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村第一步改革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要使农村商品经济真正发展起来,必须进一步改革农村经济运行机制,发展合作经济,开辟自我积累、增加投入的新门路,开拓农村商品市场。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部农村特色农业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万忠 《水土保持学报》2005,19(6):145-147,152
从区域优势、商品经济、市场需求和服务体系4个方面。探讨了我国西部农村的特色农业发展。认为:(1)区域优势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特色农产品在产量、尤其在品质上与其他地区相比,需具有明显的优势;(2)商品经济是发展特色农业的根本,特色农产品应该是绿色产品,且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效益。以及与市场容量相适宜的规模;(3)市场需求是发展特色农业的关键,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业,改变人们的消费形式来扩展和创造市场需求。树立市场风险意识,加强对市场风险的分析判断来避免市场风险。建立产业化组织与农民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探索农业生产风险的商业保险机制,完善农产品价格保护和价格补贴制度,建立农产品风险基金制度来抵御市场风险;(4)服务体系是发展特色农业的重点。建立市场化的农村社会化服务新体系,包括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系列化服务,尤其是要加强技术服务、信息服务和销售服务。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已由单纯的农业,转变到包括农,林、牧、副、渔业,农村工业、农村商业以及经济信息、金融信贷等多样化的农村经济结构。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小集镇已成为农副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集散地,是沟通城乡联系、促进城乡结合的桥梁和纽带。小集镇的发展在多层次的经济区域中,形成了多层次的集镇群体结构,它对于改善生产力布局、调节城乡人口分布、  相似文献   

4.
《当代生态农业》1992,(3):35-44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扶沟县委、县政府领导本县农村干部和群众,从当地资源与经济的实际状况出发,对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劳动、分配、耕作、结构、经营管理方式方法的改革是成功的,取得经济效果是显著的。逐步形成田、菌、牧、工、商的协调发展,实现了资源利用率与光合效率;自然生长率与劳动效率,自然增值与价值增值的并重有序增长,使扶沟县的农村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深刻变化。正在有力地推动着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温饱生活向小康生活过渡。扶沟县脱贫致富的巨变,为建设有中国特点的集约生态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它不仅是河南省农业战线十面红旗之一,而且是豫东平原农村经济走向协调、稳定、持续发展的典范。它的基本经验及其固有的发展趋向,不仅具有生态农业开发理论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指导开拓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经济腾飞,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开发市场经济.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开发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经济,以治理促开发,把小流域作为经济开发区,以开发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已成为时代的潮流.  相似文献   

6.
《当代生态农业》2009,(3):44-56
自然力生态系统理论,不仅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系统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而且是指导农业生产有序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由于我们对它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在农业生产实践的活动中,干了不少违反生态系统平衡的错事,造成短期难以弥补的损失。为了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发展农村的大好形势,促进农村商品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建设一个生物群体与环境条件相互适应的平衡生态系统,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头等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山区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户,作为社会与经济功能合一的基本单元,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面对市场挑战,他们根据自身的技能优势,进行开发性生产,推动了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高收入的农户脱颖而出,已由传统的自然经济向现代的商品经济过渡.但是,另一些低收入的农户,仍处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困境中.这种不平衡,反映了在经济初步发展的情况下农户内部的经济分化.这种分化,现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阻碍共同富裕的严重问题.在此情况下,仅研究经济运行的最终结果,诸如总产值、总收入、人均纯收入等,显然不能解决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新问题.事实上,形成  相似文献   

8.
霍修顺  吴建海 《山地研究》1989,7(4):219-224
本文分析了青海省贫困山区的现状、特点和原因,提出了尽快使贫困山区群众解决温饱,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根本途径,就是立足青海实际,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科学技术为核心,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把脱贫致富建立在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固原生态经济结构实验基地具有一些特色:符合农民的愿望,注重经济效益,治穷致富;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寓防护于生产;在调整农业结构的过程中,开始了由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县政府、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之间密切合作,团结战斗,使这项综合实验获得丰硕成果。从这个试验中得到不少启示:第一,搞黄土高原水土保持试验必须是大型的,搞大型综合科学试验,必须有政府出面,加强具体领导;第二,农业科学实验要同发展社会主义农村商品经济相结合;第三,开发大西北,水土保持工作应加速进行,水土保持科学实验更应走在前头。为开发大西北服务,正是今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的历史使命,具有极其伟大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实现产品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对策孔四新(河南省济源市水土保持研究所,454650)有关水土保持商品经济基地建设、水土保持产业化等问题,近年来,在我国水土保持界展开了广泛的探讨。总的发展势头是好的,但有徘徊的趋向,各地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土保持》1993,(1):38-40
<正> 1988年以来,我县在改革水利水保管理体制中,通过转变部门职能,相继组建了集管理、服务、经营于一身的农田建设、人畜饮水、水利灌溉三个经济实体性专业服务中心,开展了相应的一体化服务,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一、改革管理体制,组建专业服务体系 隰县地处晋西吕梁山南端,属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地下矿藏贫乏,工业基础薄弱,是个贫困县。1988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在实施脱贫致富综合改革过程  相似文献   

12.
商品经济社会成本在企业竞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校中成本会计教学也深受各界关注,但传统成本会计教学由于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的束缚,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迫切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多媒体教学大势所趋。本文就成本会计教学的传统弊病及开展多媒体教学的设想,浅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农村能源建设在农业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揭示农村能源建设在农业持续发展中地位和作用,本从农村能源建设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出发,论述了农村能源建设对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经济社会及自然资源的作用效果和机制,以典型实型实例分析了农村能源建设与家业持续发展的整体协调性关系,说明了农村能源建设对农业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其二效益的一致性,反映了农村能源建设是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改革后,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地联产承包,让农民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大量农民从农业中解放出来,实现了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就业,增加了农村家庭收入,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因此摆脱了贫困。但是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无序性和盲目性,也导致产生一些新层次的问题:城市交通涌堵和社会安全管理问题,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及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中游四大片水土流失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人民生活贫困,经济不发达,严重地制约了该地区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腾飞。经过10年综合治理,狠抓农田基本建设和种树种草,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商品经济,治理成效十分显,水土保持效益及经济效益明显,群众生活水平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广西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现状出发,客观、具体地分析了广西开展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重大意义,总结了广西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广西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把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阶段吕茂田(山西省忻州地区行署,忻州市034000)在1992年山西省第四次小流域治理工作会议上,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同志高瞻远瞩,提出要把小流域治理引向商品经济大道。钱副主席的指示,为新形势下加快小流域开发...  相似文献   

18.
对农村信息化的意义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提出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注重实效综合治理发展区域商品经济于恩平(山东省平邑县水土保持局,273300)平邑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全县辖26个乡镇,1057个行政村,94万人。总面积1825km2,其中山区丘陵占85%。据1984年调查统计,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553km2,占...  相似文献   

20.
李占魁 《山地研究》1989,7(4):207-211
山区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商品经济意识薄弱,还处于贫困状态。山区土地资源丰富,但耕地少,土质差,粮食不能自给。山区农业分带明显,开发时应分别对待。在山区首先要搞好教育,完善联产承包制,建立横向联合经济,调整、整顿乡镇企业,以促进山区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