覆膜+育苗移栽的栽培模式设计,通过各处理下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效益的对比研究,寻求寒地玉米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模式。结果表明:覆膜和育苗移栽均可延长玉米生长期,发挥晚熟品种增产潜力;育苗移栽130cm大垄通透种植比对照增产51.5%,且利于机械化种植,是寒地玉米高产的最佳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5.
杂交玉米营养球,营养块育苗移栽与直播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冯贤友 《耕作与栽培》1998,(3):23-24,33
为了探讨杂交玉米育苗移栽的最佳栽培模式,良种结合良法。进行了不同育苗移栽方式与露地直播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营养球育苗移某比对照增产21.6%,营养块育苗移栽比对照增产15.9%。试验效果是营养球育苗称栽〉营养块育苗移栽〉直播。投产比依次是1:1.33,1:3.29,1:2.97。  相似文献   

6.
成焕  罗成斌 《种业导刊》2016,(11):19-21
为解决玉米传统耕作方式产量低、效益差的问题,贵州省清镇市新店镇通过不断推广以杂交玉米良种和玉米育苗移栽技术为核心,配套宽窄行单株定向栽培、平衡施肥和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的玉米综合增产技术,使玉米增产达15%以上,切实促进了农民的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7.
曾祥溶 《作物杂志》1990,6(2):23-24
地处滇西高源,海拔2000米左右,以干旱著名的祥云县,从1987年开始连续3年推广纸袋育苗定向密植为主要内容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取得显著成效。3年共计推广面积67228亩,平均亩产401.8公斤,其中25884亩,平均亩产641.5公斤。3年累计上吨粮的有493.6亩。其栽培技术如下: 一、选用强优势杂交组合 杂交优势的利用,为玉米高产提供了内在基础,只有强优势杂交组合,才有可能创高产。祥云县近年杂交玉米每年推广面积均在玉米总种植面积的90%以上,大面积种植品种有京杂6号、七三单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颖  张宪陶 《耕作与栽培》2002,(4):37-37,46
推广玉米育苗移栽,抓好营养土配制质量,改营养块双株能苗移栽和直播为营养球单株育苗定向移栽,可有效地降低空秆率,提高双苞率和改善株间光照和肥水条件,充分发挥个体和群体优势,提高玉米产量。试验表明:采用营养球单株育苗定向移栽的种植方式,667m^2产量比营养块双株育苗移栽、直播分别增产32.7%,43.2%。  相似文献   

9.
玉米高光效栽培、二比空栽培、一比空栽培、大垄双行密植通透栽培、小垄密植栽培都是最近几年黑龙省重点示范推广项目,在生产实际应用中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夏玉米营养钵育苗移栽是一项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调整作物布局,改革种植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实现一季两熟的高效栽培技术。麦收后移栽营养钵玉米,比复种糜谷等小秋作物亩增收200~300元。该技术适宜在海拔1200米以下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丰收24大豆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密植栽培是目前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一项先进栽培技术。密植栽培技术具有四大优点。一是密植栽培增加密度,扩大了绿色面积,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从而实现个体与群体合理配置,达到高产。二是适合机械化管理。三是封垄早,宜控制草荒,便于生产管理。四是增产幅度大,比常规垄作栽培一般增产达8%~10%,高达23%。  相似文献   

12.
杂交油菜轻型高效栽培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评价分析油莱轻型栽培技术的增产增收效果,以免耕直播、翻犁直播、免耕撒直播、翻犁撒直播、免耕育苗移栽(ck)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免耕育苗移栽平均单产145.6kg/667m^2,显著增产于直播和撒直播,且综合农艺性状好,产值和纯收入高,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免耕直播和免耕撒直播较免耕育苗移栽节省人力投工3~4个/667m^2,节约生产成本80~110元/667m^2,投产比提高0.04~0.09个百分点,具有省工、省本、低耗、高效的特点,在劳动力紧缺的地区,更适宜推广该项轻型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糯玉米栽培有直播和育苗移栽等方法。育苗移栽可充分利用栽培设施,在育苗期提供必要的光温条件,特别在春季可提早播种,提早采收上市。可以培育壮苗,保证全苗、匀苗、壮苗,还能节省种子;可以减少幼苗期地下害虫的危害;移栽时可以按照植株叶片伸展方向采取定向移植方法,使群体处于最佳状态,增大光合面积,提高群体光合效能,从而有利于形成大粒、大穗达到增产。  相似文献   

14.
黄云根  余虹 《科学种养》2010,(12):16-17
<正>我县油菜直播种植面积大,但产量低、病虫害多、效益低。近年来,我们通过推广油菜育苗移栽技术,趋利避害,培育壮苗,亩产比采用油菜直播技术增产15%~20%,亩收入增加百元以上。现将油菜育苗移栽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我县乃至全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总产仅次于水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育苗移栽是近年推广的一种种植方式.对玉米增产起到一定作用,但在育苗过程~中,成苗率较低,仅60%左右,因而对玉米育苗移栽的推广有一定的妨碍。根据近年广大农户、农技干部在育苗中采取的嵌种方式以及对死苗的解释(低温造成死苗),而设计了这一试验,旨在改进育苗方式,提高成苗率。  相似文献   

16.
对山西省中部水地冬麦区,麦收后育苗移栽一茬夏玉米的栽培技术措施,生育规律及生产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山西中部盆地正常年份,水浇麦地育苗移栽一茬夏玉米可以正常成熟,并且在一定的栽培技术措施下,可望获得6000-7500kg/hm^2产量。与麦收后直不能成熟的玉米相比,育苗移栽的夏玉米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7.
玉米育苗定向移栽与直播对比试验简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近年来,杂交玉米育苗定向移栽新技术的示范推广,面积不断扩大,玉米产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有效地促进了玉米生产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探索该项新技术在我地的增产效果,以便进行宣传,在更大面积上应用,特进行了本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设计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设计,设A:杂交玉米营养球育苗定向移栽;B:杂交玉米直播;C:本地品种直播三个处理。每处理面积201·sin’(6·sinX31m)。试验四周设Zm以上的保护行。1.2供试品种杂交玉米品种选用近两年来示范推广的高产优质新组合兴黄单89-2,本地品种为本地大黄包谷。1.3试验经过试…  相似文献   

18.
鲜食玉米保护地栽培技术的演变及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长江下游地区玉米保护地栽培技术从平床育苗移栽、营养钵育苗移栽、春提早栽培到深冬栽培技术的演变过程。重点介绍了采取多种栽培技术、多品种类型集成的"春玉米/夏玉米—秋玉米"鲜食玉米一年三茬高效种植模式,可产鲜穗2.7万kg/hm2,效益达到10.5万元/hm2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适宜我县不同条件下,早熟菜用玉米的最佳栽培方式,本试验采用3种不同栽培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育苗移栽地膜加小拱棚栽培方式增产、增效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以中草808为供试材料,比较育苗覆膜栽培、直播覆膜栽培与常规栽培技术对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育苗覆膜栽培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直播覆膜栽培次之,常规栽培相对较低.建议加大推广玉米育苗覆膜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