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1变压器运行中的日常维护运行值班人员应定期对变压器及附属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每天至少一次。检查过程中,要通过"听、看、嗅、摸、测"等手段,仔细检查。(1)检查变压器上层油温。变压器上层油温一般应在85℃以下,如油温突然升高,则可能是冷却装置有问题,也可能是变压器内部故障;对油浸自冷变压器,如散热装置各部分温度有明显不同,则可能是管道  相似文献   

2.
<正>1变压器投运前的检查在变压器投入运行前,一般要做以下各项检查工作。(1)检查变压器的出厂合格证和现场试验报告,检查试验是否合格,不合格者不允许投入运行。(2)检查变压器有无渗油情况,油位是否达到油标指示范围,无油枕的变压器油面应高于分接头和超过变压器散热管的上管口。(3)核对变压器容量是否与申请容量相符,检查变压器铭牌参数是否与试验报告内容相符。(4)检查调压分接开关调压板是否安装牢固,连接板是否松动,螺丝是否脱扣,分接挡位的选定是否与安装点的电压相适应。(5)检查变压器的内外部是否清洁整齐,套管有无  相似文献   

3.
按照变电运行规程规定,强油循环风冷变压器最高油温不超过85℃。变压器冷却系统采取的是强迫油循环导向冷却,对变压器温度要求严格,但每年夏季负荷高峰随着用户用电量需求的急剧增大,使变压器经常满负荷运行造成变压器油温超过规程规定的最高油温85℃,严重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保安全,农村电工应经常对配电变压器进行巡视检查,同时要做好检查记录。检查内容主要有以下项目: 一、外部检查 1、检查油枕和油位。油位应在与当时环境温度相符合的油位线上,气候骤冷骤热时,检查油位变化是否正常,有无渗油现象。 2、检查变压器高低压套管及与导线和母线连接是否良好;套管是  相似文献   

5.
变压器是变电站中重要的电气设备,日常运行时可通过对变压器声音、油温、油位、运行数据以及外观等的检查,来判断变压器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目前,变电站实行无人值班的管理模式,变电站设备运行信息是通过遥测、遥信、遥控、遥调和遥视等功能实现集  相似文献   

6.
1 变压器外表的检查(1) 检查油枕上的油位计是否完好 ,油位是否清晰且在与环境温度相符的油位线上 ,不能过高或过低。过高了 ,在变压器投入运行带上负荷后 ,油温上升 ,油膨胀 ,很可能使油从油枕顶部的呼吸器连通管处溢出 ;过低了 ,则在冬季轻负荷或短时期内停运时 ,很可能使油位下降至油位计上看不到的位置。(2 ) 检查盖板、套管、油位计、排油阀等处是否密封良好 ,有无渗漏油现象。否则当变压器带上负荷后 ,在热状态下 ,会发生更严重的渗漏现象。(3) 检查防爆管 (安全气道 )的防爆膜是否完好。呼吸器的吸潮剂是否失效。(4 ) 检查变压…  相似文献   

7.
正1故障情况2013年7月4日10时,运行人员巡视发现110 kV某变电站1号主变压器(本文简称主变)本体油箱顶部有油不断涌出。经现场初步检查,发现变压器油涌出的部位靠油枕侧压力释放阀处,散热器及套管均未发现有漏油现象。2故障检查对110 kV 1号主变进行停电检查,检查时压力释放阀仍处于开启状态,变压器油还在不断涌出,检查发现压力释放阀密封圈严重变形不能复位。主变绕组及上层油温均已达到85℃,冷却器处于全停状态。呼吸  相似文献   

8.
60答:巡视检查变压器时,应记录环境温度、上层油温、负荷及油面高度,并与以前的数值对照、分析,从而判断变压器是否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9.
任国强 《农村电工》2004,12(9):31-31
我在几年的基层供电所工作中,总结了配电变压器投运前应注意的一些经验,把它总结为“看、测、听”。1看1.1油位是否合适。油位高了,当变压器投入运行带上负荷后,油温上升,很可能使油从油枕顶部的呼吸器连通管处溢出。油位低了,对变压器的绝缘和冷却作用会降低,影响变压器正常运行,严重者会烧坏变压器。1.2盖板、套管、油位计、排油阀密封应良好,无渗、漏油现象。否则,当变压器带上负荷后,在热状态下会发生更严重的渗、漏现象。套管有无裂纹和放电现象。1.3变压器的外壳接地是否牢固可靠。因为它对变压器和抄表人员起着直接的保护作用。1.4变…  相似文献   

10.
1防患于未然,时时检查变压器运行状况 1.1检查变压器上层油温、检查油质是否合格.油面应符合周围温度的标准线,油色应为透明,微带黄色.  相似文献   

11.
(1)在配电变压器运行过程中,一定要定期检查其三相电压是否平衡,如严重失衡,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同时,应经常检查配电变压器的油位、油色,看外壳有无渗漏油,发现缺陷及时消除。(2)定期清理配电变压器上的污垢,检查套管有无闪络放电,接地是否良好,有无断线、脱焊、断裂现象。定期摇测接地电阻,看是否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2.
借灯泡     
龙润洪 《农村电工》2007,15(2):26-26
1防患于未然,时时检查变压器运行状况   1.1检查变压器上层油温、检查油质是否合格.油面应符合周围温度的标准线,油色应为透明,微带黄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1 变压器运行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1) 变压器运行中如漏油、油位过高或过低 ,温度异常 ,音响不正常及冷却系统不正常等 ,应设法尽快消除。(2 ) 当变压器的负荷超过允许的正常过负荷值时 ,应按规定降低变压器的负荷。(3) 变压器内部音响很大 ,很不正常 ,有爆裂声 ;温度不正常并不断上升 ;储油柜或安全气道喷油 ;严重漏油使油面下降 ,低于油位计的指示限度 ;油色变化过快 ,油内出现碳质 ;套管有严重的破损和放电现象等 ,应立即停电修理。(4 ) 当发现变压器的油温较高时 ,而其油温所应有的油位显著降低时 ,应立即加油。加油时应遵守规定。…  相似文献   

14.
<正>(1)望。进入到变压器台区后,要对变压器周围环境及自身情况进行观察。首先,观察变压器周围是否有高温、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存在;其次,观察变压器周围护栏或围墙的完好情况,目测变压器对地高度,有无"高压危险,不许攀登!"等警告牌;再者,观察各种连接线连接是否良好,避雷装置是否安装到位,高低压护套管是否整洁完好;最后,观察变压器自身是否有渗漏油现象,干燥剂是否变色,对于油浸变压器,根据当时的气温观察油标内油面高度是否在1/4—3/4的高度处,同时观察变压器油色变化。(2)听。当外观基本无大的缺陷时,再听声音对变压器本身的运行进行初步判断。进入台区后要根据变压器所发出的声音,初步判断出变压器是否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5.
变压器的渗漏油可分为内漏和外漏两种,而外漏又可分为焊缝渗漏和密封面渗漏两种.1 内漏内漏最普遍的就是充油套管中的油以及有载调压装置切换开关油室内的油向变压器本体渗漏.充油套管正常油位高于变压器本体油位,若套管下部密封部位密封不严,在油压差作用下会造成套管无油现象,影响设备安全运行.一般将套管吊出,并紧固其下部相应密封部件即可消除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6.
牛中宏 《农村电工》2006,14(4):25-25
1变压器的外部检查1.1检查变压器油位指示是否在当时环境温度要求范围内。1.2检查防爆管的玻璃膜是否完好,有无破损裂纹等缺陷,全密封变压器,应检查压力释放阀是否打开。1.3检查高、低压瓷套管是否清洁,有无破损及放电痕迹。1.4检查呼吸器硅胶是否变色失效,需要更换。1.5检查变  相似文献   

17.
<正>1主变压器冷却方式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35 k V变电站主变压器冷却方式大多为油浸自冷,在高温天气和高负荷情况下,个别主变压器因满载或过载而油温升高,上层油温可达到85℃左右,无法满足《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 572—2010)》第4.1.3条中"自然循环冷却变压器的顶层油温一般不宜经常超过85℃"的要求,不得不通过拉限负荷来降低变压器本体温度。但因主变压器温度过高而压限负荷的缺点也很明显,一是降低了主变压器出力,二是降低了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三是会造成部分用户不能正常用电,  相似文献   

18.
变压器如何安全度夏山东聊城电业局张广科为使变压器安全度夏,应尽量做到:(1)经常无人值班的变压器应装设指示最高温度的玻璃温度计,定期检查记录上层油温,为防止绝缘材料加速劣化,自然循环的变压器上层油温一般不宜超过85C。(2)全天满负荷运行的变压器,不...  相似文献   

19.
1根据温度判断故障变压器过热主要表现为油温异常升高,变压器的过热对其使用寿命影响很大。变压器绝缘损坏大多是由过热引起,温度的升高降低了绝缘材料的耐压和机械强度。在80~140℃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增加6℃,变压器绝缘有效使用寿命降低的速度会增加一倍。变压器最热点温度达到140℃时,油中就会产生气泡,降低绝缘或引发闪络,造成变压器损坏。当发现油温异常升高时,应进行检查,在正常条件下,油温比平时高出10℃以上或负载不变而温度不  相似文献   

20.
3 现场综合判断(1)油色油味 新的变压器油一般是浅黄色,运行一段时间则变为浅红色,当油老化时则变为棕红色,最后变为棕褐色或褐色.新油光泽鲜艳,劣化油则颜色暗淡.当变压器内部出现故障时,变压器油色变黑,出现灰分和碳化物.当变压器油陈旧老化时,其粘度增大,酸价增高,发出酸臭气味或焦糊气味,沉淀物增多,散热性变差.(2)温度 当变压器严重过负荷及绕组烧坏时,温度将急剧升高;分接开关严重接触不良时,分接开关处将发生局部过热.(3)外观 储油柜和安全气道是否喷油,外壳、箱盖套管等处是否有新的渗油漏油接线柱套管是否有烧熔闪络痕迹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