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徐黾 《农家致富》2005,(1):21-21
江苏省东海县白塔埠镇前营村村民张士良一年种植四茬蔬菜,今年1.3亩的保温大棚,光番茄和黄瓜就卖了1万元,他说:“俺菜地里抱出金娃娃,多亏了村里的蔬菜合作社!”  相似文献   

2.
提起山东省平度市南村镇崖头村,周围四乡八疃都知晓这是一个蔬菜种植专业村。据了角,崖头村有736户,共建有冬暖式蔬菜大棚520个,春暖式大棚30个。近年来,崖头村针对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蔬菜种植,打好规模、品质、特色“三张牌”,蔬菜大棚种植鼓起了崖头村民的钱袋子。2005年,仅大棚蔬菜种植一项,该村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平均每个大棚纯收入在1.5万元以上,全村大棚总收入700多万元,村内三分之二的农户成为蔬菜种植专业户。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坤口村的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橘子、大棚蔬菜、水稻,是闽北新农村发展的典型代表。坤口村大棚蔬菜协会是当地村民自行摸索的一项创新性合作组织,通过对坤口村蔬菜种植过程、蔬菜协会的发展历程、当前状况、发展等方面进行调查,探索新型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临洮县杨家店村通过探索蔬菜产业经营新模式、示范应用新肥料和种植蔬菜新品种,推广蔬菜种植新技术,蔬菜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带动村民发展各类蔬菜大棚106座,发展种植户29户,露地蔬菜和设施蔬菜面积达到20 hm2,户均收入在2万元以上;对全县特色产业发展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阿城市阿什河街东环村(邮编:150300)村民马兴涛,采用“双膜覆盖”和“见缝插针”两项技术种植棚室蔬菜,创造了单产效益翻一番的奇迹。“双膜覆盖”即在苗床上加一层小棚,使地温升高,利于蔬菜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1999,(2)
黄岩宁溪镇前垟村的朱友正今年47岁,自从1989年彻底告别赌场后,就与妻子一起扑在1.5亩的责任田里种植蔬菜,当年就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尝到了甜头。第二年又租了他人1亩多田,并积极参加农函大蔬菜培训班学习科学种菜。他还经常到种菜大王——院桥镇普口村杨从富处“取经”,学习大棚菜栽培技术。学后他就建了两只大棚,蔬菜田年年增加,至今已有7亩多。夫妻俩每天起早摸黑在蔬菜田里搞茄果、瓜豆类等种植,给蔬菜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等忙个不  相似文献   

7.
正河南省社旗县桥头镇姚营村是国家级贫困村,为了摆脱贫穷,当地村民曾发展蔬菜大棚种植。但是由于产品没特色、又是散户经营,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一直上不去。怎样才能让村民辛辛苦苦种植的蔬菜卖个好价钱,这是201 5年被派到姚营村当第一书记的黄鲲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眼下虽是寒冬季节,但是在江苏省射阳县合德镇凤凰村广袤的田野上却是绿意盎然,蔬菜大棚一排连着一排;田野上到处可以看到农民忙碌的身影;在该村现代农业示范园里的一个个蔬菜存放点,搬运工人正忙着将一捆捆扎好的蔬菜搬运上车。这是记者日前在该村采访时看到的情景。该村现有人口3612人,土地面积达6500亩。村会计辅导员刘桂香告诉记者,从上世纪80年代起,该村就有人开始从事专业蔬菜种植,现在,除了外出打工的村民,在家的村民几乎都在从事蔬菜种植或蔬菜销售。目前,  相似文献   

9.
菜事     
北京大兴:建万亩大棚带领农民致富金秋时节,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西黄垡村西生产区,一排排整齐的日光温室、钢架大棚里,西瓜、西红柿、黄瓜、油菜正在等待采摘。村民刘树强高兴地说:“蔬菜大棚成了我们农民致富的‘摇钱树’”。他指着路边正在收菜的商贩说,“您看,如今我们村种瓜种菜出了名,商贩们上门收购,这一季西红柿少说也卖个3000多块钱。”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榆垡镇党委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采取政府补贴的办法,镇村党员干部包村包片,帮助农民兴建日光温室、大棚6450亩,到年底,全镇日光温室、大棚将达到9800多亩。西…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一亩菜园十亩田”,这句话即说明蔬菜种植在群众生活中的重要性,也说明了蔬菜种植的高效益。但是,种植设施蔬菜的大棚是人为创造的一个特殊的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致富了望     
2亩山野菜5万高收益2亩地的大棚,一年收入5万元,辽宁省铁岭县横道河子满族乡武家沟村村民冯兆增种植反季山野菜获得了高收入。冯兆增培育的山野菜有“猫爪子”、“大耳毛”和“蕨菜”等。他种山野菜力求高质量。“猫爪子”每平方米只种400棵,第一茬能产1000公斤,一年能出三四茬,后期的产量虽没第一茬高,  相似文献   

12.
江苏丰县凤城镇周新庄村是2006年度全省生态村之一,也是新农村示范村。该村找到了“富裕乡村”与“生态家园”的结合点,既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农村生态家园的建设。周新庄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村,人多地少,家家都种蔬菜大棚。冬天种植大棚黄瓜是村民的拿手戏,一个大棚种植黄瓜收入近2万元,但开春黄瓜收完后,大棚里再搞点啥?村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村民王得明,大棚黄瓜采收后接着种起黑木耳,一个大棚黑木耳收入就有1万多元。农民高华在大棚黄瓜还没采收时。就提前套种了苦瓜和丝瓜,黄瓜采收后,清翠碧绿的苦瓜和丝瓜又挂满大棚,一大棚苦瓜和丝瓜收入又是1万多元。  相似文献   

13.
在烤烟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黎川县德胜镇黎明村村民纷纷走上种植烤烟致富路。今年,该村种植烤烟面积达1300多亩,成为该县烤烟生产第一村。黎川县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农民走“一村一品”致富之路.全县食用茵、烤烟、果业等80多个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架起了一座座致富的“金桥”。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曲沃县昌镇小吉村的村民吴建斌在该县太子滩高新技术开发园区承包的大棚中不仅给茄子“喝”上了牛奶,而且还“喝”出了品质“喝”出了效益。吴建斌往年在太子滩高新示范园区也是承包这9个大棚种植蔬菜。一开始蔬菜长势都很好,但产量总是上不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开始钻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东海县浦南镇龙浦村农民素有种菜传统。近年来,随着农业先进技术在蔬菜种植上的应用,这个村建有日光温室大棚500多栋,年产备类蔬菜400万公斤,被人们誉为“大棚村”。不建楼房建大棚_三年前,龙浦村菜农付恩建用自己准备建楼房的资金建起日光温室大棚,年收入常某主动登门找赵某协商合作,两人·拍即台。他们一个以土地和劳力折股,一个以资金入股,风险共胆,利益同事。按事先约定的股份分红原则,两人合伙建起一栋大棚,作纯收入近万元。种菜日记天天不忘近年来,“大棚村”里一些有文化,有知识的人都写“种菜日记”。青年农民恃守“大棚村”…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笔者来到河北省饶阳县大尹村镇北流满村采访时,村民张厚正在他的温室大棚内照料着几近成熟的西红柿。张厚说,蔬菜大棚信息化系统使他不再被大棚紧紧束缚,也有休息的时间了。作为特色主导产业,饶阳县蔬菜种植面积达2.8万公顷,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15万公顷,年产各类设施蔬菜200万吨及设施甜瓜、葡萄30万吨,产品远销京津等地,但照料大棚也使种植户们倍感疲惫。蔬菜大棚内空气、土壤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对蔬菜种植影响很大,但人们不能及时准确掌握相关数据。"之前,天热时,怕帘子被风吹下来,把蔬菜闷死;天凉时,又怕大风把帘子吹起,把蔬菜冻死;水浇大了,怕把  相似文献   

17.
宜兴市蔬菜地地力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兴位于太湖之滨.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农副产品丰富,尤以茶叶、板粟、青梅、百合、西瓜、蔬菜等著名。目前农业产业化、农业园区建设势头良好,涌现一批蔬菜生产特色村和一批专业生产基地,呈现出蔬菜生产基地化、设施化和多样化。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3.8万亩,复种面积27.8万亩,其中大棚栽培1.7万亩.年产蔬菜42万吨;瓜豆32万吨,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2万亩。  相似文献   

18.
"1亩地培育4000株番茄苗,产值1.5万元,1个占地2亩的温室大棚年产值将近4万元。"记者来到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朱寨镇蔡小楼村,在村民李超的温室大棚里,他指着培育在穴盘里的番茄苗和记者算了笔账:"这批菜苗预计到大年初十左右开始定植,‘五一’前后就能上市了。"今年33岁的李超高中毕业后到南方打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举办的大棚蔬菜种植培训班,了解到发展高效  相似文献   

19.
郭爱军是江苏省东台市唐洋镇郭沙村村委会主任,2007年8月,他组织12户村民到阜宁县陈集镇钟左村,承包种植了1100亩大棚蔬菜。  相似文献   

20.
广连  徐黾 《今日农村》2006,(7):12-12
连云港市五强示范村--江苏省东海县白塔埠镇前营村不断调整蔬菜种植结构,自2005年从县农业局引进以色列189新品种西红柿,并成功栽培后,通过新品种补贴、担保贷款等方式鼓励村民大胆投入,在此基础上,邀请以色列专家亲临大棚对村民开展技术培训,今年新品种西红柿得以在全村2000亩(1亩=1/15公顷)温室大棚中推广栽植。由于189西红杮具有色泽艳,口感好,果实大小均衡,抗病力强,管理粗放等特点,最高亩产可达1.5万公斤,是常规品种西红杮的2倍。成熟后,即使半个月不采摘也不会出现烂果现象,因而易储藏,耐运输。成熟上市后,“洋柿”的市场批发价每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