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采用不同浓度NaCl、Na2SO4、NaHCO3、Na2CO3单盐溶液对长穗偃麦草种子进行胁迫处理,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幼苗芽长和根长等指标,研究长穗偃麦草种子在不同盐胁迫条件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与用蒸馏水培养的对照相比,随着NaCl、Na2SO4、NaHCO3、Na2CO3单盐浓度的增加,长穗偃麦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NaCl、Na2SO4、NaHCO3、Na2CO3对胚芽长和胚根长的抑制规律一致,表现为随盐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且胚根比胚芽对盐浓度反应更敏感;但是低浓度NaHCO3对胚根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种单盐对长穗偃麦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总体表现为:二价盐>一价盐。  相似文献   

2.
盐胁迫对三种盐生禾草种子萌发及其胚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Na2CO3和二者混合盐的胁迫,对羊草、野大麦和朝鲜碱茅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度、胚根和胚芽的影响以及盐胁迫解除后的发芽率、胚根和胚芽的生长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Na2CO3和混合盐溶液浓度的增加,羊草和野大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度、胚根和胚芽的相对生长均呈下降趋势;而12.5mmol/LNaCl和37.5mmol/LNa+混合盐的低浓度胁迫对朝鲜碱茅种子的萌发、胚根和胚芽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但发芽速度则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Na2CO3溶液对3种禾草胚根和胚芽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种盐分胁迫对羊草和朝鲜碱茅胚根生长的影响均大于胚芽生长;朝鲜碱茅种子萌发时的耐盐性强于野大麦和羊草;盐胁迫解除后,3种禾草的发芽率随原胁迫盐浓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纸上芽床发芽试验,研究不同NaCl浓度(0、50、100和150 mmol·L-1)下接种分离自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根际土壤的根际促生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Enterobacter sp.对醉马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根际促生菌对醉马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胚根长、胚芽长均具有显著(P <0.05)的促进作用;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醉马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胚根长、胚芽长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NaCl浓度为100 mmol·L-1时醉马草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胚根长、胚芽长最高,150mmol·L-1时最低;接种根际促生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Bacillus licheniformis显著(P <0.05)提高醉马草种子在NaCl浓度100 mmol·L-1下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接种Enterobacter s...  相似文献   

4.
采用纸培法研究不同稀释倍数的藜营养器官水提液对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探明藜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藜营养器官水浸提物低浓度处理时,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均有所提高,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发芽率明显下降,与对照和低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各浓度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浓度达到0.1000g/ml完全受到抑制,种子不能萌发.藜水浸提物对紫花苜蓿幼苗胚根、胚芽生长和根芽比的影响表现出浓度效应,藜根、茎水浸提物在相同浓度下对苜蓿胚根和胚芽生长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且均是胚根敏感性强于胚芽的敏感性.叶水浸提物对胚根、胚芽的作用与根、茎不同,浓度≤0.0125g/ml时,对胚根和胚芽生长均无显著影响(P>0.05),浓度≥0.0250g/mL均表现为抑制作用(P<0.01,或P<0.05),各处理与对照根芽比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处理4种雀稗种子,以研究不同盐浓度对各种雀稗种子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胚芽、相对胚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盐浓度处理对部分雀稗种子萌发、胚芽、胚根的生长和发芽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盐处理浓度增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呈下降趋势,胚芽、胚根的生长也受到抑制,但也有例外。不同浓度的盐胁迫下雀稗种子的适应情况不同,同一雀稗种子在萌发时对不同盐浓度的适应情况也不同。  相似文献   

6.
用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处理4种雀稗种子,以研究不同盐浓度对各种雀稗种子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胚芽、相对胚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盐浓度处理对部分雀稗种子萌发、胚芽、胚根的生长和发芽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盐处理浓度增高,发芽率和发芽势呈下降趋势,胚芽、胚根的生长也受到抑制,但也有例外.不同浓度的盐胁迫下雀稗种子的适应情况不同,同一雀稗种子在萌发时对不同盐浓度的适应情况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用两种钠盐不同浓度对藜种子进行了发芽试验,研究了两种钠盐胁迫对藜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其耐盐性。结果表明:两种钠盐胁迫对藜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1),盐浓度过高会抑制种子萌发,NaHCO3浓度250mmol/L、Na2CO3浓度200mmol/L时,藜种子无发芽能力。两种钠盐对藜种子发芽后的胚根及胚芽生长的抑制作用表现不同,NaHCO3对藜种子的抑制:胚根〉胚芽,Na2CO3对种子的抑制:胚根〈胚芽。  相似文献   

8.
以5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浸提液提取材料,分别用不同浓度(0、10、30、50、70g/L)的根、茎、叶浸提液处理甘农3号紫花苜蓿种子及幼苗,研究不同处理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个苜蓿品种植株浸提液对甘农3号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明显自毒效应,其效应因苜蓿品种、器官和浸提液浓度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品种、相同浓度下自毒效应强弱顺序为叶茎根;同一品种和器官的浸提液随着浓度的增大,甘农3号苜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显著降低,胚根长、胚芽长及根系活力显著减小;随着浸提液浓度逐渐增大(10~70g/L),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的化感指数(RI)也逐渐增大(0.002 6~12.640 0),同时受抑制程度逐步增强,而且,叶浸提液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抑制作用最强,根浸提液抑制作用最弱,茎浸提液抑制作用居中。同样的,随着浸提液浓度增大,幼苗的胚根长、胚芽长受抑制程度也逐步增大(1.3%~54.1%),其中根浸提液抑制率在1.3%~31.3%,茎浸提液抑制率在4.0%~34.1%,而浓度为50g/L叶浸提液抑制率达到54.1%,浓度为70g/L叶浸提液甚至致使苜蓿种子和幼苗腐烂或死亡,检测不到胚根长、胚芽长。不同苜蓿品种的自毒作用存在差异;同一苜蓿品种,根、茎、叶浸提液的自毒效应叶浸提液最强,其次为茎浸提液,根浸提液自毒效应最弱。苜蓿自毒作用会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的胚根、胚芽生长。  相似文献   

9.
在NaCl、Na2CO3和二者混合盐溶液6个不同浓度胁迫下,对赖草种子的发芽率、初始萌发时间、发芽速度以及胚根、胚芽的生长情况等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赖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度随NaCl溶液浓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随Na2CO3溶液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其中,50 mmol/L NaCl、5 mmol/L Na2CO3溶液处理下,赖草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最早,发芽率最高,发芽速度最快.混合盐溶液显著抑制种子萌发,随其浓度的增大,初始萌发时间延后,发芽率、发芽速度显著低于对照.NaCl、Na2CO3和二者混合盐溶液对种子发芽率和萌发进程的影响为混合盐>Na2CO3>NaCl.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均不断加大,其影响为Na2CO3>混合盐>NaCl.NaCl、Na2CO3和二者混合盐溶液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对胚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盐胁迫对赖草种子萌发及其胚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NaCl、Na2CO2和二者混合盐溶液6个不同浓度胁迫下,对赖草种子的发芽率、初始萌发时间、发芽速度以及胚根、胚芽的生长情况等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赖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度随NaCl溶液浓度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随Na2CO3溶液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其中,50 mmol/L NaCl、5 mmol/L Na2CO3溶液处理下, 赖草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最早,发芽率最高,发芽速度最快。混合盐溶液显著抑制种子萌发,随其浓度的增大,初始萌发时间延后,发芽率、发芽速度显著低于对照。NaCl、Na2CO3和二者混合盐溶液对种子发芽率和萌发进程的影响为混合盐>Na2CO3>NaCl。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均不断加大,其影响为Na2CO3>混合盐>NaCl。NaCl、Na2CO3和二者混合盐溶液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对胚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氯化钾、氯化钙和氯化钠及其混合液对青引3号裸燕麦种子芽长、根长和发芽率的影响,以及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添加单盐较之比添加它们的混合液对裸燕麦种子芽长、根长和发芽率的影响大,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三种单盐溶液均抑制了芽长、根长和种子发芽率。添加三种单盐混合液对裸燕麦的芽长、根长和发芽率比添加单盐更能减少对芽长、根长的生长和发芽率的抑制和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寇江涛 《草地学报》2019,27(6):1562-1568
为探明外源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s)对盐胁迫下燕麦(Avena sativa L.)种子萌发的调控机理,本试验以‘加燕2号’和‘青引2号’燕麦为材料,在100 mmol·L-1 NaCl胁迫下,采用不同浓度梯度(10-5,10-4,10-3,0.01,0.10和1 μmol·L-1)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处理燕麦种子,研究外源EBR对NaCl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mmol·L-1 NaCl胁迫显著抑制了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降低了淀粉酶活性(P<0.05),提高了蛋白水解酶活性(P<0.05);100 mmol·L-1 NaCl胁迫下,添加外源EBR显著提高了燕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促进了燕麦幼苗和根系的生长,提高了根系活力和幼苗干重及燕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的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降低了蛋白水解酶活性,有效抑制了可溶性蛋白水解和游离氨基酸的积累;其中,添加0.01 μmol·L-1和0.10 μmol·L-1外源EBR对NaCl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综上,本研究得出外源EBR能够明显缓解NaCl胁迫对燕麦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以0.01 μmol·L-1和0.10 μmol·L-1外源EBR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潘龙  谷文英 《草业科学》2013,30(1):58-62
通过不同浓度的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prusside,SNP)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进行处理,研究其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幼苗胚根与胚轴生长、MDA含量及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处理对照组相比,低浓度SNP(50~100 μmol·L-1)组的紫花苜蓿种子发芽率最高,为对照组的121%。幼苗胚根与胚轴的长分别是对照组的139%和1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幼苗POD酶的活性也显著提高,MDA的含量仅为对照组的3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较高浓度的SNP(>100 μmol·L-1)浸种,其发芽率降低,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胚根与胚轴增长趋势也变缓;幼苗POD酶活性增长速度也明显降低,MDA含量有所增加,但仍低于对照组。SNP浸种能促进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提高幼苗POD酶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其适宜浓度为50~100 μmol·L-1。  相似文献   

14.
方青慧  刘欢  赵桂琴  文铜  王婷  孙守江  许铭 《草地学报》2019,27(4):1052-1059
本研究利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cid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A-PAGE)方法,测定1~5年自然老化及高温高湿人工老化的皮燕麦(Avena sativa L.)和莜麦(Avena nuda L.)种子的遗传完整性,旨在比较2种燕麦种质在不同老化方式下的遗传完整性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皮燕麦和莜麦种子醇溶蛋白含量和种子发芽率下降,A-PAGE检测到的电泳条带逐渐模糊,数量减少。A-PAGE可检测老化燕麦种子遗传完整性变化,遗传分析共检测到41个等位基因位点,多态性位点占90.244%;皮燕麦和莜麦种质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342~0.996之间。与自然老化相比,人工老化处理群体的各遗传参数下降程度高,老化后燕麦种子遗传多样性降低,遗传完整性被破坏。不同种质之间,莜麦‘白燕2号’在自然老化和人工老化下的劣变速度和程度均高于皮燕麦‘陇燕3号’。燕麦种子的适宜贮藏年限不宜超过5年。  相似文献   

15.
盐胁迫对不同燕麦品种种子萌发和出苗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应用培养试验研究了50250 mmol/L NaCl对4个燕麦Avena sativa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并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4个燕麦品种在盐渍土上的出苗及苗期生长情况,旨在为燕麦耐盐性研究和进行耐盐燕麦资源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50250 mmol/L NaCl浓度范围内,随着盐分浓度的升高,各燕麦品种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下降,其中活力指数对盐分胁迫最敏感;与V-2006、内散2号相比,M-2002和白燕6号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随盐分浓度升高下降较为缓慢。随NaCl浓度升高,燕麦萌发期间芽和根生长均下降,且对根的抑制作用大于芽。50100 mmol/L NaCl对燕麦根数有一定的增加作用,当NaCl浓度达150 mmol/L以上时,各燕麦品种的根数在NaCl胁迫下开始下降。在盐渍土上,4个燕麦品种出苗率和苗期干质量差异显著,其中M-2002和白燕6号出苗率和干质量显著高于V-2006和内散2号。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的防治燕麦(Avena sativa)散黑穗病(Ustilago avenae),筛选可行杀菌剂并测定其对病原冬孢子萌发及燕麦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水琼脂平板培养冬孢子萌发法和培养皿滤纸发芽法测定5 种杀菌剂对散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影响以及药剂拌种对燕麦种子发芽、干物质重、根系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3.5%喹啉铜悬浮剂对燕麦散黑穗病病原菌冬孢子萌发抑制率为100%,且对种子发芽、干物质积累、根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45%咪鲜胺水乳剂对燕麦散黑穗病病原菌冬孢子萌发抑制率为100%,但其拌种的燕麦种子发芽、干物质积累、根系性状均低于对照;25%嘧菌酯悬浮液、40%氟硅唑乳油、25%苯醚甲环唑乳油对燕麦散黑穗病冬孢子萌发均具有较高抑制作用,且对燕麦种子发芽、干物质积累和根系性状均无影响,其施药剂量分别为75 g·hm-2,60 g·hm-2和1000倍液。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基于MS培养基的盐节木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最佳NaCl浓度,及初步探讨NaCl渗透胁迫作用(使用MS盐消除了NaCl的离子毒害作用)促进根生长的机制, 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Cl(0~700 mmol/L)对贮存7年的盐节木种子在三角瓶中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用光学显微镜对适宜盐浓度促进盐节木根伸长的初步机制进行了根尖形态与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 1)储藏7年的种子仍有活力,对照组的活力指数和萌发率分别为3.36和74.46%,但萌发时间与前人比较有所延迟。2)盐节木种子的萌发具有不同步性,初始萌发天数为6~8 d,萌发可持续到25~30 d。3)基于 MS培养基盐节木种子萌发最佳浓度为100~200 mmol/L,与对照比可使萌发时间提早2 d,且盐害率为负值。4)幼苗生长适宜的NaCl浓度范围为100~300 mmol/L,最佳浓度为200 mmol/L;盐对幼苗表型的影响是MS0和NaCl>300 mmol/L的MS培养基中生长的幼苗在1个月内能促进多数幼苗下胚轴变红,3~4个月后多数幼苗同化枝变红,而附加100~200 mmol/L NaCl的培养基植株大多数呈绿色。5)根尖细胞学观察可知:MS附加100和200 mmol/L NaCl促进根生长的原因是:NaCl促进了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与成熟区细胞的伸长,因而加速了根冠细胞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表现为根冠细胞脱落加快。本研究为盐节木耐盐机理的继续深入研究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燕麦(Avena sativa L.)种子蛋白质在萌发过程中的变化,探求燕麦种子吸胀萌发的机理。采用双向电泳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的方法对燕麦品种白燕2号种子吸涨萌发0 h和25 h的蛋白质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燕麦种子蛋白在吸水萌发25 h后18个蛋白点的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蛋白质点经质谱分析并搜索NCBI数据库,有10个蛋白点得到明确鉴定,其中7个蛋白质点表达量在燕麦种子萌发后下降,3个表达量增加。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包括12s球蛋白、种子贮藏球蛋白和醇溶燕麦蛋白-3等蛋白。这些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与燕麦种子萌发进程有关,为进一步从蛋白质水平来探索燕麦种子萌发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重金属镉(Cd)对柠条种子萌发的毒物刺激效应,采用培养皿滤纸萌发法,研究了不同Cd2+浓度(0,2,5,10,15,50mg/L)对柠条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mg/L的Cd2+浓度下柠条种子的发芽率、胚芽和胚根的长度达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3.8%,13.4%和11.2%,根和芽的POD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19.2%、1.8%,CAT活性比对照增加6.3%、10.4%;Cd2+浓度为50mg/L时,柠条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46.9%,26.1%和27.8%;高浓度Cd2+(10,15和50mg/L)对柠条种子萌发及酶活性表现为抑制作用,低浓度Cd2+(2、5mg/L)表现为促进作用。镉对柠条种子萌发具有"低促高抑"的毒物刺激效应,5mg/L的Cd2+浓度为柠条种子萌发刺激效应的临界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