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集雨限灌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集雨有限补偿灌溉对旱区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补灌能显著提高旱作马铃薯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系数。与对照相比,补灌处理产量增幅在3.99%~21.21%之间,苗期补灌产量高于薯块膨大期补灌,苗期补灌45 mm具有超补偿效应,补灌90 mm具有高补偿效应。低定额补灌有利于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水利用效率的提高,且苗期补灌高于薯块膨大期补灌。补灌明显降低了薯块小薯率而提高了大薯率和中薯率,另外单株薯重也提高了,单株薯重与大薯率对马铃薯的产量贡献最大。综合分析认为苗期补灌45 mm和90 mm是最优补灌方案和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准格尔旗属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该区水资源严重缺乏,年内降雨时空分配极不平衡,造成降雨与作物需水期的严重错位,修建集雨蓄水工程进行集雨补灌有效缓解了水分供需错位的矛盾且为保证作物稳产高产提供了必要条件。采用工程集水、覆膜坐水、滴灌等措施,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有效水分,减少田间土壤水分损失,增加产量,达到防旱抗旱的目的。为此探讨了集雨补灌条件下所采用的灌溉技术以及灌溉制度的拟定,为集雨补灌旱作区节水农业的发展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3.
旱作农业是指依靠和充分利用降水及有限灌溉水源进行的农业生产,是雨养和集雨补灌两种农业生产活动的总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下适宜的生物质炭添加量。【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漫灌、滴灌、微喷灌、喷灌)与生物质炭不同添加量(0、10 t/hm~2和20 t/hm~2)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灌溉水利用效率及氮肥表观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与漫灌处理相比,滴灌、喷灌和微喷灌处理在节水约50%的条件下,其籽粒产量均有所降低,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滴灌降低了秸秆产量,并增加了小麦收获指数。喷灌降低了每穗的实粒数,提高了空瘪率。生物质炭添加对冬小麦氮肥表观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节水灌溉处理的氮肥表观利用效率较漫灌处理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漫灌处理相比,滴灌、喷灌、微喷灌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灌溉水利用效率(p0.05),增幅分别为42.79%、39.09%和47.71%,且滴灌、喷灌和微喷灌条件下添加生物质炭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也显著高于漫灌条件下的生物质炭处理(p0.05)。【结论】滴灌、喷灌和微喷灌在不明显降低作物产量的条件下可节水约50%。生物质炭添加量对不同灌溉方式下的小麦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均没有显著影响。综合考虑作物生长、产量、灌溉水利用效率等因素,初步认为滴灌为华北地区冬小麦较为适宜的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5.
垄作沟播喷灌技术对降水及灌溉水叠加利用效果明显,适用于北方井灌农业区。通过测定不同灌水处理下土壤水分变化、土壤温度变化、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效益等指标,分析了不同灌水处理对油葵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的调控、水热高效利用机理与效应。研究表明,垄作沟播处理可减少棵间蒸发,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冬季灌溉储水量和有限的灌溉水资源,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其土壤温度变化幅度较CK(覆膜平作喷灌)小,且较为平缓,对土壤水热的调控效果明显,提高了水热利用效率,对油葵产量形成有促进作用。垄沟处理T3(垄作沟播喷灌,灌水定额36mm)、T4(垄作沟播喷灌,灌水定额42 mm)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其他垄沟处理和CK处理,在提高总体光合产物的同时提高了经济产品的积累量。在适宜灌水定额(T3)条件下,两年油葵产量较CK分别高6.1%和8.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34 kg/m3和0.54 kg/m3,净产值分别提高6.7%和10.2%。在实际油葵种植生产中若采取垄作沟播喷灌技术,建议灌水定额以36mm为宜,灌水频率依据气候条件保持在3~5次。  相似文献   

6.
旱作农业是指依靠和充分利用降水及有限灌溉水源进行的农业生产,是雨养和集雨补灌两种农业生产活动的总称。其核心是利用各种农艺技术和工程措施,尽可能地提高降水的保蓄率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垄沟集雨栽培条件下冬油菜蕾薹期的适宜补灌量,设置垄沟集雨雨养(T1)、垄沟集雨补灌60 mm(T2)和120 mm(T3)3个处理,并设平作补灌120 mm作为对照(CK),通过2年田间试验,系统地对比分析了不同补灌处理对冬油菜0~30 cm和30~10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率、地上部干物质量、主根性状和侧根密度、产量构成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2和T3处理不同时期0~3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含水率、花期和角果期地上部干物质量均明显高于T1和CK处理,T2和T3处理角果期的主根直径和干质量、0~10 cm和10~20 cm侧根密度显著增加,且T2和T3处理间不存在显著差异。T2和T3处理能显著增加油菜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T2和T3处理2年平均分别比T1增产50.99%和58.15%,比CK增产53.89%和61.19%;T2和T3处理2年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比T1分别提高37.28%和25.98%,比CK分别提高92.77%和76.90%。2年中T3处理均能获得最高的籽粒产量,但T3与T2处理间产量不存在显著差异,T3较T2仅增产4.74%,但T2比T3能够减少灌水量60 mm,减少耗水量45.5 mm,水分利用效率提高8.97%。从节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垄沟集雨种植并在蕾薹期补灌60 mm(T2)为较优的冬油菜栽培灌溉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2007年和2008年宁夏银北灌区春玉米微咸水灌溉的田间试验为基础,采用微咸水(井灌)、渠水(渠灌)和混合水(体积比1∶1,混灌)灌溉,研究了其对土壤水盐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渠灌处理相比,作物收获时井灌和混灌处理的根区土壤盐分分别增加18.1%~45.3%和10.7%~38.2%,作物耗水量下降5.2%~8.9%和1.1%~6.2%。土壤盐分状况对微咸水的应用存在较大影响。在轻度盐渍化和非盐渍化土壤条件下,井灌和混灌处理下春玉米产量较渠灌处理下降28%、14%和10.5%、7.4%。考虑到轻度盐渍化土壤中渠灌处理的春玉米产量仅为非盐渍化土壤的68.6%,为保障作物产量和农民收入,在盐渍化土壤中不宜采用渠水进行灌溉。在非盐渍化土壤条件下,采用3 g/L微咸水或将其与渠水混合后进行灌溉,可同时满足保障作物生产和节约淡水资源要求。  相似文献   

9.
基质配方和灌溉方式对生菜根系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高产的生菜栽培基质配方及配套灌溉方式,根据滴灌和微喷灌水分在基质中的分布特点,研究了4种有机基质和2种灌溉方式下生菜产量和根长密度分布状况,分析了在滴灌和微喷灌条件下生菜根长密度剖面相对分布的异同,提出了生菜根长密度垂向分布模型及生菜产量和根长密度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滴灌处理在12 cm以下基质层含水率明显高于上层基质,微喷灌处理基质水分主要集中在15 cm以上基质层且水分分布较均匀。复配基质栽培生菜的根长密度比纯醋糟基质高27%,且在剖面的垂直分布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微喷灌下生菜根系集中于表层(0~6 cm),占71%以上,较滴灌有上移现象。复配基质栽培生菜产量比纯醋糟基质高10%。灌溉方式对生菜产量影响具有季节性,春季滴灌的生菜产量比微喷灌高22%以上,夏季滴灌的生菜产量比微喷灌低11%。选用复配基质进行栽培,春、夏季分别采用滴灌和微喷灌的方式最有利于生菜高产和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沟垄集雨条件下限量补灌对麦田土壤质量的影响,在冬小麦生育期设置3种降雨年型(丰水年P1:275 mm、平水年P2:200 mm、干旱年P3:125 mm)和4个补灌量水平,以传统畦灌(Traditional flat planting, TF)为对照,对沟垄集雨补灌(Ridge-furrow mulching system, RF)条件下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呼吸、土壤有机碳含量、微生物量碳含量及其熵值(土壤代谢熵和微生物熵)进行研究。连续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与深层土壤相比,沟垄集雨补灌对表层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和微生物熵影响更为显著。在冬小麦生育期降雨量和补灌量相同的情况下,沟垄集雨较传统畦灌表层和深层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分别增加2.47%~21.67%和3.28%~24.59%,且均在干旱年(降雨量125 mm)达到显著性差异;而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降低0.42%~15.49%和3.34%~11.52%。微生物熵分别增加9.09%~27.05%和11.9%~24.76%;对同一降雨量下不同补灌处理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畦灌对比,沟垄集雨补灌对土壤代谢熵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沟...  相似文献   

11.
The cost constructing for irrigation is often given in $/ha. In deciding whether a project is worth undertaking, it is important to weigh the anticipated benefits against the expected costs. In this study, unit area construction costs based on the way of project water supply (gravity, pump) and scheme type (classic canal, flume, pipe) were calculated for the 211 irrigation projects operated and constructed by DSI (State Hydraulic Works) in Turkey. In a case study of the 27 irrigation schemes constructed by DSI in the Büyük Menderes and West Mediterranean basins, construction costs per unit area, irrigation ratio, and amount of unproductive costs were determined. As a result, though the area of 76383 ha was constructed for irrigation schemes, this area wasn??t under irrigation services with several various reasons; therefore, 641 million $US according to water supply way, and 574 million $US to the scheme type were unproductive investment for irrigation projects researched in the basins.  相似文献   

12.
取水水源论证是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设项目水源条件适应性和保障性的基础。以吴忠市红寺堡区2014年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石炭沟片区)为例,对农业灌溉工程水资源论证中,取水水源工程设计的合理性、水源的可靠性以及水源工程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建设项目取水水源工程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二期)引黄项目区,插花分布在10个县,水资源时空变化大,灌溉水源除当地水外还引用黄河水补充灌溉,引黄水和当地水丰枯遭遇不同,因此进行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对项目立项和建成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典型年净平衡和水平衡模拟模型2种方法,对引黄项目区农业灌溉水资源水平衡进行了分析计算,使农业灌溉水资源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和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4.
胡宇祥  彭军志  殷飞  李娜 《农机化研究》2022,44(6):25-30,52
微灌工程是推进农业节水灌溉的重要手段,合理的田间管网参数设计是水利计算中的重要环节.为此,探索了田间灌水单元小区内满足灌溉管道运行安全的田间管网优化布置方案,建立以单位面积管道投入最低为目标函数且满足管道安全运行要求的双向布置田间管网优化设计数学模型,并应用遗传算法对永舒榆灌区典型区域进行优化计算.与原设计相比,单位面...  相似文献   

15.
农田水利具有准公共物品特性。农田水利所具有的准公共物品特性是导致其供给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实现农田水利有效供给的对策在于: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农田水利投入上的主导作用;创新涉农信贷资金管理模式以加大对农田水利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改革和完善农村"一事一议"制度。  相似文献   

16.
以平原灌区旱、涝、碱综合治理为前提,以控制地下水位等为约束条件,进行灌溉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用供需平衡计算确定的最大开采量作为各种布井方案的标准,计算各种布井方案的投资、运行管理费用和能耗;进行各种井灌工程方案的优选。  相似文献   

17.
水稻节水灌溉的研究,各地均在开展。本文针对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规划范围内1400万亩水稻灌溉用水量大,而水资源短缺,远途调来的水更为珍贵的状况,从水稻耗水量,灌溉方式等方面较系统地研究了水稻节水灌溉问题,提出了推广湿灌的科学依据,以及这一措施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SIDD与股份合作制相结合的水利管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SIDD机制、股份合作制和其它农村水利管理形式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股份合作制供水公司与用水者协会的农村水利管理模式 ,旨在为加速我国的农村水利建设 ,探索一种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农村水利工程体制改革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张家口地区涿鹿县辉耀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的概况,水资源现状和农业用水状况,通过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计算出涿鹿县辉耀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示范工程的研究对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疆土地辽阔,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春秋季来水与用水矛盾突出,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尤其是南疆农牧业基础薄弱,引水保证率低,灌溉工程不配套,工程设施老化,效益低下,灌区及下游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通过分析新疆农牧灌区水利工程现状的主要问题,对新疆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灌区及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