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善宁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最小有效剂量。方法将44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例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善宁20ug/h、B组采用善宁30ug/h持续静脉注射(微量注射泵给药),观察2组止血疗效。结果2组间善宁使用的剂量差异有显著性,但2组间的止血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用<25ug/h及>25ug/h的善宁治疗,其止血效果无显著差异,小剂量(20ug/h)的善宁有同样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敏 《长江大学学报》2006,3(3):223-224
目的:探讨善宁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最小有效剂量。方法:将44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病例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善宁20ug/h、B组采用善宁30ug/h持续静脉注射(微量注射泵给药),观察2组止血疗效。结果:2组间善宁使用的剂量差异有显著性,但2组间的止血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用〈25ug/h及〉25ug/h的善宁治疗,其止血效果无显著差异,小剂量(20ug/h)的善宁有同样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3.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也是肝硬化的主要死亡原因[1],病死率30%~40%,复发性出血病死率高达60%以上,处理紧急出血是挽救病人生命的关键。奥曲肽(Octreotide,商品名:善的定)是近年来用于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效的药物,我院自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用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8例,并与垂体后叶素治疗22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50例患者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2],肝硬化病史5~30a。所有…  相似文献   

4.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随着内镜技术的提高,治疗方法有多种,目前采用最多的是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我们自1998年以来对148例EVB患者行内镜下套扎辅以硬化治疗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Hassab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经验。方法对近6年来采用Hassab术的56例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行规范的Hassab术,其中急诊手术8例,死亡3例(37.5%);限期手术48例,无1例死亡。本组出血控制率为89.3%(50/56)。术后2周内胃镜复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43例,明显好转7例。3例存在1~2根重度曲张静脉,需行硬化剂注射治疗。治愈出院的53例均得到随访,随访2~83个月,出现再出血4例(7.5%),均为解柏油样便,经药物治疗后出血停止。结论 Hassab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疗效确切;确保Has-sab术的止血效果和降低手术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在于正确把握手术时机和规范手术操作,限期手术可明显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垂体后叶素不仅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止血效果 ,且对胃粘膜糜烂、溃疡出血有止血作用。我院于 1995~ 1997年收治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5 1例 ,应用垂体后叶素和酚妥拉明联合应用治疗 ,疗效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 1例中男 45例 ,女 6例 ,年龄 19~ 71岁 ,平均 5 4岁 ,均有典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出血量 :5 0 0 m L~ 14例 ,80 0 m L~ 2 0例 ,>10 0 0m L17例。1.2 给药方法 垂体后叶素 2 0单位 ,酚妥拉明 2 0~ 40 mg,加入 5 %葡萄糖 5 0 0 m L内持续静滴 ,…  相似文献   

7.
本组14例,其中男10例,女4例,平均年龄45.6岁,均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裂破裂出血,呕血量>  相似文献   

8.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硬化治疗18例的体会谢汝欢(阳江市人民医院内科,阳江529500)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常见的消化系危重疾病,经内镜对曲张静脉行硬化疗法是治疗和预防其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有关硬化剂治疗该病,文献虽有不少报道,但仍有些问题值...  相似文献   

9.
垂体后叶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停药后再出血14例分析陈华(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湛江524001)垂体后叶素主要含有催产素和加压素,由于后者具有收缩小动脉平滑肌的作用,大剂量使用可升高血压和降低门静脉压力,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食管胃底...  相似文献   

10.
自1998年以来,我们应用阿斯特拉公司生产的奥美拉唑对103例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急诊常见疾病之一,它是指食道、胃、十二指肠、胆道及胰腺的出血。此症紧急处理的关键是及早明确出血部位及出血原因,并给以合理的治疗。 1、病因 上消化道出血多数是由於上消化道器官的疾病引起的出血,部分是由于邻近器官疾病所致,少数是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局部出血。 1.1 上消化道疾病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疾病以消化性溃疡为最多,约占40—70%。其次为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此症主要是由於肝硬化、门静脉阻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生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184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病程、年龄、性别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白蛋白、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Mayo评分为相关临床指标,对这些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发生食管胃静脉曲张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84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108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PT、AST、TBil和Mayo评分均高于无曲张患者(P<0.01);白蛋白、PLT水平低于无曲张患者(P<0.01);性别、病程和年龄、ALP、A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ayo评分、PT、TBil升高、PLT降低为食管胃静脉曲张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指标,与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 Mayo评分、PT、TBil升高、PLT降低对于早期预测食管胃静脉曲张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预后较差,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较易出现的严重并发症。此类患者因凝血因子合成不足及脾功能亢进对血小板的破坏,多有较为明显的出血倾向。晚期肝硬化患者多伴有门静脉高压,故一旦发生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短时间内即可出现失血性休克,且止血困难,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我院于2001年3月至2006年12月收治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3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食管吻合器门奇断流术的临床经验,并观察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大出血患者行食管吻合器门奇断流术。结果全组均痊愈出院。无腹腔内继发性出血,肺不张和肺部感染,无脾静脉血栓,无食管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无肝性脑病及再出血的发生。手术3个月后,22例术前肝功能Child-Pugh B级者,有16例转为A级;3例肝功能C级者,有2例转为B级。16例手术后半年行胃镜检查,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消失者11例,显著改善者5例。结论应用食管吻合器门奇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出血疗效好,再出血发生率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78例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单用奥美拉唑,观察两组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及再出血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P〈0.01)。治疗组有效止血时间为(24.31±5.15)h,48h再出血率为2.6%(1/39);对照组则分别为(27.43±5.81)h、25.6%(10/3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脾部分栓塞术 (PSE)是通过股动脉插管选择性向脾动脉或其末梢分支注入一定量的栓塞物 ,使脾部分区域梗死和机化 ,产生脾切除效应 ,用于治疗各类型脾亢、部分血液病和脾破裂出血。我科对 32例患者进行 PSE,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2例 ,男 17例 ,女 15例 ,年龄 3~ 6 5岁 ,平均 2 8.6岁。其中原发性脾亢 3例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例 ,地中海贫血 8例 ,脾破裂出血 7例 ,肝硬化并脾亢 12例。结果治愈31例 ,占 96 .9% ,1例死于脾脓肿致中毒性休克。2 护理要点2 .1  PSE后穿刺点的护理本组 PSE病例中 ,多数有血小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部分脾动脉栓塞(PSE)对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的影响。方法 45例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按栓塞面积40%~60%、60%~80%、80%~100%进行PSE;手术前后B超测量门静脉(PV)及胃冠状静脉(GCV)管径及血流方向,胃镜评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结果除A组外,B、C组PSE后PV、GCV直径明显变小,C组最明显(P〈0.01或0.05)。B、C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比A组明显减轻(P〈0.05)。发热持续时间、胸水、腹水等不良反应以C组最严重(P〈0.01)。结论 PSE对肝硬化伴食管静脉曲张具有明显疗效,栓塞程度以60%~80%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1],临床上以呕血、黑便为主要特征。出血量达100 mL时,常伴有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并伴有氮质血症、发热、贫血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常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等[2]。为使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从身心两方面积极配合治疗,减轻复发,我们对上消化道出血住院病人就疾病知识了解程度及对健康知识教育的需求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5年5月~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上消化道出血病人50例,病人均经胃镜检查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3例肝硬化患者分为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组(Ⅰ组)、镇静剂组(Ⅱ组)和普通胃镜组(Ⅲ组),共进行114例次内镜下套扎术,比较各组胃镜操作时间、视野清晰度、术中不适反应和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Ⅰ组胃镜操作时间明显短于Ⅲ组(P〈0.05),Ⅰ组及Ⅱ组视野清晰度明显高于Ⅲ组(P〈0.05)。除Ⅰ组患者术中血压有一过性下降外(P〈0.01),各组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但Ⅰ、Ⅱ组术中不适反应少。结论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实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疗效良好,不适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一种更有效防止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方法的改良术式。方法:采用扩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扩大术)治疗69例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Hassab术)治疗53例(对照)。结果:Hassab术组术后近、远期出血率分别为9.4%和21.5%,明显高于扩大术组的0和5.6%(P<0.05);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消失Hassab术组为18.2%,明显低于扩大术组的40.5%(P<0.05),且术后食管静脉曲张无改变6例均为Hassab术组的患者;术后随访,扩大术组3年生存率比Hassab术组高。本组急症手术死亡率为17.1%明显高于择期手术死亡率的2.3%(P<0.01);肝功能按Child分级C级者手术死亡率为26.3%,明显高于A、B级的2.9%(P<0.01)。扩大术组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稍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扩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比Hassab术的近、远期疗效为优;急症断流术或(和)肝功能C级者手术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