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博尔特一出生,就把家人吓了一大跳,他啼哭的声音非常大。顽皮的博尔特小时候就喜欢追跑运动游戏。有一次,他竟往父亲最心爱的帽子里填充上棉花当足球踢着玩,父亲知道后想教训一下这个"捣蛋鬼",但令父亲郁闷不已的是,自己根本追不到他。少年的博尔特就已展现出快跑的天赋。2008年北京奥运会,博尔特一鸣惊人。在男子100米比赛中,以9秒69的成绩打破了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并在随后的200米比赛中,以19秒30的成绩打破了迈克  相似文献   

2.
怀念父亲     
11年前,也是秋天,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 那一年,我32岁。 在父亲最后的日子,我们姐弟几个轮流在 病床前守护着他老人家,强作笑颜地劝他多吃 一勺饭,多喝一口水,多吃一片药。尽管背地里 流泪。 我总觉得父亲能好起来,因为那时他刚刚 60岁!在医院里,父亲常常笑着对来看望他的 人说:“没事儿,我这是老毛病,过几天就好 啦。”他还常常认真地对我和弟弟说:“等出了  相似文献   

3.
正在安徽农垦博物馆,当看到"东方红-75"、"康拜因"等一组农机照片时,我突然想起远在天堂的父亲和他"铁哥们"的故事。父亲叫邵志文,生于1940年。提到父亲,说他是龙亢农场第一代农垦人,不如说他是农机土专家更为贴切。从18岁被招录为农场机务工,一直到去世,父亲和他的"铁哥们"打了半辈子交道。我的老家与龙亢农场为邻,父亲对农场开垦用  相似文献   

4.
2月18日晚上9点多,万籁俱寂,湖北省六合垸农场卫生院院长蒋盛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值班室躺下。忙完了一天的公事,他心里还有一件家事沉甸甸地压在心里头。"雨晴,还在发烧吗?核酸检查结果出来了吗?"视频对面是24岁女儿蒋雨晴,听到父亲关切的话语,眼泪止不住就下来了。从正月初一返岗连续工作12天的劳累没有让她流泪,面对突发的高烧和未知的结果,她像个小孩子似的抽泣起来。"雨晴,要坚强,凡事都往好处想。"安慰着女儿,其实蒋盛俊的眼眶也模糊了。  相似文献   

5.
父亲·家风     
正"我不和你计较!"这是父亲专门用来拦截母亲无理的唠叨。几字吐出,母亲嘴里最多再蹦出几个不好听的字眼。从小到大,我没有为家庭失和苦恼过,因为我有个"不计较"的父亲。说真的,有时挺心疼父亲的,为他打抱不平,却被回:"你妈也是为我好。"祖父早逝,那年父亲才12岁,他撑起一个家,对寡居的母亲和奶奶、多病的弟弟,担起重责,解放前两年,父亲响应号召,报名参军,虽在后方,生生死死的事情想必也是见多了,之后又遇忍饥挨饿的自然灾害还有一场接一场的运动,半辈子的沧  相似文献   

6.
" 买斤新鲜豆腐 , 好吃晚饭噢……” 夕阳西下 , 在江苏省射阳县洋马镇路上常常有位小伙子这样吆喝着 , 两大桶冒着热气的嫩白豆腐成了许多过往行人的抢手菜 . 夜里做豆腐早上卖 , 人人习惯 ; 白天做豆腐晚上卖 , 个个感到是个新鲜事 . 这位叫徐群龙的小伙子在做豆腐的时间上来个 " 颠倒黑白” , 他的豆腐卖得特别欢 . 每天早上准备 40公斤豆子 , 下午做好豆腐 , 晚上驮出去卖还常常不够销 . 今年 18岁的徐群龙 , 去年初中刚刚毕业 , 父亲有做豆腐的手艺 , 他就跟着父亲学起做豆腐的生意 . " 世上有两苦 , 打铁做豆腐 . ”他每天半夜就跟着父亲起床做豆腐 , 一大早还要用自行车驮出去卖 , 村子里做豆腐的人多 , 小徐卖了半天 , 兜了大半个镇 , 他的豆腐大多数时间卖不掉 , 父亲没少抱怨他 . 一个村子周围有三十多户做豆腐 , 卖给谁呢 ?做父亲的还准备张罗着让儿子改行开个车铺 , 他不准备让儿子和众多做豆腐的挤在一条船上发豆腐财 .  相似文献   

7.
<正>近半年来,新疆哈密市二堡镇火石泉村农民苏莱曼·吉纳依进城的次数多了,走亲戚、买化肥、逛商场……而在半年前,他一想到进城就头疼。"原来是‘搓板路’。开车往城里运鸡蛋,一路颠簸会坏掉很多,如果绕道,就得多走1个多小时。"苏莱曼·吉纳依说。而今,他的烦恼已经烟消云散,十三师红星二场为方便周边各族群众出入团场、市区,专门新修了一条友好路,全长9.8公里,路的东头通向红星二场,西头则连接着哈密市二堡镇。"有了这条路,场镇之间联系更紧密了,兵地各自的优势延伸至对  相似文献   

8.
《云南农业》2016,(4):8
正现实中农村对"新农人"的认同缺失,反映出当前农业创业遭遇的多重尴尬。只有从资金、科技、市场等多个角度引导"新农人",让他们玩转现代农业,让农业更有竞争力,让农民这一职业更加体面,形成强烈、普遍、持久的向心力与吸引力。20年前,罗强不顾父亲反对,离开农村进城打工,父亲三年未与他联系。因为父亲希望他能通过读书进入城市,而不是打工。20年后,在罗强成为一名"城里人"后,携妻带女返乡,准备当个"新型农  相似文献   

9.
清明在故乡     
<正>今年的清明回老家给父亲上坟。由于快四年没有回去了,叔叔、婶婶、姑姑,还有门口的那一条狗,见到我也没有以前的那种热情了。我手里提着从泰安带来的活鸡、牛奶,更显得分外沉重。寒暄之后,就开始了无尽的落寞。"咱颜家最有能力的就是小恒了,在威海,一年收入三十来万,还买了大楼房,吃油也不用我给他送,光别人送的都吃不清,回来的时候还往家里捎哪。"中午吃点心饭时,年过六旬的老大哥用  相似文献   

10.
正麦克斯韦1831年6月13日生于苏格兰爱丁堡。3岁时,有一次爸爸领他上街,看见一辆马车停在路旁,他就问:"爸爸,那马车为什么不走呢?"父亲说:"马要休息。"麦克斯韦又问:"它为什么要休息呢?"父亲随口说了一句:"大概是累了吧?""不,"麦克斯韦认真地说,"它大概是肚子疼!"这回该爸爸问他了:"你怎么知道它肚子疼?"  相似文献   

11.
<正>毛主席说过:"有罗长子在我身边,天塌下来,有他顶着。他往我身边一站,我就感到十分放心"。"罗长子",是毛泽东对罗瑞卿的昵称,因为罗瑞  相似文献   

12.
《新农业》2017,(16)
<正>有个坏脾气的男孩,他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钉一个钉子在后院的围栏上。头一天,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男孩每天钉的钉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容易。有一天,男孩觉得自己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又说,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拔出来了。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孩子!但是看看那些  相似文献   

13.
父亲变卦     
《新农村》1999,(7)
父亲是农民,他家祖祖辈辈也是农民。父亲在祖父砌垒的三间泥草屋里长大,又在这里娶了我母亲,生育了我们兄弟姐妹5人。为了养活我们,父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拼命往生产队的大田里甩汗珠。大自然的风刀霜剑给他脸上刻下了皱纹,田野里的泥垡秸秆使他的脚板磨出了厚茧,沉重的肩担压弯了他的脊梁。坚硬的锄杆、锹杆把他的双手凝成  相似文献   

14.
父爱如山     
<正>记忆中的父亲给我的感觉就两个字:"严肃"。小的时候我调皮不听话,只要父亲眼睛一瞪,我的泪水马上就扑簌簌地流下来,那时对父亲很反感,感觉自己好像不是他亲生的一样。直到那年中考,我对父亲的印象才有了大转变。因为中考失利,我离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只差4分,而这4分却要用16000元去买。当时母亲泣不成声,想着要卖多少个麒麟瓜才能攒够这16000元的入学费呢?  相似文献   

15.
父亲有一条很重要的生活宗旨:不给儿女找麻烦。上次父亲来我家,下午要坐公交车回去。我对他说:"爸,您别着急,等我把事情安排一下,开车送您回去。城乡班车很长时间才一辆,天又冷,您就别坐班车了……"我的话还没说完,父亲就开始摇头:"不用麻烦,你除了上班还有那么多事。我还不太老,坐班车回家对我来说太简单了,这点小事还麻烦你干吗!"我对父亲的固执深有了解,但还是不停地劝他:"自己的闺女,还说什么麻烦不麻烦。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大男孩,在职场和人际关系上都受了委屈,回家向父亲抱怨。父亲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将他带入厨房:"孩子,我让你看点东西。"父亲煮了三锅滚水,在第一锅放进冬瓜,第二锅放进鸡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商人,他最早是子承父业做珠宝生意的,可是他缺乏父亲对珠宝行业的明察秋毫,没过几年,就把父亲交给他的全城最大的珠宝商场赔光了。  相似文献   

18.
正在亲朋好友的眼里,最近到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大黑镇当驻村干部的李俊峰身上多了几大"怪"。都说驻村干部要扎根基层,多在村里"摸爬滚打",李俊峰却一到周末就往市区跑。平时不怎么发朋友圈的他,还一反常态开始在朋友圈"刷屏",甚至做起了广告。"‘老边头’花生油,纯农村手工笨榨,5升辽宁省内包邮到  相似文献   

19.
漓子 《百姓》2002,(3):24-25
18岁当上生产队长 潘政昌1957年出生于广西乐业县同乐镇南令村."文革"中,潘政昌的父亲被打成反革命,正读小学三年级的他也被赶出了校门.但小政昌很有志气,他白天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晚上就自学.每到集日,他到县城卖完木炭就直奔图书馆,到天黑才回家.在6年的时间里,他借阅了1000多本书.由于痴迷书,他被村里人笑为"书呆子"、"懒鬼".  相似文献   

20.
常回家看看     
<正>2015年11月,借着去北京考试的机会,我从呼伦贝尔回了趟山东老家。从结婚到怀孕、生子,已经四五年没回去过了。下了火车,得知父亲不顾家人劝阻,冒雨骑摩托车来接我时,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回来了?"父亲只这一句话,便将我的眼泪勾出。我嗔怪他:"下着雨,您不在家等着,跑来干嘛?"父亲没说什么,只微微一笑,接过行李箱便开始往车上捆。想起小时候立过的誓言——长大后,我就让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