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冬暖式大棚适于北方越冬生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等特点,依据不同的气候特点选择不同的棚型,不同的棚型又有不同的建造方法。但不论哪种棚型,都应具备有利于生产的共同标准。  相似文献   

2.
导读:为探索蔬菜大棚宜机化改造模式,惠山区开展了蔬菜单体钢架大棚的宜机化改造试验示范。本文从田块设置、路沟渠配套建设、棚型优化等方面制订了宜机化改造技术方案,并提出了蔬菜全程机械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葡萄大棚设施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根据我们的生产实践,就大棚葡萄的棚体结构、品种选择、栽植形式以及管理技术等介绍如下。1棚体结构大棚以南北走向为好,为了经济与管理方便,其结构模式为:棚跨度12m,长根据建棚面积大小而定,高3m,支架间距1.5m左右。支架可用钢架或毛竹,如用毛竹建棚...  相似文献   

4.
针对贵州毕节寡日照的气候特点,对当
地推广面积大的塑料单体大棚棚型结构进行
改进,初步探索出适应南方寡日照地区设施蔬
菜生产的单体棚型结构及配套栽培技术。目
前,已建成的改进型大棚620 个,面积41.3
万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大棚西葫芦"四膜一网"越冬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进 《蔬菜》2002,(10):35-36
西葫芦采用“四膜一网”越冬栽培,克服了采用加温设备成本高,揭盖草帘操作麻烦的缺点,具有成本低、易操作、效益高的特点,我院通过2000~2001年的示范栽培,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一、“四膜一网”覆盖结构“四膜”即大棚膜、中棚膜、小棚膜、地膜,大棚采用镀锌钢管结构,跨度6m,高3m,长50m;中棚采用竹木结构,建在大棚内,离大棚两侧0.25m,跨度5.5m,高2m。小棚用竹竿建在中棚内,大棚、中棚、小棚均覆盖无滴膜,在大棚、中棚之间,中棚、小棚之间均铺锯末、谷壳吸湿。“一网”即夜间在小拱棚上加盖遮阳网,…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棚型结构温度变化特征和保温效果,在1棚2膜覆盖条件下,采用ZQZ-CⅡ型自动气象站(PT1000温度传感器)测定,观察测定不同结构棚型+25 cm处连续气温和-10 cm处连续地温。结果表明:高跨比增加、大棚容积增加,可提高大棚透光率,有利于采光和升温,但由于散热面积加大,不利于夜间保温。在4个棚型中,气温保温效果以P1棚最好,平均气温增温达4.6℃;地温保温效果以P3棚最好,平均地温增幅达6.2℃。晴天条件下,最高温度P4棚最高,最高气温与棚外表面积成正相关。沿海地区不推荐使用P2型棚。  相似文献   

7.
1 大棚杏的棚架规范 鲜食杏大棚栽培,可以采用冬暖式大棚,即日光温室;也可用春暖式大棚,即大拱棚。由于大拱棚保温性能差,果实成熟晚,本文限于篇幅,不作介绍。本文主要介绍一下冬暖式大棚方面的知识。 冬暖式大棚的设计,应随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不同,主要考虑因素是纬度和当地冬春的气候特点。适宜陕西关中地区大棚杏的棚架结构的主要参数为:棚面角19°,有效南北跨度7米,棚脊高3.5米。后墙高度2.5米。棚长60米左右。这样的棚,每棚有效栽培面积约为400米~2。  相似文献   

8.
车作方 《蔬菜》2001,(9):29-30
为了让广大菜农尽快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经济的需求,增加大棚果菜生产的经济效益,笔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总结,就生产上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一、棚型 1.存在问题 目前生产上有不少菜农至今仍在使用长21~40m,高1.5~2.0m,墙厚0.8~1.0m,棚宽10~12m的老菜棚种菜。这种棚型,夏季既不能散热,冬、秋和早春又不能保温,而且管理上相当不便,病虫害十分严重,应尽快取缔,否则很难生产出好的商品菜来。 2.改进措施 根据多年工作总结和科学依据,建议我地菜农应建向东偏5~10°角…  相似文献   

9.
1、巨型棚结构特点巨型棚是在普通塑膜大棚的基础上研究、创造出的一种新的棚型。因其跨度大,棚体高,覆盖面积多而得名。巨型棚为竹木结构,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1巨型棚面积较大,一般每棚占地面积5-10亩(1亩约为667平方米,余同),甚至可达20多亩。1.2巨型棚跨度大,便于小型机械作业。整地、施肥、起垄、甚至喷洒农药都可用机械操作,可减少单位面积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寻不同棚型结构温度变化和种植西瓜的效益情况,在盐城东台海滨村和堤利村布置了两个试验点,观察“双棚+中棚+小棚+地膜”、“双棚+小棚+地膜”、“单大棚+小棚+地膜”和“大棚+地膜”四种棚型内早晨7点钟气温和地下10cm深的地温。得出大棚覆盖层数越多,棚内保温性能越好,上市越早,虽然投入成本高,劳动强度大,但效益高。  相似文献   

11.
新型保温材料对小拱棚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下雪、阴天、晴天、多云4种天气下,研究了5种保温材料对大棚条件下小拱棚内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有膜无纺布(40 g•m-2)+薄膜的保温效果最好,对照塑料膜处理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其他处理大,保温效果最差;土壤温度的变化相对气温变化具有滞后效应;土层越深,土壤温度的变化越滞后;土壤浅层温度变化急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温度变化趋于平缓;土壤各层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延迟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并筛选出适宜黔西北冷凉山区栽培的羊肚菌品种,对引进的2种羊肚菌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和七妹羊肚菌(M.eximia),采用2种设施模式(简易平棚和简易平棚套小拱棚)开展栽培比较试验,对比分析2个种在不同设施模式下的出菇情况、产量及农艺性状差异。结果显示,六妹羊肚菌表现突出,可作为优良首选品种在黔西北冷凉山区推广栽培;简易平棚套小拱棚栽培的羊肚菌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出菇整齐,是可推广应用的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Three central related issues in ecology are to identify spatial variation of ecological processe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v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and spatial variable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 of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t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These issue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tropical dry forests, which have been comparatively less studied and are more threatened than other terrestrial ecosystems. This study aims to characteriz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landscape configuration and habitat type (stand age) considering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for a tropical dry forest in Yucatan. Species density and above ground biomass were calculated from 276 sampling sites, while land cover classes were obtained from multi-spectral classification of a Spot 5 satellite imagery. Species density and biomass were related to stand age, landscape metrics of patch types (area, edge, shape, similarity and contrast) and principal coordinate of neighbor matrices (PCNM) variables using regression analysis. PCNM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interpret results in terms of spatial scales as well as to decompose variation into spatial, stand age and landscape structure components. Stand age was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 for biomass, whereas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spatial dependence had a comparable or even stronger influence on species density than stand age. At the very broad scale (8,000–10,500 m), stand age contributed most to biomass and landscape structure to species density. At the broad scale (2,000–8,000 m), stand age was the most important variable predicting both species density and biomass. Our results shed light on which landscape configurations could enhance plant diversity and above ground biomass.  相似文献   

14.
对转TEBF1糖橙及其对照在干旱胁迫下的研究表明,随胁迫程度的加深,对照叶片出现萎蔫,光合作用能力下降,在重度胁迫(sRwc=10%)下,叶片脱落,生长趋于停止,叶绿素含量下降达50.0%。而转基因植株仅嫩叶轻度萎蔫,叶绿素含量下降25.9%;转基因植株脯氨酸(Pro)累积量增加明显,丙二醛(MDA)含量低于同期对照,保护性酶(CAT、POD、SOD)活力均强于同期对照植株。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对干旱的抗性强于对照植株,其中转基因5号株系(TS)对干旱抗性最强。  相似文献   

15.
以设施内常用的黄瓜、菜豆、番茄和芹菜为试材,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7种轮作栽培模式对其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茬3种蔬菜中番茄和黄瓜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差异不显著,都极显著高于菜豆(P0.01);第2茬轮作处理后,番茄、菜豆、黄瓜3种蔬菜与芹菜轮作均可较大程度地提高根际土壤细菌群做结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  相似文献   

16.
不同小拱棚内温湿度的变化及对春大白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T5”K]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不同小拱棚和不同苗龄处理,对不同小拱棚内气温、地温、空气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小拱棚处理对春大白菜长势、产量、耐抽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拱棚对昼气温的增温效果非常明显,而对夜气温的保温效果不明显。与单层小拱棚相比,双层小拱棚保湿效果好,但增温、保温效果不明显。与无水袋小拱棚相比,有水袋双层小拱棚能加速昼气温的上升、缓冲夜气温的下降。小拱棚对春大白菜的长势、产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能有效地延缓叶球内花薹的伸长。相对而言,在本试验中无水袋单层小拱棚处理在春大白菜长势、产量及耐抽薹性方面稍占优势。  相似文献   

17.
‘燕青’黄瓜是以雌性系86G为母本,自交系Z-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华南型新品种。植株长势较强,强雌型。瓜圆筒形,长20 cm,平均单瓜质量186 g,瓜色白绿色,脆嫩微甜。早熟性突出,耐阴,耐寒,丰产性强,平均总产量达70.74 t • hm-2。适宜重庆及相似生态区春保护地、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8.
黄花菜大孢子和小孢子的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 对黄花菜大孢子和小孢子的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花药壁发育为单子叶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为左右对称型和四面体型。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花粉为椭球形, 具有一个萌发沟。生殖细胞呈现前期至早中期核形态。双珠被、薄珠心、倒生胚珠。珠心表皮下的雌性孢原直接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线形四分体。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雌配子体发育为蓼型。记录了雌、雄配子体发育的对应关系。成熟胚囊里, 反足细胞早期退化, 助细胞无钩状结构并具发达的丝状器以及中央细胞内没有明显大液泡是黄花菜胚囊发育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大棚栽培桑木耳试验成果显示,在大棚中排场,可有效提高产量和效益,12月5日大棚内排场产量极显著高于11月5日露地排场和12月5日露地排场的,拉长了桑木耳制棒时间,有利于规模化、合作社化生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解决设施蔬菜高湿病害轻简化防控问题,促进设施蔬菜产业健康发展,研发出了新型微粉剂和精量电动弥粉机,解决了弥粉法施药技术对药剂和药械的要求。技术操作简单、方便快捷,还具有药剂吸附均匀、整棚空间处理无死角、施药不受天气限制、大幅度节省施药劳动力投入等优势,防治效果较好。弥粉法施药适合在设施蔬菜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