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丹是高效广谱杀虫剂,对蝗虫、小麦吸浆虫和某些地下害虫特效。由于一度把林丹视为六六六而禁止使用,造成蝗虫、小麦吸浆虫等迅速回升。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和天津大沽化工厂组成协作组,通过两午多深入广泛的调查研究后,向国务院提出“关于在部分农林害虫防治中建议起用林丹的报告”。已被国家采纳,从1990年5月3日起开始实施。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据河北省药检所反映,今年3月以来连续查获一些单位生产和销售假林丹粉。其中有天津华胜农药厂生产6%林丹粉销往栾城用于防治小麦吸浆虫效果不好。经化验,丙体六六六含量为1.38%,其余含量均为甲体和丁体。定州市查封该厂产的12吨林丹,丙体六六六含量为0.6%;魏县工商局查封的一批丙体六六六含量只0.2%。该产  相似文献   

3.
海南省撩荒地生态系统飞蝗的持续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海南蝗区飞蝗每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发生为害时间长等特点,提出了应用蝗虫微孢子虫持续控制海南蝗区飞蝗灾害的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第2代飞蝗发生期应用蝗虫微孢子虫防治低、中密度蝗群和采用蝗虫微孢子虫与卡死克互补协调应用技术防治高密度蝗群,处理后5周,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达76.6%-97.2%和79.8%-88.3%;且存活蝗虫感病率分别达33.6%-95.0%和23.3%-26.7%。蝗虫微孢子虫防治第3代高密度蝻群,处理后2周,校正虫口减退率达50%左右,群居型蝗虫占整个蝻群的比例下降了90%以上,存活蝗虫感病率也在10%以上。1998年蝗虫微孢子虫处理地区,1999年蝗虫的虫口密度仍在防治指标以下,且存活蝗虫感病率达10.5%-31.3%。初步认为,在低、中密度下,每hm^2施用30个单位的微孢子虫,在高密度下,每hm^2施用45个单位的微孢子虫及卡死克(105ml/hm^2)与微孢子虫(60单元/hm^2)协调应用技术治理蝗群,均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综合分析我国区域性环境因子中的气候、土质、植被、地形、水文等对蝗虫在我国的分布、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得到蝗虫对其生存环境具有很大的选择性,区域性环境因子对蝗虫生长发育的适宜性是蝗虫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则可根据蝗虫生长发育及分布的规律性依据区域性环境因子对蝗灾的形成进行预防。进一步分析得知:蝗虫的治理应重在预防,生态防治是重中之重,蝗灾形成后的治理已对农牧业造成了危害,并且在目前蝗虫的治理方法中,化学防治只能进行蝗灾治理的应急措施,物理防治、不危害生态的生物防治、生态改造是首选的防治方法,这样才能做到蝗虫的"不形成、不扩散、不成灾",达到生态治理蝗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应用绿僵菜油剂防治内蒙草原蝗虫的效果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1999年在内蒙古草原进行了用绿僵菌油剂超低量喷雾防治蝗虫的试验。表明,对5种蝗虫(亚洲小车蝗、红翅皱膝蝗、毛足棒角蝗、白边痂蝗、轮纹异痂蝗)的防效显著。喷药后8天,对主要蝗虫亚洲小车蝗(占混合虫口的92.2%)的防盗和达48.0%,12天后增至88.1%。蝗虫死亡后2~3天,失水形成僵虫,7~10天虫尸上出现绿色粉 绿例题菌孢子。孢子的扩散有可能继续起着控制蝗虫虫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余树南 《植物保护》1965,3(6):229-230
应用林丹——马拉硫磷混合粉剂拌粮防治储粮害虫试验,于1963年7月至1964年8月进行。 试验方法 小麦:进仓水分为10.86%,处理前麦内每平方米带有麦蛾6头、裸体蛛(虫甲)3头,每公斤米象l头。  相似文献   

7.
微孢子虫饵剂的不同配方对新疆草原蝗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疆用微孢子虫对3种草原蝗虫进行室内感病性试验,结果不同种蝗虫的感率差异很大,经胫戟纹蝗的感病率高达83.5%,而意大利蝗和西伯利蝗仅分别为34.5%和17.7%。用飞机在草原喷洒,微孢子虫饵剂每100克加50%马拉硫磷4ml和10ml,对意大利蝗和红胫戟纹蝗虫口减退率可增加到76.7%和76.0%,明显高于单用微孢子虫饵剂的杀虫效果。作者认为在一般蝗虫发生年份,单用微孢子虫饵剂可压低虫口到防治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蝗虫气象预测信息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北省蝗虫发生的特点和防治需求,建立了河北省蝗虫气象预测信息服务业务系统。它具有气象和蝗虫查询统计服务、预测服务和咨询服务三大功能。该系统的建立与应用,提高了蝗虫气象系列化综合服务水平,可为河北省蝗虫防治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与服务。  相似文献   

9.
《植物医生》2008,21(3):18
当前我国蝗虫防治工作从南到北即将展开.各项准备工作迫在眉睫。4月30日,农业部召开全国蝗虫防治工作视频会.分析了蝗虫发生形势.全面部署了2008年蝗虫防控工作。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强调.扎实推进蝗虫防治工作.对于促进2008年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意义重大,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从政治高度来认识治蝗工作,坚决防止失防失控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在新疆用微孢子虫对3种草原蝗虫进行室内感病性试验,结果不同种蝗虫的感病率差异很大,红胫戟纹蝗的感病率高达83.5%,而意大利蝗和西伯利亚蝗仅分别为34.5%和17.7%。用飞机在草原喷洒,微孢子虫饵剂每100克加50%马拉硫磷4ml和10ml,对意大利蝗和红胫戟纹蝗虫口减退率可增加到76.7%和76.0%,明显高于单用微孢子虫饵剂的杀虫效果。作者认为在一般蝗虫发生年份,单用微孢子虫饵剂可压低虫口到防治指标(10头/m2)以下,蝗虫发生量大的年份,采用加微量农药的微孢子虫饵剂,既可提高防效,也可比单用农药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同志们:   针对今年东亚飞蝗将大发生的严峻形势,为了贯彻落实温家宝副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关于蝗虫防治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总结“九五”期间治蝗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安排部署今年蝗虫防治工作,部里决定在天津市召开全国治蝗工作暨表彰会议。会议期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通报了近年来国内外蝗虫发生形势及治蝗对策,有关省(区、市)汇报了去年蝗虫防治情况及今年发生趋势和治蝗准备情况,通报表彰了全国蝗虫防治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下面,我就今年蝗虫防治工作讲三点意见。 1回顾“九五”,认真总结蝗虫治理经验   受气候异…  相似文献   

12.
自有关部门同意起用林丹防治小麦吸浆虫后,作者陆续接到有关使用技术问题的询问,现做简要介绍,以供参考。关于毒力作用和药效林丹(Lindane)为含90—99.5%以上γ(丙)体六六六,不同于粗制六六六,不含其它异构体,无异臭,微溶于水(20℃时,7mg/l),具较强的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前华北  相似文献   

13.
同志们: 针对今年东亚飞蝗将大发生的严峻形势,为了贯彻落实温家宝副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关于蝗虫防治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总结“九五”期间治蝗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安排部署今年蝗虫防治工作,部里决定在天津市召开全国治蝗工作暨表彰会议.  相似文献   

14.
以稻谷、小麦或玉米重量百万分之3或5的林丹粉剂(含有99%以上γ-异构体的工业品六六六)拌合,在多种不同的储藏条件下,已足以有效地防治米象、谷蠹、长角扁谷盗和拟谷盗等储粮害虫,药效可达一年之久。以百万分之5的林丹处理过的储粮,经过一年的储藏,按照我国地方习惯加工成熟食品米饭、馒头、窝头等,相当的林丹残留量为百万分之0、0.05—0.57、1.03—1.10。试验证明用百万分之5的林丹拌合稻谷防治储粳害虫具有以下的特点:储粮经脱壳、精碾、淘洗、蒸煮成米饭之后,原拌入的林丹己无残留或接近于无残留。一年的大白鼠和豚鼠饲养,证明饲料中若含有百万分之5以下的林丹,对于以上两种动物的发育和内脏组织完全无害。  相似文献   

15.
蝗虫微孢子虫Antonospora locustae是蝗虫生物防治过程中的重要病原微生物。本文主要讨论蝗虫微孢子虫基因组的研究进展,明确蝗虫微孢子虫基因组独特的压缩特征,了解蝗虫微孢子虫获取能量的途径。此外,本文对蝗虫微孢子虫在我国蝗虫的防治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未来基于基因组测序技术开发的治蝗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协调应用蝗虫微孢子虫与卡死克防治东亚飞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天津市大港区东亚飞蝗发生区,采用条带交替式超低量喷雾,施用蝗虫微孢子虫与卡死克防治东亚飞蝗,3个处理的卡死克(5%水剂)使用量均为150ml/hm2,微孢子虫使用量分别为15×109、22.5×109和30×109孢子/hm2。处理时东亚飞蝗为3龄末盛期,虫口密度分别为26.38、11.63和29.88头/m2。防治后第7天虫口减退率分别为89.65%、75.91%和89.76%,存活蝗虫的感病率分别为37.5%、55.0%和52.5%。  相似文献   

17.
刘清浪  黄金水 《昆虫天敌》1999,21(3):97-106
本研究筛选出蝗虫微孢子虫,蜡状芽孢杆菌及簇孢霉等微生物杀虫剂,并应用于防治棉蝗的感染率达77%以上,应用从星天牛中分离的白僵菌防治星天牛,感染率达77.8%;应用芜菁夜蛾线虫和蠹蛾线虫防治星天牛,感染率达90%以上。为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病虫害的综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蝗虫生物防治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作为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主要手段的生物防治取得了很多突破性成果,生物防治的比例逐年提高,其支配地位越来越明显。蝗虫是世界性的重大害虫,给发生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威胁和损失。在蝗虫生物防治中,人们早期主要开展寄生性天敌和植物源药剂等在防治蝗虫中的应用,当前防治蝗虫的病原微物的研发和应用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真菌、蝗虫微孢子、杀蝗金线虫、蝗虫痘病毒、苏云金杆菌、类产碱假单胞菌、蜡状芽胞杆菌等可有效控制蝗虫的生物防治因子,这些杀蝗生物制剂在蝗虫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速效的化学农药相比,生物防治制剂快速致死作用较低,对种群的密度调节较慢,特别是可以完全替代化学农药的应急治蝗生物制剂品种相对较少、剂型相对较为单一、成本较高加之防治效果受环境影响较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蝗虫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但生物防治制剂的环境友好、生态安全和对靶标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越来越被重视,决定了生物防治制剂必然成为全球农药产业发展新趋势,推动了蝗虫生物防治朝低耗、多元化品种和绿色剂型方向发展,如可以垂直传播的蝗虫微孢子生物制剂、蝗虫信息化合物制剂、防蝗真菌制剂与经典的蝗虫天敌生物制剂和生态调控技术等协同应用,速效与长效结合,确保蝗虫的可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19.
<正>5月20~21日,在2014年夏蝗防治的关键时期,全国农技中心(农业部蝗灾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召开了全国农区蝗虫防控工作会议。与会代表分别听取了中国农业大学张龙教授和李林教授关于蝗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新进展、蝗虫防治指挥信息系统报告,内蒙古、山东、河北、河南、山西等5省(自治区)植保站在会上交流了今年蝗虫发生的形势、防控工作准备情况和绿色治蝗经验。  相似文献   

20.
正2019年12月20—22日,中哈联合防治蝗虫工作组第九次会议与第七次专家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双方相互通报了对2020年两国边境地区蝗虫发生趋势预测,并就2020—2021年蝗虫防治合作计划达成共识。双方一致认为,中哈两国通过合作治蝗,推动了边境地区蝗虫监测与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双方边境地区蝗虫发生程度显著降低,蝗虫迁飞过境为害现象明显减少,大幅度降低了农牧业生产损失,对保障双方边境地区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