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00年9月开始,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5个子保护区管理所、县市林业局及部分乡镇林业站进行野生动物危害调查,同时与有关乡镇村寨居民座谈,调查野生动物肇事损失及补偿情况。据统计1991-2000年野象造成人员伤亡50人,粮食及经济作物损失惨重。文章分析了野生动物危害日趋严重的原因,提出了今后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该保护区始建于1958年,是一个以保护热带雨林、季雨林和保护亚洲象等珍稀野生动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好这片绿洲,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6年的科技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建立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西双版纳州政府正式批准建立"布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野生动物对农作物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2000年9月开始,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5个子保护区管理所、县市林业局及部分乡镇林业站进行野生动物危害调查,同时与有关乡镇村寨居民座谈,调查野生动物肇事损失及补偿情况.据统计1991~2000年野象造成人员伤亡50人,粮食及经济作物损失惨重.文章分析了野生动物危害日趋严重的原因,提出了今后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阳珏 《云南林业》2002,23(2):12-13
勐腊县境内有勐腊、尚勇、勐仑等3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存最完好、珍稀野生动物活动最集中的地区。在这里生活的野生脊椎动物有539种,其中受国家重点保护的亚洲象、野牛、白颊长臂猿等珍稀野生动物就多达36种。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野生动物与人争夺生存空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亚州象等野生动物走出保护区,频频损害当地村民的财产并威胁其生命安全。群众要求赔偿的呼声,困扰着县委、县政府和林业部门。一、野生动物的食源在减少一是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超容量增长。10多年来,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林业部门密…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1—2018年野生动物肇事及补偿统计、年度保险理赔金额等资料,对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野生动物肇事频繁,范围广,主要的肇事动物有亚洲象、野猪、偶蹄类和灵长类动物等,其补偿工作存在野外查勘工作量大,标准定性难度大,补偿价值标准缺乏依据,补偿机制与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建议通过改变土地种植结构、恢复与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建立与完善政策法规及补偿机制、调控野生动物种群、开展野生动物肇事防范宣传等措施来缓解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开展计划烧除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保护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保护区开展了计划烧除工作。开展计划烧除能有效改善野生动物栖息地质量,增加动物食源,缓解日益突出的人与野生动物的矛盾冲突,增加群落生物多样性,有效防止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计划烧除对中、大型野生动物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但对土壤内的节肢动物影响较大,林下基径3cm以下的幼树大部分被烧死,频度较高的计划烧除对群落更新有一定的影响,产生的烟雾及灰尘对附近的空气也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7.
作为西双版纳尚勇自然保护区管理所一名巡护人员,我们有幸参加了西双版纳人民政府组织的军、警、民联合武装巡护活动,并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巡护过程中一个个有意义的瞬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结合保护区开展的控制性火烧工作,分析了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内林火具有火强度低、蔓延速度慢的特点.认为开展控制性火烧工作可有效缩短火灾周期,减少发生重特大火灾的机率,对增加野生动物食物来源,增加群落生物多样性,改变群落物种的组成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等方面均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藉此提出了全面开展利用林火管理生态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综合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分为互不相连的勐养、勐仑、勐腊、尚勇、曼稿5个子保护区,总面积24.7万hm2。保护区内有122个村寨18 415人,周边有138村寨29 714人,保护区虽经多年的保护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存在一些新出现的问题:偷猎、盗伐、林火、林权界线不清、野生动物肇事补偿资金不足等等,提出了进行综合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根据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开展的计划烧除工作,分析了西双版纳保护区管理部门开展计划烧除工作的现状,计划烧除区域的主要选择条件。分别从计划烧除对植被和动物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在西双版纳开展计划烧除仅会对地表的草本植物、枯枝落叶、幼树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是短暂的。通过计划烧除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林下植物的生长,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多的食物,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野生动物在计划烧除区域的种群数量和活动时间。同时,提出了开展好计划烧除工作,确实做好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与管理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塔河县,是我国最北部的保护区。保护区内物种多样性丰富,特别是濒危动植物。加强保护区的管理,对恢复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中俄两国野生动物的繁育、恢复和发展具有国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期,黄桑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在全县“春风行动”招聘会上,成功招聘到了3名女演员.致使黄桑森林生态巫傩艺术团拥有专职演员9名.  相似文献   

13.
西双版纳州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现状及补偿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西双版纳气候条件优越,森林类型多样化,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在国内外一直享有"动植物王国"和"物种基因库"的美称。随着社会各界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保护政策及措施的不断完善,使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很快得到了恢复,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野生动物肇事案件频繁发生。因此,为了既能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又能维护受灾群众的合法权益,就必须了解全州野生动物肇事的特点,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在对西双版纳布龙州野生动物肇事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现有法律法规和经济条件下对野生动物肇事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合理的补偿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11月11日下午,中国第一份亚洲象公众责任保险合同在西双版纳签约。这是西双版纳州保护亚洲象、缓解人象矛盾,由过去政府直接补偿向商业保险转变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云南省人民政府于1998年就在全国率先制定了《云南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补偿办法》,省财政每年安排野生动物肇事补偿经费解决野生动物肇事问题。为保护亚洲象,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也一直在探索  相似文献   

15.
2011年3月~2012年6月,经多次野外调查及访查,共记录到西双版纳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74种。其中,两栖类34种,隶属于2目7科;爬行类40种,隶属于3目13科。两栖爬行动物中属国家I级重点保护2种;Ⅱ级重点保护4种。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有65种;云南特有种8种;西双版纳特有种4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两栖爬行动物的多样性丰富,其多样性指数(D)分别为5.305 2和6.745 3。爬行类的DG-F高于两栖类,表明爬行类科属间多样性更高。据此,对该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特征、保护措施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由中央电视台、林业部联合组织的野生动物摄制组一行8人,于今年3月至4月在我省南滚河、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拍摄野象和进行采访。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工作,摄制组已获得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2017年11月—2018年3月开展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尚勇子保护区及其周边的冬候鸟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有冬候鸟32种,隶属于6目13科,占尚勇子保护区鸟类总数的22.5%,占西双版纳州冬候鸟总数的58.2%。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即中华秋沙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4种,分别为红隼、苍鹰、普通鵟、短耳鸮;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有25种,占尚勇子保护区鸟类总数的78.1%,初步获取了西双版纳尚勇子保护区冬侯鸟名录。此次调查的鸟类有14个分布型,主要来自在寒温带地区繁殖而向南迁徙越冬的种类。在调查的5类生境类型中,以农耕地和居民地生境中分布的种类最多,有25种,占候鸟总数的78.1%。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强,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产生了野生动物游离于保护区周边觅食,破坏农作物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野生动物危害农作物的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为保护区野生动物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吉林省九台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介绍了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种类、数量及国家重点保护和"三有"野生动物状况,分析了脊椎动物的区系特征,进而阐述了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植物资源、野生动物资源两个方面阐述了恒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特征,并对其保护价值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