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鹿人工授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前言我国在鹿的人工授精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据白庆余等(1984)在“茸鹿人工授情的研究”一文中报道,他们在1960年~1964年首次对6只梅花鹿用假阴道法采出精液,并用其鲜精给母马鹿输情,其准胎率为33.3%(3/9)。1979年对3只马鹿进行电刺激采精,2只马鹿精液进行安瓶冷冻(103安瓶)成功。用该冻情给母马鹿输精,其准胎率为36%(9/25)。鹿的人工输精可以充分利用优良种公鹿的精液,给大量母鹿配种扩大优良基因对鹿群的影响,加速低产鹿群的品质改良,同时又可以有效的防止生殖器官疾病传播及因本交配种造成的损伤。马鹿的人工输精技术是马鹿人  相似文献   

2.
1充分发挥最优秀种公鹿的作用我国马鹿最高产的塔河种鹿160号单产鲜茸重27.74千克,清源马鹿大0号九锯单产鲜茸26千克。哈特产所96-13号马鹿初角茸10.4千克、头锯8.76千克、二锯14.8千克、三锯16.4千克、四锯19.7千克,四项均打破世界记录。2002年清源200号马鹿五锯茸鲜重达22.85千克,梅花鹿96号种公鹿1992年单产达15千克。由于采取新的育种手段,高产种公鹿出现的越来越多。这些高产的种公鹿用于自然本交仅负担15~20头母鹿的配种任务,而人工输精却可负担300~500头,同时冻精可保存30年。即采精的这头种公鹿总共可利用40~50年,大大延长了高产…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梅花鹿鹿种鹿标准(GB6935-86)》和《东北马鹿种鹿标准(G B6936-86)》里把我国家养梅花鹿和东北马鹿定级为特、一、二、三、四个等级,并规定二等及其以上等级的才能作种用。在起草修订和新制定的《天山马鹿种鹿标准》和《清原马鹿种鹿标准》里,把种鹿修正或制定为超特级、特级、一级三个等级,并强调指出:种公鹿在综合等级评定评定等级为特超级者,方可用于采精种公鹿或用于培育茸肉兼用型肉用的种公鹿。同时,也明确规范了种母鹿在综合等级评定“评定等级为特超级者方可用特超级种公鹿冻精或用于培育茸肉兼用型、肉用型的种母鹿或育…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养鹿大国.驯养茸鹿具有悠久历史,目前驯养茸鹿近50万头.主要以梅花鹿、马鹿为主。近十几年来.中国茸鹿育种取得了巨大成绩.先后培育出了具有高产优质等特点的双阳梅花鹿品种(1986)、长白山梅花鹿品系(1993)、天山马鹿清原品系(1994)、西丰梅花鹿品种(1995)、乌兰坝马鹿品种、兴凯湖梅花鹿品种(2003)等6个优良品种(品系).对改良低产茸鹿.促进我国养鹿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梅花鹿、马鹿明确进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家养梅花鹿、马鹿养殖新技术的需求日显急迫。文章综述了6种饲料及养殖新技术在鹿养殖业中的应用,其中包括全混合日粮(TMR)技术、仔鹿代乳饲料饲养技术、茸鹿非常规蛋白饲料利用技术、仔鹿早期培育技术、鹿复合饲料添加剂技术与饲料替抗技术,以期通过介绍6种新的饲料与养殖新技术方案,集成提高茸鹿养殖和饲料利用的综合养殖技术,提升茸鹿生产性能及产品的质量和效益,促进鹿养殖行业绿色、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鹿是珍贵的药用动物,全身是宝,尤以鹿茸、鹿角最为贵重。凡茸角有药用价值的鹿,都称为茸用鹿或茸鹿。茸用鹿种类多,分布广,野生资源丰富。现在已经驯养的茸用鹿有梅花鹿、马鹿、白唇鹿、水鹿等。我国驯养的茸鹿主要是梅花鹿和马鹿两种。在梅花鹿中,共有6个野生亚种,其中以东北梅花鹿与人工培育成功的双阳梅花鹿称著于世界。在马鹿的各亚种和类型群中,以天山马鹿和叶尔羌马鹿及东北马鹿的品质最好。1东北梅花鹿(梅花鹿或花鹿)1-1养殖地区分布:几乎遍布全国各省区,其中吉林省最多,约占2/3。1-2外貌形态特征:东北梅花…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工选育茸用鹿品种(品系)的种质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品种(品系)形成、体质外貌特征、生产性能(产茸、繁殖)和遗传性能等方面对中国人工选育的双阳梅花鹿品种、长白山梅花鹿品系、天山马鹿清原品系、西丰梅花鹿品种、乌兰坝马鹿品种等茸用鹿品种(品系)的种质特性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充分合理利用茸用鹿种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人工授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熊猫利用人工授精繁殖后代在我国首获成功,自1978年至1980年三年中,共输精16只,四只产仔。大熊猫原精液为乳白色,pH值为6.4至7.4,每毫升有17亿至20亿精子。在0~5℃下保存时用卵黄—葡萄糖—柠檬酸钠液稀释,原精液与稀释液的容量比为1:3或1:4时,保存效果较好,保存72小时后精子活率在30%以上。在超低温(-196℃)条件下保存时用蔗糖—甘油—卵黄液稀释,原精液与稀释液的容量比为1:3,滴冻后置入液氮中保存到二年时复苏后活率仍维持在入存时的水平。此外,还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雌大熊猫发情时行为、食欲和生殖器官的某些规律性变化。当出现求偶行为时,上述变化达到高潮。此时动物处在发情期,是输精的最适时间。北京动物园人工授精繁殖的四胎,均在此时输精。关于采精和输精问题,作者认为,输精比较难,其技术关键是准确地将精液注入子宫颈中,这对于提高受胎率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水貂人工授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3~1986年对水貂进行电刺激,阴道采精94头次,成功81次,成功率86.2%。测得公貂射精量为0.11±0.01毫升,精子密度10.70±2.99千万,精子活力0.716±0.021。研究制定水貂精液冷冻程序。冷冻24次,解冻后精子复苏率为83.7%。1985年用冻精按常规从阴道给母貂输精,产出2窝健康仔貂(共输5只),每窝产仔2.0±1.0只。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一种新的茸鹿繁殖方法,2007~2008年对469头马鹿,79头梅花鹿进行性别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控制冻精情期受胎率马鹿为87.21%,梅花鹿为60.76%,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性比率(指产公仔率)马鹿为90.95%,梅花鹿为93.75%,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性别控制冻精与普通冻精输精比较,马鹿情期受胎率之间、性比率之间和梅花鹿性比率之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梅花鹿情期受胎率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普通冻精受胎率马鹿为94.89%、梅花鹿为61.63%,性比率马鹿为50.22%、梅花鹿为49.06%,性别控制冻精受胎率整体接近普通冻精,性比率则提高40%以上,比较分析认为对茸鹿X、Y精子分离进行性别控制试验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
东北马鹿产茸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马鹿是仅次于梅花鹿的优良茸用鹿种。驯养的东北马鹿(C.C.Xanthopygus)数量为我国各马鹿亚种之首,而其产茸性能在国内外文献中至今未见详尽报道。 1980年至今,我们在本所茸鹿试验场对东北马鹿产茸性能进行了细致的观测研究。为了正确组织生产和饲养,客观评定东北马鹿及其生产水平,现将东北马鹿产茸性能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茸鹿养殖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茸鹿养殖业以生产鹿茸为主要目的.现养梅花鹿、马鹿、水鹿、白唇鹿、驯鹿、麋鹿和坡鹿约50万只,其中,主要茸鹿梅花鹿约30万只、马鹿10万只.70%的梅花鹿饲养在吉林省,30%的马鹿饲养在新疆,现正向经济较发达地区迅速发展.目前中国产茸已达百吨,其中梅花鹿茸占50%.马鹿茸占40%,其它鹿茸占10%.鹿茸优质率为40%,但因多方面原因鹿茸出口困难,价格低.是1995年以来的低谷时期.中国从事养鹿科研的单位,从1956年的1个发展到现在的20个,研究项目在1958~1997年间有40余项,有30余项在1978~1997年间获国家和省部级奖.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东北茸鹿在江淮地区的生产性能,通过利用东北梅花鹿与新疆马鹿的种间杂交,培育适应江淮地区的花马杂交茸鹿。通过天山马鹿种公鹿与花马杂交茸鹿母鹿与进行混群饲养,对花马杂交群体进行了生产和适应性能的测定,比较分析了花马杂交茸鹿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花马杂交鹿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生命力较强,适应性好,受胎率为90%以上,双胎率2%左右;仔鹿存活率达95%;其茸质好,产茸量高。  相似文献   

14.
1.选择良种鹿:我国驯养的鹿主要是梅花鹿、马鹿、白唇鹿、水鹿等.人工饲养最多的是梅花鹿,其次是马鹿.梅花鹿和马鹿的经济价值基本相同,在鹿茸质量上,马鹿次于梅花鹿.养鹿首先要选择良种鹿,因为高产鹿和低产鹿相比,不但鹿茸产量差别较大,而且茸的质量和价格也有较大差异,二者的经济效益悬殊.  相似文献   

15.
马鹿X/Y精子分离及人工授精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鹿X/Y精子进行分离、冷冻保存和人工授精,探讨马鹿鲜精保存运输、精子分离以及性控冻精的受胎及后代性别控制准确率.结果表明:①马鹿鲜精中加入三联抗生素、18℃恒温保存最有利于精子活力的保持.②马鹿鲜精死精率与X/Y精子分离速度有明显相关性,死精率越低,分离速度越快.③来自同一马鹿供体的3组样品分离精子解冻后活力(0.61 vs 0.60 vs 0.65)及4 h时活力(0.30 vs 0.30 vs 0.32)无显著差异(P>0.05).④应用马鹿性控冻精对80只发情母鹿进行子宫角深部输精,有55只母鹿妊娠期满产下仔鹿,情期受胎率67.5%,均为雄性,性别控制准确率100%.结论:分离马鹿X/Y精子的冷冻保存、人工授精,在技术上已达到产业化应用水平,通过进一步改善后,可以大规模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完善中国南方地区鸡场公鸡精液的保存技术、提高精液的利用率,本试验研究了在低温(4℃)保存的条件下,不同的保存时间(0、4、8、24 h)、不同的稀释液配方(原精液、配方Ⅰ和配方Ⅱ)对精液的精子活力变化以及人工输精繁殖效果的影响。选用33周龄黄鸡母鸡192只、公鸡42只,192只母鸡依笼号分为12组(3种处理精液×4个保存时间),每组16只母鸡,公鸡不分组。统一采精后用两种不同稀释液稀释、低温(4℃)保存至0、4、8、24 h后观察精子活力,并对母鸡输精,分组收集鸡蛋,对各组受精率、出雏率、健雏率进行比较分析,以原精液低温保存作为对照。结果显示,两种稀释液组的精子低温(4℃)保存4、8、24 h,其精子活力极显著高于原精液组(P0.01),配方Ⅱ组精子的活力高于配方Ⅰ组(P0.05);两种配方稀释液组的精液低温(4℃)保存4 h,输精受精率高于原精液组(P0.05);两种配方稀释液组的精液在低温(4℃)保存8 h,输精受精率极显著高于原精液组(P0.01)。表明这两种精液稀释液更有利于精液保存,经稀释后的精液可以显著提高受精率,可为中国南方鸡场种公鸡精液保存技术的完善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中国茸鹿育种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养鹿业历史悠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0多年来 ,逐步建立起一支宏大的茸鹿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茸鹿育种及推广的专业队伍 ,培育出双阳梅花鹿、西丰梅花鹿新品种和长白山梅花鹿、天山马鹿清原品系 ,使梅花鹿成品茸平均单产由选育前 0 .50~ 0 .74kg提高到1 .2 3~ 1 .30 kg,马鹿鲜茸平均单产由选育前的 2 .70 kg提高到 7.1 5kg,推广优良种鹿 1 80 0 0余头 ;“高产马鹿选育”和“塔里木马鹿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黄少东 《当代畜牧》2012,(12):36-37
<正>梅花鹿的人工输精技术,推动着鹿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从6个方面探讨了推广梅花鹿人工授精技术的关键环节,为养鹿生产者提供参考。1选择优秀的种公鹿,为生产优质精液提供保证1.1选择标准选择种公鹿既要考虑鹿茸产量、年龄、体质外貌,又要考虑鹿的性情、交配能力、精液品质等。1.2人工采精方法  相似文献   

19.
人工授精和同期发情技术在茸鹿繁殖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3年至2004年两年间,应用进口孕激素类药物CIDR对270只梅花鹿和204只马鹿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利用高产种公鹿冻精,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对母鹿定时一次人工输精,梅花鹿采用特制开膣器输精95只,受胎62只,受胎率65%,直肠把握法输精175只,受胎127只,受胎率72.5%;其平均双胎率达22%。对梅花鹿采用孕激素类药物+促性腺激素的处理方法达到了发情同期化,并采用一次定时人工输精,其平均受胎率达68.75%。马鹿全部采用直肠把握法输精204只,受胎180只,受胎率88.2%。  相似文献   

20.
提高鹿双胎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计几万只家养梅花鹿,其双胎率为3.00%,与奶牛的2.98%接近;统计上万只马鹿,其双胎率仅在1‰。近廿年来,经应用鹿的现代遗传育种技术、生物技术、茸鹿杂交优势利用技术、提高营养水平方法和鹿的人工授精新技术等现代繁殖技术,可明显提高梅花鹿和马鹿及其杂种鹿的双胎率,使其分别达10.00%和1.00%以上,取得显著增效结果,现简述如下:选择产双胎遗传性稳定的母鹿留种,会年年产双胎,其雌性后裔会代代产双胎。它们不受营养、种公鹿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应用甾体激素免疫(双羔苗Fecundin)技术在9月中旬至下旬,在健康壮龄经产母梅花鹿的颈侧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