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周梅  杨超  田永国 《耕作与栽培》2015,(1):32+29+31
为了探索旱地宽厢宽带玉米间套作花生产生的效益,开展了旱地宽厢宽带玉米间套作花生示范。结果表明:旱地宽厢宽带玉米间套作产量为336.22kg/667m2,产值1008.66元/667m2;花生产量为113.15kg/667m2,产值1131.53元/667m2;合计平均产值2 140.19元/667m2,比净作玉米产值高639.24元/667m2,比净作花生产值高537.32元/667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旱地宽带宽厢不同种植模式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余庆县旱地宽带宽厢套种不同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产值,摸索最佳套种模式,提高旱地单位产出率。试验结果表明,以玉米套种辣椒产值最高达1096·58元/667m2,玉米套种花生产值居第2位达1062·64元/667m2,玉米套种甘薯产值居第3位达890·97元/667m2,净作玉米产值最低为574·53元/667m2。  相似文献   

3.
玉米在红花岗区播种面积较大,分布较广,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积极做好旱地宽厢宽带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实行科学合理分带粮经作物间套栽培,对确保稳定粮食产量,增加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2000年开始,红花岗区推广应用玉米旱地宽厢宽带高效栽培技术,到2009年发展到1333hm^2,玉米平均单产达421kg/667m^2,平均产值达1350元/667m^2。现将红花岗区玉米旱地宽厢宽带高效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玉米/辣椒旱地宽厢宽带不同带距、不同种植密度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带距667m2纯收益以4m开厢最高,为4442.1元/667m2,其次是3.33m开厢4359.1元/667m2,2.67m开厢最低4132.5元/667m2。采用4m开厢,种植规格玉米为0.5m×0.167m、辣椒为0.7m×0.208m,每667m2玉米密度2000株、产量405.3kg,辣椒3200株,产量717.5kg,纯收益最高达4657.9元,试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旱地宽厢宽带分带种植是目前发展较快的旱地复合种植新模式,特别是玉米宽厢宽带间套其它作物在贵州许多地区推广应用,增产增效作用日趋明显。但是,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旱地宽厢宽带在提高作物之间、时空之间以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最大边际效应,有许多技术环节仍需进一步探讨和熟化。为此,进行了玉米宽厢宽带间套花生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6.
宽厢宽带菜用玉米间套马铃薯示范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地宽厢宽带分带种植是近年发展较快的旱地复合种植新模式,特别足玉米宽厢宽带间套其他作物在铜仁市许多地方推广应用,增产增效明显,尤以低热河谷地区宽厢宽带菜用玉米间套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模式经济效益最显著,成为城郊农民增收的新渠道。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旱地宽厢宽带在作物、时空及经济、生态效益之间的最大边际效应。为此,进行了菜用玉米宽厢宽带间套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示范。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出适宜的种植带幅,采用单因子密度设计,研究了不同带幅宽厢宽带玉米间作花生对作物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宽厢宽带种植技术与玉米常规栽培相比较,其产值平均增加1000元/667m~2左右;花生以4m带幅产量最高,玉米产量则是2.67m带幅最高,但综合产值最高的是3m带幅,达2193.72元/667m~2,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旱地宽厢宽带淀粉专用甘薯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淀粉专用甘薯最高折合2063.6kg/667m^2,玉米折合478.1kg/667m^2,A处理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为沿河县旱地宽厢宽带种植和复种指数的提高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宽厢宽带高粱不同密度对高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促进高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合理的高粱轮作制度,探索高粱在合理轮作条件下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2005年开展了宽厢宽带高粱的不同密度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宽厢宽带高粱的密度在60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产量可达205·79kg/667m2,接近于普通净作高粱的大面积平均单产水平。说明采用宽厢宽带的分带轮作方式种植高粱在密度合理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取得较高产量,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高粱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旱地玉米宽厢宽带不同种植模式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种植模式比较试验表明:采用宽厢宽带种植技术后,玉米产量水平比常规种植方式高,其中产量最高的D处理平均产量465.0kg/667m2,各处理产值以E处理〔叶菜类(小白菜)—玉米—黄豆—叶菜类(萝卜)〕最高,为1736.61元/667m2,其次为F处理〔叶菜类(白菜)—玉米—茄果类(朝天椒)—叶菜类(小白菜)〕,为1676.30元/667m2。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间套作模式和种植技术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是山地农业技术提升的关键之一.本试验利用玉米、大豆和大蒜苗作物间套作接茬,设计玉米行间套作大豆,大豆采收后,利用玉米遮阳,秋季提早种植大蒜苗.与桐梓县常规玉米套作红薯模式进行对比,试验模式比对照模式净增收3728.7元/667 m2.总结了该高产高效模式种植技术方法,为下...  相似文献   

12.
唐凯  陈光莉 《耕作与栽培》2007,(2):21-21,58
通过宽厢宽带玉米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宽厢宽带栽培中,适宜的种植密度既能保证玉米产量,又不影响套种作物,最佳密度为2500~3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13.
在灌浆期对玉米在净作与旱地宽厢宽带种植中穗位叶叶片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宽厢宽带模式有利于玉米叶片叶面积的增大、叶绿素含量的升高和光合速率的提高。这对于填补宽厢宽带的高产高效机理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旱地种植在重庆市的地位重庆市农业气候资源优越。年均温17~19℃。≥10℃积温为6000~6800℃.年总降水量1100~1300毫米,日照1243小时,占可照时数的28%,处于国内寡日照的地区之一。劳力充足,人均耕地少。1986年底止有耕地1076万亩,农业人均有地为1.01亩,全市人均0.77亩。在总耕地中旱地385万亩,占总耕地的35.8%,历来重视旱地种植.1986年旱地产粮达228.5万吨,亩平593公斤,而产量却占总产的41.5%,产值达(粮食、经作及间套蔬菜)10.2亿元,占总产值的50%以上. 重庆市旱地种植制度是逐渐发展的,到80年代初基本上普及了麦/玉/薯三熟制。最近几年发展普及粮经间套中厢分带轮作制。到1986年面积达65万亩,占适种面积的40%。  相似文献   

15.
韦伟  杨文  谢小燕 《耕作与栽培》2011,(3):63-64,F0003
为推进铜仁地区甘薯产业化发展,开展了淀粉专用甘薯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累计示范面积7.59 khm2,平均单产达2 573.53 kg/667 m2,单位增产887.26 kg/667 m2,新增总产10 105.89万kg;平均产值1 543.76元/667 m2,单位新增纯收入391.57元/667 m2,总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高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合理的高粱轮作制度,探索高粱在合理轮作条件下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2005年开展了宽厢宽带高粱的不同密度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宽厢宽带高粱的密度在60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产量可达205.79kg/667m^2,接近于普通净作高粱的大面积平均单产水平。说明采用宽厢宽带的分带轮作方式种植高粱在密度合理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取得较高产量,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高粱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小麦//玉米+旱稻模式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是我国粮食主产省份,小麦、玉米、稻谷等粮食的丰歉对全国的农业生产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也决定了发展粮食生产在河南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但是生产中存在三大问题,即优质与高产、优质与高效、高产与高效的矛盾更加突出。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改进耕作制度,进行高效种植,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农技推广部门进行了小麦→早稻//玉米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成效显著。2001年应用面积达0.67万hm2,平均小麦单产450kg/667m2,产值581元,玉米440kg/667m2,产值374元,早稻谷290kg/667m2,产值435元,累计粮食产量1580kg/667m2,产值1390元,单位面积产出效益比小麦→玉米两熟纯作栽培方式高出2倍多。这种栽培模式对在河南省水资源不足,干旱严重的条件下发展优质粳稻这一高效作物,进行适应性种植,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8.
邵宇  张绍刚  龙明树  董恩省  李锦康  郭国雄 《种子》2005,24(7):72-73,75
大蒜是威宁县主要蔬菜作物之一,种植区分布在海拔1 234~2 700 m之间,常年种植面积在3 300 hm2左右.2002年,威宁县建立了夏秋反季节蔬菜基地,为配套7~9月茄果类蔬菜的前茬作物及生产技术,从当地地方品种中筛选出早熟大蒜品种,采用露地优质高产栽培技术,3月下旬开始采收蒜薹,4月底开始采收蒜头,形成了"早熟大蒜 茄果类蔬菜"的种植模式,这一品种和技术已扩大到烤烟基地,形成了"早熟大蒜 烤烟"的种植模式.2004年威宁早熟大蒜种植规模已超过600hm2.2005年4月12日省农业厅组织在基地连片种植的93 hm2试验地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实测验收,早熟蒜薹平均产量达2164.3 kg/667m2,超过国内外现有最高记录;2004年蒜头平均产量达1 375 kg/667 m2,最高可达1 524 kg/667 m2,也达到国内高产水平.平均产值达4628元/667 m2,最高可达5 228 元/667 m2,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苕子与其它作物的3种间套模式与冬闲土的经济效益比较表明:不同苕子种植模式较冬闲提高玉米产量100~553.7kg/667m2,增幅27.5%~52.4%。不同种植模式总收入是较冬闲地—玉米增收496~958元/667m2,增收幅度达85.4%~164.9%。不同苕子种植模式纯收入较冬闲模式增收436~740元/667m2,增幅105.8%~179.6%。纯收入从高到低的排列是:苕子/马铃薯—玉米小麦/苕子—玉米苕子—玉米冬闲—玉米。  相似文献   

20.
2011年进行旱地栽培雪里蕻与油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旱地栽培雪里蕻收入1 112.78元/667m2,油菜收入578.08元/667m2;雪里蕻比油菜增收534.7元/667m2,增收92.5%。雪里蕻比油菜收获时间缩短90d。旱地栽培雪里蕻是时间短,见效快,效益高;有利于接茬作物早播种,免共生,获丰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