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青杨天牛是我区森林植物检疫对象之一,为害多种杨树的嫩枝和幼树树干,在我区普遍发生,有些地区危害十分严重。青杨天牛幼虫蛀入木质部为害,在髓心处蛀成坑道,被害处形成纺锤形虫瘿,易使枝梢干枯、风折,造成树冠畸形,秃头或形成“小老树”,影响造林质量。由于青杨天牛幼虫在幼干和枝条内部为害,给防治工作造成困难,致使青杨天牛逐渐扩散,为害越来越严重。山东省于1975年,在青杨天牛幼虫体上发现了天敌——肿腿蜂。近年来,河北、山西等省及我区土默特左旗等地已引进并进行了较大面积的中间试验。通过观察研究认为:肿腿蜂钻蛀性强,对青杨天牛寄生率较高,可在室内大量繁殖,繁蜂工  相似文献   

2.
青杨天牛又名青杨楔天牛、杨枝天牛,山杨天牛。主要危害杨柳科植物。被害后的杨树枝梢干枯或遭风折,造成树干畸形,呈秃头状,影响成材,致使形成小老树或幼树成片死亡,影响绿化进度。  相似文献   

3.
青杨天牛,属鞘翘目,天牛科,别名山杨天牛,山杨小天牛。系植食性、单食性害虫,其幼虫主要为害杨树。尤以青杨、加杨、毛白杨被害最重。其幼虫惯于蛀食直径1.5—2.0厘米的二年生干梢或枝子干,被害处形成一个明显的瘤状虫瘿,虫瘿上有一块倒马蹄形枯死的树皮伤疤。幼虫在木质部和髓部内蛀食成隧洞形虫道,使被害枝干组织破坏,逐渐枯干。被害严重的树冠畸形,树势衰退,生长迟缓,而幼树被害后,干梢枯干或因害风折形成平头小老树,损害极大。  相似文献   

4.
青杨楔天牛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对不同杨树品种间的抗性、不同林分的被害情况以及青杨楔天牛Saperda populnea的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杨树品种间的被害率存在明显差异,小黑杨、银中杨和小叶杨被害率较低,在青杨楔天牛幼虫期采用40%氧化乐果乳油、36%虫杀星乳油涂干或36%虫杀星点涂虫瘿,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7.15%,47.32%和87.53%。利用吡虫啉、乙酰甲胺磷原粉和大力士10倍液涂抹2 a生杨树主干,其幼虫死亡率分别为84.59%,78.52%和77.82%。  相似文献   

5.
1新疆杨树天牛及其危害 新疆危害杨树的天牛种类有黄斑星天牛、青杨天牛、山杨楔天牛等,上述三种天牛均为自治区补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由于各地自然、地理差异不同,发生的天牛种类不同,其中危害主干类有黄斑星天牛、山杨楔天牛。危害枝梢的有青杨天牛。天牛均以幼虫蛀孔隐藏在树皮下和木质部进行危害。卵孵化后,初孵幼虫首先取食卵槽边缘的腐烂变黑的韧皮部及形成层,逐步向干、枝横向取食木质部表层,三龄以后逐渐蛀入木质部内,钻蛀成S形U形等不规则的坑道。  相似文献   

6.
利用16%虫线清乳油1:500于幼虫期防治青杨楔天牛,施药后第10天、15天、20天幼虫死亡分别达到87.2%、97.4%和100.0%。  相似文献   

7.
梁立军  马进  张广军 《沙棘》2006,19(2):4-6
对永寿县沙棘良种选育基地试验区人工沙棘林单株树高、30cm处直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1)沙棘30cm处直径和树高的速生期一般都出现在第2~5龄,连年生长量高峰期出现在第3~4龄之间,平均生长量的最大值出现在第4~5龄之间,以上两种生长量总的发展趋势都是先增加,达到生长高峰后,逐年降低。2)分别对沙棘树高、30cm处直径与树龄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沙棘树高、30cm处直径的生长模型,树高与年龄呈二次函数关系;30cm处直径与年龄呈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8.
青杨楔天牛[Saperda populnea(Li nnaeus)]是我国重要检疫害虫。近些年来在内蒙古东西部地区为害猖獗,造成大面积杨树干枯死亡。作者经多年定位观察,搞清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为了进一步了解其生态特性,为综合防治、虫情测报提供理论依据,于1988年又对该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该虫在内蒙古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的虫瘿中越冬;越冬老熟幼虫在林间服从奈曼A型分布,以对角线为最适抽样法。依据Iwao的统计方法,利用公式:N=1╱(D~2)((a 1)╱X β-1)可列出不同虫口密度下抽样理论数。青杨楔天牛又名青杨天牛、山杨天牛、杨树枝天牛。隶属鞘翘目,叶甲总科,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楔天牛属。在国内分布广泛,为害杨柳科植物。据统计该虫在内蒙古发生面积40余万亩(呼和浩特市29400亩,赤峰市302600亩)。形成大面积“小老树”和枯死树,严重影响成林成材和防护效益。笔者在赤峰市和呼和浩特市经多年的定位系统观察,摸清了该虫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并对其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9.
青杨天牛是杨树幼树的危险性害虫。以幼虫为害杨树苗木、幼树和大树枝条,先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蛀食,后蛀入木质部,阻碍养分的正常运输,被害处形成纺锤形虫瘿,易造成枝条干枯和风折,幼树树干畸形、树冠秃头状,严重影响树体发育及成材,甚至整株死亡。  相似文献   

10.
(3) 青杨楔天牛Saperda populnea(Linnaeus)[鞘翅目,天牛科] 别名:青杨天牛;山杨天牛;青杨枝天牛。形态成虫体较小而窄,长形,基底黑色;全身被淡黄色绒毛,混杂黑灰色长竖毛。头被浓密黄色绒毛;雄虫触角约与体等长,雌虫约为体长5/6;柄、梗两节约为黑色,第3节长第于4节,第3节起雄虫各节前半部为黑色,后半部被银灰色绒毛,雌虫各节前1/3为黑色,后2/3被银灰色绒毛。前胸背板近于圆柱形,长、宽约相等,密布粗刻点,背板中区  相似文献   

11.
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 L.)是世界性大害虫,在我国特别是长江以北绝大多数省区普遍分布,为害多种杨树2—3年生植株的枝、干,大发生时满树虫瘿,造成枝梢枯萎或树干畸形,使大片杨树变为“小老树”,甚至死亡。以往采用剪枝,喷化学农药等防治措施,效果不够理想,且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导致某些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12.
临夏85杨光合干物质生产量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当地青杨作对照,对临夏85杨光合速率、枝干承载叶面积及年干物质生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临夏85杨年平均光合速率较青杨低20%,5~7月差异较大,8~10月差异不明显。(2)杨树枝干横断面积与其承载叶面积呈线性相关。临夏85杨承载叶面积随枝干粗度的增大而增长的趋势远强于青杨,直径为6cm的枝干,其叶面积是青杨的1.336倍;同粗度枝干承载叶面积的最大比值为1.3867。(3)叶片年生产干物质量,临夏85杨为0.8244kg/m^2,青杨为0.9945kg/m^2,直径为6cm的枝干,年生产的干物质量,临夏85杨较青杨提高11.1%。叶面积的剧增是临夏85杨生长量高于青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调查区的文学调查、资料收集、标准地各测树因子的计算,并用“林分解析法”研究杉木林分生长过程结果表明:27—34年生的杉木林分平均直径在171.6—22.3cm,平均高20.9—23.7m,每公顷蓄积量300.9—754.9m~3,在8-26年,不同龄阶胸径的年平均生长量每年1cm以上。在6—18年,不同龄阶胸径连年生长量每年1cm以上,最高达1.59cm;不同龄阶树高连年生长量每年在1m以上,最高达1.22m.胸径和树高速生期始于第6年,高峰期在第10年。林分生长量在24年才开始下降,速生期较长,可作为杉木大径材培育基地。  相似文献   

14.
对33年生马尾松人工纯林进行树干解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树高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年,平均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15年,第一次间伐年龄应在15年左右,20-25年时,树高连年生长量急剧下降,第二次间伐年龄可适当提前到22年;直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10年,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在20-25年时相交;材积连年生长量在30年生时达到最大值,数量成熟年龄大约在55年生左右;33年生马尾松人工林整个生长发育可划分3个时期:第一时期0-10年生为幼林期;第二时期10-20年生为速生期;第三时期20-33年生为壮龄期。马尾松+火力楠和马尾松+杉木两个混交类型混交效果较好,目的树种马尾松平均树高分别达到3.74 m和3.73 m,平均胸径分别达到4.01 cm和3.89 cm,树高分别比对照纯林提高12%和11.7%,胸径分别比纯林提高17.5%和11.5%。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修剪方式对油松嫁接红松后母株侧枝修剪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修剪方式对嫁接幼树生长量有明显的影响,除嫁接后第1年差异较小外,随着树龄的增长,适度修枝后嫁接幼树的树高和直径连年生长量显著高于未修剪和全部修剪;适度修剪可比未修剪的树高和直径5 a定期生长量分别提高63%和56%,比全部修剪的树高和直径5 a定期生长量分别提高122%和97.5%。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排除天牛为害所造成的风折和死亡缺蔸等损失,报道桑天牛,云斑天牛为害三类不同年龄的杨树所引起的单项立木材积年生长量损失,结果表明,1-2年生杨树每株受一头桑天牛幼虫为害,平均每株立木材积年损失量为0.001774立方米;3-4年生,平均每株受2.89头桑天牛幼虫为害,年损失量为0.034938立方米;9-10年生平均每株受2.22头云斑天牛幼虫为害,年损失量为0.042147立方米,三类不同年龄的处理组与其对应的对照组相比较,立木材积年生长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以青杨人工林为施肥研究对象,设置3种肥料和3种不同施肥方式,研究施肥对青杨人工林树高、胸径、冠幅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与对照均有显著差异,对青杨高生长量影响最大的是尿素和磷酸二铵1∶1混合穴施,2年最大生长量为2.47 m;对青杨胸径生长量影响最大的是复合肥料放射沟施肥法,2年生长量最大为3.86 cm;各处理对青杨冠幅生长量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青杨人工林最佳施肥方式是复合肥放射沟施法。  相似文献   

18.
姚艳霞  赵岱  杨忠岐 《林业科学》2007,43(10):83-86
通过野外采集寄主虫瘿进行室内饲养观察与适时林间采集虫瘿进行解剖分析,研究瘿孔象刻腹小蜂的生物学及其与寄主的关系.结果表明:瘿孔象刻腹小蜂在山东济南与北京两地均1年发生2代,以幼虫单个外寄生于赵氏瘿孔象4~5龄幼虫,以老熟幼虫在虫瘿内被其杀死的寄主尸体旁越冬,翌年5月下旬成虫羽化寻找新的虫瘿进行产卵.其整个生活史均在虫瘿内完成.在山东济南的寄生率为13.7%,在北京仅第2代寄生率达30.7%.而且,因其寄主赵氏瘿孔象1年只发生1代,瘿孔象可连续寄生2次寄主幼虫,对赵氏瘿孔象的种群数量具明显的抑制作用,是生物防治这种害虫的优势天敌.  相似文献   

19.
1 生活习性青杨天牛 ( Saperda populnea L.)亦称青杨枝天牛或山杨天牛 ,属鞘翅目天牛科 ,是杨树的危险性害虫。该虫在杜蒙地区 1年 1代 ,以老熟幼虫在枝干的坑道内越冬。翌年5月初开始化蛹 ,5月 1 8日进入羽化盛期 ,成虫飞出羽化孔 4天左右开始交尾 ,1~ 2天后开始产卵。卵的孵化盛期是 6月 7日。初孵幼虫取食韧皮部 ,继而取食木质部 ,最后蛀入髓心。被害枝干形成纺锤状虫瘿。该虫在杜蒙地区最高有虫株率 1 0 0 % ,虫口密度 1 8头 /株 ,严重影响了成材。该虫对 2~ 5年生的幼树危害最大 ,整株幼树常因主干髓部受到危害而死亡。2 防治方…  相似文献   

20.
不同条件下小青杨新无性系生长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小青杨新无性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成活率、不同坡位生长量、施肥量以及造林混交配置研究,确定小青杨新无性系最佳造林技术要点。结果表明:(1)小青杨新无性系更适合在坡下部造林,其胸径年均生长量0.25 cm,当年新枝平均生长量101.83 cm;(2)小青杨新无性系更适合与青海云杉混交造林,平均成活率达到96.7%;(3)小青杨新无性系造林时每株施200 g磷酸二铵作为基肥,采取块状混交造林,其胸径年均生长量0.27cm,当年新枝平均生长量107.67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