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文明:吹响强国梦想的号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明的进程总是充满着曲折。 人猿相揖别后,社会发展极其缓慢。其间历经了300万年的原始文明、1万年的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后,才依托科技坐上发展的快车,不过三百年时间就创造了无数光辉灿烂的文明成果。可充满智慧的人类却有着贪婪狂妄的一面,孤傲清高地蔑视自然,无所顾忌地征服自然,结果与自然形成了你死我活的敌对关系。于是,自然发怒了。以牙还牙,很快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生态危机。倍受惩罚的人类这才发现:工业文明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终极文明,而是附带着许多弊端。在文明历史的长河中,她只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必要过渡。她的后面还有一个更加高级的文明:生态文明。 现在这个生态文明时代已经到来,而且醒目地写在21世纪人类生存的旗帜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先后经历了敬畏自然的原始文明,到依赖自然的农业文明,逐渐发展到改造自然的工业文明三个层次。每一次进步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问题。特别是工业文明的发展,使世界陷八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过度强调人本主义,过度利用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3.
正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代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300年工业文明时代,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社会文明程度也得到了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似乎已经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但人类社会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日趋恶化的局面。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已给人类敲起了警钟。人类社会必须向着一个新的模式转变才能使社会得到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状况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人类对自然生态严重破坏而导致的恶果,使人类逐步认识到人类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而仅仅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与自然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类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只有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人类文明才能持久和延续。  相似文献   

5.
<正>人与自然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探寻,并且从中不断发现自身的问题校正自己的方向。农耕文明时期,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人类的活动尚在自然的承受范围之内;工业文明时代来临,人类开始利用自然并征服改造自然,过度的物质生产使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迫使人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6.
声音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生态状况的总和。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理念,摒弃了人类破坏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理念和行为,倡导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  相似文献   

7.
资讯     
声音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生态状况的总和。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理念,摒弃了人类破坏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理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状况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人类对自然生态严重破坏而导致的恶果,使人类逐步认识到人类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而仅仅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与自然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类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只有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人类文明才能持久和延续。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状况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人类对自然生态严重破坏而导致的恶果,使人类逐步认识到人类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而仅仅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与自然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人类尊重自身首先要尊重自然,只有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下,人类文明才能持久和延续。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林业》2008,(2):5-5
目前,人类文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生态文明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1.
正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在二十世纪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战略,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转变思维方式和寻求自身发展道路所做出的选择。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工业文明在创造了巨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工业化的实现过程变成人类对自然的征服、统治和掠夺,严重割裂经济与生态、社会与环境、人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自然灾害伴随着人类的历史,近年来频发的灾难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反思。通过分析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可以看出自然灾害的频发趋势与人类环境价值观的偏离密切相关,控制自然、征服自然的价值观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哲学加剧了灾难的程度,只顾当前利益的实用主义行动直接引发了自然的报复。生态文明建设中要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必须遵守尊重生命原则、生态共同体原则、环境正义原则等相关伦理规范与原则。  相似文献   

13.
正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在二十世纪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战略,是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转变思维方式和寻求自身发展道路所做出的选择。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工业文明在创造了巨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工业化的实现过程变成人类对自然的征服、统治和掠夺,严重割裂经济与生态、社会与环境、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的有机联系,导致了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紧张。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类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社会文明形态,尊重和顺应自然,繁荣和发展经济,规范和增进社会和谐,既跨越了农耕文明时代生产力低下自然刚性的"马尔萨斯陷阱",又可避免工业文明阶段技术进步助推生产力提升的不可持续的困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位所在,大势所趋。然而,人们的认知,或极端于回归原始文明的"返璞归真",或固执于现行工业文明的"技术万能",生态文明的思辨和话语体系,客观讲,还落后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纵观人类文明史,人类文明大致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传统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四个阶段,林业的发展与文明的演进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湖南林业》2014,(9):14-15
人类社会历经原始文明、农业文明、传统工业文明,走向现代生态文明,几千年的历程中,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与实践不曾停息。而现代以来,在探索与物质世界密切相关的经济增长和以自然世界为本体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之中,发展与治理是否要同步的争论与抉择也持续升温。  相似文献   

17.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 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更高级文明形态,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核心内容是生态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18.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新型文明形态,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其核心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9.
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是顺应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需要。社会文明发展在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阶段,在工业文明进程中,机器化大生产在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人类向大自然的高额索取,造成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生态的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林业是自然环境的重要我体,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从森林与各个人类文明形态的辨证关系入手,探讨了生态文明出现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