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沉水樟高龄植株扦插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沉水樟高龄植株 (16年生 )的插穗基部处理方式、生根促进剂、ABT生根粉处理效果、扦插基质等方面作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沉水樟的插穗基部以双削处理的成活率高 ;1%H2 O2 、0 0 5 %KMnO4 、5 0× 10 -6IAA、5 0× 10 -6NAA处理插穗 ,均有利于促进沉水樟的生根成活 ,其中 1%H2 O2 处理效果最好 ;4种ABT的 8种处理沉水樟插穗 ,以 15 0× 10 -6ABT1#效果最好 ;利用河沙和蛭石两种插壤 ,河沙的扦插成活率明显高于蛭石  相似文献   

2.
以1年生沉水樟砧木和当年生或1~2年生的沉水樟穗条为材料,通过不同的激素处理、不同的嫁接方式和不同的嫁接处理的方式,分析了不同的嫁接方式对沉水樟的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激素处理、不同的嫁接方式和不同的嫁接处理的对照组与试验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或极显著性差异,其中不同的激素处理的处理组5(1.5×10-6 2,4-D+0.4×10-6 IAA)、劈接法和沙藏处理的沉水樟嫁接成活率分别达到80.33%、69.67%和87.66%。  相似文献   

3.
对樟科Lauraceae 3个属的代表性树种的种子休眠与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采集的樟树Cinnamoumcamphora (linn.)Presl、檫树Sassafras Tzumu(Hemsl.)Hemsl和闽楠Phoebe bournei(Hemse.)Yang的种子胚形态发育正常,除檫树种子外,樟树和闽楠种子的离体胚能正常萌发,在黑暗条件下,3个树种的完整种子于15-35℃温度范围内,无论恒温和变温均不能萌发,闽楠种子仅在光照下30、35℃恒温和30℃日/20℃夜变温中较窄的温度范围内能萌发,但发芽迟缓、过程长、萌发率低;3个树种的种子均具生理休眠特性,种皮透气性差和存在发芽抑制物质是樟树种子休眠的原因,低温(5℃)层积80 d,不能完全解除休眠,在30℃日/20℃夜最适变温条件下.并给予适当光照,萌发率仅为41.00%;采用0.5%KNO3+0.10%GA3溶液浸种2 h后低温层积80 d,在光照条件下,萌发率可提高到74.00%;胚存在发芽抑制物质和种皮透气性差是引起檫树种子休眠的最初原因,经低温层积后,种皮防碍抑制物质向外渗透是种子不能完全解除休眠的关键因素,低温层积240 d,在25℃日/15℃夜最适温度下,光暗中的萌发率仅为59.00%-54.00%.而采用4%H2O2+0.10%GA3溶液浸种后低温层积.萌发率可高达87.00%;种皮透气性差,发芽要求特殊的温度和一定的光照是闽楠种子休眠的原因,低温层积60 d,在光照条件下,20、25℃恒温和30℃日/15℃夜变温适宜温度中,萌发率能达77.33%-85.33%.  相似文献   

4.
以10个种源美国红枫为研究对象,选取2年生苗的当年生休眠茎段为试材,研究不同温度梯度胁迫处理(0℃、-10℃、-20℃、-30℃、-40℃)茎段电解质渗出率和相对电导率,以Logistic曲线拟合方程求得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比较不同种源美国红枫LT50差异。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美国红枫相对电导率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增加;10个种源美国红枫抗寒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4~#1~#7~#6~#10~#9~#5~#3~#2~#8~#;美国红枫具有随树龄的增加抗寒能力逐步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给无花果抗寒能力的评价与抗寒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以我国北方地区引种的14个无花果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低温(0~-20℃)处理对其1年生枝条进行了胁迫试验,并对其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和MDA含量进行了测定,还根据相对电导率和对应的低温温度,依据logistic方程,建立了回归模型,对14个无花果品种的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依据半致死温度来评价,布兰瑞克、ALMA等品种的抗寒性均较强,-5~-10℃的低温会严重影响参试的大部分品种的生存和生长发育;其SOD和可溶性糖在-10℃时的测定值是反映无花果抵抗和适应低温能力的一个临界值,而可溶性蛋白和POD的临界值是在处理温度为-5℃时的测定值。部分品种的综合抗寒能力的评价结果与其半致死温度的测定结果存在差异,但新早黄、ALMA、金傲芬和紫蕾等品种均具备较好的抗寒潜力。  相似文献   

6.
沉水樟体外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沉水樟幼嫩茎段为材料,对其体外植株高效再生系统进行了研究。在对比激素种类和激素浓度组合对沉水樟茎段芽诱导和根诱导影响的基础上,筛选出了其茎段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0 2IBA+5BA,根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0 3IAA。芽诱导率最高可达到86 7%。该研究结果为沉水樟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操作、新品种培育及其工厂化育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植株在低温胁迫下细胞质膜透性的变化,将其成年植株的离体根、茎、叶置于不同的低温(10、5、0、-5℃)条件下处理1、4、8、18、24 h,室温(25℃)放置相同时间的为对照,测定分析电解质渗出率。结果表明:在相同处理条件下,牛角瓜植株根、茎、叶3种器官的细胞质膜透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所试验的胁迫温度电解质渗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时间处理、温度处理以及两者间的交互作用,对牛角瓜的根、茎、叶3个植株部位的电解质渗出率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处理温度低于5℃时,电解质渗出率均急剧上升至差异显著水平;-5℃处理超过4 h,电解质渗出率基本达到90%以上,接近饱和状态,持续低温处理对其影响不大;在相同处理条件下,牛角瓜根的电解质渗出率比茎、叶的大,其抗寒性相对较差;初步判断牛角瓜植株对低温耐受的敏感温度临界值为5℃。  相似文献   

8.
本特草在低温胁迫下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草坪草本特草离体叶片为材料,设置3种低温处理:2℃,冷冻2d;2℃,冷冻2d后在-9℃下冷冻1d;-9℃直接冷冻1d;并以鲜样(田间直接取样)为对照,然后测定保护酶SOD、POD的活性、叶片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SOD、POD活性下降,叶片伤害率增大。各处理问差异显著(P〈0.05)。(2)在相同冷冻温度下,预先2℃低温锻炼的叶片,其SOD、POD活性明显比未经锻炼直接冷冻的高。低温抗寒锻炼能有效增强本特草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9.
对浙江建德、遂昌、苍南三种源地的水团花一年生播种苗的抗寒性进行比较研究,测定其在4、0、-4、-8和-12℃5个温度梯度处理下离体叶片的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并结合Logistic曲线方程计算植株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随着温度降低,3种源地植株叶片的细胞膜透性均有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低温半致死温度为:建德-3.49℃、遂昌-2.4℃、苍南-2.23℃;3种源地水团花的抗寒顺序依次为:建德遂昌苍南。  相似文献   

10.
立体绿化花卉优良品种栽培选择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9个立体绿化花卉品种栽培选择试验结果表明:扶芳藤[Euonymusfortunei(Turcz.)Hand. Mazz.]、常春藤[Hederanepalensisvar.sinesis(Tobl.)Rehd]、络石[Trachelospermumjasminoides(Lindl.)Lem.]、假连翘(DurantarepensLinn.)、爬山虎[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Sieb.etZucc.Planch.]、迎春花(JasminumnudiflorumLindl.)等6个品种生长最佳。这6个品种在可控温培养箱中,在高温湿润时能耐45℃,在高温干旱时能耐40℃的高温,时间长达30d左右;低温在-9℃时茎尖有轻度冻害。在实栽地(上午10时左右),温度达60℃时未见有灼伤出现;低温达-10~-11℃时仍然能生存。同时,它们的耐土壤瘠薄能力强,适应pH值幅度大(0 5~0 8)。利用组织培养和全光照喷雾扦插等方法育苗,均可获得很高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低温伤害是北方核桃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评价和筛选抗冻核桃品种对于核桃生产的防冻减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测定优选的赞核1号、赞核2号、抗冻的辽宁1号和不抗冻的清香4个核桃品种(系),对比1 a生枝条在0℃、-10℃、-20℃和-30℃低温处理下抗寒性指标,明确指标的变化规律和优选品种的抗寒性能。研究发现:赞核1号、赞核2号和辽宁1号随温度降低,SOD和POD活性呈现相似的升-降-升的变化趋势,并与清香变化相反;CAT活性随温度下降而升高,并与清香变化相反;而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温度变化则呈现出同清香相同的变化趋势。赞核1号和赞核2号的各项指标介于辽宁1号和清香之间,变化趋势和数值更接近于抗寒性较强的辽宁1号,表现出良好的抗寒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以PKM1辣木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温度(5、10、15℃和25℃)及不同低温处理时间对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25℃常温条件下辣木种子发芽率为74%,出苗率达73%,15℃、10℃和5℃低温条件下发芽率仅分别为3%、2%、0,5~15℃出苗率为0;在低温胁迫不同时间条件下,5℃4 d、8 d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35%、20%,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出苗率、苗高、胚根长、胚根鲜重和总鲜重越低。  相似文献   

13.
不同催芽方法对文冠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冠果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低温(-18℃)雪藏90d、低温(0℃-5℃)沙藏90d和热水浸种(始温80℃)120h三种方法处理种子,然后在15℃-25℃条件下增温催芽10d,在25℃沙床上进行发芽观测,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分别为79%、77%和39%,差异极其显著。以低温雪藏处理的发芽效果最好,低温沙藏次之,热水浸种效果最差、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14.
低温胁迫下暖季型草坪草质膜透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狗牙根、中华结缕草、假俭草、百喜草4个草种为试验材料,用电导率测定其分别在5℃、0℃、-5℃、-10℃不同低温下12h、24h、36h、48h的电解质外渗率的变化,并对4个草种抗寒过程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各草种叶片电解质的外渗率呈S型曲线增加。中华结缕草电解质透出率变化缓慢,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假俭草抗寒性最弱。4种试材抗寒强弱顺序为:中华结缕草>狗牙根>百喜草>假俭草。  相似文献   

15.
人工低温胁迫下腰果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选育腰果抗寒优良品种提供依据,以腰果FL30叶片为材料,进行人工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5个抗寒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延长,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先逐渐升高后趋于稳定,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呈现持续上升的变化规律;胁迫温度越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越高;温度低于16℃,即对腰果产生较严重伤害,且温度越低伤害程度越严重;经4℃低温胁迫4 d,可大大提高腰果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沉水樟不同时间、不同生根粉(ABT1#、ABT6#)及浓度处理、不同类型插穗3种方法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对沉水樟插穗的生根率、生根数、根长存在显著差异,以3月份选择绿枝插穗经浓度为1 000×10-6ABT6#的生根粉处理后扦插效果最佳,生根率达到86%,平均生根数4.3条,平均根长6.77 cm。  相似文献   

17.
以速生耐盐碱白榆58为试材,对中、上部成熟枝条进行低温处理,用相对电导率曲线配以Logistic方程,利用拐点温度估测计算组织的半致死温度,评价其抗寒温度,并通过测定水分饱和亏、榆苗恢复生长试验等指标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榆树品种耐寒能力在-25℃以上,抗寒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8.
悬铃木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范国强  黎明  贺窑青  蒋建平 《林业科学》2004,40(3):71-74,i001
以叶片为材料 ,研究了悬铃木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及其植株再生。结果表明 ,悬铃木幼苗叶片在WPM 0 1mg·L- 1 IBA 5 0mg·L- 1 BA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 10 0 %和 89 1% ;2 5℃的温度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在WPM 0 5mg·L- 1 BA培养基上进行体细胞胚胎发生 ;黑暗低温处理 (10℃ ) 3d不但可以促进体细胞胚胎的发生过程 ,而且可以提高其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9.
为掌握北京地区引种栽培大果榉的抗寒特性,以垂枝榆为对照,6年生大果榉为试材,选取其一年生休眠枝条分别在5℃(CK)、-10℃、-15℃、-20℃、-25℃、-30℃和-35℃下进行低温处理,测定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应用Logistic方程拟合半致死温度(LT_(50));并测定其枝条的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的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枝条恢复生长后的萌芽率,研究低温胁迫下大果榉休眠枝条的抗寒性。结果表明:随温度降低,相对电导率整体呈上升趋势;MDA、可溶性糖的含量以及POD和CAT酶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恢复生长率鉴定植物抗寒能力的方法易受到植物扦插成活难易程度的影响;相关性最高的抗寒指标是相对电导率,其次是MDA和可溶性糖。大果榉和垂枝榆的LT_(50)分别为-33.11℃和-29.83℃,大果榉的抗寒性高于垂枝榆。  相似文献   

20.
薄壳1号仁用杏,具有抗寒、耐旱、适应性强的特点,可安全度过-30℃低温。适合高寒地区≥10℃年有效积温2 300~2 700℃区域中的多种类型土质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