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牛产后尿潴留可发生于正常分娩后 ,但以滞产及难产助产术后最为多见。笔者在临床工作中 ,曾遇到 2 3例高产奶牛发生产后尿潴留。经采用针灸及西药治疗后 ,治愈 2 2例 ,1例因发生重瓣胃阻塞医治无效死亡。1 治疗1 .1 用温开水冲洗阴道 ,使奶牛听流水声以诱发排尿 ;热敷下腹部及乳房。1 .2 火针后丹田 ,进针 1 .5~ 2 .5 cm或圆利针进针3~ 5 cm;命门 ,圆利针或火针进针 1 .5~ 2 .5 cm;安肾 ,圆利针或火针直刺 1 .5~ 2 .5 cm。以上三穴留针时间一般以 2 0~ 40 min为宜 ,隔日 1次 ,4次为宜 ;滴明 ,大宽针沿血管急刺 1~ 1 .5 cm,放血可…  相似文献   

2.
牛的泄泻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笔者用针灸治疗黄牛泄泻共 4 0例 ,其中 2 3例 1次治愈 ,12例用抗生素穴位注射 1次治愈 ,4例针灸配合药物 2次治愈 3头、死亡 1头 ,1例针灸配合药物治疗 4次痊愈 ,治愈率达 97 5 %。现介绍如下。1 选穴与针法1 1 选穴 主穴为胃俞、脾俞、交巢。配穴为关元俞、百会、后三里、带脉、尾本。1 2 针法 寒泻者火针胃俞 (双侧 )、交巢、后三里 (双侧 ) ,各留针 3~ 5min。热泻者水针氯霉素注入胃俞 (双侧 )、交巢 ,放带脉、尾本血 ,也可单用火针关元俞 (双侧 )、交巢、不留针 ,放带脉、尾本血。根据病情对脱水者…  相似文献   

3.
猪风湿性瘫痪兽医临床常见。本病多发生在早春,冬季猪长期卧于寒冷潮湿的圈舍内,有的卧于尿冰之中,致风湿性瘫痪。经中西药物治疗收效不显。笔者采用火针针刺穴位治疗本病4例,均获满意效果。轻者1~2次,严重者5次痊愈。1症状.猪风湿性瘫痪多发生在10kg以上猪。主要是后肢瘫痪,轻者站立时尖叫,双后肢互换肌肉震颤。严重者卧地不起,双后肢瘫痪,强迫站立,放手便倒。一般食欲,体温变化不大。2治疗选主穴百会、大跨、小跨,配穴蹄叉、后八字、滴水。主穴和配穴在临床上可根据病情选用。后八字、滴水穴采用血针,余者施火针治疗。2.1…  相似文献   

4.
笔者根据《元亨疗马集明堂论》“寒甚火针施,热甚生针彻”理论,用火针、宽针和圆利针治疗大家畜胃病、感冒、泄泻等常见多发病184例,治愈162例,取得良好疗效。介绍如下供参考。 1.胃寒患畜耳搭头低,水草迟细,肠音响亮,排粪带水,口色青白,舌质如绵;重者肷吊毛焦,站立发抖,口色青黄,脉象沉细。火针主穴脾俞、胃俞,配穴百会、后海、后三里;小宽针内唇阴、分水。每2—3日一次,2—3次即愈。  相似文献   

5.
面神经麻痹因受到挫伤、压迫等外力损伤 ,以及寒冷刺激而引起 ,或由感冒、脑疾病、中毒等继发面神经干及其分支发生传导机能障碍。1 临床症状饮食欲减退 ,上、下唇稍下垂 ,口流涎液 ,不能用唇采食。颊腔内蓄草 ,不咀嚼 ,舌不动。若受刺激 ,又恢复咀嚼 ,脉沉紧。2 治疗2 .1 绵羊侧卧保定 ,助手将羊头朝上固定。于开关穴 (颊部后上方 ,第三对臼齿后上方 ,即咬肌前缘处 ,左、右侧各 1穴。)常规消毒 ,用 9号针头斜向后上方刺入 2~ 3cm,刺入咬肌内 ,注入维生素 B1注射液 ,每穴 2 5~ 75mg/次 ,或硝酸士的宁 ,每穴 1~ 2 mg/次 ,1次 / d。2 .…  相似文献   

6.
腹泻、便结、中暑是家畜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效果不一。笔者几年来采取对症用药的同时针灸后海穴的治疗方法,收治家畜46例,其中猪37例,牛9例,均获得满意治疗效果。1方法①取一段15~20cm长的不锈钢钢丝,一端做1个圆圈,另一端磨尖,消毒灭菌备用。②术前将家畜保定,将尾巴拉起,将后海穴用碘酊或酒精消毒。③将针向前向上缓缓刺入,牛约3~5cm深,猪根据大小不同深度不等,约3~7cm深。④留针0.5min后缓缓抽出,消毒针口。2病例介绍病例1:德昌乡王某家有3头体重约25kg的猪发病。症状:不食,拉稀,体温40℃,嗜睡。治疗:每头用青霉素8…  相似文献   

7.
<正>自1999年以来,笔者试用百会穴注射药物治疗犬脊髓损伤16例(牧羊犬4例,狮子犬3例,京巴3例,贵妇犬2例,金毛犬2例,古牧犬1例,土杂犬1例),痊愈(患犬恢复正常运动功能,站立、行走及跑跳不受影响)9例;有效(患犬后肢能够前后自主移动,偶尔也能站立,但不能正常行走)3例;无效(患犬症状无明显改善,后肢仍不能自主移动,亦不能站立、行走)4例。报告如下。1注射部位及方法保定患畜,百会穴(最后腰椎第一荐椎间)处剪毛,先用3%碘酊消毒后,75%酒精脱碘。用封闭针头垂直刺入皮肤,徐徐推进针头,当进针至2 cm3.5 cm穿透锥间韧带时,如有穿透窗纸感觉,再小心  相似文献   

8.
斜尾见于马、犬。狼犬发生斜尾 ,易被当作杂交改良犬淘汰 ,失去应有的价值。在动物临床医疗服务中 ,我们对发生斜尾的狼犬 ,施行手术矫正 ,其矫正1 3例 ,一次成功 1 1例 ,再次矫正成功 2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症状患犬站立时 ,尾巴正常下垂。但使其运动时 ,呈现与纯种狼犬尾姿 (重庆地区俗称“军刀尾”)不相符合 ,常倾斜于一侧 ,或向上或向内弯曲或直立成木杆状。2 手术治疗全身麻醉 ,腹卧保定。术前用橡胶绳拴紧尾部止血。清洗术区 ,剃毛 ,消毒。术部选择在扭曲部前约5~ 1 0 cm处。作 2~ 3cm长纵形切口 ,在切口内横向运刀 ,切断导致斜…  相似文献   

9.
1985年起,我们在余庆县松烟镇诊治耕牛中,共试治耕牛胸癀症25例,其中水牛19头,黄牛6头,(公牛21头,母牛4头),主要采用硫黄火针,结合封闭方法,共治愈24头,1头无效,治愈率为96%,现将治疗病例综合报告于后。 1 癀症发生的部位及症状 在古代兽医学中,根据癀症发生的部位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病名,在我们诊治的病牛中,发生于胸前部(胸癀)的21头,脐的后部(肚癀)4头,病牛肿胀的部位呈明显的水肿,一般没有热痛敏感的反应,以手指触压有压痕,不久复原,精神不振,食欲反刍减少,胸部肿胀软硬,继之肿胀蔓延,软而不痛,不愿行走,脉象洪数,舌色赤红,体温大部份患畜升高1~2℃,只有3头心律不齐(由于前来就诊时患畜病程时间长),癀症肿胀的大小,最小的25cm,最大的40cm,一般在25~30cm较多,肿胀的厚度约1~5cm。 2 保定及治疗效果  2.1 在农村选择地势平且有树木的泥土地,用两根木棒制作临时保定架,站立保定。 2.2 以小宽针装于针锤上,针尖露出针锤1~3cm,根据肿胀部的厚度,确定针尖露出的长度,用药棉将露出的针尖包裹,拌上食用菜油,将点燃食用油针尖烧红后,用硫黄渍于针头,在肿胀部锤刺,约距3~4cm锤刺一下,流出血液或淡血样液体,让它自行停止。 2.3 按上法火针以后,用清凉油涂于肿胀部,每日涂一次,以便热天蚊子带入其它病菌,引起感染,一般针刺1~2次,涂清凉油7~12次,7日为一疗程。 2.4 火针后,用0.5%普鲁卡因40ml与青霉素800万单位皮内点部注射一次。  相似文献   

10.
1 抢风穴 :位于家畜肩关节后方的肌肉凹陷中 ,左右侧各 1穴。用 12 #针头垂直刺入 ;仔猪 2cm ,犊牛 3cm。注射等量的维生素B1和维丁胶性钙混合液 ,仔猪 2~ 4mL ,犊牛 3~ 5mL。次日注射氢化可的松、苯丙酸诺龙等量混合液 ,剂量同上。交替使用 ,连用 4~ 6d。2 百会穴 :位于家畜腰荐结合十字部凹陷处 ,用 12 #针头与驱体垂直刺入 ;仔猪 2cm ,犊牛 3cm。药液剂量同上。在治疗的同时补饲饲料级磷酸氢钙粉 ,仔猪每天 2 5 g、犊牛每天 5 0g。多投喂青绿饲料 ,将病畜置于阳光照射下让其自由运动 ,1周患畜可痊愈。抢风穴主治前肢关节疼痛 ;百会…  相似文献   

11.
子宫全脱是母猪产后主要疾病之一,如何合理治疗值得探讨。本人用切除术曾先后治疗3例,1例死亡,2例痊愈;现将2例痊愈的手术介绍于后,供同道者探讨。手术步骤:病猪行前低后高站立姿势予以保定。2%盐酸普鲁卡因2ml×6支(可视母猪体重酌情增减)行后海穴注射;以冷盐水充分洗涤子宫体及阴道部,同时以浓明矾水冲洗。从子宫体上1/3处以消毒缝线两股行贯穿结扎两道,然后于结扎处后1.5cm处  相似文献   

12.
仔猪气喘病在临床上经常发生。主要以气喘、咳嗽为主。潜伏期一般为 5~ 1 0d或更长一些。如果继发其他传染病而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近几年来笔者用硫酸卡那霉素进行肺俞穴穴位注射治疗仔猪气喘病 ,收到显著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患气喘病的仔猪 (早晚吃奶后发生咳嗽 ,有时连续痉挛性咳嗽 ,体温正常或稍高 ,有少量浆液性鼻液 ,运动时咳嗽加剧 ,严重者拱背伸颈 ,张口喘气 ) ,进行侧卧保定 ,肺俞穴 (倒数第 6肋间与髋关节水平线相交处 )消毒后 ,用 7~ 9号针头注入硫酸卡那霉素 (用量视猪大小而定 ,一般 1 5~ 2 1日龄的仔猪 8~ 1 0万U) ,2…  相似文献   

13.
郭芳彬 《蜜蜂杂志》2003,(11):22-23
(接上期 )2 蜂毒的临床应用2 1 高血压原苏联的巴地那 (Boldyna)报道 ,用蜂毒制剂治疗I期、II期高血压病 36例 ,有 31例血压下降 1 3~ 5 3kPa (10~ 4 0mmHg) ,治疗后几乎所有患者全身症状显著好转 ,头痛、耳鸣和头昏减轻或消失。科诺年科用蜂毒治疗高血压患者 830例 ,血压降到正常范围的 2 89例 ,显著降低的4 2 0例 ,无效 12 1例 ,有效率为 85 %。姚慈幼用蜂毒治疗高血压患者 4 8例 ,结果痊愈 13例 ,效果良好 2 8例 ,症状改善 2例 ,无效 1例 ,余 2例未能完成疗程 ,有效率为 93 7%。由此可见 ,蜂毒治疗高血压病 ,不仅疗效肯定 ,而且…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 1999年 6月~ 2 0 0 3年 4月 ,曾经治疗 6例脑包虫患病奶牛。其中 1头经药物治疗后 ,症状明显减轻 ;另 5例经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减轻即行手术治疗。有 4头痊愈 ,1头由于穿刺针头损伤脑室脉络丛血管 ,引起脑室内血肿 ,因未能正确处理造成患牛死亡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发病的 6头奶牛或颈项弯向一侧 ,或有不同程度的转圈运动现象 ,即都有强迫运动症状 ,均发现转圈运动肢对侧眼视力降低或消失 ;眼底对光检查时发现中央血管怒张充血、视乳头水肿、且瞳孔开张 ;对侧肢的蹄冠反射迟钝 ;颅骨叩诊音调变低、敏感 ,发病年龄不等。经圆…  相似文献   

15.
笔者用火针脾俞穴治牛寒湿肚胀(急性寒湿型瘤胃臌气)55例,于35~180min 内患畜腹痛缓解或消失,不断排出粪尿,嗳气,  相似文献   

16.
环跳穴(GB30)是足少阳胆经的经穴,穴近髋关节,故又称髋骨、环谷、髀厌、髀枢、枢中、枢合中。穴名之意的“环”为圆形、环曲“;跳”,跳跃;穴在臀部,主下肢动作,指下肢屈膝屈髋环曲跳跃时,足跟可触及此穴,故名。同时经此穴治疗可使下肢疾病好转,做环曲跳跃运动。此穴出于《针灸甲乙经》是足少阳、太阳经之交会穴。1定位环跳穴位于臀外侧部,在股骨大转子后上方凹陷处。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外1/3与中1/3交点处。或于髂后上棘,坐骨结节与股骨大转子突起部连线所围成之三角形区的中央处定穴。《针灸甲乙经》:“在髀枢中。…  相似文献   

17.
本病多发生于羔羊。大多是因为羔羊吮吸奶时,反复跪地,对腕关节的压迫或撞击所致。症状为腕关节明显肿胀,呈局限性圆形。运动时有轻微跛行或跛行不明显。触诊肿胀处皮肤增厚、发热、有波动。饮食正常,无全身反应。治疗:(1)于肿胀处底部剪毛消毒,用14号针头消毒后向肿胀中心处刺入,有液体排出,再一边退针,一边挤压肿胀处,尽量使之排净。(2)于肿胀处顶部,常规消毒后,用14号针头自上向肿胀中心处刺入,然后套上注射器,将氢化可的松5ml×2支溶解青霉素80万IU×2支,注入肿胀处。1天1次,连续3次可痊愈。羊腕前粘液囊炎的治疗@张国华$新疆生产建设…  相似文献   

18.
原因 猪风湿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与天气寒冷、栏舍潮湿、寒风侵袭、运动不足、饲料突变等因素有关 ,一般认为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而引发。在猪场或农村散养户中 ,本病常是猪的条件性疾病 ,连续不断 ,难以清除。预防 栏舍内要保温、干燥 ,地面垫上褥草 ,特别是在冬、春寒冷季节 ,要使猪避免受风、寒、潮湿等侵袭。治疗 使用抗风湿药物治疗 ,用复方水杨酸钠静脉注射 1 0~ 2 0毫升 ;30 %的安乃近或安痛定肌肉注射1 0~ 2 0毫升 ,也可用阿斯匹林 3~ 5克内服 ,每日 2次 ,连服 3~ 5天。   2 5 %的醋酸可的松注射液 3~1 0毫升 ,肌肉注…  相似文献   

19.
(一)诊断要点股二头肌转位常是向后移动,夹于大转子后方,造成髋关节不能屈曲,病畜在站立时患肢向后伸直。触诊大转子前方有凹陷,股二头肌前支高度紧张,患肢不能他动屈曲和伸展,运动时拖曳前进。有时患肢能不借外力自行复位,但反复发作。 (二)针治取病侧环中、环后2穴,以植物油烧火针,垂直刺入环中穴3~4.5厘米,环后穴2.5~3厘米,留针3~5分钟。 (三) 病例例1 城刘二队一头2岁母驴,素喜踢  相似文献   

20.
黄牛缠筋穴主治黄牛闪伤寸腕痛。此病常见于役用黄牛。1 病因牛只多因在崎岖不平的山路或坚硬的地面上重剧劳役 ,疾速奔跑 ,以及跳沟河 ,跌、滑、闪、挫、扭等使球节部受伤而发生本病。牛一肢两指 (趾 )着地 ,一般是内侧或外侧的单指 (趾 )部发病。2 症状患牛在田间虚地劳役时跛行不甚明显 ,但在硬地行走时跛行严重 ,呈中度支跛 ;在硬地劳役时向患侧转弯时跛行更为明显 ,常选择平坦松软路行走 ,以减小患肢着地时之冲击。站立时患指 (趾 )避免负重。3 诊断病初跛行较轻 ,患部肿胀 ,热痛不明显 ,休息后见轻 ,硬地服役后加重 ,反复发作 ,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