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京郊添新绿     
北京郊区的延庆县,荒山多由坚硬的花岗岩及其沙砾构成,干旱缺雨,风沙危害严重,荒山绿化难度极大.有些地方虽经多次绿化,但面貌依旧.在这里造林,成了令人望而却步的难事.延庆境内有个莲花滩村,村两侧有几千亩岩石裸露的荒山,而国家和北京市的交通要道——一○七路段就从这两山中间通过.这里也是游览八达岭、松山自然保  相似文献   

2.
在蒙古语中,乌鲁木齐是丰饶的牧场。可在我的印象中,新疆的乌鲁木齐市除了楼房,就是荒山。直到上个世纪末,市郊的荒山上才能见到零星的小树。也难怪,因为乌鲁木齐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之一,干旱少雨,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的频繁侵袭,使得这座城市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虽经全市人民多年奋斗,植树造林取得一定成绩,但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速度相比仍是差距甚远,在一些地方荒山依旧,绿荫难觅。大风刮来,浮尘满街。这是为什么?答案很简单:缺钱。绿化荒山也需要钱。给了政策,就能来钱,有了钱,就能绿化荒山1981年12月13日全国人大…  相似文献   

3.
临桂县中庸乡三联村公所桐木村青年农民李社胜,在经济大潮中,把致富的立足点放在开发荒山上,几年来,给1800多亩的荒山披上了绿装,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并荣获1994年全区造林绿化“劳动模范”称号。今年40岁的李社胜,自1988年开始,利用林业部门的开发性贷款承包集体荒山,当年造林20O多亩,成活率达到90%以上。初战告捷,李社胜开发荒山的劲头大增。他与集体再次签下了30年的承包合同,将远离村寨十多公里的集体荒山1600多亩承包下来,办起了全县最早的一个个体林场,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李社胜不愧为钱心…  相似文献   

4.
早晨八点差一刻,我们一行人乘车出罗平县城,向北驶去。昨晚从师宗县来到这里,我们听县林业局的同志讲当地农村中已涌现出不少林业承包大户,其中最年轻的一位承包者叫李云学,只有二十岁,一人就包了一千多亩荒山,而且是石头山,已种下九百多亩秋树和杉树。正在聚精会神记笔记的曲靖地委书记保永  相似文献   

5.
库伦旗平安乡党委和乡政府,改变了平均分配造林用地的作法,因势利导、逐步把荒山荒沟集中到造林能人手里,加快了绿化步伐。平安乡是库伦的贫困地区,这里山多、沟多、自然条件差。过去,年年造林不见林,浪费了很多人力物力,荒山荒沟却未能变  相似文献   

6.
秧坝村是贵州省西南部一个边远的布依族山寨。20年前,该村山无树,田无肥,仓无米,袋无钱,到处是光秃秃的荒山,人均纯收入不足300元,生活十分艰苦。秧坝村人不甘贫穷,一直在寻求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脱贫致富路子。时任村党支部副书记的覃仕坤带头承包荒山,营造以杉木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他的带动下,全村迅速掀起了家家出动、人人参与的植树造林热潮。一些家住该村的机关干部、经商人员也来投资造林,一片片荒山渐渐披上了绿装。秧坝村坚持造林20年,迎来了满目葱绿。现该村森林面积已达27960亩,户均有林面积100余亩,人均有林…  相似文献   

7.
一、东大山的绿色 这里是固始县人人皆知的东大山,即使到了严冬,这里依然充满宜人的绿色。谈起东大山的绿色,我们不能不为这里的林业职工感到骄傲与自豪。六十年代初,东大山还是一片荒废多年的荒山,由于石多土薄,种一葫芦打两瓢,这里的农民也就对它失去了希望。1961年,国营固始林场在这里设置了陈集林区,十多名年轻的林业职工,在两三年的时间里栽植了松树、柏树、刺槐等树木4200余亩。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苍溪县两河乡人武部根据全乡荒山荒坡多,农户房前屋后空地多的特点,组织民兵大力发展板栗。目前,两河乡形成了‘叛栗满山岗,金秋栗飘香;青山绿水美,林茂钱增收”的喜人局面。  相似文献   

9.
<正>老王沟村是河南省禹州市城西北40公里外的偏僻小山村,这里山高地少,土地瘠薄。虽然,村里乃至乡里都曾在这里组织过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的活动,但结果仍是荒山一片。年逾5旬的老王沟村村民张建章,是当地闻名的农民自主创业致富带头人。他觉得事业成功了,家庭富裕了,还应当为家乡作点贡献。在总结村里历次造林失败的经验教训后,张建章决定投资承包荒山造林,他要圆全村人多年的荒山绿化梦。2003年春节刚过,张建章的荒山  相似文献   

10.
田阳县田州公社平坡大队、地处右江盆地干旱的中心,是我区著名的干旱地区.全大队有宜林荒山5012亩.解放前,这里是个"庄稼十种九无收,荒山秃岭和尚头"的地方,山上没有树,田地不产粮.解放后,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认真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搞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讲究措施,适时造林,科学种树.经过几年来的艰苦奋斗,取得了粮林双丰收,粮食生产连续十二年亩产跨《纲要》,绿化荒山4300多亩,占全大队宜林荒山百分之八十五点七,种植得早的苗木,已经郁闭成林,  相似文献   

11.
遵义县新土乡认真落实党的林业政策,切实解决农民营造自留荒山的具体问题。目前,这个乡的3500多亩自留山地,90%已经绿化。新土乡地处高寒山区,海拔1100—1400米左右。这里交通闭塞,几乎没有什么乡村工副业,但却有着大片的荒山秃岭,适宜发展林业生产。1981年秋,这个乡开展林业“三定”,给710户农民划定自留山3550亩、户均5亩、填了清册,发了山证。为加速绿化自留山、发动农民走兴林致富之路,这个乡采取了5条有力措施:一是广泛深入宣传“谁造谁有,谁栽树谁受益,子孙享有继承权,五十年不变”的林业政策和“要得富,多栽树”的道理;二是切实解决农民资金短缺,无钱购买苗木的  相似文献   

12.
13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山,在荒山中有1000余座坟墓。13年后,这里是一片绿色,绿色中摇曳着累累的果实。在整整13年的时间里,赵康娥——山东省临沐县唐岭乡玉山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妇女,带着5个女儿,拖着赢弱的身子,在离村子1.5km远的荒山上开山造林,实现着丈夫的遗愿和自己的理想,终将4.8hm~2荒山墓地变成一个果实累累的大果园。 13.5Kg钢的来历 1985年,玉山村酝酿已久的荒山承包开  相似文献   

13.
“昭平地不平”。在离县城30多公里的西北面,一片连片几百公顷的保水田,是昭平少有的大垌,因而得名“仙回垌”。从仙回垌再往西北走7公里,便是仙回乡茅村公所。这里土地肥沃,有山地7333多公顷。1985年前,山上松、杉、杂、竹连在一起,汇成一片浩瀚的林海,一个生饥勃勃的绿色王国,神仙也舍不得离开。可是,遭遇“三次大灾难”后,这里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莫说神仙不愿住,连凡人也想离开了。 1989年,昭平县委、县政府发出“奋战三年,消灭全县宜林荒山”的号召,茅坪这片荒山面积大、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土地,如不采取特殊措施,是无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不仅要让荒山绿的流油,还要让林农富的流油。"这是河北省赞皇县县委书记吴时茂经常说起的一句话。这里的百姓经常亲切地称呼他为"林改书记"。  相似文献   

15.
正"在这里植树比养活一个孩子都难!为了荒山披绿装,我们组织了专业的造林队对黄河大桥山西岸边的石山绿化开展攻坚战,八个多月的时间打造出了三北工程的'样板间'。"在黄河岸边永和关一片绿油油的绿化现场,永和县林业局党支部书记王爱民手扶着一棵一人多高的柏树说。  相似文献   

16.
翁牛特旗广德公乡郝家窝铺村农民康富,从1981年开始承包350亩荒山、荒沟,搞小流域治理,治山闸沟,植树种草,已得收益,在贫困山区开始走上了致富道路。1981年全家人均收入达到676元,成了当地拔尖的富裕户。康富所在的郝家窝铺村,过去是个山多沟多、干旱缺水的穷山村。1981年,旗里决定在这里开展小流域治理,以改变这里的贫穷落后面貌。康富看准了开发建设荒山这条路,积极申请承包治理小流域,经批准当年承包了306亩荒山。1983年又承包了一条面积为44亩的荒沟。四年来,他带领全家六口人(全是  相似文献   

17.
梁艳是元谋县苴林乡苴林大村一位年轻农村妇女。1999年以来,她先后投资18万元开发荒山16公顷,种下大青枣、芒果等各种经济林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把自己多年以来的绿色梦想变成了现实。从小在元谋热坝区生长的梁艳,看着家乡一片片荒凉的光山头,心里很不舒服。她梦想着找到很多的钱,在荒山上种许许多多的树,让家乡的山山水水变得更绿更美。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她靠跑运输拼打多年积攒了7万元钱。当她准备把钱投向荒山造林时,亲朋好友却都劝她不如把钱存在银行里吃利息,或者盖几间好住房,买几件像样的家具过过轻松日子。可梁艳打…  相似文献   

18.
德保县敬德镇和平村黄绍显是个有战略眼光、有科学头脑的农民。近几年来,他开荒得一百多亩山坡地,办了一个家庭果苗场,今年收入一万多元,被人们赞为“看不见钱的‘万元户’”。黄绍显今年五十八岁。一九六九年他从南宁建筑队下放回乡,就提出种果绿化荒山  相似文献   

19.
盐亭林山公社共六个大队,三十七个生产队,四千八百多人,六千六百多亩瘠薄耕地,一万二千亩宜林荒山。过去,严重缺水、缺肥、缺柴,粮食产量很低。解放后,特别在公社化以后,这里的农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有山无林,水土流失严重。有人说:“林山地势  相似文献   

20.
薛峰乡是韩城市9大山区乡镇之一。这里没有工厂,没有现代化城市赚钱的优越条件,唯一的优势就是现成的群山秃岭。党的富民政策激发了李芹英包山造林、治穷致富的热情。1985年冬季,年仅23岁的李芹英不顾亲友反对,承包集体荒山300亩。头年开荒造林100亩,栽刺槐、花椒2万株,成活率都在95%以上。她吃住在荒山上,一年有200多天都在荒山上为树木锄草、施肥、补苗、修剪、浇水,附近的人都开玩笑地说:“芹英嫁给了荒山,和树木结下了感情。”芹英在开荒务树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