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5月,长春市兰家镇某银狐场饲养的银狐发生狐自咬症。1发病死亡情况该饲养场于1999年2月从吉林省敦化市某养狐场引进45只银狐。进场后第5天,银狐大多数呈现定期兴奋,兴奋期病狐咬自体某部位。30只病狐中,有3只死亡。场方立即用维生素缺乏病及其缺少症和矿物质及其他物质代谢障碍诊治,其疗效不明显。2临床检查患病后,病狐旋转,咬自体某一部位并发生尖叫声,可咬掉被毛,有时咬掉尾尖。撕破肌肉,流出鲜血。兴奋反复发作,对外界刺激敏感,可引起高度兴奋。有时咬破尾根、膝关节、足掌及臂部肌肉,由于造成严重的外伤而招致继发感染而死亡3只,…  相似文献   

2.
北极狐自咬症是一种慢性疾病。该病呈阵发性兴奋,兴奋时病狐常咬自体的某一部位,多数咬尾和后肢等部位。患狐轻者损坏毛皮,重者引起体质衰弱或败血症而死亡。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以9—10月份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3.
狐自咬症是养狐业的大敌,是很难医治的病症,已广泛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对其病因说法不一。动物营养学家认为与微量元素缺乏有关;前苏联报道是嗜神经病毒引起;兽医认为是皮肤真菌感染所致,在治疗上均无良法。多年来笔者治愈自咬病狐50余例,效果颇佳,现介绍如下。1.临床症状黑龙江省肇源县肇源镇某养狐户来县畜牧局求医就诊。主诉自养8只母狐,产仔45只,生长发育良好,现每只仔重3~3.5千克,在8~10日内先后有23只仔狐咬尾。临床所见23只狐有14只狐尾部咬光,其中5只狐将尾部皮肤咬破,鲜血淋漓,并从伤处流…  相似文献   

4.
蓝狐自咬症是养狐生产中的一大难题,为了探讨自咬症的合理治疗方法,笔者在1988年至1991年,选用上海兽药厂生产的亚硒酸钠维生素E治疗蓝狐自咬症101例,治愈89例,治愈率87.8%,现将防治结果报告如下。 1 蓝狐自咬症主要表现本病神经兴奋性增高,咬自已的尾部、后肢、后腹、臀部等处,咬破皮肤、肌肉,严重时咬掉尾尖,撕破某一部皮肤、肌肉,兴奋反复发作,对外界刺激敏感,兴奋强度增大,自咬时旋转、打滚、嘶叫,常由于撕破腹部皮肤及肉,致使内脏流出感染  相似文献   

5.
笔者经过1992~1996年5年间的临床工作实践,通过多种方法对比发现,应用氢化可地松对狐自咬症的治疗效果显著,治愈率可达965%,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 狐自咬症主要症状患有自咬症的狐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啃咬自己的尾部、后肢、髂部及臀部等处。咬破皮肤和肌肉,严重时咬掉尾尖,撕破某一部位皮肤、肌肉,神经性兴奋症状反复发作,对外界刺激敏感,兴奋强度增大。自咬时,旋转、打滚、嘶叫,常由于撕破腹部皮肤、肌肉,内脏流出感染而死亡。2 治疗方法1)发现狐有以上自咬症状,首先要防止咬伤,将上下4棵犬齿用钳子掐断,或用胶合板、纤维板或自行…  相似文献   

6.
蓝狐自咬病是一种慢性疾病。该病呈阵发性兴奋,兴奋时病狐常咬自体的某一部位,多数咬尾巴和后肢等部位,自咬程度剧烈时,皮张易造成损伤。该病在全国各地一些毛皮动物饲养场中广泛发生,国内外对该病因大致上有以下几种观点:①传染病;②营养不良;③维生素缺乏和风湿...  相似文献   

7.
“自咬症”是狐狸、貉等笼养毛皮动物的以反复兴奋、啃咬自己身体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近年来,我县许多场户均有该病发生,每年都有大量狐、貉因患本病而死亡,给养殖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引起“自咬症”的病因很多,如微量元素缺乏或比例失衡、应激、遗传因素等。在临床中,我们发现,除以上几种原因外,还有一种是由耳痒螨寄生于耳内引起的,这种原因往往被忽视。  相似文献   

8.
狐咬尾症是养狐业的大敌,其病因复杂,说法不一,也是很难医治的一种疾病.笔者多年来应用中西药结合疗法治愈狐自咬症50余例.效果颇佳,现简介如下,供参考.1 病例介绍1998年8月20日,肇源镇杜芳饲养8只母狐,产下的仔狐45只,先后有23只仔狐发病求诊.主诉:几天内狐尾咬光,皮肤咬破,鲜血淋漓,并从创口溢出少许的渗出物,痛痒难忍,狂叫旋转不安,食欲减少.检查:其中三只狐后躯被毛咬光,频频嘶叫而造成狐群不安,体温,呼吸,心跳均无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9.
<正>狐自咬症的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无特异疗法.1994年8月以来,我们对3个饲养户的6只病狐进行了治疗,并对其饲养的39只狐改变了原来的饲料配方.5只病狐一次治愈,1只治愈后又多次复发,对其采取脖套法后,病情稳定一个多月未见复发,其它狐自1994年10月以来未再出现自咬症,效果较好.河北省乐亭县城关镇五街某户饲养3个月的蓝狐12只,1994年8月中旬有2只狐发生自咬症,即来我站求诊.  相似文献   

10.
<正>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科伪狂犬病毒引起猪、马、牛、羊等家养动物,犬、猫等伴侣动物,家兔和小鼠等实验动物,以及浣熊、狐狸等野生动物等多种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狐貉感染后出现奇痒和脑脊髓炎,动物出现自咬、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笔者最近接诊河北昌黎一例病例,近800多只狐貉死亡,养殖场经济损失惨重,现报告如下,以提醒广大养殖同仁加强防范。1发病情况2012年10月11日,河北某养殖户带病死狐貉到昌黎动物疾病控制中心来诊断。主诉其今年饲养狐貉1300多只,之前动物健康,长势良好,自10月5号开始见  相似文献   

11.
自咬症是肉食毛皮动物的一种慢性经过的疾病。呈现定期兴奋。并咬自已身体的某部位。  相似文献   

12.
自咬症是笼养狐多发的慢性疾病,其临床症状为自咬躯体的某一部位,造成自咬创伤,目前且无特效疗法。笔者在养狐实践中并结合自咬症的病因假说,对4只病狐进行了探索性治疗,效果明显,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1 药物治疗 非拉更2.5mg,地塞米松0.375mg,维生素B12.5mg,一次口服,每天2次。2 预 防 1)添加足够的维生素E和其它氧化剂进行长期的给药。2)在发病期间,用硬纸箱板做一15~20cm的脖套,患狐戴上脖套可以避免自咬创伤。3)对创伤部位运用抗生素软膏外涂,以防继发性感染。3 饲 料 保证日粮中的蛋白质的含量,除按规定补充维生素外,多投…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市某狐狸场共养蓝狐150只、银狐50只,于1998年10月3日开始发病。发病15只,发病率7.5%,死亡3只,死亡率1.5%,病死率20%。这批狐狸均从阿勒泰地区福海县转移来乌市饲养,均无疫苗预防支,成孤、幼狐均有发病。1临床症状病狐表现为神经症状,抽搐自咬。有的咬掉尾巴,有的咬烂后肢引起骨胳裸露,发生炎性肿胀,组织水肿,病狐体温平均39.5℃,拉稀和血便。2病理症状肠粘膜坏死、脱落、出血;肠管充血、出血,呈暗红色;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呈暗红色;肝肿大,肺出血水肿,肾皮质层出血…  相似文献   

14.
2001年3月21日,呼和浩特市土左旗此老乡某蓝狐饲养场发生附红细胞体病,该场饲养1526只蓝狐,其中成年狐430只,幼狐1096只,种狐是从黑龙江省某县引进的,就诊时有重病仔狐96只,轻症仔狐215只。其中成狐发病为12,发病率为23.38%,3-7月龄多发。  相似文献   

15.
应用静脉点滴氢化可地松治疗狐自咬症探讨刘玉萍肖长灵李雪松(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动物检疫站·166201)近向年来,狐自咬症严重困扰着狐养殖业的发展,笔者应用氢化可地松治疗狐自咬症510例,治愈492例,治愈率96.5%。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1发病情况2006年12月18日,一养殖户到门诊就诊,主述饲养:8组种狐,自配饲料,最近几天出现自咬现象,有2只用嘴撕咬皮、毛、脚趾、尾巴、后腿等部位,7~8只症状比较轻,请求诊治。  相似文献   

17.
<正>银黑狐是一种大毛细皮的珍贵毛皮动物,其皮张价格昂贵,是制做高级裘皮服装的原料,近年来人工养殖数目在逐渐增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银黑狐的自咬症已成为饲养中的一大难题,发病率可达10%~15%,这种病症既影响皮张质量,也影响繁育.目前,自咬症的病因尚不清楚,仅见少数文献报道用亚硒酸钠-V_E治疗有效,但无确切的诊断依据,笔者尚未见到对健康狐和患自咬症狐血硒水平的评价报告.我们对21例银黑狐自咬症进行了治疗,并用荧光法对6只患狐和5只健康狐全血中的硒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一、水貂自咬症的概念及主要临床症状(一)概念 水貂自咬症一般指的是反复自咬身体某一部位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水貂慢性疾病,其特征是阵发注神经高度兴奋、狂暴性自咬身体某一部位,造成自咬创,也称之为“水貂自咬病”.国外文献中涉及自咬与食毛的英文名词有Autmutilation(自残)Tail biting(咬尾)、Fur biting(咬毛)、hair chewing(嚼毛)和Tail suckling(含尾)等.笔者认为,所谓“自咬症”应有神经症状出现和自咬创.至于“自咬症”与“食毛症”是否为同属一种疾病,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 狐狸属食肉目,犬科动物,因其毛皮质量优良、制裘性能好,经济价值较高,是养殖场重要的饲养动物之一。我国从1956年开始人工饲养狐狸,1995年以来得到迅猛发展,由于饲养中对防疫重视不够或疫苗使用不当等,常导致狐狸发病,狐狸自咬症就是养狐场的常见病之一,孤发生自咬症后,比正常孤吃食多,不长个,在笼内转圈嚎叫,发病后的成狐皮内层无油脂,皮张质量差,难以销售,给养孤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挫伤了养狐户的养殖积极性。目前我国许多狐场均有该病的发生,是养殖场和养狐专业户最头疼的问题,为此本文对孤狸自咬症的发病规律、发病原因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给予探讨,以期对有关人员有所帮助。1 发病规律幼狐长到1.5~2千克时常发生此症,急性的几个小时内自咬死亡,慢性的8~10天咬一次,随着狐龄的增长,发病周期为每周咬一次,也有的半月咬一次。2 发病原因2.1 营齐不良多年来人们一直主张不喂肉,选用配方饲料喂狐。解剖证明,正常狐肠表层油脂较厚,病狐肠表层一块一块黑斑,表层没有油脂。2.2 环境影响笼舍通风性差,活动范围较小,加之所处庭院狭小、通风不良、日光不足等,受严重噪音影响,也容易发生此症。  相似文献   

20.
1 发病情况 前几年特种毛皮动物的价格上涨,大安市的养狐貉大户逐年增加。2006年某养殖大户总存栏量3850只,其中种母蓝狐250只,产仔蓝狐1380只。6月初该饲养户的1380只仔蓝狐陆续发病。其特点是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背部皮肤紫红色,并有大小不等的红色出血点,顽固性腹泻,按肠炎常规用药治疗不见好转,死亡127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