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小麦新品种选育的核心是对亲本的遗传改良以及杂交后代的有效选择。为了达到小麦优质、高产、稳产、多抗、早熟的目的,在亲本组配中,注重亲本遗传背景的广泛性和综合性状的优良性.用遗传基础丰富、配合力高、丰产稳产性好、株高适中、抗寒、抗旱、抗倒、抗多种小麦病害、适应范围广的弱冬性品种鲁麦14(烟中1604)为母本.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广大农民对早熟、高产小麦品种的需求,烟台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采用复合杂交,用系谱法选育出集早熟、高产、抗病、优质、抗倒于一体的广适性优良小麦新品系——烟103,亲本组合为鲁麦14号//尉132/87初20。该品系早熟、高产、适应性广,在高、中、低肥水条件下均可种植,是很有发展潜力的小麦新品系。1 特征特性早:该品系极早熟,且熟相美观,植株呈金黄色,一般比目前推广品种鲁麦14号提早抽穗6~9d,早熟一周,可躲过北方广大麦区干热风危害和雨季霉烂损失,为目前极早熟品种之一。丰产:该品系冬性,幼苗半…  相似文献   

3.
泰山 2 1号 (原代号泰山 2 4 1 )是泰安市农科所利用常规杂交方法 ,经系谱逐代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抗病、优质、适应性强等优点 ,分别于 2 0 0 2年 8月、1 1月通过山东省审定和国家审定。杂交组合为 [( 2 6744×泰山 1 0号 ) F1×鲁麦 7号 ]F4×鲁麦 1 8号。1 主要亲本材料的特点2 6744:该亲本来源不清 ,为半冬性 ,苗期生长势强 ,分蘖力强 ,株高 75~ 80 cm,长芒、白壳、白粒、角质 ,粒重 40 g左右 ,穗中小 ,穗粒数 30粒左右 ,成穗率高 ,穗层整齐 ,综合抗病性较强 ,落黄好 ,中早熟。泰山 1 0号 ( 81 45 2 7) :该亲本是…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生理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冠层温度、旗叶光合性状的变化特点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以小麦回交导入系(IL)群体[(鲁麦14×晋麦47)×鲁麦14]BC3F5代的160个株系及其亲本为材料,分析了雨养和灌溉条件下,开花期和灌浆期冠层温度、冠气温差、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等性状的相关性以及不同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结果表明,在两种水分条件下IL群体多数性状表现超双亲,性状变异系数为1.19%~48.30%,性状均值偏向轮回亲本鲁麦14;雨养条件下抗旱亲本晋麦47的冠层温度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比水地品种鲁麦14表现稳定,IL群体的性状稳定性(D值)超过轮回亲本。两种水分条件下,荧光动力学参数之间相关性表现复杂,Fv与Fm、Fo/Fm与Fv/Fm之间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大于0.991。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发育时期的Fv/Fm和灌浆期的冠层温度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可以作为选择抗旱高光效小麦的重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优质高产春小麦品种克丰6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根据生态育种学理论,利用国内外亲本,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选育而成,具有优质、高产等优点。在小麦育种中以克丰6号为亲本,先后育成了15个小麦新品种(系),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本文分析了克丰6号的遗传基础与在小麦育种、生产中的利用,从而探讨了小麦优异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相似文献   

6.
易杰忠 《麦类作物学报》2004,24(1):U007-U007
烟辐188是山东省烟台农科所用烟中22、兴麦7721和鲁麦7号γ2为亲本,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和γ诱变技术相结合,经系统选育而成,1999年由徐州市种子站荐审,200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徐州市于1997年引进示范种植,表现耐肥抗倒,穗大粒多,千粒重高,高产稳产,品质优良,适合准北作为优质强筋二等专用小麦品种栽培。1998年起全市大面积推广应用,并辐射至连云港、宿迁、盐城等地,至2003年种植面积已达250万亩,成为江苏淮北优质强筋专用小麦生产的主体品种。通过5年试验、示范及高产优质栽培研究,总结形成了适合淮北生态条件的高产调优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小麦新品种烟农5158及其亲本旗叶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以小麦新品种烟农5158及其亲本鲁麦14号、烟农15号和烟航选2号为材料,研究烟农5158旗叶生理特性与亲本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烟农5158及其亲本旗叶净光合速率均在开花期达到最大,之后逐渐下降,在生育后期差异显著,烟农5158旗叶净光合速率始终高于其亲本.与亲本相比,烟农5158旗叶中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在生育后期下降缓慢且维持较高水平;烟农5158及其亲本旗叶中的SOD、POD和APX活性均随生育进程推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花后7~28 d,烟农5158旗叶中POD活性显著高于其亲本.烟农5158与其亲本相比具有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生育后期具有较低的MDA含量.烟农5158在生育后期具有叶片衰老缓慢、净光合速率高、抗逆性强的特点,这可能与它开花后旗叶中抗氧化酶活性较高、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和MDA含量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8.
泰山21号(原代号泰山 241)是泰安市农科所利用常规杂交方法,经系谱逐代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抗病、优质、适应性强等优点,分别于2002年8月、11月通过山东省审定和国家审定.杂交组合为[(26744×泰山10号)F1×鲁麦7号]F4×鲁麦18号.  相似文献   

9.
水稻稳定优势性状利用和资源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杏松 《中国稻米》2001,7(2):12-13
水稻常规育种中应用综合性状优良的主体亲本与遗传差异大的亲本杂交 ,经选择的稳定后代 ,因基因互作、质核差异等因素的存在 ,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正如我国著名水稻育种家杨守仁教授指出的 :水稻常规育种中也时常能看到某些稳定的优势性状(《水稻高产栽培及高产育种论丛》农业出版社 ,1990)。笔者在晚粳、糯稻育种中利用形态、生理、生态等遗传差异大、综合性状好、优缺点互补的亲本杂交 ,选育出了多个高产新品种 (系 )和超亲的优良中间材料。经多年实践和观察 ,在晚粳、糯稻的亲本选配和运用中 ,归结为以下几种有效方式 :1.形态互补株…  相似文献   

10.
从鲁麦14号的育成论小麦种质资源改良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鲁麦14号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黄淮冬麦区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之一,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本文以鲁麦14号的成功选育为例,论述了种质资源遗传信息的捕捉、关键遗传资源的发现及创新策略在品种改良中的重要性,并对小麦遗传育种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小麦有芒品种鲁麦21和无芒品种济南17对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Ha)平度群体侵染的反应差异,于2014-2015年小麦生长季开展田间小区试验。通过小区定期取样、土壤中线虫分离和根组织中线虫染色后镜检,测定2个小麦品种上Ha不同虫态群体密度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鲁麦21与济南17的Ha 2龄幼虫的土壤孵出量和根系侵入量基本无差异。济南17上Ha 3龄幼虫和4龄幼虫的发生量较多,分别是鲁麦21的1.6倍和1.5倍。济南17上Ha的白色雌虫发生量明显较少,低于鲁麦21的1/3。济南17上Ha的繁殖系数(P_f/P_i)为0.6,仅为鲁麦21的1/3。依据繁殖系数评价,济南17抗病,鲁麦21感病。推测济南17既不抑制孵化,也不抑制发育,其抗性属抗繁殖(抗雌虫形成)类型。  相似文献   

12.
超高产小麦生育后期旗叶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明确超高产小麦品种的生理特性及其与普通小麦品种的差异,研究了三个具有超级小麦产量潜力的新品种(系)(以下称超高产小麦品种)鲁原301、潍麦8号和山农62G在生育后期旗叶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鲁麦14相比,三个超高产小麦品种(系)的旗叶都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高,衰老延缓,各个时期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也比鲁麦14高.这表明超高产小麦品种对光能的利用能力高,有效光合时间和光合持续期延长,积累的有机物质增多.  相似文献   

13.
为给耐热性小麦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依据,以黄淮北片小麦全身落黄型品种邯6172和邯麦13及灰白落黄型品种石4185和早衰落黄型品种鲁麦14为供试材料,研究了灌浆期热胁迫对小麦植株含水量、干物质转运量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并通过千粒重热感指数评价了不同类型品种的耐热性。结果表明,高温加快了小麦叶片黄化衰老,不同品种衰老快慢不同,邯6172和邯麦13的旗叶、倒2叶、倒3叶分别于热胁迫后19、16、10d开始黄化,叶片黄化速度慢,分别比鲁麦14、石4185晚3~6d。热胁迫使穗、茎、叶含水量下降,不同品种下降速率不同,灌浆后期差异更为显著,其中花后31d鲁麦14、石4185、邯6172和邯麦13穗部含水量分别比对照下降28.7%、30.3%、12.1%和17.4%,叶片含水量分别下降53.8%、44.4%、18.7%和21.5%;鲁麦14、石4185茎秆含水量始终低于邯6172和邯麦13,失水失绿早。热胁迫下全身落黄小麦叶片衰老速度慢,绿叶数目、绿叶面积均较高,穗茎叶含水量相对较高,充分延缓了叶片等光合器官的衰老,保证了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和籽粒灌浆速率下降幅度较小,千粒重降低不明显,产量和千粒重热感指数小于1,耐热性好。  相似文献   

14.
昆明市马铃薯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选育出适合于昆明地区多样性生态环境和栽培方式的马铃薯优良品种,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薯类中心采用了目前在云南较适宜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与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的亲本材料进行杂交,通过几年对杂交后代的选育,选出11个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优良品系。以‘合作88’为对照,对11个马铃薯品系进行生物学特性、抗耐病性、丰产性、商品性等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品系‘06-237’、‘05-342’、‘05-353’在出苗、植株长势、抗耐病、经济性状等方面综合评价表现均较好,下一步可在昆明地区进行多点的生产试验或小面积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5.
灌水对冬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为研究水分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选择鲁麦22和烟农15两个品种,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设置了“越冬水+拔节水+挑旗水”(处理A)、“越冬水+拔节水+挑旗水+灌浆水”(处理B)和“越冬水+拔节水+挑旗水+麦黄水”(处理C)三种灌水处理,研充不同处理下的冬小麦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灌水处理对两个冬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趋势一致。浇灌浆水的(处理B)对两品种的籽粒容重、出粉率、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和粉质仪指标均无明显影响,但浇麦黄水(处理C)后两品种籽粒的容重、出粉率、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均显著降低,粉质仪指标也显著变劣;(2)不同灌水处理对两个冬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不同:鲁麦22的粒重和籽粒产量均以处理B最高,处理A次之,处理C最低;烟农15粒重和籽粒产量表现为处理A与处理B无显著差异,处理C则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小麦茎基腐病是由镰刀菌属多种真菌引起的一种世界性重要病害,严重影响小麦品质与产量。近些年来,该病害频繁发生,对粮食可持续生产和人畜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小麦茎基腐病抗性鉴定的接种方法及评价体系比较混乱,严重制约其抗性遗传育种与抗病机理研究的快速发展。本文从苗期与成株期抗性鉴定两个方面,对该病害抗性鉴定常用的接种方法、培养条件及抗性评价体系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指出苗期抗性鉴定宜采用孢子液浸泡法和天然培养基接种法,以茎基腐病症状分级为指标进行抗性评价;成株期抗性鉴定宜采用天然培养基接种法,以病蘖率结合茎秆症状严重程度作为评价指标比较合适。最后,为建立高效统一的茎基腐病抗性鉴定方法,提出了增强苗期抗性鉴定标准化、注重成株期抗性鉴定研究的建议,以期为小麦茎基腐病抗性的准确鉴定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超高产小麦品种冠层结构时产量的影响,以鲁原301、潍麦8号和山农62G三个超高产小麦新品种(系)和对照品种鲁麦14为材料,采用"大田切片法"研究其在生育后期的冠层结构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与鲁麦14相比,三个超高产小麦品种(系)在生育后期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都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而且各品种下层的叶面积指数、群体的透光率和光能利用率明显高于鲁麦14;鲁原301、潍麦8号和山农62G品种的产量分别比鲁麦14提高8.6%、17.0 %、16.7%,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超高产小麦具有较合理的群体结构,有利于叶片对光能的吸收、保持群体中下部叶片较高的光合能力、积累更多的有机物质,最终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8.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危害我国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利用黄淮大豆产区的SMV优势株系SC3和SC7对选育的394份大豆高世代新品系进行抗病性评价并分析其抗性来源。结果表明:对SC3株系表现高抗的品系有120份,占试验品系总数的30.46%;高抗SC7株系的品系有80份,占20.30%;对SC3和SC7株系都表现高抗的品系有64份,占鉴定品系数的16.24%。如大豆新品系H20443、H21660、H22501、Y50574和Y52933等通过审定后用于大田的生产将对SMV的流行起到控制作用。对选育的大豆新品系进行抗性来源分析可以发现,RT(抗病型)×RT组合获得抗病型后代品系的概率最高,其后依次为RT×IT(中间型)RT×ST(感病型)IT×RTIT×ITST×RTST×IT,后代品系出现抗病型概率最低的组合是ST×ST。这些结果可为大豆新品系的选育和抗病育种亲本的组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引进12个日本常规水稻品种,在郯城县稻麦原种场试验田种植,观测其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米质、抗性的表现,并实测产量。结果表明:所有品种熟期偏早,米质较优,抗性较强,但产量偏低,是较好的优质抗病亲本材料,可利用其优良特性,改良当地水稻品种,选育出高产、稳产、优质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