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笔者有机会参加农牧渔业部衣垦局组织的剑麻调查组,对福建省的龙舌兰麻生产,科研进行实地考察,受益不浅,亲自看到龙舌兰麻在福建的前景,尤其是龙去兰麻杂种第11643号(简称H·11648)在福建省的适应性、丰产性.希望有种植龙舌兰麻悠久历史的福建省,发扬成绩,总结经验,迎头赶上全国的先进水平,现与福建省从事龙舌兰麻工作的同志共同商榷:H·11648麻在福建省种植的优势和潜力,低产的原因和如何才能高产等问题,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恳望同志们给予纠正.  相似文献   

2.
加速选育龙舌兰麻新良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龙舌兰麻种类很多,用途很广,经济价值很高.龙舌兰麻的名称“agave”来自希腊文“agauos”,意思是“令人赞美的”或“极好的”.龙舌兰麻是龙舌兰科所属单子叶植物的统称,种类很多.龙舌兰麻所产纤维长且白,质地结实坚韧,富有弹性,拉力强,耐摩擦,耐酸碱,耐水浸,耐低温,在干湿情况下胀缩不大,零下40℃低温下不发脆变质,打成缆绳是军、工、渔、航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织成麻袋比用黄麻织的经久耐用16倍.利用荒山发展龙舌兰麻,可以少种黄麻,駦出耕地  相似文献   

3.
一、国内外育种研究近况龙舌兰麻育种工作,在国外坦桑尼亚穆陵格诺剑麻研究站,于1931年开展有性杂交育种研究工作,1960年选育出龙舌兰麻杂种11648。该品种推广后发生斑马纹病,生产受到严重威胁,以后一直不能大量推广。据报导,1971年又育成一个能抗斑马纹病的杂交新品种(以下简称“抗斑  相似文献   

4.
龙舌兰麻育种工作,在国外坦桑尼亚穆陵格诺剑麻研究站,于1931年开展有性杂交育种研究工作,1960年选育出龙舌兰麻杂种11648。该品种推广后发生斑马纹病,生产受到严重威胁,以后一直不能大量推广。据报导,1971年又育成一个能抗斑马纹病的杂交新品种(以下简称“抗斑杂种”),并选育出一些具有不同抗病能力的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5.
龙舌兰麻用途甚广,全身是宝,但把它当为主粮的事却鲜为人知.墨西哥下加州中部沙漠的印地安人,食用龙舌兰麻在全年的粮食比重中约占28%,到了春季缺粮季节则占到45%.详见如下.  相似文献   

6.
龙舌兰麻杂种11648(Agave hybrid No,11648以下简称11648),是华南热带地区主要栽培作物之一,为了探索高产低成本的栽培技术,几年来我们在不断总结龙舌兰麻大面积高产经验的基础上,于1978年4月在湛江龙门地区进行了速生高产的栽培试验,1979年10月割叶(一年半开割)获得最高亩产10596.8斤,初步探索了一些速生高产栽培的综合农业措施,现将试验初步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国栽培剑麻的历史已有80多年,但真正大面积栽培还是在解放后。50年代以番麻为主,单产低、质量差,亩产纤维只有15~20公斤;60年代换种剑麻,亩产纤维也只有30~50公斤;70年代初才推广龙舌兰麻杂种第11648号(简称H.11648),是目前全国的当家种,但野生观赏和用于育种材料约有四十个种源。  相似文献   

8.
龙舌兰杂种11648麻(Agave hyblid No.11648)是东非坦噶尼喀剑麻研究站经过22年培育出来的.1964年引进福建闽南沿海地区试种,证明其具有优异丰产性,比普通剑麻、马盖麻和番麻等增产1~3倍.到1981年底,全省龙舌兰杂种11648麻(以下简称11648麻)面积已达到19700亩,其中国营农场14400亩.由于管理不善,平均亩产仅60多公斤.  相似文献   

9.
龙舌兰麻是一种硬质纤维作物,它的纤维是国防、工业、林业和渔业等不可缺少的物资.目前我国硬质纤维供不应求,远不能自给.如何生产更多优质、价廉,使能在市场上有竞争能力的硬质纤维,是值得研究的.现就我省发展龙舌兰麻生产有关的技术问题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0.
龙舌兰杂种第11648号(Agave hybrid No.11648),又称东一号麻,是东非坦噶尼喀剑麻研究站(坦桑尼亚独立后改称为坦桑尼亚剑麻试验站)经过22年(1931~1953年)时间育出的龙舌兰麻杂交种.该杂种是以假菠萝麻(Agave angustifolia Haw.)为母本、兰剑麻(Agave amaniensis Trel.Nowell)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有性杂种第一代,再用开花的第一代作为亲本与兰剑麻进行回交而获得的有性杂种第二代,然后又通过选择、系比而培育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