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海盐县在蚕茧生产上针对蚕业劳动力外流,桑园抛荒弃管,蚕种饲养量下降,蚕茧质量严重滑坡,蚕业经济效益不佳的实际,于2011年开展了以提升蚕业生产经济效益,稳定蚕茧生产为主要内容的蚕业生产转型升级工作。蚕业生产转型升级的重点是扩大优质茧生产与提升亩桑经济效益。经过一年的努力,蚕业生产转型升级初见成效,蚕茧质量有了明显好转,蚕业生产经济效益得到了增长,蚕农生产信心有了一定提高,为全县蚕茧生产的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吴忠厚 《四川蚕业》2005,33(1):1-2,5
蚕业是四川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我省蚕业在困难中发展,在曲折中前进。2004年在茧丝绸市场走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四川蚕业全行业上下同心,脚踏实地,扎实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蚕茧总量持续增长,蚕茧单产创历史新高,蚕茧质量稳步上升,蚕农收入增幅加大,蚕业各环节利益均衡,蚕业市场秩序相对有序。  相似文献   

3.
谢忠良 《四川蚕业》2000,28(4):52-53
<正> 四川人口众多,是典型的农业大省,也是我国重要的茧丝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栽桑养蚕始祖就出自于我省盐亭县。解放以来,我省蚕业生产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统计我省最高年分发放蚕种600万张,生产茧近300万担,蚕茧总量排在全国首位,为四川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几年随着国际丝绸市场持续疲软,以及我省行业自身原因的影响,蚕业生产出现了整  相似文献   

4.
海盐县在蚕茧生产上针对蚕业劳动力外流,桑园抛荒弃管,蚕种饲养量下降,蚕茧质量严重滑坡,蚕业经济效益不佳的实际,于2011年开展了以提升蚕业生产经营效益,稳定蚕茧生产为主要内容的蚕业生产转型升级工作。蚕业生产转型升级的重点是扩大优质茧生产与提升亩桑经济效益。经过一年的努力,蚕业生产转型升级初见成效,蚕茧质量有了明显好转,蚕业生产经济效益得到了增长,蚕农生产信心有了一定提高,为全县蚕茧生产的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蚕茧生产历来是我市农村经济的重要项目,巩固实现恢复性增长成绩,大力推进蚕业集约规模经营,产业化发展,振兴蚕业,对富民增收,发展农村经济、稳定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实现恢复性增长的主要成绩和经验1998年我市的蚕业工作在省、市各级县党政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积极探索蚕业走规模经营,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实现了蚕业生产的恢复性增长.1.1 主要成绩1.1.1总产茧大幅增长.1998年全市总收  相似文献   

6.
实施合同蚕业促进蚕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合同蚕业的提出 淳安县是浙江省蚕茧重点产区,产量居杭州市首位,名列浙江省第7位,蚕茧质量连续5年名列浙江省前茅,拥有桑园2666.7hm2,年产茧3000t,产值6000万元,蚕业生产已经成为淳安县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蚕茧收入是农民家庭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西宜州等10个蚕业主产县(市)的蚕业生产状况、成本收益和生产资料费用进行了统计和调查分析发现:广西蚕业生产不断向优势区域集中,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蚕农收入在持续增长;单位面积桑园的蚕茧收入大幅度上升;蚕业生产仍然是以小规模的家庭生产经营为主;劳动力生产效率和劳动力成本对蚕业生产效益有重要的影响;种桑养蚕在广西农村有较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正> 我省蚕茧产量1949年为300吨,1987年增长到5700吨,特别是1979年党的三中全会后,8年时间增产3300吨。蚕茧增产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中央“改革、开放”一系列政策得到落实;蚕桑战线有一批会员长期以来忠于职守,艰苦奋斗,为振兴陕西蚕业贡献了青春、智慧和力量;省、地、县都有一批长期关心和支持蚕业生产的领导干部,他们从人力、物力、财力、宣教等方面推动了蚕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1992年12月,笔者作为浙江省丝绸代表团成员,考察了巴拉那州蚕区,访问了蚕农、合作社和缫丝厂,与有关方面人员进行了技术交流.使我们对巴西、特别是巴拉那州的蚕业情况以及巴西的国情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现将巴西蚕业的简要情况介绍如下.一、巴西蚕茧产量与分布状况巴西蚕业始于19世纪初叶,自1908年日本第一批移民定居巴西后,蚕桑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46年巴西蚕茧产量已达2600t.二次世界大战后.因丝价暴跌,蚕茧产量骤减,1948年产茧不到500t.50年代起,巴西蚕业开始回升,1975~1980年年均产茧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5年来肇庆市坚持“科技兴蚕”,发展“三高”蚕业,是提高蚕业的经济效益,促进蚕业再上新台阶,加快蚕业现代建设的保证;抓好蚕茧生产基地,是贯彻有效的技术措施的基础,又是巩固和发展蚕桑生产的重要途径。积极推广优良桑、蚕品种、省力化栽桑养蚕技术系列,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增加养蚕的经济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是调动广大蚕农生产积极性,促进蚕桑生产的发展。1992年全市桑地面积达6135.7公顷,生产蚕茧7115吨,比1984年分别增加47%和178.6%,创造建国以来蚕茧产量最高的历史水平。比1978年分别增加6.24倍和8.81倍。  相似文献   

11.
<正> 1998年游仙区以抓“60个蚕桑特色村建设”作为建设省级优质蚕茧生产基地县工作的切入点,通过狠抓增发蚕种,提高单产,提高质量等重点工作,抓当前和今后发展并重,开创了蚕业的新局面,为游仙蚕业迈上新台阶创造了条件。全区1998年发蚕种124653张,比1997年增发蚕种20680张,增长19.89%;生产蚕茧3561291.9公斤,同比增产797177.9公斤,增长28.84%;全年收购蚕茧3105169.5公斤,同比增收1158679.8公斤,增长59.5%,农民获茧款收入4807.7万元,同比增收1352.6万元,上升39.1%;全年平  相似文献   

12.
段卫平 《中国蚕业》2008,29(1):72-75
通过对南阳市近几年来蚕业生产状况的调查发现,南阳市的气候、水资源、耕地、劳动力等基本条件符合蚕业生产的要求;但也存在着蚕茧流通和产业化体系不完善、科技力量不足、生产人员素质差、蚕茧质量差、生产规模小、副业特点明显等问题,同时也面临着发展蚕业生产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1994年1月12至13日,省蚕桑学会蚕种学组和蚕业经营学组蚕业经营研讨会在临安召开.来自省农业厅、浙农大、省在科院、省丝绸联合公司以及湖州、嘉兴、杭州、绍兴、宁波、衢州等市县的学会代表25人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围绕蚕茧、蚕种产销经营管理体制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蚕业生产“一优二高”这一议题,解放思想,畅所欲言,进行了热烈讨论.关于蚕茧经营.目前,我省蚕茧经营管理体制大致有六种类型:1.农工商一体化(德清县、上虞市);2.供销社“三代”,丝绸公司管理(嘉兴、湖州等市);3.供销社经营(衢州、金华  相似文献   

14.
梁垛镇完善蚕业合作社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台市梁垛镇蚕业合作社组建于1998年,是一个集蚕茧生产、收烘、加工于一体的经济合作组织。经过5年多的努力,合作社的规模不断壮大,入社蚕农由刚开始的41户,增加到现在的2100多户,入社率从8.2%提高到99.6%,蚕业合作社逐步成为该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之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去年以来,为适应入世需求和加快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蚕业合作社整体运行质量,他们又着力在完善蚕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平衡利益分配上狠下功夫,强化对一体化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整合,促进了各环节的相互融合,巩固了蚕茧生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蚕茧单产茧质连续下降,严重困扰我省蚕业的发展。依靠科技,发展三高蚕业已是我省蚕业的方向和出路。发展“高单产、高质量、高经济效益”蚕业,曾在几年前提出,即当时的“蚕桑三提高”。然而由于种种因素。没有把“蚕桑三提高”真正落到实处,致使近两年我省蚕业主要产、质指标没有提高,某些项目还略有下降。1991年全省单张产茧20.94公斤,比1990年减  相似文献   

16.
调整期的我国蚕业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华 《蚕学通讯》2005,25(3):23-26
1 我国蚕业生产进入了调整期 我国蚕丝业经过1978~1995年的快速发展,蚕茧产量大幅度地增加,1994年全国蚕茧产量达到67.4万t,是1978年的17.3万t的3.89倍.1996年后,我国蚕茧产量急剧下降,从1995年的65.6万t下降到1996年的40.3万t.此后,我国蚕茧产量一直维持在40万t的生产水平.我国50多年来蚕茧产量的变化见图1,从中不难看出:从1995年起,我国蚕业生产已经渐渐进入调整期,我国蚕业生产进入调整期,还表现出以下特征.  相似文献   

17.
蚕茧市场管制与蚕业区域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建琴  顾国达 《蚕业科学》2005,31(3):321-327
构建蚕茧市场管制下的蚕业区域转移模型,解释了在其它地区蚕茧市场受管制的情况下,一个蚕茧市场不受管制的地区的蚕业生产获得快速发展的原因,由此说明蚕茧市场管制是影响我国蚕业区域转移的重要因素,从某种程度讲,是蚕茧市场管制限制了蚕业转移规律的发挥,影响了“东桑西移”战略的绩效。  相似文献   

18.
新蚕品种的选育与优良蚕品种的繁育推广对增加蚕茧的产量,改进品质,提高蚕茧的经济效益起着重要作用,历来都是蚕丝业发展的重要支柱,而且也是蚕业生产上能够比较持久地起到增产作用,达到栽桑养蚕的低成本、优质高效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措施。解放后,我省的蚕业工作者非常重视新蚕品种的选育和优良蚕品种的  相似文献   

19.
广东是我国主要蚕区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蚕业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研究出不少引人注目的成果,使我省蚕桑生产不断得到发展。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本文就我省解放以来的蚕业科技进步简单总结并初步探讨今后发展的方向。一、广东蚕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广东长期以来在教育、科研和生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一批具有广东特色并在生产上起到重要作用的科技成果。 (一)蚕品种的改良使蚕茧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全国蚕业生产形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蚕业生产获得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发展速度更快一些。据统计,1989年全国发蚕种量1570万张,比1988年增长13%;蚕茧产量48.8万吨,增长1.07%;桑蚕茧产量43.48万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