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一种散在的热性、溶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奶牛附红细胞体附着于奶牛红细胞而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染病.通过8例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病例,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治疗方法等方面对该病做了详尽阐述.  相似文献   

2.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附红细胞体感染动物机体引起的以发热、贫血、黄疸为特征的人畜共患病,但奶牛感染此病的报道实为少见。2003年我们在诊疗中遇到多例奶牛感染附红细胞体病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附红细胞体病已成为危害养殖业的一种常见疫病,猪、牛、羊、犬等动物附红体病时有发生,对养殖业造成较大危害和经济损失.现报道一例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及诊治情况.  相似文献   

4.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与奶牛流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附红细胞体病能否引起奶牛流产的文献报道,有的认为能够引起孕牛流产,有的认为可能会引起孕牛流产。笔者通过工作积累和对两者关系的调查,认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能够引起孕牛流产,特别是高温季节较长的南方地区。广州某奶牛场由于发生附红细胞体病,奶牛流产率高达15%以上。现将附红细胞体病与奶牛流产的关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隐性感染率极高,此病不仅在应激反应时会暴发,而且会与其他疾病并发,可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目前有关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药物较多,但疗效都不相同。笔者在黑龙江省八五五农场进行了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试验,选用贝尼尔、磷酸伯胺喹啉、土霉素3种药物,对30头附红细胞体阳性奶牛进行治疗试验比较,以便筛选出治疗本病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奶牛附红细胞体的分类鉴定及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确定奶牛附红细胞体(E.wenyoni)的分类学地位及建立奶牛附红细胞体感染诊断方法。本研究通过利用原核生物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对分离得到的奶牛附红细胞体(广西株,E.wenyoni-GX)进行16SrRNA基因的克隆及测序。并建立系统发育进化树;同时根据测序结果设计诊断引物,建立奶牛附红细胞体感染的PCR诊断方法。结果扩增出长约1.5kbp的奶牛附红细胞体的16SrRNA基因片段;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表明。所建立的PCR方法与常见支原体、细菌及原虫元交叉反应,能检测奶牛附红细胞体最低DNA量为0.145fg。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建议将奶牛附红细胞体这类血营养菌划归入支原体科、支原体属;同时,所建立的PCR诊断方法是特异、敏感、快速的,可应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7.
附红细胞体病可造成家畜体质和繁殖能力下降,生长速度减慢,饲料报酬降低,给畜牧业造成严重损失。2007年6—8月间,哈尔滨市个别牛场开始发现此病,应用一般抗生素效果不好,反复率比较高。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哈尔滨市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情况,有效地控制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对哈尔滨市3个奶牛场的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流行隋况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8.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原州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感染情况,2006年5-11月,笔者运用分离血清后的残留血液,压片,显微镜下的方法,对原州区存栏奶牛进行附红细胞体病的检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奶牛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以黄疸和贫血为主要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流行范围广泛,对奶牛牛犊危害尤为严重。本文主要阐述了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使用3种不同药物,分别为三氮脒、咪唑苯脲和由三氮脒、强力霉素和伊维菌素组成的复合药物,对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并提出一些相关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奶牛临床上相关病例的诊治提供借鉴。结果表明:使用三氮脒、强力霉素和伊维菌素组成的复合药物治愈率最高,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0.
<正>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立克次氏体目中的附红细胞体寄生在奶牛细胞表面、血浆、脊髓中,引起奶牛急性黄疸性贫血、高热、消瘦为特征的一种溶血性传染病。病原牛附红细胞体是一种多形态微生物,寄生于奶牛的血浆和红细胞中。该病多发生于夏秋高热、多雨、蚊虫滋生的季节,冬季很少发生。该病通过蚊虫叮咬、动物之间、有附红体污染注射等接触性、血源性、垂直性、昆虫媒介等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是奶牛养殖大省,现存栏奶牛110多万头。2002年附红细胞体病曾一度波及黑龙江省奶牛养殖业,致使部分奶牛在高温季节出现体温升高、贫血、黄疸和产奶量下降等病症,给养殖户造成很大损失。为摸清附红细胞体病对黑龙江省奶牛污染状况,提供制定防治措施的科学依据,2003年3月选择黑龙江省南部、西南部和西部地区的13个奶牛重点养殖市县(农场)进行了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污染率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2.
附红细胞体病(Eperylhrozoon)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体附着于红细胞表面和血浆中,在急性发病时,家畜出现黄疸、贫血和高热等症状,一般多为隐性感染,过去由于附红细胞体对人和动物感染的普遍性及临床发病的不显现性,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但近年来,人和家畜附红细胞体病例的报道逐渐增多.现以试验为基础提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人和动物红细胞表面、血浆组织液以及骨髓内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发热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试验选择临床常用的3种治疗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药物进行疗效比较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热性、溶血性传染病,临床上多以体温高热不退、黄疸、贫血,有的伴有异嗜为特征的传染病.若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5.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血液寄生虫性传染病。据有关资料表明,猪附红细胞体病在我国有些猪场中的感染率高达93%。继猪附红细胞体病在我国广泛流行后,奶牛附红细胞体病也呈现局部流行的趋势。2002年,笔者曾对某地一泌乳奶牛群(110头)做了初步调查,发现奶牛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高达90%,以至于难以对发病牛进行输血治疗。附红细胞体病不仅对奶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危害,而且对人体健康也构成一定威胁。内蒙古医学院对部分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有些人群的感染率高达39.2%~87.0%;新近已有人报导在我国安徽、兰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人及动物的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方法 为调查汝南县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流行情况,2020年3月到2021年2月选取748 头奶牛采用现场调查、询问和实验室诊断等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汝南县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感染率为10.03%,其中,泌乳牛阳性率最高,为13.02%,青年牛次之,为10.20%,犊牛最低,为5.91%,7、8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率分别为14.55%、14.28%,1月发病率最低,为6.67%。结论 调查为汝南县奶牛附红细胞体病防治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附着于奶牛红细胞而引起的一种血液传染病,临床症状以贫血、黄胆、尿血和发热为特征。现将该病的诊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许英民 《兽医导刊》2009,(11):60-60
奶牛巴氏杆菌病又叫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多以高烧、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临床上以急性黄疸、贫血和发热为特征。奶牛巴氏杆菌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使病情复杂化,给诊断与治疗带来很多困难。  相似文献   

19.
许英民 《动物保健》2009,(11):60-60
奶牛巴氏杆菌病又叫牛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多以高烧、肺炎、急性胃肠炎以及内脏器官广泛出血为特征。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临床上以急性黄疸、贫血和发热为特征。奶牛巴氏杆菌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使病情复杂化,给诊断与治疗带来很多困难。  相似文献   

20.
2008年7月下旬,在一例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过程中诱发皱胃变位,现将发生与诊治过程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