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7 毫秒
1.
我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养猪产业,占全球50%的养殖规模和一半以上的猪肉消费量。我们养猪养了几千年,但是我们的养猪水平与国际先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的平均水平是每头母猪年均提供14~15头仔猪,而国外已经达到了20多头。从养猪结构分布来看,年存栏母猪5000头以上的大型集团只占到了5%左右;500头以上的专业养猪企业占到10%左右,而500头以下的家庭农场占到了85%。中国的养猪现状决定了养猪产  相似文献   

2.
杨慧杰 《养猪》2023,(5):45-49
养猪产业在畜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全球肉类生产行业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当前,养猪产业已经形成了以规模化养殖为主、中小型养殖为辅的产业格局,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但不容忽视的是养猪产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包括疾病频发、环境污染、饲料安全隐患以及生产效益不稳定等。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深入分析,阐述了养猪业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旨在为制定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饲料原料基地,而且环境容量大,发展生猪养殖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东北的养猪产业正逐步向规模化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产业化经营成果显著。但是,新常态下我国的养猪形势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猪周期"变幻莫测,食品安全关注度不断升温,影响养猪产业安全的技术问题日益凸显,东北地区的养猪产业正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4.
<正>猪肉是人们生活必需的消费品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猪肉的产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标准化养猪的核心是福利养猪,它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模式的结合。本文结合现代标准化养猪的特点、当前养猪行业的发展和我国国情,对养猪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现代标准化养猪的发展趋势。1现代规模养猪的新特点现代规模化养猪的新特点[1]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  相似文献   

5.
<正>猪肉是我国人民的主要肉食品之一,其消费量一直位列前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消费群体对猪肉的质量、安全性等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养猪生产提出了挑战,而适度规模养猪生产能顺应这一市场变化需要,将成为今后生猪产业的主要生产经营形式。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生猪行业再次站在"飓风"口上:产能恢复加速,但缺口依旧;在超高的利润刺激下,行业内大型企业重金投资养猪,加快扩张产能;非洲猪瘟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疫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生猪均价和种猪、猪肉进口再创历史新高;国储猪肉投放数量之多、频率之高,近年罕见;生猪期货上市,楼房养猪盛行;突破种源"卡脖子"难题,打赢种业翻身仗,被提至新的高度;推进生猪稳产保供,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丹麦的养猪及猪肉产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丹麦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并成为当今世界同行业的巨头之一。 丹麦的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83%左右,但却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出口国,占世界猪肉出口总额的23%。据丹麦统计局统计,丹麦全国有养猪农场数量逐  相似文献   

8.
丹麦的养猪及猪肉产业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丹麦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并成为当今世界同行业的巨头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猪为六畜之一,有猪粮安天下之说。猪肉作为我国消费者日常饮食中最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在我国农业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移动终端的多样化和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普及,我国开始进入到产业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逐步渗入各行各业的生产、交易、流通、融资等各个环节,带来了产业层面的转型与升级。"只要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传统养猪模式将被淘汰,迎来"互联网+"智慧养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正4月7日,农业部表态:中国大量进口猪肉不必要!不合适!不可行!养猪人终于可以放心了,在企业与4000万养猪从业者面前,国家会照顾谁的利益无需争辩。一场利益之争的口水之战也没必要继续。而此口水战过后,我们就不得不去思考我们中国养猪产业的战略性思考及未来!我很早以前就有一个观点,未来的猪肉消费者诉求是从有肉吃,再到有安全放心的猪肉吃,再到有安全放心且有特色的风味猪肉吃的消费诉求转变!也就是说,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消费者群体的收入水  相似文献   

11.
《猪业科学》2021,38(1):4-4
过去的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是养猪业的不平凡之年,从业者们顶着双重疫情的压力,从复产到扩大生产,满足人们日益增长对物质生活的需要。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养猪产业经历"非洲猪瘟"疫情的洗礼,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生猪产能正在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接下来,我们要努力从养猪大国走向养猪强国,建设高效的养猪产业,为中国养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相似文献   

12.
王爱国 《饲料广角》2004,(24):13-16
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猪种资源十分丰富,在世界养猪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02年全国生猪存栏4.63亿头,出栏肉猪5.67亿头,猪肉产量4326.6万t,猪肉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65.7%。生猪饲养量、猪肉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猪肉34.49kg,高于15.39kg的世界平均水平。显然,我国养猪业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猪肉产品供求基本平衡,提高猪肉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我国养猪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优秀的品种、精确的营养、先进的管理、科学的保健、良好的设备是生产高效优质猪肉的5大要素,其中…  相似文献   

13.
正"非洲猪瘟疫情值得我们思考和改进的问题很多,我们的产业养殖模式和养殖方式、生物安全等,规模化养殖一定要注意适度规模。"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杨汉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显得很严肃,这位农业专家对我国养猪产业一直高度关注。在杨汉春的眼里,此次非洲猪瘟给中国养猪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将督促整个产业向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湖北畜牧兽医》2010,(3):39-40
<正>据悉,"高盛养猪"的主角—国内最大的生猪生产商之一艾格菲再一次转型。艾格菲宣布在公司内部进行重组,并表示,将以价格优势占领市场。由于国际资本的介入,艾格菲从2007年开始在各地"跑马圈地"、收购猪场,但由于2009年的猪肉价格下滑,艾格菲的利润受到影响,在此情形下,为了提高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伴随着畜禽养殖用地审批难与环保要求严等多重压力,"楼房养猪"理论在我国快速深入,并且拥有了大量技术与实践案例。节约土地资源是楼房养猪优势之一,我国南方很多土地资源比较紧张的省份,选择楼房养猪模式的猪场较多。相较简易猪舍,楼房猪舍建筑比较坚固,诸如台风摧毁或大雪压毁猪舍的现象很难发生。此外,楼房猪舍便于设计和安装自动化程度较  相似文献   

16.
<正>养猪业很时髦,"猪二哥"很抢手。2019年12月31日新希望发布公告,宣布继续加码生猪养殖,再增加投资58亿元,而且这已经不是新希望一年内首次加码投资养猪业。距离上次2012年养猪高潮期已经过去八年时间,2019年开始,上游养殖产业的上市公司又纷纷刮起了养猪之风。虽然受非洲猪瘟影响,猪肉价格飞涨,但养猪产业带来真正获益多少,却并没有想象的风光。  相似文献   

17.
<正>引言:本文就智能化养猪的优势进行了较具体的介绍,分析了当前我国智能化养猪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智能化养猪对养殖人员的要求,希望能够为智能化养猪的发展提供参考。作为一个养猪大国,我国生猪养殖规模以及猪肉消费量均达到世界第一的水平。然而,与养猪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生产技术、智能化设施还是环境治理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如何使生猪养殖产业现有瓶颈得以突破,促进我国养殖产业健康发展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当前,智能化理念以及技术使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模式得到了转变,在生猪养殖产业中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伴随着畜禽养殖用地审批难与环保要求严等多重压力,"楼房养猪"理论在我国快速深入,并且拥有了大量技术与实践案例。节约土地是楼房养猪优势之一,南方很多土地资源比较紧张的地区,选择楼房养猪模式的猪场较多。相较简易猪舍,楼房猪舍建筑比较坚固,诸如台风摧毁或大雪压毁猪舍的现象很难发生。此外,楼房猪舍便于设计和安装自动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几千年的习惯就是以吃猪肉为主,对猪肉情有独钟,在我国,养猪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有"猪粮安天下"之说,似乎养猪业具有无限发展的潜力,13亿人的泱泱大国,人人都有养猪情结。其实我国的养猪业是个弱势产业,风险很大,既有养殖风险(主要缘于复杂的疫情),又有市场风险(主要缘于产能过大、养殖水平过低、商品安全隐患过多),据说60%的养殖场户并不赚钱。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养猪产业布局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猪肉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养猪产业组织形式,生产经营水平等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因素导致了中国养猪业的布局发生了战略性调整。1养猪产业布局变化趋势图1为1979年和2010年中国不同地区生猪出栏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生猪生产布局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