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有机农业生态体验园设计为研究对象,以湖北省大冶市大箕铺镇为研究背景,通过对当地的实地调研,对其生态环境及人文景观进行研究,探索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的生态体验园的设计模式。从生态体验园的整体生态规划到单项生态设计,研究了以振兴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的有机农业生态体验园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人们对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设计中生态设计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这就对环境设计的教学提出了生态理论方面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生态理念的分析,针对学生状况,让学生接触、感知进而学习生态环境;运用生态设计案例讲解及增设有关生态设计理念的课程,将生态设计和生态理念融入环境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及进行相关生态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刘永辉  张霖 《安徽农业科学》2015,(8):182-184,187
以生态设计为切入点,提出滨水景观生态设计的概念,分析了滨水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生态理念在滨水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同时对未来景观设计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生态显露设计概念的理解和相关理论发展的梳理,阐述生态显露设计是显露和解释生态现象、过程和关系的景观设计,是生态设计的一个重要策略。以上海后滩公园和波特兰雨水花园为例,详细解释了应对雨洪等现实问题时采用生态显露设计的有效性及其设计的策略和方法。倡导景观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生态因素,而且还要将生态过程揭露出来,让人们更加关注和了解生态过程。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生态园林城市需以生态园林式道路绿化为立足点。以滁州市滁全路道路绿化设计实例为研究背景,通过阐述具体道路绿化设计方案,以期倡导生态园林式的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理念,积极探索和营造生态园林式城市道路绿化的设计手段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咸阳湖为例,讨论人工湖的防渗设计;水质的生态处理;利用非常规水资源进行补水的生态设计;濒水植物的合理配置以及驳岸的生态处理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促进了旅游的多元化发展,带动了观光农业园的兴起。但由于观光农业园兴起时间较晚,且规划定义尚未统一,导致各地观光农业园景观内容单一,缺乏特色,原始生态环境损毁严重,使得原本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园区内生物多样性稀少。以观光农业园景观生态设计为出发点,以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九龙湾观光度假农业园为案例,经过查阅景观生态设计相关的文献,比较观光农业园景观生态设计相关原则与理念,包括中国观光农业园的发展历程和生态设计的相关技术等,以绿色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系统整合原则、适度开发原则为规划基础,试图寻找出生态规划模式并具有可操作性;从项目整体生态规划到单项生态设计,探讨了观光农业园景观生态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河道治理方式存在的理念落后、结构单一、生态缺失、功能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生态理念的河道治理概念和原则。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以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改善水体环境为目标,从河道平面设计、河道断面设计、生态护岸设计、水体修复等方面对生态河道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黄净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461-3463,3465
结合三峡大学的校园规划,以生态自然观的视野探究校园规划的生态设计原则和具体方法,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提练实践生态校园的具体方法,从而推动我国大学校园实现物质生态和精神生态的综合发展,特别强调了精神生态对生态校园的重要意义,为其他生态校园的设计提供了实践上的借鉴作用,从而契合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全球共识。  相似文献   

10.
农业观光植物景观生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观光是人们对自然农业景观的一种提炼与升华,要求景观具有自然性、真实性和观赏性。该文以华北地区农业观光为研究范围,探究农业观光植物景观的生态设计。主要从景观生态学入手,以格局———过程原理为基础理论依据,通过文献整理、实地调查和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农业观光植物景观进行生态特征分析,阐述景观生态学在农业观光植物景观生态设计中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之上提炼出适宜农业观光植物景观生态设计的设计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生态设计是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生态设计是随着全球工业化速度加快、环境问题日益凸现、自然资源短缺和生存危机加剧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问题反思、理论探索、理论发展和设计实践4个过程,持续了近百年的时间。生态设计的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产品的生态设计、建筑的生态设计、城市的生态设计、景观生态设计等领域;景观生态设计大致可以将其分为自然式设计、乡土化设计、保护性设计和恢复性设计4个阶段及其类型;道路景观生态设计是将道路景观的环境影响控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美学和景观游赏融为一体的设计;按照生态设计的理念,上海道路景观分为4种类型:景观生态型、景观生产型、生态游憩型、生态防护型。  相似文献   

12.
景观的生态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生态设计的概念作了界定,并指出现代社会中的伪生态设计行为——生态设计的口号化、形式化。通过实例揭示了生态设计的内涵:节约资源能源,更高的效率和更长的使用期限,尊重土地、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过程,符合生态学原理,尊重地域和文化特征,进行环境教育,人人都是设计师。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生态设计的概念越来越吸引设计者和决策者的注意力。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景观的生态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一种新的美学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人与自然地真正合作与友爱的关系。总结了生态设计的内涵,并分析景观生态设计的思想及原则。  相似文献   

14.
自然元素在农特产品包装设计中的生态呈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生态学和美学的观点论述了农特产品包装设计中的生态美,阐释了自然元素在农特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审美呈现要素及其生态审美内涵,同时,也论述了农特产品包装设计必须具有的生态观及审美观。依据自然生态包装方式和理念,论述了自然生态元素在农特产品包装设计中的生态呈现形式和生态呈现理念。认为传统的包装工艺和理念应该与现代的生态理念相互融合,在改造利用自然的同时,也要顺应自然。在农特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应该树立正确的包装生态观和审美观,提升对自然生态元素的利用水平,使农特产品包装得到更好的生态呈现。参16  相似文献   

15.
坡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工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阐述了生态系统恢复的理论基础,总结了近年来坡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的进展及其在相关应用中的实践经验。从生态模式设计、垂直设计和生态工程设计3个阶段对坡地生态系统恢复工程技术进行了详细地描述。  相似文献   

16.
赵建华 《贵州农业科学》2008,36(1):134-135,138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国内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大量高等级公路的兴建已成为各个地区相互连接的重要纽带,这些建设工程在为人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设计建设集生态、景观为一体的高等级公路对改善和保护公路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贵州高等级公路的生态景观现状,从景观设计原则、景观设计导向及景观设计中应注重的事项等方面,对其生态景观设计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文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5):167-168,211
依据国家对生态土地整治的要求,将生态理念融入到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村庄整治工程五大工程的设计。同时,分析了生态土地整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四大问题:生态整治项目生态景观规划设计费规定欠缺,生态整治项目后期维护费规定欠缺,生态整治项目生态景观工程设计规定欠缺,生态整治项目相关费用调整无依据。最后,提出了土地整治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农村土地整治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18.
城市绿地景观的节约设计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城市绿地景观建设中的非节约现象较为严重,提倡城市绿地景观的节约设计有助于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城市绿地景观节约设计的缘起,并指出现代绿地景观建设中存在的缺乏规划、贪大求洋、盲目跟风、铺张浪费、更新频繁等浪费现象。分析了节约设计的内涵和节约设计的详细方法节约土地、节约材料、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节约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等。最后提出了推广景观节约设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满慧  李飞 《现代农业科技》2009,(22):241-244
排洪水道是城市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设计时应兼顾生态和社会需求。以无锡市基康里排洪渠改造项目为例,从排洪水道的平面设计、断面设计、生态护岸设计以及乡土植物配置等方面,探讨了排洪水道的"近自然"生态设计方法,以期对城市水环境的生态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高艳  李娜 《北京农业》2012,(3):36-37
生态园林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当中的植物配置工作更是决定了生态型园林在能量交换、物质循环等生态作用的实际效果。生态型园林是以植物、建筑、水体和山石为基本要素,充分应用了园林设计理念和生态建设方法,深度结合当前的科学技术与生态学理论,并且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尤其是生态效益作为评价标准的崭新的生态园林绿地系统。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生态型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的积极作用、重要原则、艺术手法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