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粱芽期耐盐指标筛选及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7):1075-1079
以49份高粱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进行耐盐性分析。在芽期盐胁迫条件下,萌发第4天测定发芽势,第7天测定发芽率、芽长、根长、芽鲜质量、根鲜质量,利用隶属函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和指标筛选。结果表明,12 g/L NaCl是进行高粱芽期耐盐性鉴定的适宜盐浓度,各性状耐盐指标间变异大;6个芽期性状间存在着一定相关性;聚类分析将49份高粱种质资源分成耐盐型、中等耐盐型和盐敏感型种质3大类。发芽率、根鲜质量和芽鲜质量可以作为高粱芽期耐盐性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耐盐性强的优异栽培稻种质资源,为盐碱地的改良提供品种支持,也为耐盐育种、耐盐基因的挖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为试验材料,进行芽期和苗期的耐盐性鉴定评价,芽期鉴定采用1.5%NaCl溶液进行盐胁迫,以相对盐害率为耐盐评级指标;苗期鉴定采用沙培法,用0.5%NaCl溶液进行盐胁迫,以死叶率作为评级指标,以植株矮化率为参考指标.[结果]广西水稻芽期耐盐性等级为3.77级,芽期耐盐资源主要集中于1级和3级,占参试总数的62.53%;苗期耐盐性等级为7.15级,大部分资源耐盐主要集中于7级和9级,占参试总数的75.89%.在水稻不同类型耐盐性比较中,芽期平均耐盐性籼稻(3.64)高于粳稻(4.28),籼稻变异系数(69.12)大于粳稻(60.28);苗期平均耐盐性籼稻(6.91)高于粳稻(8.03),籼稻变异系数(30.21)大于粳稻(18.43);籼稻苗期鉴定株高矮化率(32.73)和变异系数(50.92)均小于粳稻株高矮化率(37.22)和变异系数(63.6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籼稻(r=0.0667)和粳稻(r=-0.0531)的芽期和苗期耐盐等级均无显著相关(P>0.05).对不同稻作区水稻耐盐性进行比较,广西桂南稻作区水稻的平均耐盐性在芽期(3.48)和苗期(6.97)为4个稻作区中最高.[结论]广西水稻地方品种资源芽期耐盐性强于苗期,籼稻耐盐性强于粳稻,以芽期1级和苗期1、3级进行耐盐种质筛选,获得杨村一号等12份优异耐盐种质资源,可作为耐盐育种的亲本选育及在耐盐基因挖掘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3.
盐胁迫是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植物在盐胁迫下会产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创制改良耐盐种质、培育耐盐品种是提高农作物耐盐性的有效手段。十字花科作物是重要的蔬菜和经济作物。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十字花科作物耐盐性研究的相关进展,主要包括耐盐种质鉴定方法及技术、耐盐种质筛选、耐盐分子机理等,以期为十字花科作物耐盐种质创制和新品种遗传选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园林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渍化是威胁人类赖以生存的有限土地资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本文针对我国耐盐及盐生园林植物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耐盐机理、耐盐种质资源评价、耐盐性品种的筛选、耐盐性遗传改良、资源及园林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重表型的高粱耐盐性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粱耐盐性因种质、发育时期及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建立一套全面、客观、准确的高粱耐盐性鉴定方法,对于高粱耐盐种质的筛选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选择64份高粱材料通过室内萌发期耐盐性评定,从中选择36份不同等级材料进行田间苗期耐盐性鉴定,并从中选出13份材料进行室内苗期耐盐性复筛。通过隶属函数值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田间和室内苗期测定的株高、茎粗等形态指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脯氨酸、丙二醛等生理生化指标的评价,最终确定耐盐材料2份,盐敏感材料2份。建立了一套基于多重表型的耐盐性综合评价方法,即针对高粱不同生育时期(萌发期、苗期)、不同生长条件(田间与室内)采用不同形态指标与生理生化检测指标,并结合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对不同高粱材料耐盐性进行准确、系统地评价。该方法的建立对于高粱种质资源的耐盐性评价以及高粱耐盐育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60 份高粱品系为材料,对不同高粱品系种子萌发及芽期生长耐盐性进行分析,旨在筛选出高粱芽期耐盐品系,为耐盐高粱新品种及耐盐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最终建立高效、快捷、准确的高粱耐盐性筛选体系。试验表明:150 mmol/L NaCl 胁迫下,60 份高粱亲本材料的萌发、芽期生长指标基本都低于对照,不同品种降低幅度不同。各品种(系)发芽率呈降低趋势。其中TX430.RHMC、晋五/R111-2、SSA-1、470312CD、吉7030-2×JW等材料在盐胁迫条件下萌发指标值均较大而003533 矮、9710B等材料在盐胁迫下的萌发指标表现一般,说明其对盐胁迫较敏感。本试验筛选出一级耐盐品种14个,芽期敏感品种12个。  相似文献   

7.
植物耐盐性生理与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严重的工业污染以及不良的农业生产活动方式使得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土壤盐渍化以及盐碱地资源如何利用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我国拥有大面积无法正常利用的沿海滩涂盐碱地。研究植物耐盐机制对提高植物耐盐性和作物产量,培育耐盐新品种以及对盐碱地的充分利用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综述盐胁迫对植物的危害、植物耐盐生理及分子机制、提高植物耐盐性的主要方法。同时笔者还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今后植物耐盐性方面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高粱耐盐种质筛选及耐盐种质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103份高粱材料的芽期和苗期耐盐性进行鉴定筛选,筛选出芽期耐盐材料22份、苗期耐盐材料7份,芽期和苗期均达2级以上的耐盐材料仅有1份。结果表明,高粱芽期比苗期表现出更好的耐盐性;58对SSR引物进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共产生200个等位位点,平均每个位点3.448个;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的变化范围为0.337~0.816,平均为0.629。聚类分析表明,28份高粱耐盐性品种的遗传距离为0.060~0.505,平均为0.378,遗传距离较小,亲缘关系较近。认为耐盐鉴定一是要扩大材料筛选范围,筛选不同遗传基础的耐盐材料;二是用芽期、苗期同时进行盐胁迫或芽期、苗期不间断进行盐胁迫处理的鉴定方法,全面地反映高粱品种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9.
不同甜高粱品种(系)萌发期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4份甜高粱种质资源在发芽期进行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发芽率呈现出下降趋势。不同品种(系)间的耐盐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按盐害百分率分级,1级品种(相对盐害率〈20%)5份,3级品种(相对盐害率20%-40%)17份,5级品种(相对盐害率40%-60%)36份,7级品种(相对盐害率60%~80%)15份,9级品种(相对盐害率≥80%)21份。其中芽期耐盐性强(耐盐级别3级以上)的高粱品种22份,占供试材料的23.40%。  相似文献   

10.
土壤盐渍化严重威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提高作物的耐盐性开展盐碱地高产栽培至关重要。阐明盐分胁迫影响作物的生理机制是开展作物耐盐生产的基础。高粱(Sorghum bicolor L.)为重要的粮食、饲草和能源作物,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在盐碱地的开发利用中应用潜力巨大。综述盐分胁迫对高粱种子萌发过程与萌发生理、根系形态构建与生理活性、植株生长与抗逆生理代谢等的影响,总结种子引发、氮肥运筹、外源生长调节物质等减轻高粱盐分胁迫的调控途径与生理机制,绘制盐分胁迫对高粱生长与生理特征的影响及耐盐调控机理的网络图,并讨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对高粱等作物的耐盐机理与耐盐调控机制获得新认识,进而为耐盐作物品种的选育和耐盐栽培技术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种植果树比一般的大田作物和绿化植物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要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必须作到适树适栽,充分了解各种果树的耐盐性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增加和耕地的不断减少,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迫在眉睫,如果能够利用果树来开发盐碱地,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盐碱地农业发展方向,但是现有果树还很难直接用于盐碱地,必须要培育更加耐盐的新品种,体细胞耐盐突变体筛选研究是抗盐植物育种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对部分已有的果树耐盐性评价及耐盐突变体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生产上合理利用果树资源和开发盐碱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土壤的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是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大豆作为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在食品工业和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大豆品种资源丰富,不同品种间耐盐性差异较大,使得培育耐盐高产等优良性状聚合的大豆品种成为可能.相对于常规育种改良大豆的耐盐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转基因等新技术为我们改良大豆的耐盐能力提供了新途径.本文综述了大豆耐盐基因定位及耐盐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转基因育种在大豆耐盐育种中的潜力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盐碱是中国农业生产和农林绿化大害,培养耐盐植物品种是发展盐碱地农业的关键,笔者对国内外耐盐植物育种方法、耐盐突变体的鉴定方法及进展情况进行了概述,提出了扩大品种资源,缩短育种时间的耐盐植物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粱苗期的耐冷性是扩大高粱生产范围、降低早春播种低温冷害风险的重要性状。为满足高粱耐冷育种和耐冷性状遗传解析的材料需求,试验对237份不同来源的高粱种质进行了苗期耐冷性鉴定。结果表明,根据幼苗成活率分级,筛选出苗期1级耐冷种质12份,其中,我国地方品种5份、育成品种4份,外国品种3份;不同地理来源的高粱种质耐冷性存在明显差异,1级耐冷资源中我国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所占比例较大。说明来自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高粱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耐冷资源,可以加大力度进行筛选鉴定。  相似文献   

15.
藜麦耐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藜麦是一种兼性盐生植物,多数品种具有较高耐盐性,有些品种甚至可以耐受海水一样高的盐胁迫。藜麦的耐盐性及耐盐机理已得到广泛研究。综述了藜麦耐盐机制相关研究进展,藜麦耐盐关键特点包括:Na+的木质部装载和液泡区隔化、耐受高活性氧、较好的K+保持,气孔发育的有效控制等,并讨论了藜麦在盐渍土壤上的利用潜力,以期为藜麦的推广应用、盐碱地改良及植物耐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几种作物耐盐性基因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性人口的增长和可耕地面积的急剧减少,开发利用盐碱地已成为当务之急,培育耐盐作物品种是利用盐碱地的一条经济而有效的途径.然而,由于植物耐盐性的表现差异很大,耐盐机制又各有不同,因此,利用传统方法尚未培育出真正的耐盐作物品种.时至今日,植物耐盐分子机制的研究成果和生物技术的日臻完善,为培育高效耐盐植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因为起步较晚并且不易深入,故目前关于植物耐盐性基因分子标记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涉及的植物种类也不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物.  相似文献   

17.
山东大豆种质资源耐盐性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6~1989年鉴定了山东省760个大豆品种的耐盐性。从中筛选出芽期耐盐品种141份,苗期耐盐品种90份,并筛选出25个芽期和苗期均耐盐的大豆品种。不同大豆品种及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期耐盐性不同,芽期与苗期耐盐性无明显关系;大多数耐盐品种来源于盐碱地和干旱少雨地区;耐盐品种一般植株较高,分枝较多,成熟偏晚,亚有限或无限结荚习性,籽粒较小,籽形椭圆或长(扁)椭圆形。  相似文献   

18.
陆地棉品种资源萌发期耐盐性的隶属函数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萌发期盐胁迫条件下,不同陆地棉品种资源之间耐盐性状差异,分析盐胁迫对棉花萌发期相关性状的影响,筛选耐盐能力强品种,为陆地棉耐盐遗传改良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188份国内外棉花品种资源为材料,150.0 mmol/L NaCl为胁迫浓度,测定在盐胁迫及对照条件下,188份品种资源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芽鲜重等4个指标,利用4个指标相对值分析棉花的耐盐性,采用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88份棉花品种资源。【结果】在150.0 mmol/L(0.8%)NaCl盐浓度下,188份品种资源的发芽势、发芽率、芽长、芽鲜重的相对值存在显著差异。经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筛选出1份高耐盐材料(新陆中22号)、45份耐盐材料(新陆早1号、新陆早21号、苏棉12号等)、120份中耐材料(新陆中21号、新陆中54号、辽棉17号等)、22份敏感材料(春矮早、新陆中42号、云151075等)。【结论】188份陆地棉品种资源材料大部分耐盐性为中耐(占63.8%),筛选得到新陆中22号、新陆早1号、新陆早21号等45份耐盐较强材料为陆地棉耐盐遗传改良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9.
大庆肇源县耐盐植物筛选与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地区盐碱地面积较大,分布广泛,耐盐植物丰富。该研究利用野外实地调查法,以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盐碱地为对象,初步统计出在盐碱地上适合生长的耐盐植物共有65种,隶属于29科50属。进一步分析耐盐植物资源状况,对比盐碱地改良方法和对策,得出生物改良是盐碱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大庆市肇源县盐碱地的生态改良及资源利用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及工业原料作物,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等优良特性。了解甘薯在盐胁迫条件下的耐盐机制,筛选耐盐种质资源,培育耐盐品种,对提高盐碱地利用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从甘薯耐盐种质资源筛选与鉴定、耐盐性评价指标、耐盐性相关基因挖掘以及提高耐盐性的途径等4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甘薯耐盐相关的研究进展。在甘薯耐盐种质资源筛选与鉴定方面,总结了目前已报道的强耐盐、中度耐盐、弱耐盐及盐敏感甘薯种质资源。在耐盐性评价上,将众多指标归结为形态学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两大类。在耐盐性相关基因挖掘上,总结了参与盐胁迫响应的基因,如C2结构域脱落酸相关基因IbCAR1、磷脂酰丝氨酸合成酶基因IbPSS1、蔗糖非发酵-1-相关蛋白激酶-1基因IbSnRK1、甘薯R2R3-MYB基因IbMYB308、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TPS)基因IbTPS等。在提高耐盐性的途径上,总结了现阶段常采用的2种方法,即施用外源物质及培育耐盐品种。目前甘薯的耐盐性在生理代谢、耐盐基因挖掘等研究中取得诸多成果,但在提高甘薯耐盐性途径上研究较少。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为今后开展甘薯耐盐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