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雷竹覆盖保护地栽培林地经营状况、竹林结构和土壤微生物调查表明:覆盖保护地栽培技术的干扰,导致竹林不能及时更新,立竹生长严重衰退,土壤微生物状况失调,影响了雷竹地下部分的生长环境;受母竹留养障碍和立竹生长衰退的影响,立竹结构严重失调,林分生长势显著下降,单位面积林分的叶面积指数较一般丰产竹林低10%左右,严重衰退林分要低50%以上,开花现象严重;地下结构状况恶化,总鞭长和幼壮鞭的比例明显下降,鞭芽绝对数量显著降低,仅为丰产竹林单位面积芽数的53%.这说明雷竹覆盖保护地竹林的持续生产力已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林分密度对Ⅰ-69杨树冠结构和光能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密植的I-69杨林分树冠分枝角度小,骨干枝比率低,当叶面积指数达到7.81、冠层最大叶面积密度达0.8-0.9时,是林分最适密度状态,光在冠层内失发布,受叶面积指数和叶片消光系数支配。密植的林分,光强衰减较快,以8%的相对光强作为临界光强,林龄6年时以高密度林分的生产能力最低;中密度林分最高,但林龄7年时,低密度林分的生物能力已经接近中密度林分。  相似文献   

3.
闽北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闽北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获取林分、地形和土壤相关基础数据,分析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林分因子及地形因子间的关系,探讨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闽北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总体均值为(25.55±12.05)g·kg~(-1),变异系数为47.16%;不同土层中,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立竹度和海拔呈正相关关系,与叶面积指数和坡度呈负相关关系,且下坡位大于上坡位,阴坡高于阳坡。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海拔、立竹度和叶面积指数是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并构建利用海拔、立竹度和叶面积指数估算闽北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回归方程。该结果对准确估算森林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毛竹天然混交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对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生长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毛竹天然混交林的空间利用比较合理,群体结构相对稳定,其中8竹1杉1阔混交林林分密度和平均胸径较适中,分别为1 970株/hm2和10.8 cm,平均冠幅、竹冠空间分布容积和竹冠水平分布面积以及竹叶面积、叶面积指数等因子均大于纯竹林,分别为纯竹林的111.7%、118.5%和130.5%以及111.4%、111.4%;7竹3杉+阔混交林林分密度和平均胸径次之,分别为1 542.2株/hm2和10.1 cm,平均冠幅、竹冠空间分布容积和竹冠水平分布面积均大于纯竹林,分别为纯竹林的114.7%、107.8%和100.0%,叶面积指数与纯竹林相差甚小,竹林生长良好,体现了冠幅与胸径、林分密度之间的密切相关规律。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各种树冠水平分布面积均大于纯竹林的树冠水平分布面积,其中4竹4松1杉1阔混交林的树冠水平分布面积最大,为6 861.2 m2/hm2,是纯竹林的17.48倍,对光利用率较高,生产的物质较多。  相似文献   

5.
密植的Ⅰ-69杨林分树冠分枝角度小,骨干枝比率低。当叶面积指数达到7.81、冠层最大叶面积密度达0.8~0.9时,是林分最适密度状态。光在冠层内的分布,受叶面积指数和叶片消光系数支配。密植的林分,光强衰减较快。以8%的相对光强作为临界光强,林龄6年时以高密度林分的生产能力最低;中密度林分最高。但林龄7年时,低密度林分的生产能力已经接近中密度林分。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对马尾松、红锥混交林及马尾松纯林的林冠结构及叶面积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分两树种的林冠是镶嵌分布,林分总叶量平均比松纯林的高40.2%,林冠长比松纯林长69.13%,透光率只占松纯林的26.35%—66.62%,提高了叶面积指数,比松纯林的高64.59%。说明混交林比纯林更充分地利用太阳光能,提高林分生物生产力。  相似文献   

7.
苦竹叶片性状及其异速生长关系的密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揭示苦竹叶片性状及其异速生长关系对密度的响应特征,为苦竹林培育适宜林分密度构建提供参考。[方法]开展了3种密度(低密度,14 430~16 545株·hm~(-2),L;中密度,31 590~34 560株·hm~(-2),M;高密度,54 120~55 560株·hm~(-2),H)苦竹纯林1~3年生立竹叶长(LL)、叶宽(LW)、叶面积(LA)、叶干质量(LM)等主要叶性因子测定,采用标准主轴回归分析解析叶性因子及其异速生长关系随密度的变异规律。[结果]研究表明:随着立竹年龄的增加,相同密度苦竹林的叶长、叶形指数和比叶面积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叶宽和叶面积总体呈降低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相同年龄立竹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叶面积和比叶面积总体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叶面积和比叶面积不同密度竹林间差异显著。3种密度苦竹林b_(LL-LA)、b_(LW-LA)、b_(LL-LM)、b_(LW-LM)及中密度、低密度苦竹林b_(LA-LM)均显著小于1.0,呈异速生长关系,而高密度苦竹林b_(LA-LM)接近1.0,呈等速生长关系。随着密度的增加,b_(LL-LA)、b_(LL-LM)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b_(LW-LM)、b_(LA-LM)则相反,且b_(LL-LA)、b_(LL-LM)和b_(LA-LM)不同密度竹林间差异显著。b_(LW-LA)随密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中密度、低密度竹林间无显著差异,均显著低于高密度竹林。[结论]密度对苦竹林主要叶性因子及其异速生长关系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其中叶长对密度变化敏感,中密度(31 590~34 560株·hm~(-2))苦竹林具有较大叶长、叶宽、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因而具有较高的生产能力,是苦竹林培育的适宜密度。  相似文献   

8.
人工阔叶红松林的结构与生产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两种除组成和垂直结构外,其它条件均相同的人工阔叶红松林内,做了总辐射、反射、透射、生物量、生产力和林分叶面积的测定。证明在红松与阔叶树复层混交,叶面积指数为5.5的林分内,光能利用率,林分的生物量、生产力和叶面积分布等均较二者单层混交,叶面积指数为4.1的林分为高或者合理。其原因在于前者能有效地吸收和利用太阳辐射能,减少能量的散失,该林分较高的叶面积指数也是提高其林分的生长速度和森林生产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集约与粗放经营杨树人工林树冠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通过对集约经营与粗放经营杨树人工林树冠结构的研究表明 :集约经营树冠的枝长分布和树冠形状有利于对光的截获 ;用分级标准木法实测叶面积指数 ,集约经营为 3 0 36 2m2 m-2 ,粗放经营为 2 1 786m2 m-2 ,前者是后者的 1 4倍。集约与粗放经营林分累积叶面积指数可以分别用下列模型进行估测 :ICLAI=0 .2 6 0 7 Z1.80 3 0 e-0 .164 3Z(R2 =0 .991 9)和ECLAI=0 .0 6 39 Z2 .64 80 e-0 .2 53 0 (R2 =0 .996 0 ) 。分别以平均木冠长为自变量 ,用上述模型计算集约与粗放经营林分累积叶面积指数 ,结果为 3 1 2 2 1m2 m-2 和 2 2 6 1 9m2 m-2 ,分别与实测值相差 2 8%和 3 8%。集约与粗放经营林分标准木的累积叶面积垂直分布与对应模型模拟的结果具有紧密的正相关 ,利用标准木的测定值能可靠地估测林分的垂直累积叶面积指数分布 ;栽培措施对树冠形状有显著的影响 ;圆锥形树冠、较大的枝倾角和较高叶面积指数是集约经营林分生产力较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缺苞箭竹叶面积及其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光合作用是植物获得能量和干物质的基础。叶面积和叶片密度的分布是构成竹林冠结构的基本条件。合理的竹林冠结构是获得最大生物产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准确掌握箭竹林和单株成竹叶面积的空间变化规律,了解林分叶面积密度的垂直变化和竹林冠的最大光合作用区,对揭示竹林同化产物的运输状况,研究竹林冠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为缺苞箭竹的造林、花后复状更新的密度调节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大熊猫建立稳定的主食竹基地。  相似文献   

11.
广西喀斯特峰丛洼地山区竹产业现状与可持续发展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化县峰丛洼地山区石多土少平整耕地少,无林山地多,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竹子仅有7属13种,竹林面积340 hm2,其中吊丝竹(D end roca lam us m inor)占66.7%。竹林分散,管理水平差异大,生长量较低,竹材加工技术落后,竹林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高,竹产业发展缓慢。据调查,该区域宜竹面积达到4.92万hm2,适宜发展的竹子资源十分丰富,广西林科院研究出的石山竹林培育技术先进实用,推广应用后竹林产量增幅大,因此石山区竹产业的开发具有很大潜力,应促使山区群众改变观念,重视竹业,选择良种,合理栽培,提高笋、材产量和竹林利用率,充分发挥竹林经济效益,同时加大交通和通讯基础建设,拓宽竹产业市场,确保山区竹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毛竹叶螨发生的竹林进行劈草和锄草抚育,通过1a观察发现,锄草的竹林中的毛竹叶螨的种群密度和危害高于劈草的竹林。建议竹林抚育要因地制宜,对杂灌不繁茂、土壤较疏松的竹林不劈草。对杂灌繁茂的竹林于8~9月份劈草,尽量不锄草。释放捕食螨防治毛竹叶螨结果表明,捕食螨防治效果留草竹林大于劈草竹林、大于锄草竹林,所以毛竹叶螨的防治要与竹林抚育管理相结合,竹林在释放捕食螨防治毛竹叶螨的当年林下要留草,禁止全垦全劈。  相似文献   

13.
观赏竹在沿海地区的开发实践与拓展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在论述观赏竹审美特征、开发价值、功能以及沿海地区发展观赏竹环境条件的基础上,以温州为立论对象,分析了开发现状和拓展领域,提出需突破的技术重点和发展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浙南的观赏竹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临安市经过多年努力,"三竹"(菜竹、毛竹、笋干竹)已发展到70万亩,其中菜竹面积已达17万亩。1996年,全市竹业总产值达5亿元,其中鲜笋一项产值就达2.4亿元、但是,1997年市场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鲜笋价格明显下跌,只有上年同期的一半。主要原因是:1.外部环境;2.内部因素。今后临安菜竹业发展的重心转到抓加工和流通上,使临安菜竹业的辉煌局面再继续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15.
四川万岭菁楠竹林枯枝(死)状况与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省万岭菁楠竹林枯枝(死)状况是严重的。1987~1990年系统研究表明,楠竹林老年竹枯枝(死)主要是由经营因素导致的,占63.87%。虫害和病害是壮年竹株枯枝(死)的主要原因,占15.64%。 为了进一步验证楠竹林枯枝(死)的主要综合因子,采用多元回归和数量化理论(Ⅰ)方法,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算。建立了多元回归予测方程和数量化理论(Ⅰ)予测模型,供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6.
海子坪天然毛竹林叶面积指数及秆形结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研究得出:海子坪天然毛竹林的叶面积指数为5.925 2,其无性系分株的叶面积有随着胸径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并且随着龄级的增大叶面积逐渐减小的现象.研究还得出:标准竹胸径与竹秆的相对直径(Dx)、相对壁厚(Zx)和胸高壁厚Z(D1.3)等结构因子间数学模型为:Dx(Dx=10.350 7-0.707 4Hx)、Zx(Zx=1.097 3-0.071 9Hx)和z(D1.3)=0.991 5D1.30.1829;整个无性系分株最长竹节在23节左右,无性系分株的节长变化呈现出"短一长一短"的变化趋势;通过相对节长(Jx)与节位(Jw)的数学模型为Jx=-0.185 4Jw2+8.125 7Jw+5.040 8.  相似文献   

17.
毛竹林的初级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就毛竹中产林和丰产林的初级生产力作了阐述,结果表明,竹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增加主要来自于新长成的竹株。新竹多,竹林初级生产力的增加就多;另一方面,1-3年生毛竹竹壁密度的增加,对毛竹林生物量的增加也有一定的影响。而地下竹鞭与竹根的生量量与竹林的立地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土壤集约管理、水肥条件好的竹林中,地下部分的生物量所占比例小,且随着管理水平降低,土壤条件变差,地下部分生物量年占比例就增加。  相似文献   

18.
在麻竹地理种源试验基础上,研究其气候生态基础,生长性状、适应性状的地理变异模式及胸径、竹高、出笋量、单株叶面积、光合效率等13个数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麻竹地理变异的生态学基础是表现为较明显的南北地理变异。麻竹种源的生长具有南—北为主地理变异模式,表现为局部地区的地理变异特点。造林成活率受原产地纬度和经度的双重影响,冻害指标其变异模式为纬向渐变地理变异模式,病情指数在漳州点与纬度呈极显著性负相关,与经度呈显著性正相关的渐变地理变异模式,在永安点则与经度呈极显著性负相关,与纬度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主要性状胸径、出笋量、笋地径、单株叶面积、丛平均株数等之间相关性显著或极显著,在种源选育中可作为综合指标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