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韧性城市逐渐被人类重视,成为城市规划和地理学研究等学术界新的热门领域。城市韧性作为新兴的城市研究热点议题,其实质在于提升城市应对冲击和压力的能力、提高抗打击能力与恢复能力,以及城市对抗不确定性的韧性程度。因此,该文以城市社会生态系统为视角,利用熵值法对2002—2016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8个县市韧性进行实证分析。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和叠加功能方法,从生态环境、市政设施、经济和社会发展4个方面选取24个具体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延边8个县市的城市韧性程度及其时空分异格局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2—2016年,城市间总体韧性水平表现出"先降后升"的趋势,延边8个县市的城市总体韧性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在空间分布上趋向协调均衡发展。通过城市韧性度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社会生态系统对城市韧性的发展,并提出相对应的建议,为韧性城市布局和发展所强调的城市长期适应能力和外界干扰压力提供量化评价指标参考。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所遵循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了严重的结构性隐患与环境问题。基于生物物理的视角考虑,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与城市代谢不良密切相关。当前对城市代谢的研究视角多基于污染物排放和资源消费,需要一种热力学的全新视角从整体角度来重新诠释可持续发展。开发了一种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的城市代谢过程研究框架,首先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热力学解析,其次针对现有能值方法的局限,结合自然系统对污染物的自净化及污染对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损害程度测度方法,从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研究城市代谢对人群健康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有利于解决城市代谢不良的影响因子识别问题和代谢系统综合评价问题,使政策制定者建立以生态为本的城市观,推动社会系统的生态化转型实践,力求突破当前城市发展的瓶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基于信息熵权与集对分析相结合的能值分析方法,通过2004—2010年和2011—2017年2个时间段的统计数据平均值,对延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延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呈转好趋势,各城市间能值指数差距缩小,"健康"级别城市数量增加,"病态"级别城市转变为"不健康";但各城市之间健康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延吉市和珲春市处于"健康"级别,图们市和敦化市处于"亚健康"状态,龙井市、和龙市、汪清县和安图县则处于"不健康"级别,并无城市处于"病态"级别。未来,延边要加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缩小各个城市之间的差距,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该研究不仅能够明确延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而且能够为未来延边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根据现有数据,建立了于田绿洲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估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信息熵计算法,对于田绿洲社会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0-2010年,于田绿洲社会经济系统的总熵变波动变化,但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说明于田绿洲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良好;21980-2010年,系统的熵产生指标中,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第二产业总产值的权重最大;在系统的熵流指标中,地方财政支出、农村用电量和化肥使用量的权重最大。  相似文献   

5.
面向SDG11“可持续的城市和社区”目标和我国城市体检及国土空间统一治理的内在需求,开展城市复杂系统视角下的可持续管理研究。基于系统辨析和梳理“城市可持续性”相关概念,借鉴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韧性分析、城市土地系统转型等相关理论,识别城市系统协同演化主体,构建多尺度城市可持续管理理论框架。该框架以人地互馈作用为驱动,以城市地表景观结构和转型为连接社会-生态系统互馈网络的“桥梁”,以城市社会-经济-生态时空耦合格局-过程为系统可持续演化路径的表征;该框架有机整合了多尺度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以及各子系统内的反馈关系,提升了对复杂自适应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网络的认知。最后,结合我国城市可持续科学研究及管理实际,围绕提出的理论框架,本研究阐述了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亟待开展的科学研究问题和管理实践重点。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实现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价值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以甘肃省徽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模型,结合多样化和敏感性分析,探讨了2009-2015年徽县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情况及其生态敏感性。结果表明:2009-2015年,耕地、园地、林地和牧草地均呈减少趋势,水域、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用地和未利用地呈增加趋势。总体来看土地利用程度中等。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偏单一,但正逐步变的多样化和均匀化;与2009年比较,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水域的正向贡献率占主导地位;2009-2015年,研究区土地生态系统的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和废物处理的服务总价值远远大于粮食生产和原材料供应功能的总价值;2009-2015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处于低敏感区。徽县土地开发过程中,保持了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反映了生态可持续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采用熵值法和城市生态环境适宜度指数法,选取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的22项评价指标,对滨州市2008—2015年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测度与评价。结果表明,滨州市城市化质量整体水平较高,且呈不断上升趋势;除2008年、2009年处于Ⅱ级水平外,其他年份均处于Ⅰ级水平;经济和环境系统发展水平较高,社会系统部分指标存在一定欠缺。  相似文献   

8.
基于能值分析的绵阳市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能值分析理论构建了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用能值分析方法统一度量能量流、物质流、货币流以及人口流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定量分析。从时空角度评价了绵阳市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然后提出适合绵阳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结果表明,2009—2016年,绵阳市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能值投资率及电力能值比都在逐年增加,而净能值产出率持续减少,2016年同比2009年降低了40%。系统内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环境负荷率由1.52上升到2.39,EISD由6.23下降到4.68,EUEHI呈先上升后减小再上升的变化趋势。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正在逐渐减弱,且绵阳市的健康能力表现出不稳定的状态。为了维护绵阳市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健康指数,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能值利用率;大力发展高新产业,降低环境负荷;转变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城市健康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构建了吉林省农业发展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30个指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对吉林省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经济系统和社会发展系统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从2000年以来,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逐年稳步提高,发展形势较为喜人,特别是农业经济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提高,对农业整体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0.
健康的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作为大绍兴城市中的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对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分析了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特征,并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李俊莉  曹明明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2):2552-2560
【目的】研究生态脆弱区资源型城市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与影响该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症结。【方法】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对榆林市2000-2008年农业生态系统的投入产出状况及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投入产出结果显示:榆林市农业生态系统能值投入以无偿能值为主,2008年工业辅助能占总能值投入的比例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6%,而劳动力能值占可更新有机能的比例高达68%,仍处于主要依赖人力和环境资源的传统农业阶段。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榆林市农业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中,自然系统发展水平相对优越;经济系统发展水平偏低,但发展潜力较大;社会系统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劳动力生产效率较低;2008年,优势度指数为0.71,优势产业(畜牧业)明显;稳定度指数仅0.49,自稳定性有待增强;可持续发展指数为2.76,系统富有活力。【结论】今后应提高可更新资源利用效率、优化系统结构、加大农业科技辅助能值投入,使系统能值的投入产出向高水平发展,使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向现代科学技术型、高度集约型和高效益型转变。  相似文献   

12.
运用系统承载力与生态足迹核算法,从经济发展、生态协调、资源利用与社会公平四方面评价在国家尺度上的大同市1999~2012年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全市1999-2012年资源一环境承载力呈现下降趋势,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稳定并呈小幅波动,存在生态赤字,社会经济在国家尺度上均不可持续;大同市社会公平性较好,但人均收入总量显著低于国家水平;生态建设逐渐加强,生态系统日趋优化;经济发展、资源利用效率与资源开采回采率总体上落后于国家平均水平。研究结果较好地表征了大同市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现状与问题,可为当前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课题,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本文在分析吉林省延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指出延边地区进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陕西省农业发展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通过构建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及耦合模型分析2009-2018年陕西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系统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陕西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系统耦合度极高,耦合协调度从2009年的0.350 6升至2018年的0.571 2,陕西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生态系统协调程度逐渐上升,但仍处初级协调发展阶段;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系统矛盾仍较突出,农业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农业生态系统的承载力,未来一段时间应注重农业生态系统保护,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3):163-165
从农业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5个方面选取了35个评价指标构建了新疆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1999~2014年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各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变化存在着明显差异。经济、社会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增加平稳,人口子系统呈现下降趋势,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处于协调状态,依据各子系统的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采取有效的人口、环境政策与调控措施,增强整体的有序性,是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延吉市为例,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确定了该区生态系统评价体系可分为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服务功能和动态变化5大方面,借助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模糊数学方法构建模型。从一定的时间尺度上(2005—2013年)完成该地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延吉市2005年城市生态系统属于不健康状态,2006年、2007年属于亚健康状态,2008—2013年属于很健康状态。针对该市生态系统健康情况,本文对该城市生态系统健康优化提出了一些建议性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城市滨水空间对城市的生态系统起着非常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的作用,从人性化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的修复和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善3个方面探讨了滨水空间给城市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去改善滨水空间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湿地以其独特的生态结构与功能在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广阔,生物资源丰富,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对维持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网络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湿地生态环境评价结构的基础上,结合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特点,确定自然环境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三大系统,选取20项对湿地环境有影响的指标,运用熵值法,进行处理并确定其权重,获得各个系统的最终评分,结合评价标准,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环境的现状,为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方法与步骤,通过构建延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及综合指数的计算,对延边2007—2016年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2007—2016年,延边水资源条件良好,满足延边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2007—2016年,延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总体呈上升趋势,各系统要素能够满足目前延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需求,并且有较强的提升潜力;在研究年间,水资源条件对延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20.
城乡过渡带景观特征与规划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斌  李秀芹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268-6270
城乡过渡带是一种不同于城市和农村的特殊系统类型,分析城郊开放的景观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景观异质性高、生物多样性丰富、能流、物流和信息流频繁、系统的敏感性与脆弱性高等特征。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生态优化原则,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相耦合原则,依据各地城郊特征,提出城市生态过渡带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